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李嚴發飈

語驚四座!

不管是有座位的重臣,還是隻有資格站在一旁的大臣,都被李嚴這句話驚呆了,就連原本因爲無趣而有些無聊的天子劉禪都吃驚的睜大了眼睛,看着大將軍李嚴,就像在看一個從未謀面的陌生人,抑或是李嚴的頭上突然長出了角,化身爲憤怒的公牛。

諸葛亮皺起了眉,心中掠過一絲不安。

這不是他熟悉的李嚴,這不是任何一個人熟悉的李嚴。

李嚴自負,好面子,特別是重臣場合,他不苛言笑,鼻翼那兩道如刀刻的法令紋就是他最明顯的標誌。也正是因爲好面子,不想在衆人面前丟人,所以他在諸葛亮面前從來不輕易說話,更不會輕易說這種不留退路的話,以免和諸葛亮發生衝突而丟了面子。

誰也不能否認李嚴是一個強悍的人,然而越是強悍的人,卻是能清醒的評估對手,當他知道自己不是對手的時候,從來不會輕易的發動挑釁。他只會在暗中準備,等機會成熟的時候突然出手,一擊斃命。

李嚴說出這麼嚴重的話,難道是做好了準備,要出手了?

這讓諸葛亮心生不安,因爲他看不出李嚴有必勝的可能。

李嚴拖了兩個多月纔到成都,魏霸到目前爲止還沒有“接到”詔書,諸葛亮知道,他們用的是拖字訣,利用這段時間,他們已經交換了看法,達成了某些協議。魏霸躲在交州不出面,李嚴趕到成都正面對抗。不管怎麼說,魏霸都是一個後輩,而且曾經是丞相府的故吏,他與諸葛亮之間有近乎君臣的關係,按照大家認同的道德觀念,如果發生正面衝突,對魏霸來說道德上先天不利。

李嚴則不然,他是大將軍,他是先帝託孤的重臣。和諸葛亮是同輩人。他有足夠的資歷和實力與諸葛亮對抗,而且從職能分工來說,對於御駕親征這件事,身爲大將軍的他比身爲丞相的諸葛亮更有發言權。

由他出面發作。再自然不過。再合理不過。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李嚴也必須出面。御駕親征,利益受損最大的人就是他。天子到了關中前線,他這個大將軍還能一手遮天嗎?面對這個威脅。他也必須進行反擊。力證御駕親征不可行,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只是諸葛亮想不出他如此強硬的底氣何在?以前有魏霸在背後撐腰,李嚴都沒有這麼強硬過,現在魏霸受挫,只能暫時龜縮在朱崖島舔舐傷口,他怎麼反倒強硬起來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而妖不是普通人能夠應付的,即使是諸葛亮也不能不小心應付。

諸葛亮撫了撫鬍鬚,董允便站了起來,義正辭嚴的請大將軍做進一步解釋。

如今的朝堂,大部分都是諸葛亮的親信,李嚴本來就沒什麼真正的親信,他離開成都,遠赴關中,原本礙於形勢而依附他的那些人現在要麼是被排擠出了朝堂,要麼是認清形勢,不敢主動站出來爲李嚴說話。

李嚴基本上就是一個孤家寡人。

可是李嚴慷慨激昂,根本沒有一點孤家寡人的意思。面對董允的發難,他提出了兩個問題:

首先,蜀漢有沒有發動統一天下的大戰的實力?打戰是需要錢的,要想統一天下,可不是幾個月就能解決的,此戰一開,至少要兩年的時間。那麼蜀漢有打兩年大戰的錢糧儲備嗎?按理說,他是大將軍,這個問題應該問丞相府,可是就他本人督領的關中而言,經過一年多的休整,關中目前僅能保證溫飽,還有一大筆債沒有還,別說發動統一天下的大戰,就算是魏軍來攻,能不能守住關中都是一個問題。如果天子要御駕親征,又要多出許多的費用,這筆帳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敢問丞相府對此有何準備?

其次,誰來指揮這一場統一天下的大戰?御駕親征是沒錯,陛下稟承先帝遺風,也曾經親歷過戰場,這也沒錯。可是親歷過戰場,不代表就能指示數萬人的大戰。那麼,誰來指揮這場戰事?

如今我大漢真正有指揮十萬人以上大戰經驗的有三個人:丞相諸葛亮,車騎將軍魏霸,鎮北大將軍陸遜。可是這三個人目前都不適合指揮這場大戰。丞相諸葛亮是文臣,擔負着天下民事的重任,不可能親赴戰場指揮,況且就他之前的戰績來看,不管是隴右之戰還是後來的關中之戰,抑或是最後的洛陽之戰,他尚不能做到如臂使指,並不具備攻必取,戰必勝的能力。

車騎將軍魏霸是我大漢最負盛名的名將,自出戰以來,戰功赫赫,可是不久前,他與魏軍名將張郃對壘彭城,雖然最後力挽狂瀾,斬殺了張郃,重創魏軍,可是他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目前正在朱崖反思這場戰事的得失,根本不可能再次領軍出征。

至於剩下的鎮北大將軍陸遜,說到這裡,李嚴瞟了一眼一直低着頭的陸遜本人:“你們可以問問鎮北大將軍本人的意見,看他是不是有信心指揮這場大戰。”

衆人把目光轉向了陸遜,陸遜沉默了片刻,出列向天子稟告,很鄭重的說道:“臣是車騎將軍魏霸的手下敗將,幾次對壘都沒有佔到上風,對魏戰事中,雖然小有斬獲,可都是依仗地形,以守代攻,但凡是主動進攻的戰事都乏善可呈。洛陽一戰,與諸葛丞相聯手,也未能攻克洛陽,便是明證。”

話說到這裡,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陸遜不可能擔任這場戰事的總指揮。他順帶着還旁證了李嚴的話:諸葛亮也不具備指揮這場大戰的實力。

董允忍不住反駁道:“照你們這麼說,這統一天下就遙不可及了?”

李嚴厲聲喝斥道:“你懂什麼。你領過兵,上過戰場嗎?兵者,國之大事,此是你等書生能胡言亂語,信口大言的。”

董允嚇了一跳,本待反駁,卻又覺得底氣不足。

諸葛亮咳嗽了一聲:“那大將軍以爲,將由誰指揮這場戰事方可?”

李嚴緩和了臉色,淡淡一笑:“這還不簡單麼,當然是車騎將軍魏霸最合適。”

得到了諸葛亮的支持。董允膽氣復壯。冷笑道:“剛纔大將軍不是說車騎將軍魏霸也不合適麼?”

李嚴冷冷的看了董允一眼,言語重新變得刻薄起來。“你連我的意思都沒搞明白,也敢在些大放厥詞,我真是替你父親董和感到可悲。我說車騎將軍目前在朱崖反思彭城之戰的得失。不適合領兵出征。可曾說他永遠也不能出征?車騎將軍年尚未三十。便有如此功績,若能靜思得失,自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屆時再出徵,豈不是水到渠成,摧軍破敵,易如反掌。”

被李嚴如此指責,董允臉漲得通紅,不假思索的反駁道:“彭城一戰,魏霸主力盡毀,一敗塗地,連其父鎮東大將軍魏延都戰死沙場,還談什麼赫赫戰功……”

“誰沒打過敗仗?”李嚴打斷了董允的話:“再說了,誰說彭城之戰敗了?”

董允嘿嘿一聲冷笑:“彭城之戰已有定論,不是敗,難道是勝了?”

李嚴的眼神變得凌厲起來:“彭城之戰已有定論?我身爲大將軍,尚且不知,你又是從何得知?”他轉向諸葛亮:“敢問丞相,彭城之戰的結論是何人所作,何時所定,爲何平一無所知?”

董允頓時臉脹得通紅,恨不得抽自己兩個大嘴巴子。

李嚴是大將軍,對彭城之戰下結論,必須得到大將軍府的認可。在李嚴同意之前,就不存在所謂的定論,董允當着這麼多人的面說彭城之戰已有定論,直接送了李嚴一個把柄。李嚴立刻抓住了這個把柄,把矛頭直指諸葛亮。

諸葛亮暗自嘆了一口氣:“大將軍,這不是定論,只是羣臣公認的看法而已。”

李嚴追問道:“那丞相怎麼評價彭城之戰,也認爲是一場失敗嗎?”

諸葛亮左右爲難。如果說彭城之戰不是失敗,那無疑是當着滿朝文武的面打了董允的耳光,李嚴弄不好還要回頭揪着董允,說他傳謠,中傷重將,擾亂軍心,恐怕董允免不了要吃點苦頭。可是如果支持董允的看法,認定彭城之戰是失敗,那他之前的戰績恐怕就更是失敗了。

他沉吟片刻,反問道:“大將軍以爲呢?”

李嚴冷笑一聲,轉身向聽得津津有味的天子劉禪拱了拱手:“陛下,臣斗膽,敢爲陛下分析一下彭城之戰的得失。”

劉禪眨眨眼睛,同意了。

李嚴咳嗽了一聲,對彭城之戰的經過做了一個描述,細細的分析了雙方的傷亡和戰略、戰術得失,最後指出,從戰略上來說,魏霸守住了彭城,實現了戰略目標,自然是勝利;從戰術上來說,他挫敗了張郃的戰術,在兵力處於弱勢的情況下打成平手,不能算敗;最後,從雙方戰損上來看,漢軍折了鎮東大將軍魏延,喪失騎兵近八千,步卒一萬三千多人,可是也斬殺了魏軍名將張郃、後起之秀秦朗,斬殺對方精銳騎兵近萬人,步卒萬餘,平分秋色,甚至可以說這是一場勝利,只是代價太大,是慘勝而已。

“我們都習慣了車騎將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所以覺得彭城之戰是失敗。”李嚴冷笑道:“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看,丞相兩次北伐,一次東征,那又算什麼?”他斜着眼睛睨了董允一眼:“如果是書生論兵,人云亦云,那還好說,可是如果有人引導輿論,惡意中傷車騎將軍,則不得不防了。”

.(,!

第460章 壓力山大第507章 忍辱負重第831章 冰火兩重天第30章 伏筆第82章 丞相的期望第205章 危機來臨第478章 火燒雪峰山第118章 見機而作第645章 繡衣小密使第19章 細節決定成敗第1000章 受害者第684章 以小搏大第445章 恩威並施第20章 追得太緊第455章 援兵第410章 黎明的突擊第513章 禍兮福所倚第973章 經營遼東第695章 留一手第447章 示弱第688章 思變第699章 兄弟同心第801章 東海有敵(上)第699章 兄弟同心第375章 潛在的對手第467章 反擊第481章 貪婪第750章 機不可失第386章 東方不敗第994章 壽終第97章 功虧一簣第252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82章 丞相的期望第296章 爭功第852章 陷阱第452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03章 得與失第252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329章 脫險第786章 暗戰第451章 水火無情第315章 一箭穿雲第445章 恩威並施第645章 繡衣小密使第638章 人心隔肚皮第646章 針尖對麥芒第968章 烈火焚城第946章 李嚴發飈第981章 真正的梟雄致歉第900章 最後一策第242章 憤怒的向朗第947章 釜底抽薪第111章 驚鴻一瞥第123章 黑魚第954章 同病相憐第251章 非你不可第327章 翻臉第274章 不遷怒,不貳過第298章 伏虎和大泥鰍第476章 大營突變第655章 利令智昏第560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785章 對不住第286章 突擊的樓船第1011章 將將第850章 心照不宣第567章 臨陣磨槍第392章 人不如鳥第31章 風波又起第734章 旁敲側擊第727章 意外收穫第87章 寸有所長第119章 問道都督府第485章 別來無恙第186章 又一次打臉第104章 無以自明第152章 攻城和攻心第119章 問道都督府第312章 以柔克剛第50章 再鬥楊儀(上)第751章 一錘子買賣第996章 仇人見面第296章 爭功第755章 多管齊下第1025章 三國歸晉第844章 遠征計劃第912章 後發制人第891章 仗勢欺人第343章 三個女人第20章 追得太緊第765章 未雨綢繆第208章 亂羣之馬第818章 節外生枝第110章 欲擒故縱第501章 招搖過吳營第506章 現在可以收了第261章 家賊難防第445章 恩威並施第103章 飛來橫禍
第460章 壓力山大第507章 忍辱負重第831章 冰火兩重天第30章 伏筆第82章 丞相的期望第205章 危機來臨第478章 火燒雪峰山第118章 見機而作第645章 繡衣小密使第19章 細節決定成敗第1000章 受害者第684章 以小搏大第445章 恩威並施第20章 追得太緊第455章 援兵第410章 黎明的突擊第513章 禍兮福所倚第973章 經營遼東第695章 留一手第447章 示弱第688章 思變第699章 兄弟同心第801章 東海有敵(上)第699章 兄弟同心第375章 潛在的對手第467章 反擊第481章 貪婪第750章 機不可失第386章 東方不敗第994章 壽終第97章 功虧一簣第252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82章 丞相的期望第296章 爭功第852章 陷阱第452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03章 得與失第252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329章 脫險第786章 暗戰第451章 水火無情第315章 一箭穿雲第445章 恩威並施第645章 繡衣小密使第638章 人心隔肚皮第646章 針尖對麥芒第968章 烈火焚城第946章 李嚴發飈第981章 真正的梟雄致歉第900章 最後一策第242章 憤怒的向朗第947章 釜底抽薪第111章 驚鴻一瞥第123章 黑魚第954章 同病相憐第251章 非你不可第327章 翻臉第274章 不遷怒,不貳過第298章 伏虎和大泥鰍第476章 大營突變第655章 利令智昏第560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785章 對不住第286章 突擊的樓船第1011章 將將第850章 心照不宣第567章 臨陣磨槍第392章 人不如鳥第31章 風波又起第734章 旁敲側擊第727章 意外收穫第87章 寸有所長第119章 問道都督府第485章 別來無恙第186章 又一次打臉第104章 無以自明第152章 攻城和攻心第119章 問道都督府第312章 以柔克剛第50章 再鬥楊儀(上)第751章 一錘子買賣第996章 仇人見面第296章 爭功第755章 多管齊下第1025章 三國歸晉第844章 遠征計劃第912章 後發制人第891章 仗勢欺人第343章 三個女人第20章 追得太緊第765章 未雨綢繆第208章 亂羣之馬第818章 節外生枝第110章 欲擒故縱第501章 招搖過吳營第506章 現在可以收了第261章 家賊難防第445章 恩威並施第103章 飛來橫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