第一百五十五章 和諧的婚後生活

「吾有些乏了。」

望着自始至終都長揖不起的李傑,劉娥默默一嘆。

她需要好好冷靜一下。

「臣告退!」

李傑很有眼力見的提出了告辭,沒有繼續滯留在寶慈殿。

「唉。」

眼看官家的身影消失在帷簾之後,劉娥長嘆一聲。

終究是沒有防住!

其實,這些年來她一直有此擔憂,李順容的事雖然隱秘,但知道的人並不少。

知道的人多了,還能有什麼秘密?

是遲早的!

原先,劉娥以爲這事要等到她死後纔會被官家知曉,畢竟直接將官家寄到她的名下,不止是她一人的主意。

先帝也參與其中。

若是沒有先帝的默許,她哪能堵住悠悠之口?

結果,先帝新喪不到一年,此事便了。

到底是誰向官家進言的?

此人當真該死!

定是有人看到宮內形勢變幻,然後以爲她即將退了,所以才找準機會向官家進言!

定是如此!

一念及此,劉娥頓時攥緊了拳頭。

別讓他查出來是誰!

……

大長公主府。

「娘子,此事你應該和我商量商量的。」

駙馬李遵勖一臉哀怨的看着自家妻子,他剛剛回府便得到了一個晴天霹靂般的消息。

自家娘子竟然摻和進了李順容的事。

此事涉及官家、太后、楊太妃、官家親母,自家娘子雖然也是皇室中人,但這事能摻和嗎?

「官人,若是我提前和你說了,你會同意嗎?」

大長公主溫和一笑,絲毫沒有被埋怨的不快。

「呃……」

聽到這話,李遵勖當即僵在原地。

是啊。

若是提前得知,不論如何,他也會阻止自家娘子參與進去。

不對!

忽然間,李遵勖心中一動。

差點被繞進去了。

這不該是商量不商量的問題,而是壓根不用考慮的事。

此事,本就不該發生纔對!

想到這裡,李遵勖也很疑惑,身爲枕邊人,他最是瞭解大長公主,以自家娘子的性子,爲什麼會參與進這種事?

「娘子,既然木已成舟,我也不再多言,只是有一點……」

這邊,李遵勖的話還沒說完,大長公主便主動把他的話給補全了。

「是不是想問我爲什麼會如此不智?」

大長公主笑吟吟的看着李遵勖,語氣始終是淺淺柔柔的。

「不是……」

李遵勖連連搖頭:「娘子惠質蘭心,乃是天下奇女子,怎麼不知輕重?」

「我只是覺得有些奇怪。」

「你真當我傻嗎?」

大長公主無奈道:「我也是不得已爲之。」

不得已?

此話一出,李遵勖立馬明白了。

自家娘子可是本朝大長公主,誰能讓她不得已?

首先,太后肯定是可以的。

但太后又怎會自曝?

那,剩下的只有一人了!

….

是官家!

念及至此,李遵勖不由苦笑。

這當真是陰差陽錯啊!

娘子近期頻頻入宮爲的是什麼?

還不是爲了給他求官去的?

「娘子,

此事怪我,怪我。」

說着,李遵勖上前一步,緊緊地握住了大長公主的柔荑。

「若不是爲了我,你也不會捲入此事。」

數遍天下,誰家的女婿最難當?

自然是帝王家的女婿!

不僅要求高,成了駙馬之後,管制更嚴!

一旦尚(娶)了公主,也就意味着很難在官場上取得什麼大得作爲。

故此,有宋一朝絕大多數駙馬都不是嫡長子,很多都是次子。

另外,有些時候駙馬還會升輩分。

比如李遵勖,他成了駙馬之後,真宗便下詔,將其升爲李崇矩之子。

李崇矩何許人也?

李遵勖的爺爺,如此一來,李遵勖就和他的父親李繼昌成了一輩人。

兒子和父親兄弟相稱,此舉,可謂是有悖人倫。

好在冀國大長公主通世事,雖然有此旨意,但在結婚之時,仍然以新婦的身份行了舅姑之禮。

(pS:古制,新婦稱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舅故之禮也就是現在的公婆之禮,相當於新婚中的改口環節)

不僅如此,婚後生活中,大長公主對待李遵勖之父,仍是以長輩相待,絲毫沒有逾規。

正因爲大長公主足夠尊重,所以他們夫妻婚後生活很是和諧,兩人夫妻關係極好。

不似其他公主駙馬,很多都是表面夫妻。

(劇中的福康公主便是典型桉例,三十三歲就死了,抑鬱而亡,類似的桉例還有仁宗十一女,永壽公主,這位死的更早,二十四歲便憂鬱成疾。

還有英宗次女魏國大長公主,三十歲抑鬱而亡,神宗唐國公主,三十來歲抑鬱早逝)

其實,李遵勖和冀國大長公主夫妻生活和諧,還有一個極爲重要的原因。

那邊是李遵勖對於官場,並不是很熱衷。

早年,他除了讀書人的身份,還另有一層身份。

在家居士!

他是着名的禪宗流派臨濟宗的弟子,臨濟宗乃是當世佛門顯宗,大名鼎鼎的西昆體詩人楊億,也是臨濟宗的弟子之一(在家居士)。

李遵勖師從楊億,除了仰慕其文才,還有向其學法的意圖。

另外,李遵勖在後世之人眼中,或許名聲不顯,但他的後裔中卻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禪師。

況且,此次晉封也沒有越級跨品。(似德妃、貴妃、賢妃均是正一品,嬪之十五級,前六爲從一品,後九爲正二品)

然而,在知情者的眼中,這份詔書無異於一道驚雷。

第一百一十三章 購房第二十三章 暗探第七十一章 學外語,正經的那種第三百零二章 庫房失火第六章 曲線救國之閨蜜路線第十二章 開始行動第二十五章 海王第四十四章 心如亂撞(第二更奉上!)第四十七章 一意孤行與希望破滅第六十三章 歪招第三十四章 暗流涌動第二十二章 反目第20章 天才戰第十七章 默默行動第四十四章 再次登門第四十三章 三種思路(下)第六十章 孤家寡人的‘孤’第五章 來信第四十二章 兄妹的日常第一章 新任務第一百三十八章 新與舊第一章 新任務第四十三章 進展神速第23章 熟悉的棋型第一百四十四章 樊勝美的想法第十七章 驚訝第九章 激怒第十一章 韓立的心思第二百零六章 撤軍第14章 興奮的夏洛第五十九章 我元寶鎮不弱於人!第四十五章 改變第一百七十一章 上熱搜第一百三十四章 別有用心的八大王第五十九章 楊四娘第五十八章 對話第九十二章 英國公張懋第八十二章 蹭熱度第五章 父女重聚第五十四章 人生大事第五十二章 走遠了第六十二章 少女的決意第七十一章 踏平第七章 一斑窺豹第七十三章 不同第九十一章 站臺第三百零六章 高麗的訴求第八十六章 同樣的決定第一百一十五章 消息傳來(求推薦收藏)第九十九章 體面與被體面第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十三章 歡迎!歡迎!第20章 天才戰第五十四章 來電第9章 突飛猛進的羅峰第一百六十五章 苦悶的樊勝美第六十二章 鐵骨錚錚丁義珍第四十七章 兩年後第一十四章 造,狠狠地造第三十一章 回京第61章 貝氏弧線第三十七章 解開心結第三十一章 九十八第六十三章 風雲變幻第八十五章 屬意第五十四章 拉攏第二十七章 黑吃黑?(二合一)第二章 並不美妙的開局第一十二章 學霸和僞學霸第48章 悠悠年第一百五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一十二章 再相逢第六十九章 一家人 (第一更!求訂閱)第四十一章 小弟來了第三十二章 心聲第119章 詐騙案第三十一章 心照不宣第九十九章 收‘學費’(三更求訂閱)第七十二章 風水輪流轉(50均訂加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政治資源的重要性第36章 直通第二章 一場喪禮第59章 魔鬼賽程後又接魔鬼第二十九章 天池第九十八章 范仲淹‘行賄’第四章 MOSS:期待再次相遇第二章 紫水圍棋沙龍第二百二十四章 重策論第六十八章 末日將近第四十九章 邀戰第一百章 馮拯致仕第31章 考驗第五十章 提前回滬第八十三章 不同意?(第一更!)第三十三章 給得寶提親?第二十七章 身份第七十一章 棘手第五十一章 ‘拌嘴’(第四更奉上!求訂閱!)第一百零三章 任務完成第132章 悠悠十載
第一百一十三章 購房第二十三章 暗探第七十一章 學外語,正經的那種第三百零二章 庫房失火第六章 曲線救國之閨蜜路線第十二章 開始行動第二十五章 海王第四十四章 心如亂撞(第二更奉上!)第四十七章 一意孤行與希望破滅第六十三章 歪招第三十四章 暗流涌動第二十二章 反目第20章 天才戰第十七章 默默行動第四十四章 再次登門第四十三章 三種思路(下)第六十章 孤家寡人的‘孤’第五章 來信第四十二章 兄妹的日常第一章 新任務第一百三十八章 新與舊第一章 新任務第四十三章 進展神速第23章 熟悉的棋型第一百四十四章 樊勝美的想法第十七章 驚訝第九章 激怒第十一章 韓立的心思第二百零六章 撤軍第14章 興奮的夏洛第五十九章 我元寶鎮不弱於人!第四十五章 改變第一百七十一章 上熱搜第一百三十四章 別有用心的八大王第五十九章 楊四娘第五十八章 對話第九十二章 英國公張懋第八十二章 蹭熱度第五章 父女重聚第五十四章 人生大事第五十二章 走遠了第六十二章 少女的決意第七十一章 踏平第七章 一斑窺豹第七十三章 不同第九十一章 站臺第三百零六章 高麗的訴求第八十六章 同樣的決定第一百一十五章 消息傳來(求推薦收藏)第九十九章 體面與被體面第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十三章 歡迎!歡迎!第20章 天才戰第五十四章 來電第9章 突飛猛進的羅峰第一百六十五章 苦悶的樊勝美第六十二章 鐵骨錚錚丁義珍第四十七章 兩年後第一十四章 造,狠狠地造第三十一章 回京第61章 貝氏弧線第三十七章 解開心結第三十一章 九十八第六十三章 風雲變幻第八十五章 屬意第五十四章 拉攏第二十七章 黑吃黑?(二合一)第二章 並不美妙的開局第一十二章 學霸和僞學霸第48章 悠悠年第一百五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一十二章 再相逢第六十九章 一家人 (第一更!求訂閱)第四十一章 小弟來了第三十二章 心聲第119章 詐騙案第三十一章 心照不宣第九十九章 收‘學費’(三更求訂閱)第七十二章 風水輪流轉(50均訂加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政治資源的重要性第36章 直通第二章 一場喪禮第59章 魔鬼賽程後又接魔鬼第二十九章 天池第九十八章 范仲淹‘行賄’第四章 MOSS:期待再次相遇第二章 紫水圍棋沙龍第二百二十四章 重策論第六十八章 末日將近第四十九章 邀戰第一百章 馮拯致仕第31章 考驗第五十章 提前回滬第八十三章 不同意?(第一更!)第三十三章 給得寶提親?第二十七章 身份第七十一章 棘手第五十一章 ‘拌嘴’(第四更奉上!求訂閱!)第一百零三章 任務完成第132章 悠悠十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