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鄭經三人的資助

PS:新書期,求點擊求推薦票求收藏啊!

正德四年十月二十二日,這本來是個十分平凡的日子,但是因爲周重的穿越,卻讓這個日子不再平凡,因爲就在這天,世界文學史上一部里程碑意義的作品出現在世人面前。

下午的豐友茶樓裡高朋滿座,吃過午飯的閒人從城中各處趕來,與三五個茶友坐在一起,一邊品茶一邊聊天,也有些人藉此談上幾筆生意,說說笑笑之間就把錢拿到手了。

不過更多的人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與茶樓大門正對着的高臺上,那裡正有一個十幾歲的少女懷抱琵琶,‘咿咿呀呀’的唱着小曲,雖然這個小姑娘並不是特別漂亮,但琵琶卻彈的不錯,再加上聲音清脆如百靈,喝的小曲自然也格外好聽。

在正對臺子的一張桌子上,周重與鄭經、李政、張況四人按主次坐好,其中鄭經年紀最大,平時威望也高,因此坐在了正對着臺子的主位上,張況坐在他的右首,李政與周重並臂坐在張況的對面。

“文達,你說好好的二樓雅間你不坐,怎麼非要我們坐到大廳裡,這周圍也太吵了!”坐在周重旁邊的李政扭頭看了看周圍,接着有些報怨的道,他雖然扣門,但從小錦衣玉食,在外面吃飯喝茶也都是在雅間裡,算起來這還是他第一次坐在大廳廣衆之下喝茶聊天,所以顯得很不適應。

“伯勞兄稍安勿躁,雅間中雖然清靜,但大廳也有大廳的好處,比如臺上這位姑娘的小曲就唱的不錯,雅間中是絕對聽不到的!”周重舉着茶杯笑道。說起來當初他剛清醒過來時,李政和鄭經幾人就結伴前來探望,當時周重以病中精神恍惚爲由,讓他們重新介紹了一下自己,這纔沒有露出馬腳。另外王姨娘和鐲兒她們也是被他用這個理由糊弄了過去。

聽到周重的話,坐在正位上的鄭經卻是笑道:“文達真是好興致,本來我還有些擔心你會因家中的事受到打擊,不過現在看到你如此豁達,爲兄也就放心了!”

“沒錯,鄭兄你發現沒有,自從上次文達病重痊癒後,整個人就變得有些不一樣了,比以前更加的豁達開朗了許多,這應該就是人們常說的‘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吧?”張況這時也笑着開口道,他們與周重相識多年,平時經常在一起談心聊天,因此周重身上的任何變化,他們都能感覺的到。

“咦?方士兄這麼一提醒,我也感覺文達開朗了許多,以前你可不會和我們討論臺上小姑娘的曲子這種問題。”李政也有些驚訝的對周重道,目光中則帶有幾分疑問,做爲最好的朋友,他對周重身上發生的事也更爲關心。

張況雖然沒有直接問出來,但話裡話外其實也表達了對周重如此大變化的好奇,李政更是直接的畫在臉上,甚至連一向穩重的鄭經,這時也露出感興趣的表情,對於周重這位好友性情發生如此大的變化,他也同樣十分的感興趣。

對於三位好友的好奇,周重卻是故做輕鬆的笑了笑道:“還能有什麼?上次病重經歷過生死,接着又是家道中落,飽嘗人間冷暖,這讓小弟的一些想法也發生了改變,甚至可以稱之爲脫胎換骨,現在三位仁兄面前的周重,早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神童周重了!”

說到最後一句時,周重卻是心中暗笑,現在他已經在鄭經三人面前道破了天機,可惜他們絕對不會想到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果不其然,只見鄭經聽到周重說的這段話後,嘆息一聲撫着周重的後背道:“文達,以前我佩服你才華橫溢,但卻認爲你的性子太過呆板,遇事不懂變通,但是今日一見,卻讓爲兄感到慚愧,經歷了這麼多困難你非但沒有倒下,反而被磨礪的更加成熟,相信文達你日後的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鄭經對周重的稱讚,同樣也得到了張況與李政的贊同,他們自問若是將周重的事放在自己身上,很可能會抗不過去,更別說像周重現在這樣表現的如此輕鬆了。

鄭經他們都是秀才,聊着聊着就開始轉到科舉這方面,特別是明年又是三年一次的會試,當初他們幾個已經約定好了,到時要一起參加的,不過現在卻出現了一個問題,鄭經他們今天之所以約周重出來,就是爲了解決這個問題而來。

“文達,周伯父去世,恐怕明年的會試你也不能參加了,這樣一來就要再等三年,實在是太可惜了!”這時坐在周重對面的張況忽然開口感嘆道。父母去世後,子女都要守孝三年,期間不但不得婚嫁,而且連科舉也不能參加。

聽到李政引出今天的正題,坐在正位上的鄭經與張況對視一眼,然後也是開口道:“方士說的不錯,不過文達你也不必灰心,今年你才十五歲,等到守孝期滿參加會試,也纔不過二十歲,以你的才華,再經過五年的潛心讀書,相信考取舉人也更有把握!”

鄭經的話音剛落,與周重關係最好的李政立刻迫切急等的接過來開口道:“沒錯,咱們幾人之中,就數文達你最有才華,所以這五年的時間你一定不能分心,我與明倫兄和方士兄已經商量好,願意出資供文達你潛心讀書,等到五年之後,必定可以一鳴驚人,甚至一舉奪魁成爲解元,到時咱們松江府的士子也與有榮焉!”

聽到這裡,周重總算明白鄭經他們約自己出來的原因了,原來他們是看到周府的現狀,擔心自己忙於養家而疏忽了讀書,於是提出出錢資助周府,讓他不必爲一家人的衣食擔憂,從而能夠專心讀書,這樣纔能有更大的把握考取功名。

聽到鄭經他們如此爲自己着想,甚至願意慷慨解囊資助自己讀書,周重也感覺心頭一暖,在大明這個時代,考取功名然後做官,無疑是最爲風光的事。只可惜周重卻有自己的苦衷,四書五經他現在是一竅不通,哪怕是給他五年的時間來苦讀,也不一定能達到原來周重的高度,況且他對明朝科舉的八股文實在沒什麼興趣。

也正是因爲如此,只見周重沉默了片刻,接着搖了搖頭道:“多謝三位兄長的好意,只不過人各有志,自從家父去世之後,身邊的親人也跟着我吃了不少的苦,所以我對自己發下誓言,一定要最短的時間內重振家業,所以實在無法潛下心來讀書!”

聽到一心想要考取功名的周重拒絕了他們的提議,鄭經三人都是面面相覷,雖然之前已經知道周重的變化很大,但他們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周重現在竟然將重振家業放在了首位,甚至從他的話裡話外,都透着一種對科舉十分輕視的感覺。

“文達,你可要好想清楚了,雖然現在周家暫時落難,但只要你能考取舉人,些許家業又算的了什麼?”李政還是有些不甘心,無論周家再怎麼有錢,也僅僅只是一介商賈,但若是周重能考中舉人,到時就能進入官場,周家也就成了官宦之家,那時纔算是真正的揚眉吐氣,至於像宋家那種人物,到時恐怕會跪在府門前認錯。

周重壓根就對科舉沒有興趣,但是現在卻不能對鄭經與李政他們明說,畢竟以前的周重可是十分的醉心功名,自己不能一下子表現出太大的差異,因此只見他對李政笑道:“伯勞兄過慮了,我剛纔只是說首要任務是重振家業,卻也沒說放棄科舉,我打算一邊經營家業,一邊用功讀書,雖然會受到一些影響,但相信只要我自己努力一些,考取功名還是有幾分把握的!”

聽到周重如此說,李政與鄭經、張況三人都是無奈的對視一眼。他們認識的周重從小讀書,才華自然沒得說,但其它事務卻幾乎一竅不通,所以李政他們與之前的徐管家一樣,都不相信周重有能力重振家業。所以在李政他們看來,周重現在唯一的機會就是更加拼命的讀書,然後考取功名並進入官場,到時周家現在失去的一切,統統都會加倍的回來。

不過李政他們勸說周重的時候,大廳臺上唱曲的少女終於唱罷一曲,抱着琵琶起身向下面的茶客行禮,這時不少茶客都紛紛打賞,多則三五文,少則一兩文,當然也有不少人覺得不好聽,自然沒有打賞,最後少女一共收到幾十文的賞錢,這些錢可不是她一個人的,按照規矩必須由茶樓抽走幾成,剩下的纔是她今天的收入。

把賞錢收好後,唱曲的少女下去休息,接下來會有另外的人登臺表演。本來鄭經三人勸說周重未果,心中都有些沮喪,根本沒心情關注臺上的事,不這這時周重卻是拍了拍手道:“三位兄長,今天的好戲來了,希望兄長多多捧場纔是!”

PS:賣唱的少女都有茶客打賞,兄弟們打賞老魚幾張票票吧!

第420章 江彬入京第382章 樸成樹的變化第314章 周海沒死第128章 回松江(下)第337章 受到夾擊的朝鮮第233章 初見正德第539章 十年第77章 港口見聞第70章 又是債務第179章 推到錦衣衛身上第370章 舊港漢人第283章 山東苦力第428章 徐納第229章 “小氣”的禮物第102章 找水第292章 海上救援第1章 破產之家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207章 找幫手第112章 錦衣衛?第144章 豹房召見(上)第189章 歸來的歐洲工匠第198章 奇拉瓦的新船第314章 周海沒死第24章 旺財、富貴、白球第267章 定海衛的內鬥第265章 軍法從事第174章 重回雙嶼港第508章 李安良的報復第110章 弘治三賢相第231章 張銳的下場第224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上)第227章 督公張銳第500章 大戰前夕第171章 氣走謝逞第387章 李隆之死第148章 有趣的教士第280章 拜訪唐伯虎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394章 不靠譜的正德第405章 地獄般的景象第452章 隔離江彬第458章 馬六甲海戰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5章 報應啊報應第162章 入京做畫第305章 敗局已定第125章 吳山的真正身份第507章 樂極生悲第186章 倭女引發的誤會第433章 騎射比賽(上)第481章 應州大捷第432章 石見銀礦第395章 焦芳和張彩第334章 甕人第442章 要入京嗎?第9章 第一個租客第9章 第一個租客第505章 野豬皮的祖先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84章 入股商會(下)第92章 原來是故人第434章 騎射比賽(下)第19章 知交好友(下)第380章 平安軍李安良第505章 野豬皮的祖先第388章 不死小強齊彥名第261章 豁然開朗第241章 同意出兵第82章 潛在的威脅第52章 回禮準備好了第140章 做廣告第351章 達伽馬進京第416章 理念的差別第27章 談生意第388章 不死小強齊彥名第3章 宋家父子第247章 神英的幫助第422章 烤番薯第537章 陸地與海洋第276章 重啓市舶司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482章 正德加封鎮國公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323章 正德駕臨第275章 驚見唐伯虎第39章 功德碑落成第338章 援助朝鮮第502章 夜襲第194章 影響大明國運的作物第258章 豆腐宴第380章 平安軍李安良第172章 成婚第7章 羅嬸第344章 伏擊倭人第20章 秀才們的影響力第290章 駐軍雙嶼港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18章 知交好友(上)
第420章 江彬入京第382章 樸成樹的變化第314章 周海沒死第128章 回松江(下)第337章 受到夾擊的朝鮮第233章 初見正德第539章 十年第77章 港口見聞第70章 又是債務第179章 推到錦衣衛身上第370章 舊港漢人第283章 山東苦力第428章 徐納第229章 “小氣”的禮物第102章 找水第292章 海上救援第1章 破產之家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207章 找幫手第112章 錦衣衛?第144章 豹房召見(上)第189章 歸來的歐洲工匠第198章 奇拉瓦的新船第314章 周海沒死第24章 旺財、富貴、白球第267章 定海衛的內鬥第265章 軍法從事第174章 重回雙嶼港第508章 李安良的報復第110章 弘治三賢相第231章 張銳的下場第224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上)第227章 督公張銳第500章 大戰前夕第171章 氣走謝逞第387章 李隆之死第148章 有趣的教士第280章 拜訪唐伯虎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394章 不靠譜的正德第405章 地獄般的景象第452章 隔離江彬第458章 馬六甲海戰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5章 報應啊報應第162章 入京做畫第305章 敗局已定第125章 吳山的真正身份第507章 樂極生悲第186章 倭女引發的誤會第433章 騎射比賽(上)第481章 應州大捷第432章 石見銀礦第395章 焦芳和張彩第334章 甕人第442章 要入京嗎?第9章 第一個租客第9章 第一個租客第505章 野豬皮的祖先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84章 入股商會(下)第92章 原來是故人第434章 騎射比賽(下)第19章 知交好友(下)第380章 平安軍李安良第505章 野豬皮的祖先第388章 不死小強齊彥名第261章 豁然開朗第241章 同意出兵第82章 潛在的威脅第52章 回禮準備好了第140章 做廣告第351章 達伽馬進京第416章 理念的差別第27章 談生意第388章 不死小強齊彥名第3章 宋家父子第247章 神英的幫助第422章 烤番薯第537章 陸地與海洋第276章 重啓市舶司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482章 正德加封鎮國公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323章 正德駕臨第275章 驚見唐伯虎第39章 功德碑落成第338章 援助朝鮮第502章 夜襲第194章 影響大明國運的作物第258章 豆腐宴第380章 平安軍李安良第172章 成婚第7章 羅嬸第344章 伏擊倭人第20章 秀才們的影響力第290章 駐軍雙嶼港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18章 知交好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