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政治覺悟高啊

開頭的“樞密副使”表明了包拯的工作崗位,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副部長。

“朝散大夫”表明了包拯的品級,北宋前期公務員共分二十九個等級,朝散大夫屬於第十三個等級。

“給事中”表明了包拯的工資等級,北宋前期公務員工資共分二十個等級,給事中屬於第十二個等級,這一級別的幹部每月能領四萬五千文銅錢。

“上輕車都尉”表明了包拯的功勞等級,北宋公務員共有十二個功勞等級,上輕車都尉屬於第八等。

“東海郡開國侯”則表明了包拯的爵位等級。北宋前期高級幹部的爵位共有十二等,東海郡開國侯屬於第九等。

“食邑一千八百戶”表明包拯擁有一種名譽上的特權,意思是朝廷撥給他一千八百戶農民供他使喚(實際上他連一戶也不能使喚)。

“食實封四百戶”表明了包拯實際上所能得到的福利,表示他每月可以拿到一筆補貼,這筆補貼相當於四百戶農民所繳的稅收(每戶一般都按二十五文計算,包拯食實封四百戶,每月大概能領到一萬文補貼)。

“賜紫金魚袋”表明了包拯的服裝等級,說明他上朝的時候腰側可以掛一隻繡着金魚的紫色小包——這是三品以上官員才能享受到的特殊待遇。

最後那個官銜“贈禮部尚書”是包拯去世時皇帝追封的,表明皇帝很懷念他,活着時沒讓他做到禮部尚書,去世以後也得讓他做一回。

再比如那位蘇大鬍子蘇東坡了,翻翻《宋史》,一看這廝的第一個官職是“大理評事”,就認爲東坡先生在最高法院當過法官。要是放在唐朝,他的理解絕對是正確的,因爲“大理評事”就是“大理寺評事”的簡稱,“大理寺”就是最高的審判機關,“大理評事”當然相當於現在最高法院的法官了。

可是蘇東坡是在宋朝當官,他那個時代的“大理評事”根本就不在大理寺上班,只是一個用來給剛入仕途的低級文官定資歷、發工資的職稱罷了。其實蘇東坡剛當官時的官銜全稱是“將仕郎守大理寺評事籤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廳公事”,其中“將仕郎”是用來定品級的,“守大理寺評事”是用來定工資的,只有“籤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廳公事”纔是他真正的工作崗位,相當於鳳翔知府(北宋前期沒有“知府”這種官銜,正確叫法是“權知鳳翔府”)的助理。

皇帝的疑心病都到了這種地步了,連官職都不能讓你統一起來。

何況是對那些手握兵權的武將了,更是猜忌的要命。打仗的時候,預先給你頒下陣圖來,你得按照皇帝的發下來的陣圖排兵佈陣。哪怕皇帝在幾千裡之外,對你這裡的環境其實是一點都不清楚的。有個坑你也得跳下去,要不然監軍就會跑出來,指着你的鼻子說你不遵守皇帝的命令……

遵守皇帝的命令仗打輸了,也沒多大的事情。但是要不遵守的話,莫說是你打輸了,便是打贏了,也是被拉回去一刀砍頭的下場!

甚至不僅皇帝猜忌,連那些士大夫也跟着一塊兒猜忌。北宋軍功最大的是狄青,說起來也就平定了一個西南邊的蠻族叛亂。結果就硬是被那些士大夫們心存疑慮,一直排擠到死。

更倒黴的卻是王贍,領軍收復熙州,讓大西北重新回到宋朝版圖。那一戰非常輝煌,把吐蕃貴族都抓回到京城,可以說一勞永逸乾淨徹底。

可是把強大的士大夫集團給激怒了,說什麼王贍在熙州打仗時太兇狠了,殺了很多人。讓青唐吐蕃各部落恨入骨髓,每時每刻都想着報復(青唐諸部怨瞻入髓,日圖報復)。

所以王贍有罪,他讓宋朝時刻處於危險之中。所以這位打了勝仗開疆擴土的老兄,只好被流放了。走到半路上,這位倒黴的老兄想不開,乾脆一股腦的上吊了……

這種事情,大宋朝不知道多少有識之士認清了危害性。可是這是大宋朝個國策,說白了也就是老趙家的政策,那是絕對不肯更改的。武將是一定要猜忌的,監軍是一定要派的……所以文飛這般說,不論張叔夜和童貫也只能苦笑了!

童貫道:“仙師說的有道理,某家論起打仗來實在比不過那些軍中將帥。真的打仗時候,某家絕對不會不懂裝懂,胡亂指揮!”

張叔夜聽了悚然動容,道:“如此我代軍中將士多謝童大官了!”

文飛原本也就是隨口亂說,看着兩人如此鄭重,也有些不好意思。當下哈哈大笑了兩聲道:“如此正好,我也有件東西,送給童大官!”

說着,就從自己的行李箱裡面,拿出了一個望遠鏡。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不過從網上買來,不過幾百塊錢。文飛很熱心的指點着童貫,如何用着望遠鏡去用。那童貫按照文飛所說,出了帳篷舉目一看,原本在幾十米之外的一棵樹木就似乎一下子被拉到了眼前,頓時吃了一驚,伸手去摸,自然是摸了一個空。

他把望遠鏡取了下來,再看那樹木還是在幾十米之外。不由的感嘆連連,道:“仙家寶物果然非同尋常,此等寶物非人臣所能擁有,我當進獻給天子纔是!”

文飛大汗,看看人家這政治素質,難怪能被皇帝信任了,原來是時時刻刻都不忘記拍馬屁啊!

倒是張叔夜把玩了一番,卻看出了這望遠鏡的軍事價值。用了這寶貝在手,敵軍離着還遠遠的,一舉一動都被你看的個清清楚楚。不過童貫一說進獻給皇帝,張叔夜也就只好把話給塞進了肚子裡。

當今宋徽宗,那可是一個最爲喜歡稀奇古怪東西的皇帝了。想必見到如此新奇之物,肯定會愛不釋手纔對!

文飛只帶了這麼一個望遠鏡,原本想送給童貫打仗所用。不過他也獻給宋徽宗,便獻吧,也沒什麼大不了。反正打勝打敗,都和他沒有關係。這個大宋時空,完全是被他當做了一款虛擬網遊了。

第42章 大衛的底牌第59章 後續影響第5章 明教造反第110章 玉佩的變化第13章 漫天過海和道貌岸然第4章 丁狸拜師第38章 傳說第49章 束手無策的趙佶第33章 惡棍鬥牛犬第35章 魔神蚩尤第49章 中極天帝第11章 怎麼滅亡西夏(2)第39章 銀色狼王第47章 牧場第2章 火藥和梁山第16章 落魄道人 戴花和尚第39章 以科技行於北宋第93章 禿驢所來何意?第21章 我家娘子白素貞第44章 苦海無邊 回頭是岸第20章 紅色貴族?第43章 天亮雞鳴 逃出生天第24章 冬蟲夏草第124章 陰司的變化第17章 不靠譜的文飛第10章 上門要人第59章 老子不喜歡走後門第11章 富貴不還鄉,如同錦衣夜行第18章 薩默斯島第43章 狼來了第24章 練兵和木材第7章 望氣術第19章 潮神之廟第26章 簡直就是喪心病狂啊!第56章 秘方的作用第1章 陰謀的開端第22章 行駛在黃河上的遊艇第66章 鬧劇的收場第41章 佛也有火第38章 圖騰的作用第56章 廢物利用第33章 百無一用第9章 文飛的婚事第39章 禪定深處 性光通明第31章 氣運秘密第6章 洪水肆虐第11章 反應過度第28章 端盆子的童貫第26章 一切都是概率第34章 氣運大劫第28章 地獄上的天堂第71章 三十六部羌人第59章 紛繁亂世第51章 登臺作法第10章 皇矣上天第57章 五行旗 御林軍第19章 鐵血無雙楊家將第23章 兼併第26章 所謂的遷社第23章 天師大婚第7章 寒食帖第50章 氣運天意第3章 大伾山龍王第31章 正人君子第40章 道法之威第16章 力量干涉物質第50章 靈寶派的道法第15章 魔石會和鍊金術第62章 陰司之中第100章 寰丘祭天第15章 人生就是妥協第54章 不世之業第80章 嚇死人的鋼鐵第26章 燙手貨第36章 海盜船第23章 忽悠的天師第61章 李代桃僵第62章 幽冥不可測度第6章 軍品第14章 職業經理人第24章 糧商真的罷市了第14章 山神夜查第47章 連環兇殺案第9章 李易安第5章 遭遇暗殺第27章 東風卡車第二十七章第110章 玉佩的變化第21章 危險夜晚第15章 戾氣和小鬼第135章 洞府道場第23章 大伾山下第3章 陰謀初現第4章 混同江的怪獸第14章 北邙山上土一堆第48章 解州法會第7章 寒食帖第44章 天師的奴隸第62章 開壇抓鬼第69章 嚴原金石城
第42章 大衛的底牌第59章 後續影響第5章 明教造反第110章 玉佩的變化第13章 漫天過海和道貌岸然第4章 丁狸拜師第38章 傳說第49章 束手無策的趙佶第33章 惡棍鬥牛犬第35章 魔神蚩尤第49章 中極天帝第11章 怎麼滅亡西夏(2)第39章 銀色狼王第47章 牧場第2章 火藥和梁山第16章 落魄道人 戴花和尚第39章 以科技行於北宋第93章 禿驢所來何意?第21章 我家娘子白素貞第44章 苦海無邊 回頭是岸第20章 紅色貴族?第43章 天亮雞鳴 逃出生天第24章 冬蟲夏草第124章 陰司的變化第17章 不靠譜的文飛第10章 上門要人第59章 老子不喜歡走後門第11章 富貴不還鄉,如同錦衣夜行第18章 薩默斯島第43章 狼來了第24章 練兵和木材第7章 望氣術第19章 潮神之廟第26章 簡直就是喪心病狂啊!第56章 秘方的作用第1章 陰謀的開端第22章 行駛在黃河上的遊艇第66章 鬧劇的收場第41章 佛也有火第38章 圖騰的作用第56章 廢物利用第33章 百無一用第9章 文飛的婚事第39章 禪定深處 性光通明第31章 氣運秘密第6章 洪水肆虐第11章 反應過度第28章 端盆子的童貫第26章 一切都是概率第34章 氣運大劫第28章 地獄上的天堂第71章 三十六部羌人第59章 紛繁亂世第51章 登臺作法第10章 皇矣上天第57章 五行旗 御林軍第19章 鐵血無雙楊家將第23章 兼併第26章 所謂的遷社第23章 天師大婚第7章 寒食帖第50章 氣運天意第3章 大伾山龍王第31章 正人君子第40章 道法之威第16章 力量干涉物質第50章 靈寶派的道法第15章 魔石會和鍊金術第62章 陰司之中第100章 寰丘祭天第15章 人生就是妥協第54章 不世之業第80章 嚇死人的鋼鐵第26章 燙手貨第36章 海盜船第23章 忽悠的天師第61章 李代桃僵第62章 幽冥不可測度第6章 軍品第14章 職業經理人第24章 糧商真的罷市了第14章 山神夜查第47章 連環兇殺案第9章 李易安第5章 遭遇暗殺第27章 東風卡車第二十七章第110章 玉佩的變化第21章 危險夜晚第15章 戾氣和小鬼第135章 洞府道場第23章 大伾山下第3章 陰謀初現第4章 混同江的怪獸第14章 北邙山上土一堆第48章 解州法會第7章 寒食帖第44章 天師的奴隸第62章 開壇抓鬼第69章 嚴原金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