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一切卻都需要建立在一個基礎之上,那就是這新聞確有其事,而不是胡編亂造。
若是竹軒齋的《京師早報》和《京師晚報》,他們全都相信。
畢竟創辦了這麼長的時間,從來沒有聽說過有什麼胡編亂造的新聞。
而且,有陛下在,他們也不敢胡編亂造。
畢竟,陛下每天起牀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報。
可是......這百卷樓的《京師午報》就不一定了。
在他們的記憶之中,這報紙好像還是第一次發行。
第一次發行,就扔下了這麼一個震撼的消息,難免讓人懷疑背後之人真正的意圖。
春風樓內,關於這報紙的來源和那新聞的真假,衆人已經開始爭吵起來。
皇宮之中,楚皇卻是剛剛走入暖閣。
案臺上面擺放着各府各州呈上來的奏摺,堆積在一起,如同一座小山。
當然,這些奏摺之中,絕大部分都已經經過了內閣,商討出了一些對策。
楚皇要做的事情就是將這些呈上的奏摺和大學士的意見過目一遍。
覺得合適的就通過,不合適的發回去重新商量。
若是什麼重要的事情,就需要朝廷重臣和大學士們喊到暖閣,一同商議,最後選擇出一個合適的方法。
楚皇坐到龍椅,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開口道:“今日的京師早報......”
一旁,劉成聽見這話,忙不迭從懷裡掏出一張報紙,鋪在了楚皇的面前,恭敬的道:“陛下,在這兒。”
楚皇點了點頭,拿起糕點,往嘴裡塞了一塊,而後,仔細的看起這京師早報。
今日的頭條新聞毫無疑問是昨日剛剛結束的第一屆京師超級聯賽。
楚皇看了以後,笑了笑,說道:“上一場比賽結束以後,朕便曾經說過,這最後的冠軍一定是將軍隊。”
劉成忙道:“陛下聖命。”
楚皇聽見這話,回頭看了他一眼,搖了搖頭,說道:“只是娛樂,有什麼聖明不聖明的。”
劉成笑了笑,說道:“雖是娛樂,可是許多人就比不上陛下,陛下慧眼如炬,只是匆匆一瞥,就能看穿這事物的表現,直至本質。
這樣的慧眼,放在其他的地方也是一樣的,這便是奴婢認爲陛下聖明的原因。”
“你啊你,何時竟也學會了溜鬚拍馬......”
楚皇啞然失笑,卻也沒有多說什麼,繼續看起了早報。
除了京師超級聯賽,剩下的就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
再或者,就是一些誌異趣事......
說是誌異趣事,可這麼長時間,楚皇已經摸清楚了竹軒齋的套路。
無非就是什麼地方出現了異獸,又有什麼地方出現了異象。
而後就是竹軒齋的記者實地考察,發現真相。
比如今天刊登的這件事情。
城北某處人家的孩子竟然夢見自己成爲前朝上將軍,領兵縱橫天下,嘴裡說的都是一些豪言壯語,全然不似一個四五歲的孩子。
旁人都以爲這孩子是中了邪,亦或者是某位上將軍轉世重生,恢復了記憶。
可是經過竹軒齋記者的縝密調查和研究,最後卻發現,原來只是這孩子看了竹軒齋最新的話本,產生的臆想。
說的那些豪言壯語,也都是那話本之中的臺詞。
楚皇看到最後,覺得有些無語。
這麼一件簡單的事情,三言兩語就能夠說的清楚,竹軒齋硬是用了整整一頁,詳細描繪。
剛開始的時候,便連楚皇都覺得那孩子的身上真出現了什麼異象,最後卻只是臆想。
實在是......一言難盡。
偏偏聽說百姓們就喜歡看這樣的新聞。
楚皇搖了搖頭,放下報紙,看向旁邊的奏摺,突然覺得很是無趣。
他是一個勤政之君。
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要將內閣呈上的奏章全部看完,而後纔會休息。
可是......今日這麼多的奏章,真的讓上了年紀的他,覺得有些頭疼。
雖是如此,卻還是翻開了奏章。
大致看了一眼。
楚皇的臉色瞬間變了,先是黑,而後是紅,而後一陣青一陣白。
這麼豐富的表情,即便是跟在他身邊數十年的劉成都沒有見過。
“呼——!”
片刻之後,楚皇深吸了一口氣,放下手中的奏章,去那另一個奏章。
翻開以後,匆匆看了一眼,臉色更加漲紅。
一連翻開了四五個奏章,上書的全都是同一個內容。
康王殿下在郊外,以良家少年培養死士,手段殘忍,令人髮指!
如果只是一個人這麼說,還可以說是誣陷,是栽贓。
可是人人都這麼說,卻證明了,十之八九確有其事!
更可況,如今康王已經是半個儲君,朝中的文武百官怎麼會在這個時候,一共攻訐他?
莫非那些文武百官全都是寧王的人,一直隱藏自己,等待着這麼一天。
楚皇明白。
之所以會有這麼多人同時上書,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康王這次做的事情實在是太過分。
毫不誇張的說,過分到了天人共怒的地步!
楚國以‘仁’治國。
歷代君王,即便是再如何的昏庸,可也從來沒有如前朝煬帝一般,魚肉百姓,濫用民力。
可是,自己這個好兒子,竟然做出這種天人共怒的事情!
這......
楚皇深吸了一口氣,才堪堪壓住涌上心頭的怒火。
他看向在案頭上堆積如山的奏章,不用看也能猜得出來,十之八九全都是詢問此事的。
沉思了片刻,擡眸,看向身後的劉成,開口道:“在《京師午報》是從何而來的?”
雖說奏章之中沒有提及京師午報的來源,可是楚皇心裡明白,竹軒齋絕對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即便方休那孩子再如何的嫉惡如仇,在這種時候,仍能夠保持冷靜,最起碼會徵求自己的意見。
而不是用這樣一種近乎簡單粗暴的方式,將整件事情刊登在報紙之上。
朝中的文武百官,大部分人都沒有這個實力創辦能夠在一夜之間傳遍整個京師的報紙。
因而,剩下的人只有六部尚書,內閣三公,還有京師之中的三位國公。
可是,他們又都沒有理由這麼做。
排除所有沒有實力和動機的人,剩下的那個一定就是始作俑者。
楚皇想到這裡,眼眸之中閃過一道寒芒,冷聲道:“宣寧王、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