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影響了一代人

第544章 影響了一代人

四月下旬,第四期《當代》已經上市了二十多天時間,林爲民的《一個都不能少》也發表了二十多天,評論界對於這部小說的評價普遍是以正面爲主的,但也有不少人認爲林爲民時隔兩年的最新作品,沒有了以往的銳利和靈氣,顯得非常平庸,小說有些刻意煽情。

而跟評論界兩極分化的言論比起來,衆多讀者對於這部小說的評價要更加正面和積極一些,來信幾乎都是以讚揚爲主。

其中反響最熱烈的,還要屬廣大的大學生羣體。

這羣風華正茂、滿腔熱血的年輕人,在看完《一個都不能少》後感觸強烈,不少人都給《當代》編輯部來信,紛紛表示有投身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想法。

其中第一封提到這個想法的讀者來信還收到了林爲民的親筆回覆,林爲民在信中對那位一腔熱血的大學生良言相勸,勸他三思而後行。

本意是希望他能夠深思熟慮,不要後悔。

可熱血沸騰的大學生似乎理解偏了林爲民的意思,認爲林爲民是不信任他,竟然將林爲民的信寄給了《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1951年於燕京創刊,是以青年爲主要讀者、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國家級主流媒體。

自1978年復刊以來,先後報道了身殘志不殘的張海迪、中國女子排球隊等青年先進人物和先進集體的事蹟,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廣泛且熱烈的影響。

這種媒體,歷來對於青年人勇於奮鬥和擔當的事蹟是充滿了興趣的。

大學生在寄去林爲民的信的同時,又給《中國青年報》投書一封,詳細的說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中國青年報》編輯部頓時就來了興趣,有理想、有抱負的大學生受感於小說希望投身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這是多好的宣傳素材啊!

編輯部立刻就將林爲民的這封信和大學生的投書潤色後,發表了出來。

《中國青年報》是全國性報紙,當期報紙發表短短几天時間內,立刻便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關注。

讀者們都看得出來,林爲民給大學生寫那封信的目的是出於好心。

就像他在信中所寫的那樣,“我希望你並不是因爲受感於小說的一時衝動,而是叩問自己的內心,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才做出了關乎人生命運的重要抉擇”。

而大學生在投書給《中國青年報》文章中的描述,則帶着青年人特有的青春熱血和理想主義,尤其是結尾的一段話。

“我要感謝林老師的好心,但我更希望他能夠正視我的決定,這絕非是一時衝動所做出的草率決定。

我自願投身於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請祖國和人民監督!”

《中國青年報》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在它發表這篇文章之後,不僅引起了全國範圍內的讀者們的關注和討論,也引起了很多媒體的討論,而且這種討論隨着時間的流逝在不斷的擴大範圍。

這個時代的大學生是真真正正的天之驕子,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按理說應該把他們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把這些國家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大學生,送到國家最貧困的地方去教書育人,短時間內難以出成效,也有大材小用的嫌疑。

支持與不支持的讀者迅速的分成兩派,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有蔓延成一場全國性大討論的趨勢。

在八九十年代,這樣的全國性大討論並不少見。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名義發表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引起了真理標準的大討論;

1980年5月,《中國青年》發表了女工潘曉的一封來信,掀起一場關於人生意義、人生價值的“潘曉討論”;

1982年7月11日,《光明日報》報道了大學生張華爲救掏糞工犧牲的事蹟,大學生換掏糞工,一時引發了國人關於生命價值判斷的大討論。

八十年代的中國人,在物質上是貧瘠的,但在精神上卻又是豐足的。

這些全國性的大討論,豐滿了一代人的人生,成了他們人生的養分,也帶給了整個社會無限的活力。

近幾年來,像這樣的大討論已經出現的越來越少,有很大的原因就在於國內現在的關注和精力已經越來越被經濟生活所吸引,而忽略了對形而上的追求。

《中國青年報》上的報道,恰好激發了國人已經沉寂多時的精神追求。

林爲民沒有想到他的信會被髮表到報紙上,對於外界輿論的發展更是始料不及,直到《中國青年報》的記者找到他時,他仍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林老師,對於現在各方的討論,您抱的是怎樣的態度呢?我看了您的信,您對於大學生的決定似乎並不算支持。”

面對記者的問題,林爲民無奈苦笑:“當時主要是怕這位同學是看完了我的小說,一時熱血上頭,做出了草率決定,所以特地給他回了一封信。我倒不是不同意他去,只是希望他能夠審慎的決定,這畢竟是關係到人生未來的大事。”

說到這裡,林爲民將《當代》編輯部最近這段時間收到的一些信拿了出來。

“你看看,這些都是我們最近收到的,都是看了《一個都不能少》打算支持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學生們的來信。”

記者翻着那一封封讀者來信,熱淚盈眶。

這些信筆跡不一,但所表現出的對於國家和人民的擔當和抱負卻是相同的。

“林老師,您真是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您的小說影響了一代人!”記者眼含熱淚,激動的說道。

林爲民卻不苟言笑,說道:“不能這麼說。”

“爲什麼?”記者問道。

林爲民指着辦公桌上的那些信,“我相信這些寫信的學生們在當下的想法是好的,但理想和現實之間是有一道巨大的鴻溝的……”

記者聞言沉默,過了一會兒才說道:“您是怕他們以後可能會後悔?”

林爲民點點頭,“理想不是那麼容易堅守的,一定會有人後悔。我只是希望,到那個時候,那些臨陣退縮的人不要揹負良心的愧疚和輿論上的譴責。”

他說到這裡時看向記者,記者下意識的迴避了林爲民的眼神。

他如何能不明白林爲民的意思,投身貧困地區教育事業這件事,說出來自然是充滿了理想主義和人文關懷的大好事,媒體願意看到,政府也樂見其成,這纔有了輿論上的推波助瀾。

一旦有人真的決定這麼做,那麼必然會被推到道德的高壇上,不容許有任何的後退。

“林老師,您的顧慮有一定的道理,但這於國於民來說都算是一件好事。”記者說道。

林爲民微微頷首,“當然是好事。”

他笑了笑,“這就是我個人的一點不合時宜的小顧慮,希望你在報道的時候能夠順便提一嘴,可好?”

“沒問題,您的顧慮也是對的。”

《中國青年報》的記者走了,兩天之後,一篇對林爲民這個當事人的採訪再次刊發,又引起了衆多的關注。

除了《中國青年報》,參與這次事件和討論的媒體還有很多,媒體們競相報道有志青年學子打算投身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案例,一時之間蔚然成風,竟然引起了TZY的關注。

林爲民作爲整個事件的始發點,被請去深談了一番。

“廣大學子能夠有這樣的熱血和理想是好事,但我覺得政府方面應該做正向引導,不能單靠輿論。大學生們太過理想主義,他們低估了現實要面對的困難,不能讓他們有太重的思想包袱,更不能因此產生道德綁架。”

“這種支援活動,一定要是自願原則,並且要有一些榮譽上的獎勵和隱性福利,不能光講奉獻,不談回報。

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光靠一腔熱血,是很難把事做好的。”

“我的建議是最好是以志願者活動的形式進行。”

……

在林爲民被請去深談後不長時間,TZY決定實施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

而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的第一個活動,就是面向全國號召高中以上學歷的青年前往各地希望小學進行支教。

自88年年底希望工程啓動,第一所希望小學的建成使用花了半年多的時間,看似速度很慢,但實際上跟第一所希望小學同時建成的希望小學就有三十所,到如今又過了半年時間,全國各地已經有近百所希望小學建成。

這些希望小學地處偏遠,儘管已經有了硬件設施上的改變,但在教師資源上依舊是匱乏的。

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由TZY組織實施,是順應由林爲民的《一個都不能少》所引發的支教熱潮,迅速得到了廣大青年學子的積極響應,僅半個月時間便有6000餘名在校大學生報名參與。

“支教”這個名詞第一次出現在漢語語境當中,與之相關聯的是一部叫做《一個都不能少》的小說,鼓勵了無數學子投身祖國的教育事業。

這部小說的名字將會和“支教”一起,註定成爲中國教育史的一部分。

這兩章寫的很慢,今天就兩更了。

(本章完)

第375章 電話刺客第421章 你小子,壞透了第622章 湯臣影業第608章 三劍客,失其二第482章 吃飯砸鍋第367章 蟬聯第396章 真他麼裝逼第662章 有點內味兒了第508章 高朋滿座第32章 新穎的寫作方式第380章 同行罵街第566章 馬屁的作用第698章 不要搞個人崇拜嘛第384章 達科塔第207章 那墊頭的東西第927章 《李建國》下部來了第76章 還是位文藝青年第96章 領先幾十年的先進經驗第867章 互聯網創作大賽第557章 香江之行第166章 導演,你不懂第317章 大家風範第778章 兒子犯錯,老子買單第710章 第二號狗腿子第65章 既要又要陳小二更新預告第729章 以訛傳訛的封殺第626章 改革文學的變種第652章 兩岸的反響第456章 想想都有點迫不及待了第878章 你這是在侮辱我的人格第391章 給年輕人一個機會第493章 《觸不可及》的導演第715章 勞逸結合嘛第708章 白菜價第219章 三喜臨門第516章 FSG出版社第38章 讀者來信第934章 再回首(大結局)第724章 放棄並不是失敗第902章 半部《李建國》,一部中國史第297章 你沒有掛第733章 莫非是真的?第400章 這兩天,我就先請假了第401章 來,先把衣服脫了第38章 讀者來信第295章 散財童子喬森第618章 林叔叔第857章 頭腦風暴第347章 這錢可怎麼花啊!第883章 全在酒裡了第867章 互聯網創作大賽第288章 沒那麼簡單第308章 再造之恩第891章 衝向納斯達克第297章 你沒有掛第141章 愛情的魔力這麼大嗎?第220章 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纔是硬道理第109章 燕影教室裡的對話第553章 咦,咋又死嘞?第317章 大家風範第553章 咦,咋又死嘞?第568章 誰他孃的教你這麼寫小說的?第35章 你小子,有福了第684章 人生導師第845章 《明天別再來敲門》第774章 暢銷書排行榜第753章 無論如何都要守住第422章 眨眼睛第209章 要進步了?第665章 林老師帶你發財第628章 你有眼無珠啊第449章 大贏家第328章 鐵生,你變了第638章 皇冠上的一顆珍珠第71章 話劇選角第927章 《李建國》下部來了第458章 你這是什麼意思?第77章 入手四合院一月月度總結+上架後打賞名單第741章 還得加錢第174章 價格有點低啊第466章 爲民不欲,勿施於人第341章 多謝,林先生第861章 ITC指南針第68章 同學們第293章 山西作家專號第869章 讓更多人看到第903章 推上神壇(白銀盟加更四)第637章 不靠譜的意大利佬第14章 上課第一天第694章 下一屆還怎麼搞?第455章 一肩挑第726章 買車記第74章 登上老米的雜誌了第378章 坎城電影節第881章 進擊的滬美廠第579章 你和尚摸不得
第375章 電話刺客第421章 你小子,壞透了第622章 湯臣影業第608章 三劍客,失其二第482章 吃飯砸鍋第367章 蟬聯第396章 真他麼裝逼第662章 有點內味兒了第508章 高朋滿座第32章 新穎的寫作方式第380章 同行罵街第566章 馬屁的作用第698章 不要搞個人崇拜嘛第384章 達科塔第207章 那墊頭的東西第927章 《李建國》下部來了第76章 還是位文藝青年第96章 領先幾十年的先進經驗第867章 互聯網創作大賽第557章 香江之行第166章 導演,你不懂第317章 大家風範第778章 兒子犯錯,老子買單第710章 第二號狗腿子第65章 既要又要陳小二更新預告第729章 以訛傳訛的封殺第626章 改革文學的變種第652章 兩岸的反響第456章 想想都有點迫不及待了第878章 你這是在侮辱我的人格第391章 給年輕人一個機會第493章 《觸不可及》的導演第715章 勞逸結合嘛第708章 白菜價第219章 三喜臨門第516章 FSG出版社第38章 讀者來信第934章 再回首(大結局)第724章 放棄並不是失敗第902章 半部《李建國》,一部中國史第297章 你沒有掛第733章 莫非是真的?第400章 這兩天,我就先請假了第401章 來,先把衣服脫了第38章 讀者來信第295章 散財童子喬森第618章 林叔叔第857章 頭腦風暴第347章 這錢可怎麼花啊!第883章 全在酒裡了第867章 互聯網創作大賽第288章 沒那麼簡單第308章 再造之恩第891章 衝向納斯達克第297章 你沒有掛第141章 愛情的魔力這麼大嗎?第220章 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纔是硬道理第109章 燕影教室裡的對話第553章 咦,咋又死嘞?第317章 大家風範第553章 咦,咋又死嘞?第568章 誰他孃的教你這麼寫小說的?第35章 你小子,有福了第684章 人生導師第845章 《明天別再來敲門》第774章 暢銷書排行榜第753章 無論如何都要守住第422章 眨眼睛第209章 要進步了?第665章 林老師帶你發財第628章 你有眼無珠啊第449章 大贏家第328章 鐵生,你變了第638章 皇冠上的一顆珍珠第71章 話劇選角第927章 《李建國》下部來了第458章 你這是什麼意思?第77章 入手四合院一月月度總結+上架後打賞名單第741章 還得加錢第174章 價格有點低啊第466章 爲民不欲,勿施於人第341章 多謝,林先生第861章 ITC指南針第68章 同學們第293章 山西作家專號第869章 讓更多人看到第903章 推上神壇(白銀盟加更四)第637章 不靠譜的意大利佬第14章 上課第一天第694章 下一屆還怎麼搞?第455章 一肩挑第726章 買車記第74章 登上老米的雜誌了第378章 坎城電影節第881章 進擊的滬美廠第579章 你和尚摸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