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參觀三亞港

李清揚是個聰明人,他當然能夠想到安全部爲什麼要安排自己見這些已經投靠了海漢的外部人員。不管大明也好,安南也好,這些曾經爲不同政權效力的官員現在都已經在海漢執委會的治下獲得了新生,並且或多或少都表現出了感恩戴德的情緒。

李清揚過去曾提審過不少犯人,對於一個人所說的話是否可信,他有自己的一套判斷標準。在他看來安全部所安排的這幾個接觸對象,在與自己的交流過程中並沒有明顯的說謊痕跡,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而且這三個人都有一種共同的論調,那就是隻要在三亞這地方多待些日子,思想就會有所轉變了。

其實不需要待很久,李清揚覺得自己獲釋之後這僅僅半天的時間,心理上就已經開始起了一些微妙的變化。最初對海漢的敵視,在不知不覺中就已逐漸趨於淡化。一來是因爲海漢人所施放出的善意,二來則是因爲海漢在有意無意間所展現出的可怕實力。

如果海漢人真想要割據一方犯上作亂,李清揚認爲他們毫無疑問已經具備了這樣的實力,但海漢人顯然並沒有與大明爲敵的打算——至少在現在這種狀況下是沒有的,海漢人需要向大明輸出他們在三亞製造的各種商品,而大明所提供的海量資金和源源不斷的人力也正是海漢所需要的東西。

如果以商業眼光來看,海漢在處理外部關係的時候似乎都是遵循了商人的做法,所有與外界的交往幾乎都是以商品交易的方式在進行。但李清揚現在卻已經明白海漢在這層商人僞裝之下的可怕實力,他們無聲無息的擴張手段,只是比明刀明槍的造反要來得溫柔一些罷了,但最終的方向卻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都是在將更加廣闊的地盤和更多的人口、物產資源不斷地納入到自己治下。好在這種擴張並不是針對大明,這些海漢人在安南所採取的手段可是要更爲激進得多,直接就是軍事介入了。

當然這還是李清揚對海漢不夠了解,過段時間他就會慢慢知道,其實海漢在大明境內採取的軍事手段也並不少,只是沒有像安南那邊直接跟官府簽署各種利益交換的協議而已。海漢在番禺、大萬山島,以及現在正處於謀劃階段的香港島西南部的海港,可都是地理位置十分關鍵的區域,而對於這些地方的控制權,海漢目前可沒有跟大明朝廷攤牌的打算,而是先以建商棧、難民收容所的名義將地盤佔下來,在地方官府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就在當地開始推行海漢的一套社會制度,實現基本的統治。

在李清揚陷入思考期間,“閃電號”已經駛出了勝利港的海灣,在向南繞過了榆林角之後,停靠在了鹿回頭半島的海岸。

林南開口招呼道:“已經過了午時了,想必李兄也餓了吧?稍待片刻,船員們這就準備飯食。”

李清揚原本以爲這種出海途中吃不到什麼像樣的熱食,倒沒想到這些船員從船艙裡搬出了烤架、木炭和一大盆海鮮,直接在船尾的甲板就開始操作燒烤大餐了。這種海上燒烤幾乎已經成了海運部和海軍的一種傳統,只要不是在執行軍事任務,船長大多都會在出海途中安排一兩次海鮮燒烤大餐。今天雖然沒有海漢首長在船上指揮,不過這個習俗倒是沒有被船員們忘記。

“三亞的海鮮燒烤與別處做法不同,加入了本地出產的多種香料,李兄可以品鑑一下。”林南熱情地將一串熱乎的炭烤魷魚先塞進了李清揚手裡。

三亞這邊所出產的香料,大多隻在兩廣福建一帶販售,倒是還沒有賣到江浙那邊去,因此對於李清揚而言,這種海鮮燒烤的做法和口味倒是十分新奇。再加上本地特產的竹筒飯,李清揚覺得這一頓真是自己被捕之後吃得最爲舒心的一餐。

用過午飯之後,李清揚鄭重其事地站起身朝林南作了個揖道:“今日有勞林兄一路引導,李清揚在此謝過。”

林南愕然道:“今日行程尚未完成,李兄爲何如此着急?”

李清揚驚訝地應道:“難道不是已經參觀完了嗎?”

林南失笑道:“李兄不會以爲三亞就只有上午看到的這些地方吧?要知道三亞這裡可是有兩處海港,上午看的是勝利港,下午準備帶李兄去看看新建成的三亞港。”

李清揚心道這勝利港建成距今也不過才兩三年時間,居然還有更新的港口。聽這海港名字,原來三亞便是得名於此了。

“閃電號”上的船員們收拾完甲板,很快便再次出發,繞過鹿回頭半島駛向三亞港的入口海峽。這裡海面開闊,“閃電號”放開了速度一路馳騁,李清揚纔算是真切地感受到了這艘外形奇怪的帆船所具備的航速優勢。

三亞港的入口比勝利港還要窄上一半,在駛入海峽的時候,李清揚也得以更清楚地觀察了右岸坡地上的岸防炮臺。這一片炮臺的規模雖然看起來不如上午看到的勝利港炮臺,但其距離射擊目標也要近得多,就算李清揚不瞭解海漢火炮的性能,但也知道在這麼近的距離上面對着黑洞洞的炮口,其實跟把腦袋直接頂在炮口上也沒什麼差別。火炮在這種距離上的射擊誤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如果有外敵試圖通過水路衝進海峽裡面的港口,那麼就有得苦頭吃了。

由於航道的狹窄,這裡的運輸狀況顯得格外的繁忙,大大小小的帆船排列成一進一出兩條隊列,在海峽中相向而行。而“閃電號”所具備的高航速在這個地方已經沒有了用武之地,按照港口規定也只能降低了船速,排在進港的船隻隊列中依序前進。

在駛過了這段一里長的狹窄航道之後,水面立刻變得開闊起來,這裡是臨春河、三亞河兩條水脈的入海口,沿着內河港灣修建起來的三亞港主碼頭也展現在了李清揚的面前。與上午參觀過的勝利港碼頭相比,這裡顯得要更爲擁擠一些,幾乎看不到有空着的棧橋,而且碼頭一直隨着兩條江向上遊延伸而去,從船上根本看不到盡頭。

“此地倒是與廣州城外的珠江碼頭有些類似。”李清揚站在船頭,對眼前所見的景象作出了評論,不過他倒是還有半句沒有說出口的話:“……但此地碼頭上的運作效率,卻要遠勝珠江碼頭。”

李清揚看到碼頭上有大量的勞工穿着他曾經見過的多色馬甲,而海漢人安排的這套碼頭運作體系顯然已經操作得非常嫺熟,貨物吞吐的規模甚至還在勝利港之上。李清揚心裡暗自盤算,若是將勝利港和這三亞港的經營規模加在一起,早就已經超出了廣州,海漢人誇海口說這裡是瓊州第一港,甚至是南海第一港,倒也並不是在吹牛。

李清揚一側頭看到前方的河岸邊居然還停着兩艘外形突兀的蓋倫船,便忍不住向林南問道:“這裡還有西洋番人?”

“有啊!”林南很自然地點點頭應道:“他們是葡萄牙人,在廣東濠鏡澳也有一處駐地。據首長們說,這些葡萄牙人是來自西方遙遠的歐羅巴大陸,距離我們這裡有數萬裡之遙。對他們來說,東方所出產的各種東西,運回去之後都是值錢的寶貝。”

“葡人自恃有堅船利炮,向來驕橫,恐非生意夥伴之選。”李清揚搖搖頭道。

林南笑了笑道:“李兄高見!這些西方蠻夷,不識我東方禮儀,自以爲武力過人,殊不知有我海漢坐鎮南海,難免是要碰個包才知道疼的。”

李清揚聽林南這口氣不善,便追問道:“莫非雙方已經交過手了?”

“去年就已經交過手了。”作爲從民團轉業的老兵,林南對於海漢民團的戰績一向都是不吝宣傳的:“葡人之前就是安南南方朝廷的幕後支持者,爲其提供了大量的火槍火炮。不過在我們介入安南的內戰之後,葡人在當地的優勢就逐漸被我們瓦解了。去年我們攻下了安南會安港,當地就是葡人的主要聚居地,在那之後執委會與葡人達成了協議,他們退出安南,而我們會給予他們在貿易和軍事方面合作的機會。”

林南一邊說一邊指向岸邊的蓋倫船道:“對他們來說,賺錢比打仗好多了,更何況他們的合作伙伴是整個南海最強大的勢力。這些葡人雖然野蠻,但也不傻,知道跟誰合作對他們最有利。”

林南這番話說得輕描淡寫,但李清揚聽在耳中卻別有一番滋味。葡人的武力如何,他也略知一二,兵部幾年前就已經有人向朝廷提出建議,購買葡人火炮,僱請葡人軍官和炮手,到東北前線參戰。在兵部看來實力過人的葡人,卻沒有從海漢人手裡討得了好,林南所說的戰後達成協議云云,若不是輸得太慘,葡人怎麼可能甘心會退出安南?

林南所說至少表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海漢的軍事實力還遠在葡人之上,以至於葡人現在得用一種比較低的姿態,來尋求與海漢的合作機會。想到這裡,李清揚對於未來大明與海漢之間交往所處的位置更是多了一份憂心,在這幫似乎無所不能的海漢人面前,大明除了幅員廣闊之外,似乎真的也說不上有什麼別的明顯優勢了。

“這裡是去年開始開發的三亞新城區,有很多外來的客商都在這裡購置了房產定居,你看岸邊那幾棟五層樓的磚石建築,便是專門向外來人員出售的成套房屋。”林南繼續熱情地向李清揚介紹三亞港的風土熱情:“這片地區在一年前都還是荒地,再看看如今的繁榮景象,李兄便可知爲何本地民衆對於執委會的權威都是如此崇敬。”

李清揚默默地點了點頭,對於執委會經營地方的本事,他算是親眼見識了。若是大明有這麼能幹的地方官,恐怕不需幾年就能提拔到金殿上去了。不過海漢人顯然不會對在大明當官感興趣,因爲據說他們辦的私塾學堂都不教授四書五經的內容,也不鼓勵治下的讀書人去考取朝廷的科舉。

李清揚倒是沒有認爲這個舉動有什麼大逆不道的,因爲海漢人在治理地方這件事情上顯然要比朝廷培養出來的官員們更爲拿手,而這些官員們在入職之前讀了多年的四書五經對於他們在地方上的表現似乎並沒有明顯的幫助。海漢人所推行的這套民政制度,顯然不是從大明模仿而來,很多地方都有比大明現行制度更爲先進合理的地方,在這樣的狀況之下,海漢人不願意採用大明的文教體系,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老百姓看待這種問題的態度可能更爲簡單直接,他們能有飯吃、有房住,小孩子能有書讀,能夠看到未來生活變得更好的趨勢,並且有海漢民團的庇護,對他們來說海漢執委會治下的地方大概就跟天堂差不多了。在這種地方住上一年半載之後,誰還會在乎大明?如今大明朝廷可給不了他們現在的生活,更沒法保證他們今後的日子。

想到這裡,李清揚心中也忍不住生出了一些悲觀的情緒——一向以其爲傲的大明,竟然有這麼多比不上海漢的地方,以至於李清揚想找一點理由來駁斥一下林南的炫耀都沒有可用的材料。李清揚也很想把亂臣賊子之類的罪名栽到海漢人頭上,這樣至少可以給自己的反抗找一點理由,但海漢人的表現甚至都讓他沒有藉口來進行抨擊,要硬說海漢人做得不好,那大明朝廷的作爲又算什麼水平?

看着河岸上鱗次櫛比的商棧、倉庫等建築,李清揚已經陷入到沉思之中,海漢的模式已經證明了其先進性,那大明是否有可能模仿他們的這套做法呢?

第328章 廣州民亂第3433章第2289章第1548章 收買高官第八百七十七章 舟山招商會(二)第1018章 苗栗3058.第3058章3081.第3081章2646.第2646章第1129章 古現鎮3044.第3044章第2215章第33章 北美幫3356.第3356章第1736章 國際貿易3364.第3364章2636.第2636章第63章 第六十三 火炮(二)第1180章 變本加厲第2272章第2351章第八百四十八章 開門投降第2251章第七百一十一章 澎湖的未來第1442章 險情2747.第2747章3196.第3196章2636.第2636章第1484章 遼東的未來第1187章 市場狀況第336章 王湯姆的真實目的第1800章 逼你出招2931.第2931章第1593章 別樣的聚會第2051章2751.第2751章第2060章第1088章 福山縣城第335章 第二批援軍抵達第1065章 面對面3039.第3039章2773.第2773章3171.第3171章第1028章 希望油田(二)第2279章第1921章第1990章3233.第3233章第六百五十二章 攻守轉換第2185章2983.第2983章2923.第2923章第397章 內外有別第3478章第1097章 硬碰硬第1894章 學習方向第1999章第1984章第2366章第1695章 互查底細3352.第3352章第1172章 事件發酵第五百七十七章 態度轉化的根本原因第216章 軍力吃緊第348章 兵發南越2960.第2960章2427.第2427章2841.第2841章第1059章 無巧不成書3001.第3001章第七百七十一章 三亞新貌3232.第3232章第1269章 宣傳系統2492.第2492章第2248章第1607章 充分的理由2862.第2862章第1510章 威逼利誘第2262章第1403章 臨時調令第2164章第六百八十八章 國際形勢第15章 伙食問題第1921章第四百六十六章 戰船與戰略第1847章 正式接手第1527章 惹不起的對頭2872.第2872章第四百六十七章 來自安全部的報告3383.第3383章第七百零九章 攻佔澎湖2969.第2969章3115.第3115章第1114章 計劃變更2985.第2985章第1891章 貿易港第六百三十一章 淡美蘭羣島第1048章 行動方案第2000章第四百零一章 開發南方四港
第328章 廣州民亂第3433章第2289章第1548章 收買高官第八百七十七章 舟山招商會(二)第1018章 苗栗3058.第3058章3081.第3081章2646.第2646章第1129章 古現鎮3044.第3044章第2215章第33章 北美幫3356.第3356章第1736章 國際貿易3364.第3364章2636.第2636章第63章 第六十三 火炮(二)第1180章 變本加厲第2272章第2351章第八百四十八章 開門投降第2251章第七百一十一章 澎湖的未來第1442章 險情2747.第2747章3196.第3196章2636.第2636章第1484章 遼東的未來第1187章 市場狀況第336章 王湯姆的真實目的第1800章 逼你出招2931.第2931章第1593章 別樣的聚會第2051章2751.第2751章第2060章第1088章 福山縣城第335章 第二批援軍抵達第1065章 面對面3039.第3039章2773.第2773章3171.第3171章第1028章 希望油田(二)第2279章第1921章第1990章3233.第3233章第六百五十二章 攻守轉換第2185章2983.第2983章2923.第2923章第397章 內外有別第3478章第1097章 硬碰硬第1894章 學習方向第1999章第1984章第2366章第1695章 互查底細3352.第3352章第1172章 事件發酵第五百七十七章 態度轉化的根本原因第216章 軍力吃緊第348章 兵發南越2960.第2960章2427.第2427章2841.第2841章第1059章 無巧不成書3001.第3001章第七百七十一章 三亞新貌3232.第3232章第1269章 宣傳系統2492.第2492章第2248章第1607章 充分的理由2862.第2862章第1510章 威逼利誘第2262章第1403章 臨時調令第2164章第六百八十八章 國際形勢第15章 伙食問題第1921章第四百六十六章 戰船與戰略第1847章 正式接手第1527章 惹不起的對頭2872.第2872章第四百六十七章 來自安全部的報告3383.第3383章第七百零九章 攻佔澎湖2969.第2969章3115.第3115章第1114章 計劃變更2985.第2985章第1891章 貿易港第六百三十一章 淡美蘭羣島第1048章 行動方案第2000章第四百零一章 開發南方四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