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不靠譜

30年底

具有決定性影響能力的皇室基金下屬各大財團,聯手政府開始大舉入市,在風雨飄搖的金融市場大手筆救市,全面增持銀行及國際國內各大骨幹重工企業,先進化工和航空以及電子產業類股票,在海量資金的注入下,這令整個金融市場就像打了雞血一樣開始全面復甦。

連續一個多月

皇室基金下屬各大財團不斷髮出增持舉牌公告, 全面進軍大盤藍籌股,先後投入近60億金洋,收割了數百家大型企業的控股權。

此舉,是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極大地提振了飽經摧殘的市場信心。

31年初

這一大手筆的增持行動依然在持續進行中,到了2月初,僅銀行類的併購就高達121起,範圍涉及帝國本土及海外州, 北美南美, 歐洲和亞洲。

各種中小銀行紛紛被大財團兼併,或是破產重組,或是改頭換面重新上市,逐步形成了範圍廣及全球的十大金融財團。

在持續不斷的大筆資金注入下,紅河谷證券交易市場重新活了過來,每日交投數量明顯增長,市場信心逐漸恢復中,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整體經濟規模和國民產值,已經恢復到29年世界大蕭條之前的八成水平,在工業國家中一枝獨秀。

另一個重要的經濟指標失業率,從最糟糕時期的33.2%下降到不足10%,僅爲9.96%,這比歐美國家動輒百分之四五十好看的多。

這其中

主要是大洋帝國皇室和各大財團有的是錢,

對金融風險控制的也比較好, 所以在海量金錢撒出去以後, 強力拉動經濟恢復。

這時候

帝都長安成爲世界各國前來朝聖地方, 來自歐洲,南北美洲和亞洲各國的政府代表團絡繹不絕, 熱鬧非凡。

世界各國輿論一致將大洋帝國看成世界經濟的大救星,讚美的話語不要錢的飄過來。

禮下於人,必有所求。

這是因爲大洋帝國財力雄厚,撥根腿毛出來比別人的腰都粗,世界排名前10的大銀行中,七家都屬於大洋帝國。

剩下的兩家英國銀行,一家米國銀行都有大洋帝國財團多少不同的參股,其在國際金融領域的地位舉足輕重。

僅僅去年未至3月這三個月時間,大洋帝國投入在金融市場的救資金就高達137~140億金洋之巨,其中皇室基金掌控的大財團就佔據其中的近8成,其他的是部分社會資金和政府資金,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20年前

英鎊對金洋的比值是1:2,經過這些年來的風風雨雨,如今的比值是1:1.4,即1.4金洋兌換1英鎊。

也就是說在這兩個月裡,大洋帝國花費了上百億英鎊救市,已經撬動大盤整體回暖,金融指數恢復到巔峰時期的5成左右。

進入5月份

大洋帝國相關的救市舉措雖然減少了很多,但皇室控股財團依然在對一些質優價廉的超大型企業頻頻舉牌,增持股權, 顯示充分看好後市的信心。

在這種情況下

已經有很多先知先覺的社會資金開始流入股市,促成交易量的進一步活躍,整體金融市場的重新啓航。

穩住了金融市場,穩住了房地產市場,那麼距離真正穩住工業經濟還遠嗎?

這一切都建立在雄厚財力的基礎上,遠道而來的各國政府高級代表團,尤其是蘇俄政府代表團,對資金的渴求簡直是久旱之甘霖,日夜朝思暮想。

代表致公黨蔘加大選的蔡廷幹,李孝祖組合在去年順利贏得了大選,並且於今年初手按着帝國憲法,在長安宮金鑾殿鄭重宣誓就任新一屆內閣總理大臣和副大臣。

即蔡廷幹擔任首相,李孝祖擔任副首相,組成新一屆政府,由於這是致公黨競選連任,因此在許多重要職位上雖然有所變動,但依然有不少老面孔。

年屆80的朱偉伯爵告老還鄉,代表着大批建國元勳時期的老人退出政壇,這一新老交替的過程落下帷幕。

6大元帥中,最年輕的卞春鬆元帥在1890年澳洲南北之戰中23歲,已經41年過去了,他也已經64歲,滿頭白髮。

名揚世界魔鬼元帥李栓柱公爵比皇帝小一歲,如今也70高齡,基本上退居二線。

31年5月中旬

長安宮

“呵呵呵……你們看着辦唄,又來煩我老人家。”

李福壽臉龐紅潤中氣十足,在滿頭白髮的映襯下顯得仙風道骨,反而越活越年輕的模樣。

他手裡拿着圍棋,正在與萬年秘書處長顧愷之對弈,神態顯得優雅從容,渾然不似對方苦思冥想,一副樂在其中的樣子。

坐在旁邊觀棋的首相蔡廷幹,抽空兒給李孝祖施了個眼色,意思是讓他向聖上稟報一下,投石問路先。

李孝祖猶豫了一下還是沒開口,兩人目光隔空交鋒了幾個回合,最後他被逼的沒辦法,只能乾笑兩聲,神情恭敬的說道;

“聖上,微臣恭請聖安。”

“嗯”

李福壽不在意的鼻子哼了一聲,手上抓着圍棋子不僅不慢的盤着,看着棋盤上的走勢相當滿意。

他下圍棋大局觀非常好,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佈局深遠,看着顧愷之一步一步走進自己的陷阱,面臨着大龍被屠的危險局面,而且氣不夠了,臉上不禁露出滿意的神色。

看到聖上這個神色,李孝祖實在不忍心用凡俗糟爛事兒來打擾他此時的快樂,剛剛涌上喉頭的話又咽了下去,開始一門心思的看下棋。

首相蔡廷幹坐在邊上,位置比站着的李孝祖低了好多,佯裝悠然地在看棋,其實一點都看不下去。

位於國會山旁邊的帝國宮裡, 如今高朋滿座,來自各國的政府首腦好幾位,尤其是毛熊領導人也在場,這可是重量級的大國。

家裡一堆事情,忙都忙不過來,他哪有閒情逸志看棋呀?

可未曾想

李孝祖副首相干巴巴的說了一句,竟然沒下文了,他忍不住又擡頭看去。

見李孝祖似乎對圍棋發生了濃厚興趣,目不轉睛的盯着棋盤在研究,這讓他不禁氣結,心理道;

喂,你能不能靠點譜?

第1138章北美誰做主?第383章柏林會議第213章科欽港行動第842章T-2坦克第1156章,閱兵第78章荒野蒼茫第950章條約簽定第760章發展太快了第1015章時機差不多了第1127章我宣佈第983章又一年第352章視察柴油發動機廠第535章澳洲三大城市第805章原來這樣啊!第128章一連串組合拳第1131章作大死第731章莫桑比克新貌第1112章大饑荒第563章圍獵第1102章產業競爭第336章第1057章賭國運唄第513章贊比西河南岸工程第831章就藩第84章好事接踵而來第640章未雨綢繆第621章你特麼在逗我?第864章合作第685章風雲動盪的甲午年第287章排隊槍斃第155章總督的野望第214章冒險傳統第34章踏上北美大陸第881章喬治王儲第915章1909年一季度戰爭形勢第602章突破自我第335章第743章盧瑟福教授第101章洞房花燭時第135章沿海鐵路的困擾第1136章驚天消息第560章全局一盤棋第627章給點陽光就燦爛第147章海岸警衛隊第544章利令智昏第298章慢慢算賬第352章連環殺第152章移民潮第667章恭迎王駕第515章起點高第531章二年後第774章潛在力量第578章召集號第836章模範牧場第245章臨沂鎮第584章莫爾加達第485章莫桑比克情事第1013章金洋結算法案第1135章拖後腿第746章香格里拉宮第249章布里斯班河隧道第63章隔牆有耳第836章模範牧場第345章謀產第936章受挫第876章南美洲之謀第1063章出征第908章陰謀論第419章到訪第220章還有能喘氣的沒?第618章夢幻城堡第345章謀產第24章抗議集會第447章演繹傳奇人生第453章金錢腐蝕意志第590章失落的摩加迪沙第318章夢想中的沃土第118章沿海鐵路第918章佈局第549章甄別第881章喬治王儲第417章發財的走私途徑第1063章出征第653章南北戰爭落幕第993章將軍班第298章慢慢算賬第955章兵力整編第1052章幹歇着可不行第176章投石問路第791章世界主要矛盾第648章榮耀第570章凌厲反擊第11章紅河谷牧場第697章登陸第443章看問題角度不同第913章南美變局第330章第809章整的熱血沸騰第1115章垂死掙扎第678章錢幣與人口
第1138章北美誰做主?第383章柏林會議第213章科欽港行動第842章T-2坦克第1156章,閱兵第78章荒野蒼茫第950章條約簽定第760章發展太快了第1015章時機差不多了第1127章我宣佈第983章又一年第352章視察柴油發動機廠第535章澳洲三大城市第805章原來這樣啊!第128章一連串組合拳第1131章作大死第731章莫桑比克新貌第1112章大饑荒第563章圍獵第1102章產業競爭第336章第1057章賭國運唄第513章贊比西河南岸工程第831章就藩第84章好事接踵而來第640章未雨綢繆第621章你特麼在逗我?第864章合作第685章風雲動盪的甲午年第287章排隊槍斃第155章總督的野望第214章冒險傳統第34章踏上北美大陸第881章喬治王儲第915章1909年一季度戰爭形勢第602章突破自我第335章第743章盧瑟福教授第101章洞房花燭時第135章沿海鐵路的困擾第1136章驚天消息第560章全局一盤棋第627章給點陽光就燦爛第147章海岸警衛隊第544章利令智昏第298章慢慢算賬第352章連環殺第152章移民潮第667章恭迎王駕第515章起點高第531章二年後第774章潛在力量第578章召集號第836章模範牧場第245章臨沂鎮第584章莫爾加達第485章莫桑比克情事第1013章金洋結算法案第1135章拖後腿第746章香格里拉宮第249章布里斯班河隧道第63章隔牆有耳第836章模範牧場第345章謀產第936章受挫第876章南美洲之謀第1063章出征第908章陰謀論第419章到訪第220章還有能喘氣的沒?第618章夢幻城堡第345章謀產第24章抗議集會第447章演繹傳奇人生第453章金錢腐蝕意志第590章失落的摩加迪沙第318章夢想中的沃土第118章沿海鐵路第918章佈局第549章甄別第881章喬治王儲第417章發財的走私途徑第1063章出征第653章南北戰爭落幕第993章將軍班第298章慢慢算賬第955章兵力整編第1052章幹歇着可不行第176章投石問路第791章世界主要矛盾第648章榮耀第570章凌厲反擊第11章紅河谷牧場第697章登陸第443章看問題角度不同第913章南美變局第330章第809章整的熱血沸騰第1115章垂死掙扎第678章錢幣與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