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廟村人喜歡喝酒,火廟學校的教師也是這樣,只要找個由頭就是喝酒的理由,譬如說,生日了,家裡有喜事了,甚至農忙大家相互幫幫也是理由。要喝就喝個一醉方休。
喝酒對於高雲來說,就是弱項了,一個沾酒就臉紅的人。然而不去又不行,所以高雲就成了逢場必去,去了又不喝酒的人,在這羣裡就成了獨特的風景。
去了,閒着也無聊啊,就得找點事幹。倒水添茶,做些雜務,空下來只好吃菜啦。大家都知道,喝酒的人對菜是不感興趣的,只要有酒,菜是可有可無的。也有些假酒鬼,對不喝酒專吃菜的高雲“有意見”,給以高雲爲代表的一類人起了個綽號“吃盤隊”,就是專門吃菜的意思。後來又規定,酒不喝到三巡,“吃盤隊”是不準行動的。
有天,李政說有塊玉米該收了,要去收玉米。大家得到信,就都去幫李政收玉米,十幾個人收了兩百多斤玉米棒,如果曬乾賣掉的話,估計能買七十多元。晚飯後,都過去了,要李政老師慶賀慶賀。怎麼慶賀?當然就是喝酒了。大家到北地伊陽飯店點了菜,喝了一場,結賬一算二百多元。
過生日,是個很好的喝酒理由。乾脆,大家就把生日報出來,按月日順序排了一個表,那天誰生日,大家一目瞭然,記得清清楚楚。形成了規矩,每次壽星都提前準備,做好安排,酒了,茶了,菜了,糖了,瓜子了,一應準備齊全。雖然花了錢,但心裡高興。
誰家小子結婚、女兒出嫁,要提前告知大家,什麼籌備會,什麼宴前安排,什麼事後總結都要進行的。
校長付軍三個兒子結婚、添人大家都全部出場。高雲兩個女兒出嫁、兒子結婚,夥計們悉數到場。李政、鄭江、潘江等等都是這樣。
出席酒會多了,高雲發現酒文化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有人把“酒肉朋友”理解的太狹義了,並且也太貶義了。“酒後吐真言”,這句話還是比較有道理的,人喝的多了,善談,急於表白,“酒壯慫人膽”,真的很有見地。
有人一喝(酒)就醉,有哭的,有笑的,哭的聲聲悲切但就是一個調,笑的得意忘形,不離傻型。不論哭笑,都是對自己有利。
高雲有一次,也喝醉了。嘔吐不止,吃的、喝的,都吐完了,就是酸水,一直吐了一天多,難受的要命。然而就是不會哭,也不會笑,什麼都很清楚,就是胃裡不舒服。
過後,高雲不明白,自己醉的感覺怎麼和別人不一樣呢?
酒文化也是源遠流長的。借酒澆愁,麻皮自己,求個渾渾噩噩。酒壯慫人膽,做些自己平時不敢做的事。以酒交友,借酒暢述心意,表達交情。總之,就是用酒意,遮個臉兒,遮羞,遮醜,遮鬼……
後來,離開了火廟學校,漸漸地也離開了那個氛圍。如今想起來,仍然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