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關稅——我的地盤我做主

揚州的鹽商大會終於召開了。一個個本來感覺被‘割肉’的鹽商,出來的時候卻是一個個喜笑顏開的。

“沒有那麼多稅。拿到鹽票在稅務上交了稅,你們手中就有了稅單。沿途碰到稽查的,只需要亮出稅單,即可以了。”敢知法犯法,勒索敲詐的公員,一經查除,一律嚴懲不貸。火船在內河關口停泊,頂多出一個雜物費,停泊費用也包裹在其中。

“接下來在地方買賣上,你們交的就不是貨稅了,而是商稅。”

……

鹽業總公司的承諾聲聲在耳。

何宗祥還第一次意識到,天底下的規矩是真的變了。貨稅只繳一次,那怕鹽貨是從揚州拉到荊州呢,一路上一個不少的按次停泊在南京、安慶、九江和武漢,也不需要被南京、安慶、九江、武漢的稅監一次次的收稅了。

之前不管是鹽貨還是各類商貨,逢關納稅這是必須的。以福建的武夷茶爲例,從武夷山運到溫州,那些鮮嫩的茶樹葉子要換七次船,交四次稅。一擔(100斤)武夷茶到溫州的代價大約在3.8兩銀子左右,差不多佔去了最終交易價的三分之一多。

這還是因爲那時沒有厘金,在原時空的清末,中國的商人販運商貨,那就是要逢關納稅,遇卡抽釐,而洋大人的洋貨卻只需要繳納一次子口稅即可。子口稅是指進口洋貨運銷中國內地或出口土貨從內地運銷國外,除在口岸海關完納進出口稅外,另繳百分之二點五的內地過境稅,以代替沿途所經各內地關卡應徵的稅。

當時以海關口岸爲“母口”,內地常關、釐卡所在地爲“子口”,因此把這種一次繳納的過境稅稱爲子口稅。又因其稅率是進出口稅稅率的一半,故又稱“子口半稅”。

再說了,過去的逢關納稅手續繁多,其間關口官吏卡拿勒索,商人的實際損失比明面更大,更浪費寶貴的時間。現在卻是一路通暢。無了那些貪官污吏絆腳,對於商人那就是天大的幸事。

“爹,這大漢豈不是把到手的錢往外推?”何繼忠百思不得其解,依照前清的稅制,每一道關口少的二三釐【一釐是百分之一】,多的四五釐,何況除了朝廷設立的常關還有地方官府設立的小關呢?就比如前文所說的赤水市,或是魯山縣的魯陽關,陳鳴大舅家乾的事情。巡檢司那裡收到的銀子全落在了地方手中,當官的即使貪墨的再多,也總要拿出一些落到錢庫裡的。

復漢軍這麼一定規矩,逢關納稅成了一稅到底,那不是捨出去潑天的銀錢了嗎?

“或許就跟咱們做買賣裡的薄利多銷一樣。”

“他們在上海跟寧波開港,日後這長江兩岸啊,會比運河兩岸更繁華。”往來船隻多了,稅率再低也有大錢,何宗祥如此的說着,可這話連他自己心裡都不信。他怎麼能想到如此政策乃是陳鳴爲了刺激商業呢。這項政策在魯山倒是沒有引起什麼反對的聲浪來,因爲復漢軍現下的很多大商號背後本就有魯山大佬們的身影存在。

這場時間並不算長的言商大會上,鹽業總公司明確向所有到會者宣講了自己的職能,同時講述了今後鹽業問題上的一系列政策革新和改動。

單純的來說,復漢軍就是把所有的地方鹽商變成了比較初級的賣鹽販——從省級的區域經銷商變成了縣級的代銷商,而這全天下的鹽商就只他們一家。

新成立的各家報紙都向揚州派出了記者,一片片稿子也紛紛登上了各家報紙的頭版頭條。

復漢軍放出豪言要把天下鹽價降低到‘10文錢一斤’以下,並且還要持續下降,不知道惹來多少熱議和期待呢,

連上海的羅伯特、佩裡埃等人都注意到了這一點。

中國的鹽業政策非常明顯——國家專賣。只要控制得當,再低的利潤,放在中國這個龐大無匹的國度裡,也會獲得一筆天文數字般的財富。

可歐洲人並不怎麼關注這點,他們來中國不是爲了買鹽和賣鹽的,他們現在正跟韓騰在反覆爭論着海關關稅稅率。

陳漢方面的各類貨物海關關稅並不是一概而論的。滿清都知道給東南亞過來的糧船減稅或是全免,復漢軍又怎麼會丟掉前頭的優良傳統呢。

陳漢先給西方人了一點甜頭吃,宣佈他們的海關今後會放棄船鈔這個規定,還有常貢、行用等不合理之稅收。惹來佩裡埃和羅伯特等人滿口的稱讚,一聲聲誇獎,幾近諂媚的吹捧,都要把韓騰一行人給埋葬了。這嘴皮子上下一碰就能蹦出來的話,真的是用不着錢的。

但接着進入到整體,歐洲人立刻就不高興了。在進口貿易上,陳漢對於糧食、銅鉛和棉紗、棉花全都給予比較低的稅率,這讓羅伯特高興地都要飛到天上了,棉花、棉紗,這是銀元之後英國東印度公司對中國最大宗的出口貨。而陳漢對成品的布匹、鐘錶、皮貨、羽絨、胡椒、香料等等,則全都徵以高稅。這又等若當頭給了羅伯特一棒!

布匹,布匹。這一直都是英國人渴望在中國打開局面的商品,靠着布匹他們在印度掠奪了海量的財富,中國這個巨無霸級的大國,當然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市場了。可惜這麼些年了,這個市場一直跟死水一樣,沒有被攪起一絲兒的波痕。

出口上,對於生絲、茶葉則徵收重稅,對於成品的絲綢、布匹、瓷器則完全是輕稅率。

如此換算,以一艘海船裝載十五萬兩白銀的貨物價值來兌算,歐洲人的納稅不僅沒有降低,反而是被擡高了。

這可不是說笑的,以乾隆三十年爲例,英國人運來的毛嗶嘰平均每匹之收稅銀二分六釐,而中國出口的生絲平均每斤收稅銀二分;上等茶葉平均每斤六釐;白糖稅銀近乎均每斤一釐。【查找的資料,不敢確定真假。感覺也太低了】

陳鳴覺得這稅率這他麼的真的很少很少。加上船鈔、貨稅、雜稅、常貢、行用等等之費用,歐洲人拿出來的金錢估計也不會超出本身貨物總價值的10%去。暗營拿到的粵海關稅銀記錄,在復漢軍起兵前粵海關全年的收稅只五十餘萬兩【不止廣州大關一處,是整個粵海關】,可見粵海關上上下下貪污之風有多麼的嚴重,也可見滿清對於粵海關的管理有多麼的放縱和鬆散。

一年五十萬兩銀子,說出去就讓人笑話,那真的是連一半的實處都沒落到。乾隆中葉每年來華的歐洲商船可都不下六七十艘,保守估計也有千萬兩白銀的對外貿易額,而粵海關的稅銀徵收是裡頭吃了吃外頭。所以如之來看,這實際關稅真的是很低很低的。

這陳鳴怎麼能答應呢?他纔不降低關稅呢,降低關稅不利於本國工農業生產的發展。

“一個國家採取什麼樣的關稅政策,是實行自由貿易,還是採用關稅保護政策,是由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狀況、國際貿易收支狀況等多種因素決定的。”陳鳴一直堅信這一點,就像他在前世的時候就認定——自由貿易政策不適合發展中國家的情況。而且正相反,這些國家爲了順利地發展民族經濟,實現工業化,必須實行保護關稅政策。發展中國家,一定要利用關稅保護本國的“幼稚工業”。

當然在給陳敏、韓騰講這些話的時候,他用了比較讓他們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詞彙。

所以韓騰在聽到羅伯特口中蹦出‘自由貿易’四個字後,臉色很有嘲諷力,“這個詞彙似乎不應該從閣下的口中說出來。據我所知,你們英國人在最近一百多年裡,你們的紡織業一直都靠着差不多100%的關稅來保護,避免了廉價的印度紡織品的進口衝擊。”這當然也是陳鳴透出來的資料,他只說是暗營調查到的,誰又敢找他來驗證呢。陳鳴還沒有跟韓騰說,英國人直到成爲全世界生產效率最高的國家後,才拆掉這些壁壘。而即使在19世紀末自由貿易的鼎盛期,印度作爲英國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貿易的禁區,多種工業品的市場基本上只准英國人插足促進進口替代工業發展。

中國現在在很多方面上跟西方有着不小的差距,但兩邊的技術差絕對沒有發展到原時空阿片戰爭時候那樣的巨大。只要陳漢能夠安定下來,工業上要追上英國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事情。

所以雙邊就一些貨物上的小數點後的數字,爭論來爭論去。對於歐洲人,只要能讓陳漢拿出的稅率往後倒退小數點後的一個數字,那都是巨大的勝利。

特別是進口的棉紗、棉花,出口的生絲、茶葉、瓷器和南京土布。

“不不不,茶葉20%的稅率已經很輕很輕。你們自己國家都有120%的超高稅率。我認爲你與其在中國磨嘰着降低稅率,還不如向你們的喬治三世國王祈求,你們英國人自己降低茶稅纔是真正的降低。”

帶着‘我的地盤我做主’的傲氣,從會議廳裡走出來的韓騰臉上沒有了方纔的輕鬆、肆意,他快步走向莊園外,乘上馬車迅速回到自己的宅院。

會這些洋人的會談就像打仗一樣艱難,每一次會談前他都要做很多很多的準備,而在會談之中卻又發現很多很多的不足。韓騰的書房裡,書架上擺滿了多多少少、真真假假的資料,這些都是暗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的。今天的會談紀要他也習慣的全部帶了回來,簡單的洗了個澡,放鬆一下腦子,就一頭扎入了“資料”海中。

晚飯的時候,從書房裡出來的韓騰滿腦子還是英法矛盾,法普矛盾,他的隨從給他遞上了一個巴掌大的錦盒。

“老爺,這是鄭三爺送來的。”

錦盒並沒有密封,韓騰打開一看,卻是一張地契,上海浦東的地契。不大,只是十畝地。

……

溫州。

“咣咣……咣咣……”

天色剛剛發亮。一隊隊復漢軍戰士就通過‘敞開’的城門進入了溫州府城,當官的都逃了,官府組織的民團幾天前就作鳥獸散,只剩下城裡的典吏帶着捕快們維持着城中的秩序。

城門口守備的那隊衙役老遠看到舉着紅旗的復漢軍大刺刺的開過來,就下城打開了城門,刀槍全部扔到一邊,復漢軍先頭部隊卻也沒有拿了他們。而是讓這些衙役換掉滿清的公服,套上覆漢軍的赤色軍服,敲着鑼沿街吆喝道:“各家各戶都聽着。我等乃是復漢軍,志在匡扶漢家河山……”不擾民,不搶掠的,更不奸yin。

這一隊人馬剛剛過去。又一隊人馬過來了。敲着鑼繼續吆喝道:“四城關中午時候開倉放糧啊。剪了辮子好領糧食啊,大傢伙都準備好器物領糧食啊。”最多今天晚上,船隊就能從海上抵到溫州,復漢軍手中有的是糧食。

“近來溫州市井不安,犯罪滋生,各家民戶若遭受災禍,或百姓無辜死傷,或財產受損者,皆可憑人證物證趕至縣衙門,……”報案,至少加個案底。

窗戶、門縫等等地方,一雙雙慌亂中帶有驚奇的眼睛緊緊的盯着那一隊隊衣着“奇怪”的軍隊。首耳相貼之間不時的議論兩句。或是貶。或是乏。但不管怎樣一個事實他們都必須接受一個事實——諾大的溫州城,已經徹底落入這支陌生又熟悉的軍隊手中了。

天色放亮。夏日炙熱的太陽高高的掛在空中。溫和的陽光照灑着每一寸土的。

一家、兩家、三家、四家……

一戶、兩戶、三戶、四戶……

一個個婦孺,一個個剪了辮子的男人,從大街小巷中走出來。他們手中拿着袋子,端着木盆,不管他們在心底怎樣看待復漢軍。復漢軍所表達的善意是被他們看在眼裡了——放糧,就是最好的手段。

小孩五合,大人一斗,不分男女。唯一的要求就是男的剪辮子,不剪辮子不給糧食。

溫州城西關。

這裡是復漢軍最初進城的的方,卻根本沒有一絲一毫的破壞。一車車糧食從府庫中運到西門外空地,很快就堆成了一座小山,一隊復漢軍站在周邊,還是溫州城裡投效的衙役出面張羅。

無數的百姓不到中午就圍了過來,不僅僅是西關,東西南北四關皆是如此。

溫州在乾隆二十二年被取消了對外貿易的資格,但這裡也是一處難得的繁華之地。國內的近海帆船在太平年景也是往來不絕的。四關外都遍佈着商行店鋪,只是現在關門歇業者不少。

天色一亮。整個溫州城就活了過來,一處處店鋪、商行大大方方的打開了門面。這些是不跑的。

一杯清茶潤喉。茶香嫋嫋。劉德榮面色怡然的站在商行大門,悠閒自的。哪裡又能看的出他也是經歷了一夜煎熬的。

“賢侄。看來廣達的陸老闆又搶先了一步啊!”與劉德榮的商行間距不遠的董芳禮呵呵的笑着道。他是溫州數得着的茶商,往常太平年間,每年不知道有多少茶葉被董家的船隊光明正大的‘偷運’去廣州呢。

滿清不讓茶葉走海路,這樣就少了他們的關稅了。走陸路,不停的換船納稅,一兩銀子的貨送到廣州光稅錢就要收走三四錢銀子。

“人啊。不服老是不行了。”捋了捋花白的鬍子。董芳禮自嘲道:“老嘍,沒闖勁嘍……”這次溫州的鉅變中,董芳禮只是老老實實的謹守本分,而另一邊張燈結綵,上下都興高采烈的廣達商行的陸有泉,卻明顯是早早搭上了線兒。

劉德榮微微一笑,拱手道:“世叔神情矍鑠,何來年老之說。”然後指着不遠處的廣達商行道:“我等祖祖輩輩皆在在溫州,犯事了是要死一門子人的,亡了自身不說還要連累宗族。哪裡似他那初生牛犢一樣肆無忌憚啊。可不敢早早的下海遊一遭。”

劉德榮的話似乎很可董芳禮的心,董芳禮朗聲笑道,看了眼面掛合笑的劉德榮,說道:“還好這風浪剛起不久就平息了下來,此刻你我下海一遊倒是無妨。”風浪剛起就下水,太過冒失了一些了。誰家也不是鋼筋鐵骨,斬不壞的金剛身,身子骨鬆散,膽子也小,可經不起狂風大浪。

劉德榮眼睛裡也露出一絲複雜的神色。董芳禮是溫州數一數二的茶商,劉家就是溫州數一數二的絲商。家大業大,着實經不起風險的。

所以機會錯失了,也怪不得他人。就如董芳禮說的一樣。

“世叔所言甚是。風浪已平,確是下海的大好時候。”那寧波都給開港了,如何溫州就不能開港?至於大風大浪是不是還會襲來,甚至一浪更比一浪高,劉德榮擡頭望向北方,半響晃了晃腦袋,後頭沒了那根辮子還真不習慣。

船太大。船身也堅挺的很。掌舵的更是高明的人,北面來的風浪怎麼掀的翻呢。

“世叔,小侄準備前往道臺衙門拜訪一二,世叔可願同去?”

“同去,同去。”已經晚了別人一步,再不主動一些,那就被拉下的更遠了。(未完待續。)

第一百二十九章 四省兵馬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活着就要等死嗎?第二百七十四章 在天之靈第一百五十三章 馬後炮第八百七十六章 陳皇帝的牙根恨得發癢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在南美的中心那劃了一條線……第九百一十二章 是他,拿破崙·波拿巴,就是他!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灰色牲口!第一千一百零六十五章 卿本佳人,奈何爲賊?第一千一百零六十九章 法俄關係新篇章第七百一十七章 資本力量的覺醒第九百七十七章 歷史小插曲第四百四十四章 弘曆啊弘曆第一百六十七章 措手不及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要給忽悠瘸了第七百九十章 戰略之新發現第四百七十七章 中國本世紀以來最最偉大的文明成果第二百四十九章 有志氣,表跪舔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子冕服第六百八十七章 黃勝關茶馬貿易所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誰阻擋了帝國的利益,誰就是帝國的敵人!第八百九十章 醜陋的英國人第五百六十五章 哎呦,我的頭!第613章 天使在行動第一千一百零六十六章 中國走狗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驕傲的國防軍第五百一十四章 情願去死第七百五十一章 龍顏大怒第一千一百零三十六章 中國海軍的短板第二百九十八章 北伐第一百九十一章 碎掉的節操第一百一十二章 恍如隔世第一千一百零五十九章 閱兵儀式第九百二十八章 ‘碾壓’式戰爭第八百五十九章 捅死了十七個老毛子!第五百十四章 未來的藩國第九百一十二章 是他,拿破崙·波拿巴,就是他!第一百二十八章 童子營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立場決定觀點,'屁股'決定'腦袋'第三十章 襄縣窩點第一百三十一章 火器局裡的聾啞人第九百三十四章 中國小民第九百七十六章 豫王的膽量!第三百二十七章 無上利器第九百零六章 華夏的新大陸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矛盾的陳皇帝第一百八十九章 人性第一千一百零六十一章 刺客組織第五百八十九章 唐人的人!第四百五十章 武裝大遊行第七十章 三個混賬第四百四十六章 用手中的劍爲國人的犁取得土地!第八百八十五章 三邊會談第二十一章 獨善其身第五百三十一章 以中國爲中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許州的八里橋第二百三十一章 冒天下之大不韙第五百一十二章 對日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冷酷中國!第一千零五十章 爺,祖上也闊過!第二百九十一章 影響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府第一千一百章 ‘好人’拿破崙第六百九十四章 僞軍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災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獨眼和秘密組織第八百七十五章 天底下最過癮的事第九百零二章 揭陽王的奧斯曼之旅第一千一百零七十九章 希特勒於巴黎帝國大學之演講第八十四章 坦克馳騁披靡第六百九十七章 中醫外科,金基大不能死第七百二十三章 治國之道第一千一百章 ‘好人’拿破崙第四百四十章 不學而有術第三百九十三章 水師有動靜了第五百五十五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三百四十八章 把湖南的帽子交給湖南人戴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動一靜第三百六十六章 歐洲人的小算盤第六十五章 聾子瞎子第八百四十二章 風雪中的聖彼得堡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諜影重重第三百零九章 慈不掌兵第二百五十三章 戰場上的西方人第四百一十四章 悽慘的棒子 節日快樂第三百六十一章 當復漢軍的順民第二百六十七章 p圖孔聖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朝會後記 1、共濟會的破滅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身官皮第八百九十六章 遭賊惦記第七百一十三章 天堂和罪惡第四百三十五章 ‘賣國’賣的對了第九百三十六章 新遣唐使 續第二百九十一章 影響第一百零三章 說書人第三十八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二十七章 乾隆爺的奴才第三百零八章 皇上,皇上啊……
第一百二十九章 四省兵馬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活着就要等死嗎?第二百七十四章 在天之靈第一百五十三章 馬後炮第八百七十六章 陳皇帝的牙根恨得發癢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在南美的中心那劃了一條線……第九百一十二章 是他,拿破崙·波拿巴,就是他!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灰色牲口!第一千一百零六十五章 卿本佳人,奈何爲賊?第一千一百零六十九章 法俄關係新篇章第七百一十七章 資本力量的覺醒第九百七十七章 歷史小插曲第四百四十四章 弘曆啊弘曆第一百六十七章 措手不及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要給忽悠瘸了第七百九十章 戰略之新發現第四百七十七章 中國本世紀以來最最偉大的文明成果第二百四十九章 有志氣,表跪舔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子冕服第六百八十七章 黃勝關茶馬貿易所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誰阻擋了帝國的利益,誰就是帝國的敵人!第八百九十章 醜陋的英國人第五百六十五章 哎呦,我的頭!第613章 天使在行動第一千一百零六十六章 中國走狗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驕傲的國防軍第五百一十四章 情願去死第七百五十一章 龍顏大怒第一千一百零三十六章 中國海軍的短板第二百九十八章 北伐第一百九十一章 碎掉的節操第一百一十二章 恍如隔世第一千一百零五十九章 閱兵儀式第九百二十八章 ‘碾壓’式戰爭第八百五十九章 捅死了十七個老毛子!第五百十四章 未來的藩國第九百一十二章 是他,拿破崙·波拿巴,就是他!第一百二十八章 童子營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立場決定觀點,'屁股'決定'腦袋'第三十章 襄縣窩點第一百三十一章 火器局裡的聾啞人第九百三十四章 中國小民第九百七十六章 豫王的膽量!第三百二十七章 無上利器第九百零六章 華夏的新大陸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矛盾的陳皇帝第一百八十九章 人性第一千一百零六十一章 刺客組織第五百八十九章 唐人的人!第四百五十章 武裝大遊行第七十章 三個混賬第四百四十六章 用手中的劍爲國人的犁取得土地!第八百八十五章 三邊會談第二十一章 獨善其身第五百三十一章 以中國爲中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許州的八里橋第二百三十一章 冒天下之大不韙第五百一十二章 對日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冷酷中國!第一千零五十章 爺,祖上也闊過!第二百九十一章 影響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府第一千一百章 ‘好人’拿破崙第六百九十四章 僞軍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災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獨眼和秘密組織第八百七十五章 天底下最過癮的事第九百零二章 揭陽王的奧斯曼之旅第一千一百零七十九章 希特勒於巴黎帝國大學之演講第八十四章 坦克馳騁披靡第六百九十七章 中醫外科,金基大不能死第七百二十三章 治國之道第一千一百章 ‘好人’拿破崙第四百四十章 不學而有術第三百九十三章 水師有動靜了第五百五十五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三百四十八章 把湖南的帽子交給湖南人戴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動一靜第三百六十六章 歐洲人的小算盤第六十五章 聾子瞎子第八百四十二章 風雪中的聖彼得堡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諜影重重第三百零九章 慈不掌兵第二百五十三章 戰場上的西方人第四百一十四章 悽慘的棒子 節日快樂第三百六十一章 當復漢軍的順民第二百六十七章 p圖孔聖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朝會後記 1、共濟會的破滅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身官皮第八百九十六章 遭賊惦記第七百一十三章 天堂和罪惡第四百三十五章 ‘賣國’賣的對了第九百三十六章 新遣唐使 續第二百九十一章 影響第一百零三章 說書人第三十八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二十七章 乾隆爺的奴才第三百零八章 皇上,皇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