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飯要一口口吃

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澳洲風雲1876搜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阿立,你怎麼看?”李福壽隨意的問了一句。

這是國王陛下的習慣,經常會就國內外的事務徵詢身邊的秘書意見,這既是考校,也是培養,逼迫身邊的秘書們時刻強化學習,錘鍊國際性眼光和全局意識,迅速的成長爲有能力執掌一方的全面人才。

陛下在如此重大的問題上徵詢自己的意見,張立激動的有點兒不能呼吸,他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怦怦亂跳的心情鎮定下來,認真思考後回答道;

“微臣以爲,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動,王國方面見招拆招便是了,依然得按照既定的方針政策執行,不可爲國外的突發事件打亂了既定節奏,於事反而不美。”

“哦,說說你的理由。”

張立恭敬的施禮後說道;

“啓稟陛下

臣以爲自古以來君王不以怒興兵,泗水事件暴露出來的是荷蘭殖民者制度上的缺失,依舊依靠落後的人治管理殖民地,一任總督一任政策,隨意性極大。

相比較前任總督弗格茲勳爵,現任總督範-海爾斯瑪-布馮子爵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迫切希望通過加強盤剝殖民地,用以討好國內傳統的保皇黨勢力,爲自己贏得更多的政治資本。

因爲其政策過於急近,巴達維亞甲必丹盛葉雲亦被逼離去,無法繼續作爲傳統的包稅人存在,致令荷蘭人自已赤膊上陣,大幅激化了內部矛盾,失去了超然的地位。

此人目光短淺,昏聵無能,在他的治下,我們隨時能夠挑出荷屬東印度羣島總督府的錯處,出兵予其以沉重打擊,換取必要的利益。

考慮到花旗國越來越明顯的擴張企圖,這兩年卻不是打擊荷蘭殖民者最好的時機,宜緩之。

陛下多次強調過;飯要一口口的吃。

微臣深以爲然,目前王國的大局是經濟發展,國內面臨着衆多大型工業項目建設,國際首當其衝的是移民問題,其次是呂宋羣島問題。

在上述問題沒有定論之前,不宜新開戰場,致令王國限於左右支拙的窘境。

臣一家之言,懇請陛下訓諭。”

李福壽神態高深的不置可否,張立小心的偷瞧了一眼,然後立馬恭敬的垂下頭來,心頭好像壓着一塊沉甸甸的巨石,能感覺到令人窒息的壓力。

稍候,只聽到李福壽幽幽的說道;“紅毛番肆意妄爲,若不予以懲治從儆效尤,君主威嚴何在?”

張立聽到這話心中“咯噔”一下,知道國王陛下已經對荷屬東印度羣島總督府產生了殺機,作爲“海外華人移民保護者”,絕不能坐視類似惡性事件發生,這是赤裸裸的在挑戰君主威嚴。

對於瘋狂作死的荷蘭人,張立半點兒好感都欠奉,他認真考慮了下回答道;

“臣斗膽直言,在採取外交行動的同時,可令婆羅洲艦隊在巴拉維亞外海進行威懾巡航,通令荷蘭總督府,在限定時日內給予滿意回答,否則不介意炮轟巴達維亞,並保留進一步軍事反應的可能,想必對方就是腦袋瓜裡全是漿糊,這時候也該反應過來了,做出明智的選擇。”

“可,此事你去處理。”

“臣恭領王諭。”

陛下金口一開,張立渾身立馬輕鬆起來。

那個心裡快樂的就別說了,就像吃了人蔘果一樣渾身36000個毛孔都透露着“舒爽”二字,領命之後腳上踩着棉花就出去了,整個人都是暈淘淘的。

陛下能夠採納他的建議,那可真是莫大榮幸,說明自己通過了陛下的考校獲得認可,

還有什麼能比這個更大的榮耀呢?

張立的表現看在李福壽的眼裡,他只是波瀾不驚的轉過了頭,久居高位後,這點兒小事還無法挑動他的心緒。

既然已經命令婆羅洲艦隊出擊,剩下的李福壽便不再關心了。

泗水暴亂說到底是荷屬東印度羣島的自家的事兒,大洋王國能夠做到這種程度,已實屬不易。

艦隊出擊難道不花錢嗎?

巡洋艦編隊出擊一次最少要花費幾萬金元的費用,鍋爐燃燒的優質煤炭,重油,艦艇和人員開支都不是小數,這還僅僅是近距離的威懾巡航。

從婆羅洲艦隊母港三馬林達到爪哇島巴達維亞(雅加達)外海,單程需4天時間,加上在外海遊弋威懾巡航,順利的話執行該項任務也就是半個月時間。

巡洋艦都是吞金獸,這樣一趟下來最少燒掉幾千噸優質煤炭和幾百噸重油,都是錢啊!

若是炮轟巴達維亞,這筆費用還要乘上10或者更多。

所以,非到萬不得已,李福壽也不願意大動干戈,這筆錢足夠在國內修建上百公里的鐵路線了(指炮轟巴達維亞情況下),丟在爪哇海里連個響聲都聽不見。

李福壽目光看着遠方的瀑布奇石,心思早已經飛向了他處。

“廣州事件”發生至今已經三個半月了,清廷一直做縮頭烏龜,更不敢激化矛盾,把希望完全寄託在多國調停上,至今也沒有明確的章程。

國際多國調停則是由於大洋王國合縱連橫,變得雷聲大雨點小,法蘭西人現在變成了最積極的搗蛋者,誓要攪黃此次國際行動。

倫敦對此也無可奈何,畢竟歐洲主要矛盾在英德兩國,雙方現在關係已經降入冰點,無暇分身他顧。

高速崛起的德國引起了大英帝國的極大警惕性,在本月份已經將印度第三戰列艦隊兩艘威嚴級戰列艦抽調回本土,以加強本土艦隊的絕對優勢,應付來自咄咄逼人德意志帝國的挑戰。

威廉二世統治下的德意志帝國絲毫不知隱晦之道,從上到下因爲德國的高速發展而信心爆棚,擴張的意圖壓根兒也懶得掩飾,這嚴重影響到了英國固有利益。

弗雷德里希·諾曼這樣的狂熱民族主義者,大肆吹噓徳國經濟的增長對世界的意義;“繁榮是日爾曼民族帯來的,德意志帝國帯來了陸軍、海軍、金錢和力量…只有當一國積極肯幹的人民感到身上充滿春天的血液時,才能出現代的強大力量。”

泛日耳曼同盟和極右翼政治勢力,反覆敦促德國在歐洲擴大影響,在“新帝國主義”時代,狂熱鼓吹侵略性的擴張政策。

吉爾伯特-默裡表示;“我們是世界各國中的佼佼者…我們最有資格統治別人。”

德意志帝國蒂爾皮茨海軍上將說;

德國工業化和在海外征服他國,就像自然法則那樣不可抗拒。

布洛首相宣稱;“問題不在於我們要不要征服殖民地,而是必須這樣做,不管我們願不願意”。

威廉皇帝滿不在乎地宣佈,德國“要在古老歐洲狹窄的邊界以外去完成重大的使命,追求世界範圍內陽光下的土地,德意志人民有權享受這一切”。

相比前任鐵血宰相俾斯麥的政策觀點有了180度的變化,直接與大英帝國的利益相沖突。

德意志帝國在歐洲處於四戰之地,爲了消除鄰國和英國的防範心理,俾斯麥堅持認爲~德國是一個“飽和了的”國家,關心保持歐洲現狀不變,而且不熱衷於奪取海外領土。

如今,一切都變了。

德國海軍大臣蒂爾皮茨提出了雄心勃勃發展“公海艦隊”的計劃,最終目的是與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爭鋒,這極大的觸動了倫敦的敏感神經。

在這種情況下,倫敦無意關心發生在遠東的小事,除了高調的德國人以外,還有張狂的布爾小螞蚱讓英國人心煩意亂,但又不得不硬着頭皮去處理。

因爲南非的巨量黃金和鑽石儲藏量,將深刻影響到英鎊的世界金融霸權,倫敦必須要將其牢牢的掌控在手中,不容半點閃失。

相比較這些重要利益,遠東只是邊緣利益的邊緣,倫敦犯不上爲此將小弟得罪狠了,所以選擇了摸魚。

兩廣地區轟轟烈烈的推行新政,放鬆清政府對報紙喉舌的壓制,引入新學,新思想,動靜鬧得十分大。

周邊的省份卻詭異的保持緘默不語,朝廷也沒有任何說法,國際聯合調停也沒有實際行動, 就這麼僵持在了那裡。

面對這種局面,李福壽也沒有好的辦法,僵化的末日皇朝制度腐敗,人心思變,落實行動總是極其緩慢,讓人恨其不爭,怒其不作爲。

話又說回來,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移民工作作爲大洋王國的重中之重,立國之基,不得不在這種詭異的環境中逐漸停頓下來,難以爲繼。

兩廣地區雖然能夠繼續輸出移民,但這塊地盤顧氏一族是作爲根本之地在經營,也不願意看到大量的人口流失。

每年百萬規模的移民,對於龐大的神州而言是九牛一毛,壓根兒不關痛癢。

但是兩廣地區就不同了,這裡全部加起來不過2400多萬人口,一年移民個百萬以上是啥概念?

更何況越國也迫切需要移民,用以鞏固統治基礎,兩廣地區有心而無力,移民工作只能陷入停頓中。

想了半天,李福壽謂然長嘆道;“皇帝不急太監急,誠如是哉。”

說到這裡,他自己也不禁笑了;NND口誤了,這不是在說自己是太監嗎?

第903章殺伐果斷的吳佩孚上校第386章澳洲特產第11章紅河谷牧場第976章新墨西哥地區形勢第111章溫莎城堡第1081章弗吉尼亞人的野望第884章示敵以弱第472章妻兒第53章興辦教育第354章炮灰第108章蘇伊士運河第256章內憂外患第341章第280章捨生忘死第926章優先級第168章最忠心的擁護者第435章發財大計第128章一連串組合拳第971章新世界第588章天塹要塞第816章陸海軍力整編第848章眼光獨到第1045章核心思想第770章諸事第1049章一路佔便宜第264章不能承受之重第899章一連串壞消息第1120章赴歐第858章略微差一些第43章諾曼底國際進出口公司第1043章地標性工程第399章磷酸鹽礦第452章經營之道第900章隱秘力量第535章澳洲三大城市第875章固海計劃第462章人口結構第1163章不靠譜第655章坦克之爭第534章1888年人口分佈第519章馬拉維湖到了第1105章西烏戰事第856章不一樣第852章歷史的小彎兒第725章五大都市圈第304章秘密約定第525章斯威士蘭國民銀行第733章經濟差異第501章以陸制海第1155章9月2日第117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1017章松江世博會第638章好地方第730章包一條河第1152章言傳身教第643章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1137章第三次美日戰爭第47章倒黴蛋第469章開支第270章世界第一輛汽車第370章手指縫漏漏第765章塔斯馬尼亞州第237章綠色魔鬼第610章試驗場第721章總督的焦慮第1136章驚天消息第1001章如何落實?第200章帥才第1153章禮物第351章扼殺第842章T-2坦克第411章小插曲第395章再造北部新松江第95章涮火鍋第1087章二敗俱傷第701章帝國主義者嘴臉第三章不可思議的東方戲法第1131章作大死第610章試驗場第53章興辦教育第315章加強監督第678章錢幣與人口第343章雜草一樣的土著第1121章德意志現狀第378章無法解決的矛盾第990章金融和擴張第792章實力信心第878章大白艦隊第254章松江建設發展會議第1043章地標性工程第186章顧府來人第61章既得利益羣體第1050章狗急跳牆第12章富饒牧場第692章火中取栗第522章再現騰籠換鳥第91章初臨滬海第803章異性兄弟第610章試驗場第11章紅河谷牧場
第903章殺伐果斷的吳佩孚上校第386章澳洲特產第11章紅河谷牧場第976章新墨西哥地區形勢第111章溫莎城堡第1081章弗吉尼亞人的野望第884章示敵以弱第472章妻兒第53章興辦教育第354章炮灰第108章蘇伊士運河第256章內憂外患第341章第280章捨生忘死第926章優先級第168章最忠心的擁護者第435章發財大計第128章一連串組合拳第971章新世界第588章天塹要塞第816章陸海軍力整編第848章眼光獨到第1045章核心思想第770章諸事第1049章一路佔便宜第264章不能承受之重第899章一連串壞消息第1120章赴歐第858章略微差一些第43章諾曼底國際進出口公司第1043章地標性工程第399章磷酸鹽礦第452章經營之道第900章隱秘力量第535章澳洲三大城市第875章固海計劃第462章人口結構第1163章不靠譜第655章坦克之爭第534章1888年人口分佈第519章馬拉維湖到了第1105章西烏戰事第856章不一樣第852章歷史的小彎兒第725章五大都市圈第304章秘密約定第525章斯威士蘭國民銀行第733章經濟差異第501章以陸制海第1155章9月2日第117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1017章松江世博會第638章好地方第730章包一條河第1152章言傳身教第643章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1137章第三次美日戰爭第47章倒黴蛋第469章開支第270章世界第一輛汽車第370章手指縫漏漏第765章塔斯馬尼亞州第237章綠色魔鬼第610章試驗場第721章總督的焦慮第1136章驚天消息第1001章如何落實?第200章帥才第1153章禮物第351章扼殺第842章T-2坦克第411章小插曲第395章再造北部新松江第95章涮火鍋第1087章二敗俱傷第701章帝國主義者嘴臉第三章不可思議的東方戲法第1131章作大死第610章試驗場第53章興辦教育第315章加強監督第678章錢幣與人口第343章雜草一樣的土著第1121章德意志現狀第378章無法解決的矛盾第990章金融和擴張第792章實力信心第878章大白艦隊第254章松江建設發展會議第1043章地標性工程第186章顧府來人第61章既得利益羣體第1050章狗急跳牆第12章富饒牧場第692章火中取栗第522章再現騰籠換鳥第91章初臨滬海第803章異性兄弟第610章試驗場第11章紅河谷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