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7章 拖延時間

獨立團雖然善於山地作戰,但要以兩千多分散在山林中的多國聯軍去對付山間河谷這數萬清軍,高橋南不會膨脹地認爲在這種局面下還可以輕鬆解決對手,所以他當下的戰術還是打算以騷擾爲主,儘可能地拖延清軍的行動進程。

安南派來這支部隊中的軍官都曾在海漢軍中接受培訓,所以溝通、指揮體系和戰術風格都不存在相容問題,可以直接由高橋南進行指揮。而葡萄牙人稍微麻煩一點,無法像安南部隊這樣與海漢軍無縫銜接,高橋南便給予了帶隊的西芒自主行動的權力,不過還是提醒了西芒在與清軍接戰時保持距離,避免被清軍所包圍。

至於戰力羸弱的朝鮮軍隊,考慮到交戰環境幾乎都在崎嶇山地,高橋南甚至都沒把朝鮮部隊用來當炮灰的打算,不準備將其成建制地投入戰場使用,以免被驚慌失措的朝鮮人打亂了自己陣腳。除了分配到基層部隊的嚮導人員以外,剩下的朝鮮部隊都被調派到後方去負責後勤任務。

由於清軍投入了大量人力,在河谷中修建渡河木橋的進展非常快,高橋南不願再拖下去,於是戰鬥在聯軍抵達香山兩小時之後便打響了。不過高橋南的第一個目標並不是在河谷中紮營的清軍主力,而是被分配到砍樹任務的這部分人。

幾乎是在同一時刻,香山河谷內多處地點響起了火槍射擊的聲音,數支伐木隊遭到了來自密林中的襲擊。雖然有一些悍不畏死的清兵試圖使用手裡的伐木工具實施反擊,但他們甚至都沒能看到敵人的身影,便被林子裡射出的子彈打倒在地。

爲了確保工作效率,清軍並沒有使用俘虜的朝鮮人來充當伐木工,這樣也不用再分派更多的人手去充當看守。但這種佈置倒是便宜了聯軍部隊,只要見着在砍伐樹木的,直接開火便是,也不用擔心出現誤傷讓軍中的朝鮮官兵感到不滿。

短短片刻的交手,猝不及防的清軍就損失了近百人手,倖存者不得不放棄了手頭的工作,當下這種狀況還是先逃出樹林保住小命要緊。而林外的清軍部隊反應倒還算比較快,在很短的時間呢就集結起了幾個千人隊佈下臨時防線,甚至還擡出了幾門小炮對準出事的山林,準備迎擊可能出現的敵軍。

但高橋南又怎會放棄掩護衝出去與清軍正面交戰,達成初步的目的之後,聯軍便立刻主動終止了戰鬥,重新回到了潛伏狀態。

清軍等了半晌沒見山林中有進一步的動靜,也料想到這可能僅僅只是騷擾作戰,派小隊人馬入林一探,果然敵軍早就消失無蹤了。

這種打完就跑的策略,讓並不善於山地林間作戰的清軍頗爲頭疼,陣中最具戰鬥力的騎兵在這種特殊環境下完全派不上用場,而派遣僅有冷兵器傍身的步兵進入山林,又似乎是在給敵人送菜上門。雖然清軍陣中有不少獵戶出身的士兵,也算是熟悉山林環境,但在大規模的戰鬥中,個人武勇幾乎不可能改變戰局走勢,反倒是會因太過突出而招來集火打擊。

但建橋渡河的任務刻不容緩,清軍只停滯了片刻,便再次派出伐木隊進入山林,所不同的是這次清軍不再讓伐木隊分散行動,而是劃定了一塊區域,由兩千餘名步兵在外圍負責警戒,而伐木隊就在武裝保護之下作業。

這樣的警戒當然還不足以震懾住山林中觀望的聯軍部隊,在清軍復工之後不多時,林中的聯軍便再度向清軍發動了襲擊。但清軍得到的指令很明確,就是要儘可能守住伐木區外圍的防線,不讓敵軍有機會到近處射殺伐木隊,以確保河谷中的工程有源源不斷的木材可用。

所以這些清軍雖然無力抵抗山林中射來的流彈,卻也不敢擅退,紛紛藉助樹木枝幹充當掩體,縮起來等敵軍接近之後再尋找戰機。期間雖然有不少清軍中彈倒下,但憑藉身邊密集的天然掩體,大多數清軍卻是成功避過了林間的冷槍。

現在問題就重新回到了聯軍一邊,在密林環境下,面對兵力明顯佔優的敵軍,如果在缺乏嚴密組織的情況下冒然推進,很容易會被清軍拉近交戰距離形成貼身廝殺的局面,那樣的話聯軍的武器和戰術的優勢將被大大弱化,一旦陷入纏鬥還有可能會被清軍迅速形成包圍,到時候被動的一方就會變成自己了。

但如果對清軍的應對不作出調整,在當下這種環境裡就很難再對數百米之外的伐木隊形成威脅了。清軍只要能將這種局面再拖上一天半天,讓河谷裡的橋能夠搭建起來,讓主力部隊有了撤回江北的通道,那就算再在這片樹林裡死個千八百人也是划算的。

一路窮追至此的聯軍部隊幾乎放棄了所有的重型武器,這個時候也不用指望還能有火炮開路之類的戰法了。如果要打開局面,就只能採取比較冒險的戰法了。

獨立團雖然善於在山林環境作戰,但那也是特指在佔據主動權的情況下,可以在林中採取游擊戰來拖垮對手。可如果要迫於形勢主動縮短交戰距離,集中對一個區域發動攻勢,那作戰經驗豐富的對手很快就會察覺到這種變化,也就意味着會面臨對手發動反撲的風險。

獨立團當然不是不能打硬仗,但以當下的這些兵力,與清軍硬拼會有多大程度的犧牲,是否能夠實現作戰目的,指揮官必須要對此權衡利弊。

時間有限,多耽擱片刻,清軍全身而退的機會就要多一分。高橋南看看天色,至少還有兩三個小時纔會天黑,雖說清軍在天黑之後也未必就會停下伐木工程,但至少那時候聯軍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摸到近處發動突襲。而最快在明天,獨立團的二營三營應該也能趕到附近,屆時兵力增加之後對戰術的選擇也能更多一些,拉開陣勢與清軍正面交鋒也未必吃虧。

高橋南很快理順了思路,至少要將清軍的渡江時間拖到明天,而階段性的目標便是讓清軍在天黑之前難以持續進行伐木作業。雖然現在主動拉出去與清軍交戰必然會有一定的戰損,但實現作戰目標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高橋南權衡一番之後,便下達了新的作戰指令,分作三個方向向清軍層層保護之下的伐木區發動進攻,以阻止對方伐木爲作戰目標,但需小心留意敵軍動向,避免與敵軍陷入近距離的纏鬥。高橋南很清楚一旦進入到纏鬥,清軍向交戰區投入兵力的速度可能會讓己方來不及脫身撤離戰場,這對海漢軍將是非常危險的操作。

戰鬥甫一打響,聯軍這邊便開始出現了傷亡。當清軍意識到交戰距離已經縮短到他們可以展開反擊的程度了,便果斷開始從藏身地跳出來,向林間槍聲響起處射出箭矢——這也是清軍目前僅有的遠程攻擊手段了。

清軍射出箭矢的時候都未必看到了目標所在的位置,一定程度上是依靠運氣隨緣命中,但架不住其基數大,若是一聲槍響之後便有七八支箭射過來,總會有瞎貓撞上了死耗子。

只是聯軍當下已經顧不得那麼多了,既然已經接到了命令,就必須將戰術執行下去。雖說縮短交戰距離會導致聯軍士兵的作戰風險增大,但相應的命中率和殺傷效率也會隨之提高,想要憑藉樹木作掩體的清兵,在距離拉近之後可就沒那麼容易藏身了。而聯軍所裝備的步槍大部分都是海漢產,在百米內的射擊命中率要遠高於清兵的弓箭,加之獨立團的七發步槍射擊頻率高得驚人,只需幾支槍便可以對很大一片區域形成有效的火力壓制,因此殺敵效率依然是遠高於對手。

幾個方向突然發動的強攻的確打亂了清軍的部署,因爲先前聯軍騷擾一波就主動退走的動作讓清軍認爲這僅僅只是小股部隊的刺探行爲,但的確沒想到山林中竟然埋伏了超過兩千名荷槍實彈的敵軍。即便是兵分三路,其火力輸出強度也絕非林中分散佈防的這些清軍所能抵抗。

不過也有極少數清兵隱忍不發,直到聯軍推進到近處的時候才從藏身之地蹦出來,使用刀槍進行貼身拼殺。但這種作戰方式的效果十分有限,能夠藏身到最後的往往都是單兵,難以形成持續的戰鬥力,而聯軍推進時卻大多是以班排爲單位,哪怕當先的一兩人因爲事發突然而未能招架住清兵的搏殺,旁邊的同伴也會立刻上前解救,一同撲殺漏網之魚。

高橋南很快意識到清軍的防線並沒有他所預計的那麼牢固,投入的兵力也不是太多,當下趕緊指揮部隊突防之後先殺伐木隊,並儘可能地帶走清軍的伐木工具。畢竟像大斧木鋸之類的伐木工具,軍中雖然會備上一些但也不可能太多——這也是清軍派出的伐木隊規模有限的主要原因。

當意識到派到林中的部隊並未成功守住防線,清軍趕緊又向林中的伐木區增派部隊,三千清兵在開戰大約十幾分鍾之後就涌入了林中。只是這個動作稍稍遲緩了一點,他們的伐木隊因爲接到了不準撤離的死命令,這個時候已經死傷頗多,而且更過分的是一擊成功立刻退走的敵軍竟然帶走了一部分伐木工具。

皇太極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大爲光火,下令將剩餘的伐木工具全部集中起來,並調整原本的伐木安排。就在剛纔敵軍發動突襲的時候,皇太極想到了一個更爲穩妥的辦法,即利用現有的木筏將一部分人送到對岸,然後在對岸伐木來完成另一半橋樑的搭建。他就不信海漢人能在這大寧江兩岸同時佈防,只要再有一天時間,將這橋搭建完成,數萬大軍便可快速退到江北去,順勢擺脫海漢軍的追擊。

退到林中的高橋南先是確認了清軍沒有發動追擊,然後讓各部清點戰損,搶救傷員。在先前這短短交鋒中,聯軍已經損失了近百人,輕重傷員更是多達三百餘人,由此也足見清軍在近戰中並非好捏的軟柿子。

不過從戰鬥效果來看,這場突擊戰還是基本實現了高橋南所期望達成的作戰目的,打掉了清軍的伐木隊,擊傷擊斃的清軍數量應該在千人上下。雖然有一定的運氣成分,但好在戰損和戰果都在高橋南能夠接受的範圍之內,而且清軍也的確停下了在這片區域的伐木作業,看樣子是要另行設法了。

清軍使用木筏渡江的舉動並沒有逃過聯軍的監視,但高橋南在第一時間並沒有意識到這種舉動的真正意圖。直到天色漸暗,清軍依然沒有派出伐木隊復工,高橋南才突然想明白了清軍的打算。

高橋南的應對策略很是簡單粗暴,那就是親率一部分人馬連夜泅渡大寧江,到對岸去消滅清軍的伐木隊,拖住他們的建橋進度。

這個計劃風險最大的地方倒不是與清軍的交戰,而是夜間泅渡。雖說這裡的江面已經不過百米左右,但在夜間完成泅渡和重新集結仍然風險極大,即便是對於獨立團這樣的精銳部隊來說也絕非易事。這個時候他倒是有些想念海軍陸戰隊的存在,畢竟那支部隊的兵員幾乎都來自海軍,水性方面要比獨立團這些士兵好得多。

爲了避免被清軍察覺到,高橋南帶領挑選的數百名士兵先繞行到下游,用遮雨的油布將槍支彈藥全部包紮起來,固定到臨時扎的幾張小木筏上,然後由水性最好的士兵在水中掌控木筏的方向,待到對岸之後再重新發放武器。這樣泅渡的士兵們可以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游泳方向和體力分配上,而無需擔心槍支彈藥進水的問題。

一切準備停當之後,這幾百人便在黑漆漆的夜色中下到大寧江中,悄無聲息地向對岸游去。

第2129章2903.第2903章第2336章第九百二十章 頭頓港第1335章 心思難定第五百七十七章 態度轉化的根本原因第1688章 換湯不換藥2412.第2412章第2086章第六百七十四章 談判3311.第3311章第1883章 漳州見聞2553.第2553章第1316章 陶東來的部署第1598章 李奈的決斷第2015章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排身份第1327章 不識時務3151.第3151章第2250章第九百一十八章 歸仁港第1645章 重要情報第七百六十二章 示威第1544章 無力抵抗第3421章第1876章 交易中心第1403章 臨時調令第2084章3322.第3322章3384.第3384章3093.第3093章2970.第2970章第1119章 眼見爲實2716.第2716章第194章 兩個人的籌備組第398章 善後事宜第1558章 競爭關係第1987章第37章 緊急情況3358.第3358章第1070章 騎兵的短板第六百一十九章 南日島之戰(六)第3461章2531.第2531章第1062章 順水推舟2850.第2850章第1007章 開國慶典(七)第2051章3356.第3356章第1256章 被逼無奈3254.第3254章2978.第2978章第2273章第1128章 兩種態度2711.第2711章2561.第2561章2823.第2823章第2048章第七百一十三章 南海新移民2520.第2520章2874.第2874章2396.第2396章第375章 劉香的使者第1363章 攻克中左所城第2121章第1494章 權力之爭第15章 伙食問題第五百九十九章 戰與和的爭論第四百七十八章 參觀三亞港第97章 自行車3415.第3415章3235.第3235章2777.第2777章第1168章 爲國聯姻2608.第2608章第388章 先頭部隊2921.第2921章第1830章 迎頭痛擊第327章 開發與拆遷(二)第九百四十一章 星島第2255章第322章 參觀考察2881.第2881章第1067章 束手就擒3366.第3366章第104章 中西對比第46章 達成合作第八百一十九章 壓制第3426章第1327章 不識時務第122章 海外考察(九)2988.第2988章3137.第3137章第275章 會師永安港2555.第2555章第六百三十一章 淡美蘭羣島第2281章2667.第2667章第2331章第3499章
第2129章2903.第2903章第2336章第九百二十章 頭頓港第1335章 心思難定第五百七十七章 態度轉化的根本原因第1688章 換湯不換藥2412.第2412章第2086章第六百七十四章 談判3311.第3311章第1883章 漳州見聞2553.第2553章第1316章 陶東來的部署第1598章 李奈的決斷第2015章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排身份第1327章 不識時務3151.第3151章第2250章第九百一十八章 歸仁港第1645章 重要情報第七百六十二章 示威第1544章 無力抵抗第3421章第1876章 交易中心第1403章 臨時調令第2084章3322.第3322章3384.第3384章3093.第3093章2970.第2970章第1119章 眼見爲實2716.第2716章第194章 兩個人的籌備組第398章 善後事宜第1558章 競爭關係第1987章第37章 緊急情況3358.第3358章第1070章 騎兵的短板第六百一十九章 南日島之戰(六)第3461章2531.第2531章第1062章 順水推舟2850.第2850章第1007章 開國慶典(七)第2051章3356.第3356章第1256章 被逼無奈3254.第3254章2978.第2978章第2273章第1128章 兩種態度2711.第2711章2561.第2561章2823.第2823章第2048章第七百一十三章 南海新移民2520.第2520章2874.第2874章2396.第2396章第375章 劉香的使者第1363章 攻克中左所城第2121章第1494章 權力之爭第15章 伙食問題第五百九十九章 戰與和的爭論第四百七十八章 參觀三亞港第97章 自行車3415.第3415章3235.第3235章2777.第2777章第1168章 爲國聯姻2608.第2608章第388章 先頭部隊2921.第2921章第1830章 迎頭痛擊第327章 開發與拆遷(二)第九百四十一章 星島第2255章第322章 參觀考察2881.第2881章第1067章 束手就擒3366.第3366章第104章 中西對比第46章 達成合作第八百一十九章 壓制第3426章第1327章 不識時務第122章 海外考察(九)2988.第2988章3137.第3137章第275章 會師永安港2555.第2555章第六百三十一章 淡美蘭羣島第2281章2667.第2667章第2331章第349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