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王黼

宋代雖然已經不在連通西域,絲綢之路都已經被西夏給切斷。但是民間早已經學會了製作葡萄酒的辦法,而且流行各種果酒,並不是後來那樣被高度的糧食酒給統一了天下。也有着葡萄酒喝,倒不是文飛隨口來亂說。

王黼頓時大喜過望:“也只有上界纔有這般寶物,此非臣子可以享受。我回去定要替仙師獻給官家!”

文飛的冷汗都差點出來了,瞧這一個個的。覺悟水平都這麼高,一有好東西了,首先想到的就是皇帝,難怪這些人都升官發財。

“我自然幫皇上準備好了禮物,王司諫不必多想。”文飛淡淡的道。

王黼原本也就是做個樣子,這廝生性貪婪。說着要把這寶物送給皇帝,但是眼珠子卻就好像黏在這玻璃杯上一樣,拔都拔不開去。他聽到文飛說還有禮物送給宋徽宗,心中好奇心起,心道連送過我的都是這般的稀世珍寶,不知道送給官家又是何等樣的寶貝?就問道:“不知道獻給官家的禮物,可否讓我看看?”

文飛打了個哈哈,笑道:“給你一看,皇上不就一起知道了,我還想給皇上一個驚喜哩!”

這麼一說,王黼也就不好意思再問。他受了文飛的重禮,自然要想辦法報答,就低聲道:“本來皇上是想親自出城迎接仙師的,只是那趙挺之老兒,不知好歹。一直極力反對。說什麼仙師如果是騙子,皇上就要貽笑大方了……”

他說着,習慣性的小心翼翼的看看文飛臉色。善於看上位者的臉色行事說話,是他這種人的生存之道。這般看來,他就把文飛當成上位者,要小心揣摩的對象了。

“又是這個趙挺之,”文飛大怒,這個趙挺之的名字,文飛也就是知道他是李清照的公公,其他一無所知。原本以爲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角色,哪裡會想到,這麼難纏。現在居然連蔡京這般的大奸賊都被壓過了一頭。

王黼似乎知道文飛和趙家之間的過節。悄聲道:“趙挺之不喜歡自己那個未來的兒媳,因爲李格非那廝是元祐奸黨。要不是趙明誠要死要活的非要娶李清照,趙挺之肯定是不會答應的!”

所謂的元祐黨人,其實就是當年以司馬光爲首的反對王安石變法的舊黨中人。雖然說,文飛上學的時候歷史課總是騙人糊弄人的多,說什麼王安石罷相之後,變法就失敗了。其實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兒,王安石死後,神宗一個人還堅持不變的變法了十年。

到了宋哲宗的時候,依舊變法。到了如今宋徽宗的時候,行的還算王安石的那一套政策。當今的年號崇寧,也就是崇尚熙寧變法的意思。

當初宋神宗一死,太皇太后高氏掌權,任用舊黨一班人,把新黨之人全部趕出了朝廷,發配流放。等到高太后一死,這宋哲宗年紀也大了,又重新開始變法,那些新黨之人得勢,又把曾經舊黨之人在他們身上用過的手段報復在了舊黨之人的身上,而且更加的殘酷。

當初舊黨之人蔘看朝廷的所有檔案奏章,凡是爲變法說過好話的,一律打入變法派之中,全都流放。結果高太后死的太早,舊黨之人的這項偉大工程都還沒有完工。就新黨之人就重新上臺了,而且也學會了這一招,乾脆的把所有舊黨之人編製成名單,直接刻在石碑上。凡是舊黨之人,一律是要狠狠打擊的對象。

自從南宋之後,因爲蔡京這些新黨把北宋江山給徹底玩完了。所以就把新黨全部打成了奸邪,自然的和新黨最對的就都變成了正人君子了。

其實舊黨中人,當真沒有幹過什麼漂亮事情。這些傢伙極度的抱殘守缺,凡是新黨要乾的事情統統反對,當年熙河開邊的安疆、葭蘆、浮圖、米脂四寨都割讓給西夏,以求偷安一時。可以說,在沒有打敗仗的情況下,甚至連仗都沒有打的情況下,就主動割讓國土的事情,就是這些舊黨中人幹出來的。

當然了,新黨也沒有什麼好人。雖然本朝開國以來,把歷史上所有的造反都稱之爲了革命。也把歷代以來的變法,叫做了正義。其實新黨變法急功近利,也不怎麼高明的很!

總之,新黨舊黨到了宋徽宗的時候,完全就是狗咬狗,一嘴毛了。

治大國若烹小鮮,而王安石變法要用一個比喻來說,就像炒黃豆——這樣一個大的國家,一個社會,怎麼也承受不了如此震盪。

就隨便拿一個例子來說,王安石的新法有很多沒有經過好好的論證,好好的研究,匆忙地推出來。有一條法,叫做《手實法》,所有的人都到政府報家裡的財產,田地、房屋一共值多少錢,多少兩銀子,報了以後,按照你報的這個家產,按比例收稅。他們擔心老百姓少報、瞞報,因爲人人都想少交稅,少報點,就規定,比如張三家報了以後,其他人可以去揭發他;一旦揭穿,官府來調查,查實了以後,你確實瞞報了,瞞報的部分,一部分充公、沒收,另外一部分,賞給這個告密的人。

這完全就是想讓天下大亂啊!人人都有私心,這完全是鼓勵着老百姓互相攻擊,互相檢舉。破壞整個社會風氣不說,而且沒有半點的可實行性。所以定出來,沒多久又被廢除了。這種事情,在新黨變法之中出現過太多次。

李格非這廝倒黴,因爲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他不是舊黨之人。但是他受到了他老師的牽連,而非常不幸的是,李格非的老師不是別人,是蘇大鬍子蘇東坡。

宋徽宗那廝是一個什麼都會做,就是一個不會做皇帝的人。蘇東坡也差不多,是一個什麼都會做,就是不會做官的傢伙。這傢伙當官當的失敗,不僅新黨對他排斥打擊,舊黨也是一樣見不得他,照樣也要收拾他。得罪了這兩大政治力量,可想而知爲什麼蘇東坡晚年會過得那麼悽慘了。自然的,他門下的那些學生,也跟着他一起倒了大黴!

;

第123章 三十六部雷將第61章 最後的衝鋒第122章 收服第138章 變神之法第51章 諸天神聖第48章 土着賢者第9章 劉貴妃 胡姥姥第16章 賄賂第14章 大敗敵人第68章 茅山術第48章 指點江山第30章 專業團隊第65章 期待最終的審判第42章 投胎轉世第24章 宋代服裝第133章 破開魔障第25章 神職神位第36章 某次事件的結局第20章 林靈素的決定第26章 千載繁華憑虛幻第12章 弄潮兒向濤頭立第43章 大章節第43章 吾欲再立神道第48章 爭先恐後的捐錢第37章 你個混蛋第11章 夜間神遊第6章 錄像帶的前因第69章 往皇漢方向發展的天師第17章 現代的礬樓第10章 各種弩炮第32章 童貫版的玄幻小說第26章 陰司再次鉅變第56章 蛇,毒蛇第20章 莫名其妙吃敗仗的吐蕃人第72章 羌部投誠的條件第48章 土着賢者第4章 混同江的怪獸第33章 干擾消失第56章 秦檜第5章 中流擊楫 聞雞起舞第40章 雪山洞天第27章 合作很愉快第45章 神兵天降第5章 動員豪強第16章 動手收拾第4章 分家第29章 忽悠第26章 採集地氣相當刺激第3章 坑蒙拐騙第35章 法會特效第37章 上清宮第20章 道心領悟 意識之爭第8章 倒黴鬼第27章 楊戩和藍從熙的鬥法第49章 攔路的神靈第36章 某次事件的結局第21章 神魂的變化第9章 茅山派的?第105章 信佛毀國第17章 治病救人第52章 最後決戰第39章 林牙第55章 道法不施於貴人第17章 封口第3章 難道是鼠疫?第6章 天師密信第26章 一切都是概率第87章 黃澄的出場第28章 破碎虛空第6章 旱災之下第92章 鄆王趙楷第52章 坐井觀天第69章 嚴原金石城第75章 瘋狂涌來的香火願力第80章 嚇死人的鋼鐵第46章 契丹的玉璽第26章 千載繁華憑虛幻第77章 羣道拜見第12章 啓程偷襲第17章 干涉物質第22章 整頓禁軍第58章 指着鼻子罵人第58章 是不是屍變?第40章 西域攻略第44章 舉世皆敵第48章 大滌玄蓋之天第9章 文飛的婚事第22章 歸仁園講道第1章 忠烈祠第65章 名實相符第94章 佛道相爭第25章 房中之術第48章 上廁所也能淹死人第45章 林靈素第46章 買兇殺人第2章 方臘造反第59章 紛繁亂世第84章 文大仙人的奢侈——螺紋鋼第9章 吐蕃人派來的?第22章 整頓禁軍
第123章 三十六部雷將第61章 最後的衝鋒第122章 收服第138章 變神之法第51章 諸天神聖第48章 土着賢者第9章 劉貴妃 胡姥姥第16章 賄賂第14章 大敗敵人第68章 茅山術第48章 指點江山第30章 專業團隊第65章 期待最終的審判第42章 投胎轉世第24章 宋代服裝第133章 破開魔障第25章 神職神位第36章 某次事件的結局第20章 林靈素的決定第26章 千載繁華憑虛幻第12章 弄潮兒向濤頭立第43章 大章節第43章 吾欲再立神道第48章 爭先恐後的捐錢第37章 你個混蛋第11章 夜間神遊第6章 錄像帶的前因第69章 往皇漢方向發展的天師第17章 現代的礬樓第10章 各種弩炮第32章 童貫版的玄幻小說第26章 陰司再次鉅變第56章 蛇,毒蛇第20章 莫名其妙吃敗仗的吐蕃人第72章 羌部投誠的條件第48章 土着賢者第4章 混同江的怪獸第33章 干擾消失第56章 秦檜第5章 中流擊楫 聞雞起舞第40章 雪山洞天第27章 合作很愉快第45章 神兵天降第5章 動員豪強第16章 動手收拾第4章 分家第29章 忽悠第26章 採集地氣相當刺激第3章 坑蒙拐騙第35章 法會特效第37章 上清宮第20章 道心領悟 意識之爭第8章 倒黴鬼第27章 楊戩和藍從熙的鬥法第49章 攔路的神靈第36章 某次事件的結局第21章 神魂的變化第9章 茅山派的?第105章 信佛毀國第17章 治病救人第52章 最後決戰第39章 林牙第55章 道法不施於貴人第17章 封口第3章 難道是鼠疫?第6章 天師密信第26章 一切都是概率第87章 黃澄的出場第28章 破碎虛空第6章 旱災之下第92章 鄆王趙楷第52章 坐井觀天第69章 嚴原金石城第75章 瘋狂涌來的香火願力第80章 嚇死人的鋼鐵第46章 契丹的玉璽第26章 千載繁華憑虛幻第77章 羣道拜見第12章 啓程偷襲第17章 干涉物質第22章 整頓禁軍第58章 指着鼻子罵人第58章 是不是屍變?第40章 西域攻略第44章 舉世皆敵第48章 大滌玄蓋之天第9章 文飛的婚事第22章 歸仁園講道第1章 忠烈祠第65章 名實相符第94章 佛道相爭第25章 房中之術第48章 上廁所也能淹死人第45章 林靈素第46章 買兇殺人第2章 方臘造反第59章 紛繁亂世第84章 文大仙人的奢侈——螺紋鋼第9章 吐蕃人派來的?第22章 整頓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