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神魔爭氣運 萬族共消長

幾乎都做到了儒道合流了。所以文飛狠心下來,博他一博,富貴險中求。這是最好機會。

趙佶哪裡管文飛話裡面到底有沒有破綻。他聽了大喜,有文飛這般背書,那就太好不過了,坐實了他家老祖宗的來歷。當下就高聲道:“原來這般,多虧仙師下界給我們分說明白。不如就有請仙師給我等說法,讓我等明白神仙次第!”

轟的一聲,整個朝堂都炸了營了。這是巨大無比的權力了,要給整個神仙體系安排座次,排位。而且這個排位,會是官方承認的,日後一切祭祀都將以此爲主。

也就是說,這幾乎不亞於姜子牙的封神啊!這是何等巨大的權力?除了文飛自己沒有意識到這些外,其他所有人都意識到了。

有些人卻冷笑起來,中國歷史上的神仙多如牛毛,整個神仙體系混亂無比。

據說日本那jj大的地方,號稱有八百萬神靈。印度似乎有三千萬神靈!中國雖然沒有這般變態,但是據說最高可以有三千六百神,而三天大醮之中檔次最低的羅天大醮一次可以供奉一千二百神靈。

給這麼多的神靈排座位,那可真是相當艱鉅的工程了。尤其是在中國這種多神系的情況之下,那些神靈體系更是複雜無比。甚至連神話本身都是互相矛盾,這不是中國神話一家的問題,而是隻要是衆神系的文明都有着這麼一個問題。要把整個神靈體系整理清楚,讓人信服。那當真是無比艱鉅的工程。

而要是文飛所說錯漏太多,就算朝廷勉強頒行下去。用不了多久,也都會被廢除。文飛早有準備:“可!”

就有一衆太監進來。按文飛交待佈置好音響等物。好在現在有藍牙耳麥,倒也不至於拿個話筒就這麼傻乎乎的開講。

“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爲一元。將一元分爲十二會,乃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而元會未開,宇宙未成,萬物混沌一氣,天地渾沌如雞子。當其時也。按易所謂太極是也,無極是也。無窮大與無窮小爲一體是也……”

“怎麼從混沌開天地說起了?”很多人心裡嘀咕着。但是另有許多人卻連連點頭,心道:仙師此說。居然融匯了我邵康節,張載,二程兄弟之說,可謂是近於我儒家了。

文飛講這混沌爲一體。世間一切都還沒有出現。甚至時間。空間,一切都還沒有產生。而在這時,卻有一道亮光生出,這道亮光宛如火星,卻在一剎那之間照亮一切,於是混沌開闢。無極而化爲太極。

他用着後世找了一大堆學哲學的傢伙,來幫忙完善理論。這混沌開闢,集合了後世的宇宙大爆炸的理論。宋儒的太極學說,和道門的理論糅合在一起的大雜燴。

滔滔不絕的講了半天。然後纔是宇宙開闢,萬物衍生。有了時間空間,有了虛空物質。然後話鋒一轉:“當其時也,有三千先天之神生出,各執大道之一端,降而爲普天寰宇之神聖。今之佛陀是也,景教皇父阿羅訶是也,襖教之大光明天是也,降生而爲時間一切賢聖……”

這話一出,頓時那些朝臣們都轟亂了起來。文飛所說的各個教派都是在大宋有着傳播的教派,都是各教之神靈。許多思想比較古板的,都已經搖頭嘆息起來,大聲嚷道:“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唯我儒道教化生民,這些什麼先天而生神靈之爲天下聖賢,簡直荒唐之極!”

只是這些人的嗓門再大,也比不過文飛。文飛的聲音被擴音器發出之後,任那些人叫破嗓子,也都是壓不下來。

文飛對於這種情況,早有預料,根本不理下面的混亂,自顧自的說道:“爲那一點光明,破開混沌,化爲神明,既盤古是也。盤古既死,一點光明繼續演化,爲天道之法則,儒家名爲昊天上帝,道門強爲大道鴻鈞。大道再演,有三清生焉。主中華之土。而其他各路三千神靈雖然生出,不過異域蠻荒之神而已。”

這般裡中華,外夷狄,才慢慢讓那些下面嚎叫的老夫子們慢慢的安靜了下來。

“三千神靈各演大道,各爭氣運,相繼立誓雲:誰家道法大昌,誰爲中華之主!”文飛接着道:“於是各家神靈,都各佔一方之國土,各演一方大道。而我中國,爲世界之中央,天被之土。一直爲各家神靈覬覦……”

文飛將那洪荒故事一點點講出來,不過在他口中,那些洪荒之爭鬥,都是爲了爭奪大道,爭奪氣運,而爲中華之主。是道統之爭,而我中華的道統卻是鴻鈞昊天一脈,淵源流傳。三清大聖,各自演教。

中土爲神聖之地,爲天地之間氣運所鍾,混沌開闢的核心之地。無數域外神靈虎視眈眈,相繼入侵中土。都想霸佔洪荒,那些藍眼睛紅頭髮的都沒有好東西……

那些朝臣們聽的各自面上變色,心裡都覺着這似乎就在映射着本朝的情況。

卻在這時候,中土出生了一位軒轅黃帝。黃帝擊敗蚩尤,使中國鼎立,華夏自此立。然後將那些覬覦華夏的異族蠻夷掃滅乾淨……此爲大功,故爲第一位人皇。因爲功德無量,百歲之後歸天爲天帝。而後面又有神農嘗百草,使萬民得草藥治病,此大德,故爲第二人皇。然後又有顓頊,帝嚳,太皞,少皞,堯,舜即位爲人皇,各有大功德於華夏。

後世各代帝王,因爲都是黃帝的子孫,所以歷代皇帝都稱爲天子。但是在商周年間,紂王無道,天革其命,因爲道統之爭,而簽約封神。黃帝退位,退居火雲洞之中。

這一路故事講下來,文飛把自家的私貨都隱藏在故事之中。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反正中國是最好的地方,一切外域神靈都是些魔神,都想佔據中土。

但是因爲內憂外患,那些域外神靈的插手,再加上三清在商周之際內亂,第一任天庭之主,軒轅黃帝退居火雲洞之中。西方教接引準提兩個,乘機打入中土……(未完待續。。)

第49章 老鬼第22章 行駛在黃河上的遊艇第39章 皇帝和宰相的反應第24章 開壇救人第39章 實驗火藥第21章 佛曰,不可說第6章 女兒紅酒第75章 瘋狂涌來的香火願力第26章 葛仙庵中第25章 陰陽兩路第24章 冬蟲夏草第7章 看見死神的概率第27章 再見王知明第24章 老房有鬼第20章 莫名其妙吃敗仗的吐蕃人第82 宋代名硯第41章 求上門來第57章 直撲盛京第6章 尋找寶藏第67章 時空的穿越第30章 蒞臨米國的天師第13章 賴國字布衣第86章 奇談怪論第9章 什麼東西賺錢?第38章 火藥武器第26章 千載繁華憑虛幻第32章 成道之機第40章 迎接天祚帝第12章 溫柔鄉第53章 抽身走人第2章 富豪海商第40章 陰魂不散第7章 顯現神通第9章 元神紫府第32章 惡魔**第11章 寶鏡照妖第130章 黑鴉鬼軍第13章 再入天坑第60章 願後世生中國第48章 解州法會第33章 大尊歸位第74章 大相國寺 智清禪師第11章 渭州生變第66章 剛烈女子第12章 風水陣局第79章 孟揆和李誡第25章 一切都要講規矩第53章 抽身走人第28章 和番人的走私生意第9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69章 往皇漢方向發展的天師第3章 馬車第5章 遭遇暗殺第63章 噴血而亡第130章 黑鴉鬼軍第2章 火藥和梁山第63章 古老的遺蹟第37章 神蹟第103章 大典結束第14章 未滅的神靈第8章 顯化淨土第44章 局面翻轉第65章 昊天的棄子第28章 死亡之澗第12章 風水陣局第25章 大導演黎文生第4章 歸於平淡第40章 天發殺機第20章 蛇鼠一窩(2)第9章 栽贓陷害第3章 現代時空第52章 上帝的城市第15章 厭勝第48章 指點江山第12章 銅臭上門第12章 迴天庭 搬救兵第19章 油桶炸彈第11章 先發制人第30章 氣運陷阱第38章 陳正和失蹤第46章 契丹的玉璽第42章 棒子的水師第40章 陰魂不散第20章 點石成金第64章 老傑克和丹格其利第2章 陰世之中第4章 九四:突如其來如第58章 再臨天坑第2章 紅衣學姐第25章 五氣朝元功第21章 糧商準備罷市第13章 豬肉和點茶第24章 特拉巴蘭第3章 奇怪的沸騰第21章 北海巨妖第18章 不要臉皮,天下無敵第12章 行於大地之上第24章 君權神授第40章 迎接天祚帝第23章 兼併
第49章 老鬼第22章 行駛在黃河上的遊艇第39章 皇帝和宰相的反應第24章 開壇救人第39章 實驗火藥第21章 佛曰,不可說第6章 女兒紅酒第75章 瘋狂涌來的香火願力第26章 葛仙庵中第25章 陰陽兩路第24章 冬蟲夏草第7章 看見死神的概率第27章 再見王知明第24章 老房有鬼第20章 莫名其妙吃敗仗的吐蕃人第82 宋代名硯第41章 求上門來第57章 直撲盛京第6章 尋找寶藏第67章 時空的穿越第30章 蒞臨米國的天師第13章 賴國字布衣第86章 奇談怪論第9章 什麼東西賺錢?第38章 火藥武器第26章 千載繁華憑虛幻第32章 成道之機第40章 迎接天祚帝第12章 溫柔鄉第53章 抽身走人第2章 富豪海商第40章 陰魂不散第7章 顯現神通第9章 元神紫府第32章 惡魔**第11章 寶鏡照妖第130章 黑鴉鬼軍第13章 再入天坑第60章 願後世生中國第48章 解州法會第33章 大尊歸位第74章 大相國寺 智清禪師第11章 渭州生變第66章 剛烈女子第12章 風水陣局第79章 孟揆和李誡第25章 一切都要講規矩第53章 抽身走人第28章 和番人的走私生意第9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69章 往皇漢方向發展的天師第3章 馬車第5章 遭遇暗殺第63章 噴血而亡第130章 黑鴉鬼軍第2章 火藥和梁山第63章 古老的遺蹟第37章 神蹟第103章 大典結束第14章 未滅的神靈第8章 顯化淨土第44章 局面翻轉第65章 昊天的棄子第28章 死亡之澗第12章 風水陣局第25章 大導演黎文生第4章 歸於平淡第40章 天發殺機第20章 蛇鼠一窩(2)第9章 栽贓陷害第3章 現代時空第52章 上帝的城市第15章 厭勝第48章 指點江山第12章 銅臭上門第12章 迴天庭 搬救兵第19章 油桶炸彈第11章 先發制人第30章 氣運陷阱第38章 陳正和失蹤第46章 契丹的玉璽第42章 棒子的水師第40章 陰魂不散第20章 點石成金第64章 老傑克和丹格其利第2章 陰世之中第4章 九四:突如其來如第58章 再臨天坑第2章 紅衣學姐第25章 五氣朝元功第21章 糧商準備罷市第13章 豬肉和點茶第24章 特拉巴蘭第3章 奇怪的沸騰第21章 北海巨妖第18章 不要臉皮,天下無敵第12章 行於大地之上第24章 君權神授第40章 迎接天祚帝第23章 兼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