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寧王造反

寧王朱宸濠造反了,雖然比歷史上晚了兩年,而且大明也早已經不是之前那個風雨飄搖的王朝,但是這個野心勃勃的傢伙卻最終還是被皇位衝昏了頭,在南昌舉旗造反,打出來的旗號更是可笑,竟然說正德和周重都不是先皇的兒子,他要恢復大明朱氏王朝的正統。

對於這個寧王,周重一直都抱有戒心,特別是上次在北京見過一面後,周重就開始着手壓制寧王的勢力,只是當時他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海上,所以對位於南昌的寧王影響比較小,只有後來他恢復了身份,成爲趙王和監國之後,纔開始對寧王進行真正的抑制。

另外周重也數次向正德警示寧王有不臣之心,只是正德表面上雖然表示自己會注意的,但實際上根本沒放在心上,甚至連周重提出的削減寧王府護衛的提議,也被正德嘻嘻哈哈的給打斷了,後來周重又提了幾次,但正德都不重視,周重對此也很是無奈。

其實也不怪正德,當初孝宗皇帝去世時,正德接任皇帝之位纔剛剛十五歲,而且由於孝宗與張皇后的溺愛,使得正德的心性就像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平時只知道玩樂,結果現在父親去世,讓他感覺像是少了最大的依靠一般,整個人都變得有些迷茫無助。

也就在這個時候,比正德大十歲的寧王朱宸濠出現了,不但經常給正德送好玩的東西,甚至還經常陪着正德聊天解悶,雖然朱宸濠是抱有自己的目的接近正德。但他的出現。卻是填補了正德缺少的親情。甚至在正德心中,朱宸濠就相當於他的父兄,再加上正德又是個比較重視親情的人,所以寧王在正德的心中,一直都是個無法取代的角色,這也是寧王爲何可以幾次三番離開南昌進京的原因,若是換成其它的藩王,恐怕連自己的封地都出不去。更別說進京了。

正德對朱宸濠的縱容,使得周重對寧王的壓制並不是很順利,只能用從外圍清剿一引起寧王的勢力,比如朱宸濠爲了籌集造反用的錢財,竟然招募了許多江湖人物,特別是太湖中的水盜,幾乎全都製造了寧王府,這也使得南昌一帶盜匪橫行,無數人家被盜匪襲擊,從而導致家破人亡。

說起來這些年隨着大明各方面的好轉。全國各地的情況也都在逐步提升,不少地方都呈現出一副繁榮的景象。但是唯獨南昌一帶的情況非但沒有好轉,反而還有不少當地的百姓拖家帶口背井離鄉,逃到寧波、松江一帶的沿海地區謀生,甚至還有不少南昌的百姓主動加入海外移民計劃,帶着全家遷移到海外生活,畢竟海外的環境雖然不太安穩,但總比生活在強盜的刀口下要安全的多。

另外江西和南京的官員也早就發覺了寧王的異動,數次上書朝廷,指出寧王有不臣之心,比如身爲江西巡撫的孫遂,就七次上書朝廷,報告寧王謀反的事實,但是朱宸濠不但與正德打下了感情基礎,而且還收買了正德身邊的心腹錢寧,錢寧不但向他泄露了正德的一舉一動,而且還幫他攔截了地方官員對他的彈劾。

甚至錢寧還把江西的錦衣衛送給寧王指揮,不少江西的官員因爲不願意依附寧王,結果遭到寧王的報復,很多人都是死的不明不白,甚至連致仕的大學士費宏,也差點死在寧王的手中,而這些事情很多都是寧王指揮錦衣衛幫他做的。

可以說在江西特別是南昌一帶,寧王就是皇帝,他的命令比正德的聖旨還要有用,當地的官員也要看寧王的臉色行事,一不小心就可能引來殺身之禍。另外寧王手下還有兩個謀士,分別爲李士實與劉養正,這兩人幫着寧王出謀劃策,爲造反做着積極的準備。

周重恢復了趙王的身份後,就開始着手清除朱宸濠的勢力,他先是命大軍以剿匪爲名進入江西,把那些依附於寧王的湖盜土匪一清理乾淨,然後用經濟手段打擊寧王府的經濟收入,甚至還特意派人在南昌宣傳,號召當地的百姓都遷移出去,雖然這顯然有些不太可能,但是南昌的人越少,朱宸濠的影響力也越小,日後就算是造反,也難以形成規模。

也許正是周重的壓制,使得朱宸濠不敢再輕舉妄動,畢竟以前他敢肆無忌憚的擴張勢力,那是因爲他知道大明的頂層已經被他收買過來,正德也對自己十分放心,可是現在卻忽然出現了一個趙王,而且地位僅在正德之下,對自己也抱有戒心,所以他只能收縮力量,希望可以慢慢的讓周重淡忘自己的存在。

可惜周重卻十分清楚朱宸濠以後會做什麼,所以他一刻也沒有放鬆對朱宸濠的警惕,甚至在他成爲監國後,再次加大對藩王的控制力度,而寧王府正是他關注的主要地方,比如之前的官吏改革,寧王安插的一些官員全都被周重給清理了出去,再加上錢寧在正德面前失寵,又跑到宣府和遼東,這也讓朱宸濠失去了對京城情況的瞭解。

隨着周重對朱宸濠的不斷打擊,寧王府好不容易積累下來的勢力受到極大的損害,特別是那些水匪盜賊,在外面根本立不住腳,最後不得不向朱宸濠求救,而朱宸濠也需要這些人日後爲自己賣命,所以就把這些人給藏到王府中,他的王府經過數次擴張,幾乎佔據了小半個南昌城,藏進去幾萬人也是綽綽有餘。

朱宸濠眼看着自己的實力不斷受損,他也知道周重肯定是抓到了自己造反的鐵證,所以纔會如此不留餘地的打擊自己,這讓他也是又驚又怒,若是換做以前,他肯定會跑到正德面前哭訴,然後倒打一耙,可是周重是正德的親弟弟,血緣上比他要近多了,所以就算他去正德面前告狀,最後恐怕也是自取其辱。

當年第一任寧王名叫朱權,他是朱棣的弟弟,而且與朱棣一樣,都是手握重兵的藩王,當初朱棣造反之時,起兵脅迫朱權,並許諾日後平分天下,結果朱權無奈之下,只得同意出兵,可是後來朱棣奪得天下後,卻絕口不提平分天下的事,並且還把朱權奪去兵權,並送到南昌爲王,當時朱權才25歲,卻不得不與在酒色中虛度自己的一生。

朱權文武雙全,當年跟着朱元璋時也是戰功赫赫,後來在南昌之時,只能以經子、九流、星曆、醫卜、黃老諸術自娛,這也讓他心中十分甘,可惜當時朱棣強盛,他也根本沒有任何機會,所以只能老老實實的做個藩王,只是他想奪回屬於自己一半江山的野心卻從來沒有熄滅過。

朱權死後,他的子孫也繼承了他的遺志,一直尋找機會準備奪回屬於自己的江山,結果到了朱宸濠這一代時,終於讓他等到了機會,可以說朱宸濠身負着歷代寧王的遺志,而且他也爲此幾乎付出了前半生的代價,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棄。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在朱宸濠在看到寧王府的勢力在周重的打擊下不斷萎縮,大明也一天強似一天,若是再這麼下去的話,他就更沒有造反的機會了,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已經變得有些瘋狂的朱宸濠不顧手下謀士的反對,毅然決然的突然起兵造反。

周重也沒想到朱宸濠會這麼瘋狂,竟然會在局面不利的情況下起兵造反,這讓他一時間也有些措手不及,特別是現在大明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征服北方草原和發展海貿上,因此對國內的關注也就少了一些。

南方的兵力本來就弱,之前周重雖然派駐了一些軍隊進入江西剿匪,但這些軍隊都是從以前南方軍隊中抽調出來,剛剛組建而成的軍隊,這些軍隊中雖然有一些軍校畢業的學員,但手下的士卒別說和精銳的邊軍相比了,連北方一些地方的駐軍都比不上,最多也只能欺負一下那些土匪,而且還要數倍於對方的兵力才行。

可是現在寧王朱宸濠造反,殺巡撫孫燧、江西按察副使許逵,然後組建大軍,號稱十萬,雖然實際的兵力肯定沒有這麼多,但是五六萬還是有的,這些造反的軍隊少部分是朱宸濠以前的私兵,另外還有一部分是收攏的土匪水賊,再加上被他們逼迫造反的普通百姓,乘船沿着長江而下攻打安慶,看樣子他想學當年的太祖朱元璋,先取南京,而後憑藉着長江天險,就算無法奪取大明的皇位,至少也可以與大明劃江而治。

按照原來的歷史上,朱宸濠之亂髮生之後,時任汀贛巡撫、僉都御史的王守仁立刻組織兵力,舉兵勤王,並且使用釜底抽薪之計,並沒有先去救南京,而是兵發南昌,先把朱宸濠的老巢給抄了,結果當時攻打安慶的朱宸濠只得回兵相救,可惜在南昌東北的黃家渡時,王守仁大敗朱宸濠,此一戰也奠定了朱宸濠的敗亡,只是現在的歷史已經改變,王守仁一直在京城中任職,根本沒有機會平叛,在這種情況下,又有誰可以阻攔朱宸濠的大軍呢?

第477章 發行紙幣第79章 茶樓改革的構想第52章 回禮準備好了第406章 舊港的問題第317章 天大的計劃第413章 焦芳的執着第274章 寧波市舶司第39章 功德碑落成第77章 港口見聞第501章 朵顏衛花當第122章 中介與保險第321章 底艙中的吳石第27章 談生意第153章 平妻?第16章 收買人心第460章 兵臨果阿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289章 送大禮第352章 正德與葡萄牙人的初會第338章 援助朝鮮第491章 晉商(下)第60章 做賊的教士第134章 反常的朱厚照第130章 送行(上)第171章 氣走謝逞第124章 辣椒發芽了第247章 神英的幫助第439章 淡目王國的覆滅第477章 發行紙幣第18章 知交好友(上)第284章 亡命天涯的齊彥名第218章 抵達京城第507章 樂極生悲第178章 朝鮮代銷商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260章 黑牛寨第454章 釜底抽薪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307章 港口利益第427章 屈辱的徐經第102章 找水第264章 齊彥名又逃了第120章 商會準備就緒第247章 神英的幫助第348章 達伽馬和麥哲倫第20章 秀才們的影響力第165章 吳山的答覆(上)第517章 冷酷者賽利姆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194章 影響大明國運的作物第212章 武器生意第456章 南洋有變第336章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第70章 又是債務第489章 晉商(上)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101章 差點菊花不保第409章 讀書人的心理第32章 立功德碑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382章 樸成樹的變化第186章 倭女引發的誤會第50章 金瓶梅楔子楔子第258章 豆腐宴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187章 南洋鎮千戶所第47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442章 要入京嗎?第335章 怒斥李懌第108章 香皂作坊第479章 應州之戰(中)第154章 鐲兒的惡作劇第471章 焦芳入閣第517章 冷酷者賽利姆第11章 借花獻佛、打包帶走第126章 盒子和書稿第245章 家人第436章 要動手了第252章 逃脫的齊彥名第147章 放血療法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182章 去京城?第416章 理念的差別第517章 冷酷者賽利姆第225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中)第183章 辣椒成熟了(上)第6章 吃飯的問題第528章 可怕的教育第315章 各懷鬼胎第58章 千戶所與走私港第231章 張銳的下場第117章 拖延時間第160章 王倫與唐伯虎第399章 古今思想的碰撞
第477章 發行紙幣第79章 茶樓改革的構想第52章 回禮準備好了第406章 舊港的問題第317章 天大的計劃第413章 焦芳的執着第274章 寧波市舶司第39章 功德碑落成第77章 港口見聞第501章 朵顏衛花當第122章 中介與保險第321章 底艙中的吳石第27章 談生意第153章 平妻?第16章 收買人心第460章 兵臨果阿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289章 送大禮第352章 正德與葡萄牙人的初會第338章 援助朝鮮第491章 晉商(下)第60章 做賊的教士第134章 反常的朱厚照第130章 送行(上)第171章 氣走謝逞第124章 辣椒發芽了第247章 神英的幫助第439章 淡目王國的覆滅第477章 發行紙幣第18章 知交好友(上)第284章 亡命天涯的齊彥名第218章 抵達京城第507章 樂極生悲第178章 朝鮮代銷商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260章 黑牛寨第454章 釜底抽薪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307章 港口利益第427章 屈辱的徐經第102章 找水第264章 齊彥名又逃了第120章 商會準備就緒第247章 神英的幫助第348章 達伽馬和麥哲倫第20章 秀才們的影響力第165章 吳山的答覆(上)第517章 冷酷者賽利姆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194章 影響大明國運的作物第212章 武器生意第456章 南洋有變第336章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第70章 又是債務第489章 晉商(上)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101章 差點菊花不保第409章 讀書人的心理第32章 立功德碑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382章 樸成樹的變化第186章 倭女引發的誤會第50章 金瓶梅楔子楔子第258章 豆腐宴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187章 南洋鎮千戶所第47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442章 要入京嗎?第335章 怒斥李懌第108章 香皂作坊第479章 應州之戰(中)第154章 鐲兒的惡作劇第471章 焦芳入閣第517章 冷酷者賽利姆第11章 借花獻佛、打包帶走第126章 盒子和書稿第245章 家人第436章 要動手了第252章 逃脫的齊彥名第147章 放血療法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182章 去京城?第416章 理念的差別第517章 冷酷者賽利姆第225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中)第183章 辣椒成熟了(上)第6章 吃飯的問題第528章 可怕的教育第315章 各懷鬼胎第58章 千戶所與走私港第231章 張銳的下場第117章 拖延時間第160章 王倫與唐伯虎第399章 古今思想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