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玉佩的來歷

求收藏,推薦,點擊

“這是什麼龍井還是什麼雨前的,致遠他當寶貝一樣的藏起來,只有貴客纔拿出來。要是大師你喝的順口,等一下,只管拿走!”老太太豪爽的一揮手。致遠,就是陳書記的名字了!

文飛咋舌不已,這種便宜他還是不要佔的好。不過老太太這拉攏人的手段也太直白了吧,連文飛這種土鱉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唉,說起來啊。都是他爺爺造孽啊……”老太太開始哭天抹淚起來,黃勝正襟危坐,臉色古怪,卻是一個字都不敢多說。

“我家小和的事情都是他爺爺給鬧出來的!”老太太再次強調。

文飛有些疑惑,問道:“聽您老人家說,老爺子不是去了麼?”

“死了,死了幾十年了。在小和三歲的時候就死了。我家老頭子和你是同行,當年在武當山學過道法的。後來武當山被砸了,他就還俗回家。在我們鄉下,那可是方圓數百里都出名的人物。人人提起來,都要伸一根大拇指!”老太太提起過世的老爺子,看起來感情極深,至今說起來臉色都泛着一種自豪的光彩。

哦,原來還有這麼一段歷史。文飛心道。

“老頭子見了你,肯定高興。他老的時候最怕的就是一身本事傳不出去,辜負了師門吶!”說着又開始抹眼淚了:“致遠又是個不爭氣的,說死說活都不學他老子的東西,說什麼封建迷信。可他不想想,沒有這些,怎麼救活十里八鄉的鄉親們的,怎麼養活大他這個兔崽子的……”

黃勝聽的臉上抽筋,聽着老太太一口一句罵着陳書記小兔崽子,沒良心的。恨不得把自己的腦袋藏到褲襠裡去,這要是讓陳書記知道了……雖然他和陳書記還是表兄弟。可是陳書記位高權重,爲人又是古板嚴肅黃勝可不想觸黴頭。

文飛也是差不多,可不想自己聽着陳書記的糗事的時候,陳書記突然回了家。便乾脆的打斷了老太太的滔滔不絕:“原來老爺子也是道法高人啊,可惜無緣一見,真是遺憾。”

老太太向來寂寞,好不容易逮着人聊天。聽了文飛這麼一說,一下子精神起來,道:“你等着啊……”說着噔噔的就往樓上跑,那腿腳不是一般的利索,跟個年輕小夥子幾乎都沒有區別。

文飛莫名其妙,黃勝乘機道:“老太太年紀大了,腦筋腿腳都還好,就是有些囉嗦了。”

文飛苦笑着搖頭:“年紀大的都這樣。”心裡卻想陳書記肯定是日理萬機,忙的要命的。那陳正和在外面包二奶,想來也沒有時間陪老太太說話。這些保姆都被被老太太當下人一樣的使喚,自然是找不到人來聊天了。

沒過多久,便見着老太太抱着一個盒子下來,道:“這是我家老頭子留下來的東西,都是一些鬼畫符,我也看不懂。你來看看吧……”

文飛好奇之下,打開盒子一看,果然見着裡面放着幾本書。有着線裝本的道德經,還有着手抄本的什麼書。打開一看,裡面卻畫着的都是一張張的符籙。

文飛見了口水都差點流出來,對他這種道法狂熱者來說,這就是萬金不換的秘籍啊!

“唉,我家老頭子一直都說不能把祖宗傳下來的玩意兒到了自己手裡失傳,可是到老也沒有找到徒弟。你要是看得懂,你就抄一份回去看,這些是老頭子留下來的,等我死了以後給我陪葬!”

黃勝乾笑道:“姑媽你身體這麼好,起碼是長命百歲!”

老太太脾氣古怪,並不領情道:“活那麼久幹什麼?老而不死是爲賊……”

文飛趕緊插話道:“多謝餘奶奶了,這書我太喜歡了。”

黃勝湊趣道:“老爺子不是一輩子沒收到徒弟麼?這次不也算是收了半個徒弟了?這些絕學能傳下去,老爺子在天上肯定高興!”

文飛臉上有些發燙,覺着自己真不地道。把人家的孫子給嚇成了那個模樣,現在卻又騙起人家的秘籍來了。當真是臉厚心黑的典範了。

他拍着胸口道:“餘奶奶你放心,陳處長的病我一定給他治好!”

老太太這才一笑道:“我那孫子不爭氣,好好的居然敢得罪鬼神。唉,這也怨我,從小沒把他教好。當年老爺子就說這孫子八字太弱,容易招惹邪性,這才把一塊玉佩給正和從小戴着了。這才保佑的他平平安安,定然是這孩子褻瀆神靈,所以真武大帝纔要把那玉佩收走……”

文飛一聽玉佩兩個字,耳朵就豎了起來。再一聽,這其中似乎還有隱情啊,就追問道:“玉佩,什麼玉佩?”心裡緊張的呯呯亂跳。

老太太指手畫腳的把玉佩的模樣一說,文飛本來就懷疑是自己裝神弄鬼從陳正和身上騙走的那塊,現在一聽,果不其然啊!老太太比劃的玉佩就在文飛脖子上戴着呢!

這塊玉佩算是文飛身上最重要的東西了,文飛一直貼身藏着。這次來陳家,怕他們認出來,這玉佩就被文飛貼身放在內衣口袋裡。現在文飛的脖子上就掛着了一顆雷印。

文飛一點點從老太太口中問出了究竟,原來陳家老爺子當初也是在武當山學道。是武當白衣派的傳人,只是建國之後不久,就被遣散了。當時陳老爺子年紀還小,被遣散回鄉,也沒有學到多少東西。只是從山上帶回了幾本書,和一個玉佩。

據說這玉佩就是祖師爺傳下來的法器,後來陳正和小時候體弱多病。老爺子就帶在了陳正和身上,保佑的他平平安安長大。結果卻被文飛陰魂出竅,給騙走了。

文飛心中這才知道所以然來,武當山白衣派文飛也聽說過,這一派是明代初期張三丰弟子開創,奉張三丰爲祖師,在武當山傳延至第十六代。後來建國不久,就被遣散了,門派星散……想不到這裡居然還有一個傳人。

文飛感嘆了半句,心裡卻有些樂開了花。心道道爺我一向無門無派的,被那些龍門的牛鼻子瞧不起,現在咱正經也算是有師門的人了!

;

第6章 只有牡丹真國色第20章 借屍還魂第52章 塔仁亞瓦岡第104章 佛門護法張商英第39章 魔鬼的引誘第107章 人主既是法王第22章 行駛在黃河上的遊艇第3章 趙佶和文飛第13章 漫天過海和道貌岸然第18章 發展隨軍道士第20章 王黼第46章 日月爲明第45章 官威王氣終於封推了第43章 小人之心第30章 靈界的城池第4章 九四:突如其來如第2章 赤子元胎第55章 大肆破壞第7章 看見死神的概率第19章 一萬年江山第47章 神人相見第54章 火神炮第16章 動手收拾第38章 陳正和失蹤第26章 葛仙庵中第41章 佛也有火第21章 北海巨妖第59章 奇異金板第67章 高麗王楷第36章 漫天神佛第91章 李清臣第15章 苗雷出場第43章 吾欲再立神道第48章 蠻族的襲擊第56章 守護者部落第47章 連環兇殺案第31章 身後的麻煩第68章 燕雲的劇變第19章 蚩尤血第63章 天地大變第3章 梁山好漢第36章 水猴子第30章 羅天大醮第10章 危機重重第22章 整頓禁軍第54章 金葉子第22章 拔野古第46章 上古聖王之道第27章 前因第4章 永垂不朽第134章 地仙高手 破碎虛空第8章 神劍和玉輅第36章 皇天后土第49章 兩代惡魔第19章 點石成金第54章 張家的是還沒完第6章 史上最牛道士第48章 大滌玄蓋之天第16章 北宸垂象第39章 鬼窩第36章 某次事件的結局第20章 紛亂如麻第23章 東京城大水第20章 吞納雷霆第13章 摳門的仙師第17章 天家無父子第22章 信文大天師者,得永生第22章 每一個古老的文明,都不簡單第35章 天道反噬第17章 現代的礬樓第4章 丁狸拜師第26章 採集地氣相當刺激第11章 地仙的恐怖第3章 攔駕求救第59章 寶藏?寶藏!第17章 天星秘穴 生死之門第24章 混亂第35章 文明優勢第9章 讚美你,我的主第25章 神職神位第112章 窮酸書生第35章 天道反噬第33章 會盟第17章 麂子島第3章 奇怪的沸騰第16章 礬樓的風情第34章 歸仁園姓文了第67章 時空的穿越第28章 惟精惟一,允執其中第18章 梁山好漢第3章 奇怪的沸騰第21章 倭國的情況第41章 再次畫符第28章 端盆子的童貫第3章 兩塊錢成本的好酒第52章 陰司第34章 歸仁園姓文了第47章 神人相見第49章 束手無策的趙佶
第6章 只有牡丹真國色第20章 借屍還魂第52章 塔仁亞瓦岡第104章 佛門護法張商英第39章 魔鬼的引誘第107章 人主既是法王第22章 行駛在黃河上的遊艇第3章 趙佶和文飛第13章 漫天過海和道貌岸然第18章 發展隨軍道士第20章 王黼第46章 日月爲明第45章 官威王氣終於封推了第43章 小人之心第30章 靈界的城池第4章 九四:突如其來如第2章 赤子元胎第55章 大肆破壞第7章 看見死神的概率第19章 一萬年江山第47章 神人相見第54章 火神炮第16章 動手收拾第38章 陳正和失蹤第26章 葛仙庵中第41章 佛也有火第21章 北海巨妖第59章 奇異金板第67章 高麗王楷第36章 漫天神佛第91章 李清臣第15章 苗雷出場第43章 吾欲再立神道第48章 蠻族的襲擊第56章 守護者部落第47章 連環兇殺案第31章 身後的麻煩第68章 燕雲的劇變第19章 蚩尤血第63章 天地大變第3章 梁山好漢第36章 水猴子第30章 羅天大醮第10章 危機重重第22章 整頓禁軍第54章 金葉子第22章 拔野古第46章 上古聖王之道第27章 前因第4章 永垂不朽第134章 地仙高手 破碎虛空第8章 神劍和玉輅第36章 皇天后土第49章 兩代惡魔第19章 點石成金第54章 張家的是還沒完第6章 史上最牛道士第48章 大滌玄蓋之天第16章 北宸垂象第39章 鬼窩第36章 某次事件的結局第20章 紛亂如麻第23章 東京城大水第20章 吞納雷霆第13章 摳門的仙師第17章 天家無父子第22章 信文大天師者,得永生第22章 每一個古老的文明,都不簡單第35章 天道反噬第17章 現代的礬樓第4章 丁狸拜師第26章 採集地氣相當刺激第11章 地仙的恐怖第3章 攔駕求救第59章 寶藏?寶藏!第17章 天星秘穴 生死之門第24章 混亂第35章 文明優勢第9章 讚美你,我的主第25章 神職神位第112章 窮酸書生第35章 天道反噬第33章 會盟第17章 麂子島第3章 奇怪的沸騰第16章 礬樓的風情第34章 歸仁園姓文了第67章 時空的穿越第28章 惟精惟一,允執其中第18章 梁山好漢第3章 奇怪的沸騰第21章 倭國的情況第41章 再次畫符第28章 端盆子的童貫第3章 兩塊錢成本的好酒第52章 陰司第34章 歸仁園姓文了第47章 神人相見第49章 束手無策的趙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