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訪舊

耿蒼懷與小六兒離開了於寡婦的活魚酒家,走了六七日,才逶迤來到蕪湖城畔。

蕪湖也就在長江邊上,冬季水枯,更顯出沙難寬廣,江水清瘦,極動人寥落之思。

最近這幾天倒是耿蒼懷連月以來難得的清靜日子。自從兩月之前,他路過江西后,就遭到緹騎圍堵,糾纏不休。後來因爲在李若揭手中救人,也大耗心力。但李若揭例不出京,所以倒也少了不少麻煩。如今緹騎也不找他了,都全力對付駱寒去了,耿蒼懷身畔難得一靜。正好有小六兒在側,休息旅途之間,便教小六兒武功打發時間。

他自身武功本極高明,幾近於可以開山立派的地步。但生性嚴謹,加之一向忙碌,也就從未收過門徒。難得小六兒聰明穎慧,他父親許敬和武功雖不高,卻從小給他打下了很好的根基。耿蒼懷這一路武功本以平實見長,所以那小六兒上手極快。亡友有後如此,耿蒼懷也極感欣慰。

這日到得蕪湖城邊,耿蒼懷與小六兒一笑:“六兒,你怕不怕冷?”

小六兒肩頭一縮。他薄衣薄衫的,衣服下面凸起兩塊肩胛,小臉兒上卻笑道:“不怕。”

耿蒼懷衝他一眨眼:“那你敢不敢到江邊洗澡?”

那沙灘邊上長了幾株老樹,此時秋深,枯枝橫出,小六兒看一眼都覺得冷。但還是把小胸脯一挺:“敢!”

耿蒼懷笑着拍拍他的肩,拉着他找了個空曠無人遠離官道的地方解了衣裳,就着那冬日江水洗淨征塵。小六兒雖凍得一直在抖,卻也還挺得住,不肯叫冷,怕被他耿伯伯看輕。

兩人浴後抖淨衣衫重新穿上,都覺渾身一爽。

耿蒼懷平時一向很少照鏡,這時卻撫撫雙鬢,向江水中照了一照。他今年四十有二,奔走風塵,精神雖還勇銳,面相看來卻已頗顯蒼老。他自己也覺得自己這些年慢慢離那些少年心性更是遠了、久了、陌生了。

耿蒼懷想着心下不由一嘆:少年子弟江湖老,如不回想,他自己都不再能記起年少時的容顏。

——之所以又想起這些,是因爲又到了蕪城。

耿蒼懷年輕時曾經客居蕪城。那時他還有一個戀人,名喚聘娘。可惜耿蒼懷行走江湖,蹤跡不定,聘娘父母便做主讓女兒嫁給了耿蒼懷一位昔日好友。當日聽到這個消息時,耿蒼懷真的痛徹心肺,痛得他此生不曾再娶。

——一生只愛一個人,這一點耿蒼懷做到了,但當日他以爲自己永遠不會重返蕪湖、永遠不會與好友聘娘夫婦見面,這簡單的想法卻錯了。人都是很難決絕的。他明知這種會面形同飲鴆,但還是忍不住一次一次飲了。雖然每一次見面都讓他比上一次傷得更深。

後來他才明白這是一種自虐式的快感——就是想看看那一個傷口最深能傷到有多深。

這滋味他嚐到了,但他並不恨這痛,因爲這痛讓他成熟。也終於明白:原來痛到深處是麻木。麻木後是傷口的癒合、結疤。疤愈結愈厚,讓你不再覺得痛。但有的夜晚,你渴望從風塵勞頓、世事擾攘中清醒,還是會忍不住又一次親手剝開那個疤痕,很疼的將從前的那些前塵舊愛想起,重新將之感受。

近十年前,好友去世了,聘娘成了一位孀婦。因爲要對她幫助,而且兩人的見面已不會再帶來第三人的多心或痛苦,兩人的會面稍多了起來。卻也不過是一年三四次。

聘娘是個好女人,在她的平淡下,這十年下來,耿蒼懷心中的疤也漸漸脫落了。時間真可以改變很多,有時他自捫心口,才驚覺心口甚至已平滑如初。只是在某些深切的夜,耿蒼懷纔會想起心口那幾乎不再被注意的彎月形的傷口,印證着曾有一點鋸齒形的愛割切在那裡。

順着城西的輔德巷一直走到深處便是聘孃的家了。那是一個普通小樓,門前有株大榆樹。

耿蒼懷在榆樹下叩門,丫環伴姐兒來開的門。

這麼多年了,伴姐兒已認得他就是這裡的耿舅爺。耿蒼懷又拍拍小六兒的衣服,去去塵土才帶他上了樓。

風塵日久,當年的情懷留給耿蒼懷的,只是每次見聘娘之前都忍不住整整衣冠的動作。

這是一個平常的住家。樓上簡樸乾淨,西窗開着,爲了透光,此外樓頭一室空蕩。樓上房間正中擺了個繡架,這是聘娘每日的功課,她以此彌補家用。

聘娘不在,繡架上繃了一副淡黃的絹,上面勾描的有字跡,已用黑線繡出了大半。其間筆跡勾轉如意,足見繡工的高妙。耿蒼懷看去,卻是首七律,原來是自己舊年在中州時寄與聘孃的一首舊作。

詩不太好,只算一時感嘆,字體卻還是自己的字:

百尺樓臺大好春,容華如謝雨如盆。

幾耕阡陌恆無獲,歷經風雪略識荊。

回首蒼茫無舊路,仰笑雲無渺前塵。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字跡橫豎聳亂,耿蒼懷看了一眼,不由自慚——覺得那繡工遠比自己字跡要強過百倍,用來繡自己的字真是未免太糟蹋了。

這時卻聽身後步履細碎,一回頭,聘娘已走了上來。她中等身材,裝束極淡。容長的臉兒,青眉素面,眼角也細細有些皺紋了。

每次見到她,耿蒼懷都有一種欣喜的感覺,總覺得她依舊清爽如故。他卻不知道,聘娘始終能這麼清潔淡素,沒有於夫死孀居後神容散亂,實在也爲耿蒼懷還在之故。她自覺此生頗愧負於耿蒼懷,心中自有她的一番意思在——想我這一生可能已無任何方式可以回報你於萬一,可以做的也只是讓你不至後悔於當年對我的青目吧。

這在她也許是無奈後的堅持,但她並不知道——在耿蒼懷心裡,也等於有人給了他一個愛一個人以一生的機會,讓他於世俗利慾、紛擾萬相中始終有一份可以洗心相對、不改初衷的初歡。

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機會的。也許這就是他忘不了聘孃的原因。她是他的超拔與救贖。

兩人見面總是淡淡的。聘娘話不多,耿蒼懷也從來不用塵俗繁雜來煩擾她。只見聘娘輕輕扯過小六兒,笑道:“這孩子好機靈的,怎麼會和你在一起?”

耿蒼懷答道:“他父親是我結義兄弟,名叫許敬和,如今全家已爲刺秦一案而死。我把他從天牢裡救了出來,這次來找你就是爲了他。想來你會好好待他的。他年紀太小,和我行走江湖大是不便。我想把他寄養在你在這兒,只有你這裡我最放心。這孩子很有靈性兒,我打算把一身功夫都傳給他,但畢竟不能讓他這麼小就行走風塵。放在你這兒,該讀的書也就可以讀幾年,最好多認識幾個字,不至於像我這樣粗陋無識。就只是這孩子干連甚大,只怕還有人在察訪,你萬萬不可和人提起他的來歷。”

聘娘只微微一笑:“好。”

然後輕輕一嘆:“不提難道就沒有人知道了嗎?”

耿蒼懷一笑道:“不錯,這世上怕還沒人知道我在蕪湖還有一個於交好友,更不會有人想到我會把一個小欽犯藏到這裡來。”

他生性嚴謹,這一句話也就算是玩笑了。

聘娘卻在看着耿蒼懷,沒有說話,脣角卻隱隱現出一絲苦笑。

她不即刻開口似只是不想驚破這江湖漢子難得的一刻平靜心情。只是隨口笑道:“快中午了,你們肯定也餓了,快吃飯吧。”

近兩月來,不管耿蒼懷還是小六兒,只有這頓飯吃得最香。

因爲都是家常菜,但難得的就是這“家常”兩個字。吃完飯,耿蒼懷看着聘娘忙碌的身影,心中苦苦一笑——“家常”兩字好溫馨,自己是不是也該靜下來了,在這個江城小巷中,置一處薄產,好好住下來,操上一份平常的活計,過上一段居家的生活。

碌碌江湖大半生,耿蒼懷有時細細回想,只覺自己這一生真的一事無成。他知自己的心太軟,道義感太強,不可爲、不忍爲與不屑爲之事太多。有時他回想起二十出頭熱血沸騰,以天下事爲己任的年紀,不由會澀澀地想:這二十餘年,自己究竟幹了些什麼?威不如袁老大之令行天下;壯不如易杯酒之獨撐淮上;勢不如楚將軍;勇不如樑小哥兒;陰險卑鄙更不如李若揭之護衛九重。甚至後生小子如畢結,也可糾結起一派人馬弄得個風生水起。這些人無論善惡,但畢竟都是可以一己之力干預天下大勢的英雄,自己卻算是什麼?

“婦人之仁”——耿蒼懷對自己有這麼一句近於否定的評語。年過四十後,他才終於苦澀地發覺:自己是不適合做大事的。

他爲此苦澀,但如畢結所倡的“反袁之盟”該是大事吧?耿蒼懷卻無論如何也不能以道義相妥協。他明知欲成大事,必善妥協。連袁老大的功成名就也是以無數次妥協退讓換來的。——起碼荒唐如馮小胖子、靡費如尉遲恭之輩得以名列緹騎,就不會是袁老大的初衷。

可耿蒼懷雖爲人仁惻,生活中可以退讓處他往往主動謙退,但他無法像很多“豪傑”那樣以別人的性命來妥協,那會是他最不能接受的道義上的妥協。

可不妥協又如何呢?這二十年來,寸功未成,枉負聲名。所成也不過就只是這一身功力還算日益深湛吧?可以毫不自慚地列入江湖絕頂高手之名場。“通臂拳”爐火純青,“塊磊真氣”已達一嶄新之境,而自己所精研的“振臂一呼,千峰迴響”的“響應神掌”也已臻於神妙。想到這兒,耿蒼懷心中還略有安慰。

——但縱是功力再深,不能干預世事,不能福延天下又有何用?

這個念頭一直是耿蒼懷心中之痛。也許就是爲了這個,他纔會年復一年地在江湖風塵中勞碌奔走。但他這一生都花在了“小事”上:救一個投井的被欺孀婦,懲罰一個亂髮淫威的鄉間小吏……這些事,對於他並不比拯萬民於水火,殺高官惡吏於廟堂大殿爲小。

也許,這就是他成不了“大事”的原因。又也許,還有一個原因:他知自己不能靜下來,如果自己一靜下來,他不知該怎樣面對聘娘,也不知該給她和給自己一個怎樣的結果。

他總是不自覺地在聘孃的小樓裡把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事想起,宛如自浴、宛如洗心。出神良久,他才發現聘娘正在自己身前三尺處站着,一雙眼微微哀傷,有些關切地望着自己,手裡拿着一封質地粗糙但沒有題簽的信封。

耿蒼懷一愕驚覺,不好意思地笑道:“站了多久了?不好意思,我好像睡着了。”

聘娘淡淡一笑,說:“這兒有封信是給你的。”

耿蒼懷一愣,這兒怎麼會有信給自己?難道是聘娘有什麼不好當面說的話?但這不似她平素爲人。

他接過信封,心中疑惑重重,頓了下才把裡面的信瓤抽出。只見一張八行箋上,力透紙背地寫着幾個字:

耿蒼懷兄:

近日舍弟與閣下困馬集一晤,得益良多。

聞另有駱兄在座,年少高拔,劍氣凜人,故愚下甚渴一見,以聆清教。煩耿兄代爲傳言,以求一晤如何?

冒昧相擾,不勝惶恐之至。切切。

袁辰龍敬上

耿蒼懷一下從椅上彈起,疾聲問:“這信你是怎麼收到的?”

聘娘道:“三天前,我一早起來,下去吃飯。那期間,我和伴姐兒都沒上來過,就守着樓梯口。等上來時這信就有了,放在那個繡架上。我真不知他們是怎麼進來的。”

說着,她嘆了一口氣:“看來,他們是一早就料到你會來了。”

她撫了撫小六兒的頭:“你還說他們不會猜到。”

她的語意淺淺帶笑,但其實已隱約感覺其中潛藏的殺機無限。

耿蒼懷卻一握拳。然後,就發覺窗外有人。他不動聲色,緹騎——今日他總算明白了緹騎到底是如何的無孔不入。

他看着信箋上那個“袁”字,想起一個瘦削的中年男人的臉,那就是袁老大。十年之前,自己與他也曾數度相會。對袁老大的武功修爲、果決善斷,耿蒼懷口中不說心中也是佩服的。

但袁老大——你就能一直都這麼耳目靈敏,洞燭先機嗎?

那袁老大信中的語意若凌厲、若溫和,陰陽難測,耿蒼懷也不知其用心所在。他思忖了,窗外那人還在,耿蒼懷於呼吸之間已聽出那不過是個小角色。暗想:看來,袁老大也不想太過張揚,大概也料到了有人會借駱寒出現之機大做文章。所以希望自己傳話,與駱寒暗中一見,單打獨挑,將事情解決,而不想鬧得轟傳江湖。

耿蒼懷正自沉思,窗外人忽道:“耿大俠,請放心,貴紅顏知己和小六兒我們都不會碰,也不會知會李若揭——那是他的案子,不關緹騎的事。但我們袁老大所煩請之事,務請用心。蕪湖城東正有武林大會,閣下何不前去一看,也算湊個熱鬧。”

話未說完,那人人影已杳。

耿蒼懷並未追出。他知那人不過是個小角色,所知不多,追上也無益。

他似甚信任袁老大這個承諾。有了這話,心下略安。

嘆了口氣:看來自己就算想避讓,也避讓不開這場江湖風雨了。

耿蒼懷一直腰,振起精神——只不知他們叫自己去城東是何用意?武林大會?那又是什麼勞什子!

耿蒼懷卻不知,自那日活魚酒肆中號稱“江南武林峰會”之後,畢結和與會之人就已約定,以徽州莫家、幷州李家、吳下顏家、端州端木、以及汝州姚家爲中心,回去以後,在各處共開五個當地的武林大會,好聯絡一方豪雄。

他們會上將不提反袁,只是另豎旗幟,以爲一方之盟。

——在袁老大緹騎治下,江南武林,久已不敢聚會結盟了。一干名門大派,紛紛封山閉門,約束門徒。不少綠林瓢把子也紛紛洗手,退隱江湖。連世家大族的子弟也多有遠離世事的。這一切只是因爲緹騎不許。

袁老大論官職只是從四品,但一言既出,天下皆震。他最恨的就是地方幫派迭出滋擾生事,還有世家巨族割據一方。按他說——朝廷之積弱、百姓之不安,就是起因於此。所以袁老大曾有一句名言:“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這前一句我不太管得着,後一句,我忝當此責,豈能不辦?”

其實前一句緹騎又何嘗不管了?袁老大自己其實也深知,宋室已成積弱之朝廷,如果由着下面文士新見迭出、武人並起、世族各興異幟,以如此衰弱的朝廷政權、昏君奸相,又如何約束得住?只要一招失錯,恐怕天下星散。到那時金人南下,就更無一騎可以抗敵之兵了。

但天下大勢,本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他雖組建緹騎,網羅天下,可緹騎爲害之烈卻也酷甚,這些袁老大也不是不知道。但袁老大本是極有自信之人,他相信那是他不得不做的妥協。而緹騎所有能爲害之處,畢竟還在他控制之下。

他與耿蒼懷本是舊識,但政見之上,兩人卻素不相能。耿蒼懷雖殺昏官,但心中其實還是忠君的:他衷心地希望朝廷上有個好皇帝;如果不是好皇帝,他寧願殺身成仁以將他改造成一個好皇帝;實在不行,他寧興義兵,擁立一個好皇帝。在政事上,他只想朝廷之上盡是賢臣,勸出一個好皇帝。那時帝在廟堂,龍行布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整個天下也就太平了。如果賢臣少,奸臣多,那他殺盡奸臣如何?

所以他雖處江湖之遠,說到根底,他還是忠君的。

袁老大卻不這樣。他雖看似擁護朝廷,但在他心中,並非忠於君上的。他想:皇帝總不過是這樣的,換個人又如何?如果換的代價太大,他情願不換。

宋室天下如已患上病入膏肓之症,在他看來,大手術是動不得的。他不忠於君,卻忠於事。如果他認爲天下還需要這麼一個昏君來做做招牌,那他也就不許任何人動他。

袁辰龍是嘗過靖康之難後,天下崩離之苦的。也親眼目睹過衆多的百姓流離。他曾發誓:只要他在位一日,有力量一天,他就不能容許那種局面再度發生!

耿蒼懷是把小六兒寄放在聘孃家後,才匆匆趕來白鷺洲的。

他知道自己形貌顯眼,江湖中認識自己的一定不少,此時也不欲讓人知道他現身蕪湖——爲了聘娘與小六兒的安全,所以特意喬裝改扮了一下。

一出了聘孃家,他就溜進了附近一家酒館的廚房,取了些柴灰和水,又和上點兒面,將臉上皮膚揉得皺皺的,讓膚色看着暗淡了不少。路上又順手買了個舀水的瓢和一套鄉老兒前服,把瓢扣在背後,穿上那鄉老兒的土布衣衫,用一根舊布帶纏住頭,插上根旱菸杆,戴上個斗笠,勾腰駝背,十足一個鄉老兒的形象了。

快到白鷺洲,他向一船家租了一條船。見那戶人家正有人病着,熬的還有膏藥,索性買了一帖貼在臉上,又借了那家的蓑衣披上,自劃了船遙遙地向白鷺洲而來。

舟行蕩蕩,將近白鷺洲時,耿蒼懷已看到沙洲中心坐着十幾個人。這十幾人顯然是首腦,坐在洲心一座古臺的廢基上。另有百數十人各樣裝束,一羣一羣散落水邊沙際。那白鷺洲甚大,洲心有個荒廢的臺基,耿蒼懷也不知叫何名目,只記得從前來玩過,好像還是前朝的遺蹟。

耿蒼懷才把船靠在沙洲邊,就有個漢子過來發問:“老頭兒,你什麼人?沒看見爲白鷺洲上今日有事嗎?這麼大年紀,還不長眼,真算白活了。”

看來這沙洲上還盤查很嚴。耿蒼懷暗暗好笑,卻也略驚:畢結代表湖州文家這次這麼大張旗鼓,簡直是明目張膽地跟袁老大幹上了,背後必有更深的背景。看來秦相對袁老大的不滿已近於極限。

他裝就要裝得很像,“咳”了一聲,不理那漢子,自顧上岸來,然後彎腰拿起個木楔,在沙土上一按就按了下去,把船拴好。

那漢子見他用手指只是輕輕一按,一個一尺餘長的木楔就透過浮沙釘入沙下實地,不由略驚。口中喝道:“你是誰?”

耿蒼懷不答,向前就走。那漢子伸手待攔。耿蒼懷如何把他這三腳貓兒似的功夫看在眼裡,隨手架了下,那漢子胳膊就一震,幾乎脫臼。他一激動,就待拔刀,耿蒼懷手指一伸,在他腰刀柄上彈了一下,那漢子的手不由就被刀柄震開。只聽耿蒼懷嘿嘿笑道:“你是莫家的人吧?老朽姓錢,這蕪湖大會是你家主人莫餘主持的是不?嘿嘿,睜開你的狗眼,跟着我好好走,小老兒可是你家主人請來的貴客。”

那漢子已被他的功夫駭服。這時旁邊已有人望來,耿蒼懷只想暗探,不欲人知,當下就力若不支,伸一隻手扶在那漢子肩上。那漢子只覺肩上如壓千斤之重。耿蒼懷笑道:“乖孩兒,扶爺爺到沙洲中間去。”

那漢子猶有猶豫。耿蒼懷一用力,那漢子如何抗得住?只有乖乖聽話轉身向沙洲中間行去。旁邊人遠遠問:“孫七兒,你接的是什麼人?”

那漢子才待開口求救,忽覺一股陽和的內力由肩井涌入,然後自己喉間就覺一滯,竟發不出聲音了。他雖位份低下,但也身在武林世家,見聞頗廣,心頭一駭,知自己已被制住了啞穴,只是沒想到還有人可以這麼點穴的。

其實這是耿蒼懷“塊磊真氣”的牛刀小試,與點穴功夫大不相同,細論起來倒是別有一功。但那漢子如何識得!那漢子方覺驚恐,聽耿蒼懷衝他耳邊道:“好好回答。”忽然喉間氣息一通,又可說話了。忙笑應了一聲:“是一位武林前輩。”才應付過去,便又覺喉頭被制。等走過了幾步,耿蒼懷才又鬆開他的禁制。那漢子這時已心服口服,低聲對耿蒼懷討饒道:“老爺子,您下手輕一點兒好不好。”

耿蒼懷微微一笑,手頭力道略輕。不一時,兩人已走到離那臺基數丈遠處,耿蒼懷就此站住。

此處已可聽見臺上說話。耿蒼懷先看向臺上,只見上首一人是個黃冠羽士,左邊一個則是武舉打扮,右邊還有個長衫方巾的讀書人。旁邊,莫餘先生坐在東首主位,連上他,座中一共十二人。

耿蒼懷不知道這十來人的來歷,便再次解開那漢子的禁制,問道:“那臺上坐的都是什麼人?”

只聽那漢子吁了口氣,才輕聲道:“那上面坐的都是我們皖南地面上大大有名的武林中人。”一指東首清瘦文雅,脖子上長了塊墨跡模樣痣的莫餘:“那就是我家主人。”

耿蒼懷點點頭:“他我識得。”

那漢子就順着指去。“那坐上首貴賓之位的是黃山派止觀閣當今的首席弟子輕塵子。”那道人高冠危坐,身着黃衫,鼻高目朗,倒頗有些羽土風概。

耿蒼懷點點頭,想:名門弟子,果然非同一般。那漢子又一指敬陪末座的另一位散發粗服的道士,竊笑道:“那一個道士卻是九華派的門主顧道人,他出身低賤,有姓無號,真不知他怎麼也混上座了。”他是世家之僕,言下對那顧道人頗爲輕蔑。

耿蒼懷付之一笑,遙遙看去,覺得那顧道人果然委瑣了點。只聽那漢子繼續道:“再東邊像個讀書相公的那位就是公書堂的首講曲雲甫曲學士,他與我們老爺交好,曾任過我家西席;對面那個一臉大鬍子的就是馬鞍山昔年巨冠‘半江沉’風烈,當年提起他來,這上下江一帶小孩兒都不敢哭的;再下首那兩個不愛說話的是上游龍宮湖和龍感湖的湖主王氏兄弟,他們地盤被袁老大削了,還一傷面頰、一廢左臂,這些年沒聽到有什麼動靜。”

耿蒼懷向那兩人望去,見他們果然皮膚上似有一層水鏽,是在水裡討生活的人。想看來袁老大這些年也沒閒着,得罪了不少人。只聽那漢子又道:“靠南首最下坐的是我家主人的世侄——宣州林家的林致,他身邊的三位就是他請來的隱居南漪湖的南漪三居士。”

那三位居士羽扇綸巾,個個道貌岸然。那漢子指向最後一人時,卻面露遲疑:“這個小的沒見過,據說是石臺大佛寺的新任掌門弟子石敢當,是林致林少爺帶來的朋友。”

耿蒼懷一愣,這名字他也從未聽說過,不由仔細向那人看去。只見那人神色質若無文,木如禪定,不知修習的是哪一門功夫。耿蒼懷閱人多矣,對方功夫深淺他往往一望便知。但是這人,他卻有些看不透,不由心頭微凜:看不出這裡倒還有個高手!

這臺基上的會想來也開了有一會兒了,只見莫餘正在說話。只聽他道:“……諸位,這江湖大勢,凡我所聞,都已講完。這次弧劍乍現,是在我們皖南地面,不能不說是你我之幸。據說袁老大的六飛衛至今猶駐紮在銅陵未去。嘿嘿,你我今日之會,無論何等機密,只怕分駐銅陵的緹騎都尉宮方都已經知道了。——龍門校尉宮方,這些年可也算威風一時了,等這聚會一散,諸位只怕就有些麻煩。各位這次來赴兄弟的約,只怕是上了兄弟的當了。俗話說‘上賊船容易、下賊船難’。各位就算不入這‘皖南之盟’,只怕在緹騎面前也洗脫不開。”

他言下對緹騎頗爲憤憤。

旁邊輕塵子已振眉道:“要說,我皖南武林早就該振作振作了。這些年來,由着些外鄉佬在這裡胡鬧,武林同道早已不忿。莫先生說哪裡話來?你這次倡議我和家師都認爲提得好啊。”

黃山派原是名門大派,他是黃山派首席弟子,若依以往,在皖南地界起碼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但自從緹騎入主,黃山派一行一動俱被捆綁得縛手縛腳。他自幼聽說師傅當年作爲黃山首席弟子的風光場面,心中自是欽慕無限,輪到自己時卻已無這般好事,自然就憤恨於緹騎。何況近來止觀閣數次要擴大廟產,這事卻屢遭緹騎阻攔。所以一聞反袁盟會,他第一個要趕來。

輕塵子爭的還多是虛名意氣,“半江沉”風烈可就不同。他當年是馬鞍山一帶悍匪的老大,目下閒了十幾年,急着要恢復的是地盤。只聽他敞笑道:“莫先生義旗高舉,我風老大自然雙手贊成。只是這次,確是文家想動手了嗎?如果是,明日回去我就再嘯聚起往日那班兄弟,大家這些年也閒得口裡淡出鳥來了。只要莫先生和諸位保證,日後馬鞍山方圓百二十里內,所有是非諸位不得干涉,我願做個出頭鳥,與緹騎那幫孫子一戰。”

莫餘一擊掌,道了聲:“好”。他要的就是這話,接着望向龍宮、龍感湖的王家二兄弟,問道:“賢昆仲是不是也該回去補補船了?”

王氏兄弟卻都面含恨意:“我兄弟可不只要補船。莫大先生,以後只要是有關緹騎的事,你吩咐一聲,我兄弟水裡水裡去,火裡火裡去。也該他們下湖喂喂王八了!”

莫餘朗聲一笑,他雖知衆人憤恨緹騎,可也沒想到此次會盟會如此順利。只聽南漪三居士也在一邊道:“我三人願附莫兄驥尾。”

莫餘笑道:“豈敢、豈敢。如果大夥兒都情願,咱們就來個計劃。聽說,六飛衛近日就駐在銅陵未走,估計是爲防駱寒。那駱寒駱少俠一劍既出,在咱們皖南地面鬧了個天翻地覆。可惜卻神龍見首不見尾,這十餘日,就沒再露面,爲咱們皖南地面留下這一大遺憾。”

他一拍腿:“這駱少俠,他怎麼不殺了駐守銅陵的龍門校尉宮胖子再走呢?如果那樣,那才真叫大快人心。但現在他雖走了,他這未竟之事咱們可不能不辦。人貴自立,不能什麼事兒都靠別人。咱們今天就定定任務——風老大與王氏賢昆仲今日會散後就請各回老家重立旗幟,聲勢要做得大些,要動手就動得鋪張揚厲些,這樣聽起來起碼有些氣勢。各位以爲如何?三位回去準備後,估計三日之內,銅陵城內就會傳來風聲。那宮胖子分守一方之責任大,雖動不得身,但六飛衛在,少不得要出馬,以求肅平三位。三位請撐一撐,有這一段工夫,我和公書堂曲學士,黃山輕塵子道長,九華派吳道兄,加上林家侄兒就可去完成駱少俠未了之事,殺了宮方那狗都尉,取下他人頭來,讓皖南這塊地方重見天日!”

“這一戰相當重要,不得馬虎。南漪三位仁兄,你們也別閒着,要爲風老大和王氏昆仲助一把力。否則,光他們只怕抵擋不了六飛衛。”

他單單未提石敢當一人,旁人也沒在意。只見輕塵子眉毛一振,頗爲興奮,吳道人卻在輕輕咳嗽。

面對緹騎,誰也不敢輕忽。座中林致年紀最小,這還是他要面對的第一次重要的爭鬥,手不由微微發抖。在座的人人面色整肅——這是他們早就盼望的一天。不知事到臨頭,爲什麼心裡卻都有點兒空空的感覺。

莫餘卻沒有,只聽他繼續道:“只是,這事是咱們是代駱少俠行他那未來得及的做的事。殺了宮胖子後,大夥兒怕不好居功,就對外說,是弧劍駱寒又殺了一個緹騎都尉如何?這是他欲以一支弧劍單挑袁老大——然後咱們看袁老大還沉得住氣多久?”

他這分明是要挑撥二虎相爭,移禍江東之計。衆人都是明眼人,誰聽不懂,不由鬨然一笑。風烈一拍大腿道:“還是莫餘先生這招高。我正想麼怎麼找到那駱寒呢。莫先生此計一出,不怕那駱寒與袁老大不想出來。”

“公書堂”曲雲甫淡笑道:“何況這等殺官造反的事,畢竟不合於律,是要滅門的勾當。雖是朝中勢力之爭,也不能做得太過明顯了。那駱寒駱少俠什麼都不在乎,這名聲索性讓給他吧。”

衆人更是哈哈大笑。耿蒼懷心頭聽得一寒——這就是江湖,這些人也就是武林中人,還是他的國人。

江湖中近年本已有人嘖有微言,說他耿蒼懷武功雖高,卻做不得大事。連他當日練武的起手師傅嵩山劉免對他也屢有此責,但耿蒼懷聞言至此仍不免心中一憤——如果同袍都是如此之輩,那麼不和他們做那些大事也罷!孔子言:以暴易暴、未見其可。那麼,以文家這些貌似彬彬的奸狡小人,以奸宄狡詐之道來易袁老大的剛愎酷烈,只怕更是未見其可!

只見莫餘一正容道:“只是,行此事前,兄弟還在擔心一件事。”

風烈笑道:“莫先生還有什麼擔心的事?說出來,有這麼多好朋友在場,大家夥兒替你擺平。”

莫餘沉聲道:“諸位可知——那袁老大權傾朝野,威壓一世,據我們的線報,他外面依仗的是緹騎,可內裡,其實他最可依恃的實力並不在緹騎。”

不少人還是頭一次聽說。林致年輕,忍不住搶先問道:“那是什麼?”

莫餘沉沉地看了衆人一眼:“轅門。”

然後又重重地又重複了一遍:“就是轅門。”

不少人還是頭一次聽到這個稱呼,連耿蒼懷久走江湖,也不知道這等江湖秘聞。只見莫餘說着就負手站起,立在那荒臺邊上,看着渡江之雲,朗聲吟道:“雙車縱橫,七馬連環,左相爲御,右士爲驂。以此行道,誰可比肩?以此入世,孰可敵焉?”

然後他回頭沉聲道:“其實,據武林耆宿文府中文昭公所言,在袁老大入主緹騎之前,已憑一己才智,在江湖中網羅人才。這批人或爲他門人弟子,或爲他親朋故舊。他也就依此獨創‘轅門’一派。這‘轅門’非同於一般武林門派,也不是平常江湖組織,是爲了助袁老大完成他入世之願的。門中人據說對袁老大都非常敬重,都到了託付生死的地步。雖然這轅門之中,人並不多,但俱懷異能。剛纔我念的那首口訣,據說就是袁老大轅門中人的切口。轅門一共十一人,共有‘雙車’、‘七馬’、‘一相’、‘一士’。握傳左車尉遲渺、右車常衛,俱是江湖中不可多得的人才。這二人武功鋒銳凌厲,少有敵手。袁老大許多對頭,如當年‘一劍三星’的紫薇堂就是他們二人聯手踏平的。連少林、丐幫這等大派,也一向讓他們三分。袁老大與這一門一幫的交道都交由他二人打理。‘七馬’則有鐵騎、狐騎、驃騎、龍騎、飛騎、羽騎、豹騎組成,這七人姓名不詳。但鐵騎主理邊防,狐騎主理情報,驃騎遊騎江湖,龍騎常鎮臨安,飛騎清除異己,羽騎隨侍袁老大,豹騎虎伏湖廣,這種分工我們打聽得還大致不錯。據稱轅門中人已有臥底於各大門派的。其餘左相胡不孤,右士華胄,共爲參謀。這十一人,俱爲萬人之選,一時之秀,尤其對袁老大極是忠心耿耿。我們打探了近十年,也沒探清這轅門中的詳細情形,其組織嚴密可見一斑。”

說着,他一頓。然後猛地高聲道:“可如今,在我們座中,就有一位轅門中人在。我說不放心,就是不放心在這一點!”

衆人先已聽愣,此言一出,在座的人不由齊齊一驚。

風烈與林致一下跳了起來。輕塵子一臉鐵青,猛地站起,左手回探,看都不看,已“嗖”地抽出背後之劍。劍是好劍,鋒吐青芒,一看便知是百鍊之鋼。他劍尖向前微垂,是指向地面,遙衝着衆人的腳,環指了一圈,冷聲道:“是誰?”

他語意如冰,劍鋒上也剎時如凝了一層寒冰,這是黃山絕學“霧冷青松”。看來這輕塵子一身修爲,足當得上一流高手之境。

他痛恨緹騎已到如此程度,一有其人,一得其時,定要殺之而後快。說話間,輕塵子劍尖已停止輕顫,語音也孤直如弦:“給我站出來!”

在座的人幾乎都齊聲道:“是誰?”只有吳道人“嘿嘿”道:“不是我。”

衆人不由都互相戒備,齊齊退後兩步,以防不測。莫餘卻盯着一直沒有開口的石敢當道:“石兄,你說是誰?怎麼不站起來?”

當真,座中只有石敢當沒有站起來。

林致愕道:“不會吧?他是石臺大佛寺龔大佛的高弟呀?我和他認識已六、七年了。莫世叔,你不會搞錯了吧?”

莫餘冷笑道:“石敢當?龔大佛?嘿嘿!——龔大佛的修爲我還不知道!他是龔大佛的徒弟?依我看,龔大佛的修爲只怕還及不上他的一半。林賢侄,你是認識了他六、七年。但肯定不知,他也該就是七馬中的狐馬石燃。他最近動向太多了,否則我們也不會知道。這還是轅門中被我們探明身份的第一個人!”

然後,他負手向天,陰陰道:“石燃,你站出來吧。反袁之盟你也敢來,真不愧好膽色。我們此盟今日就以你的血歃血祭劍。”

那石燃已聞言而起,大笑道:“不錯,我是石燃。”

他知今日一戰已不可免。他本爲探聽消息而來,沒想會被認出,當下一掌就向輕塵子劈去。他這一掌居然真就是龔大佛的“大佛掌”。

但莫餘說得也不錯,龔大佛自己出掌也沒這般聲勢,修爲只怕還真不到這石燃的一半。

輕塵子一掌當面,鬚眉皆動,叫了一聲“好”,一劍對準石燃掌心就刺去。石燃改擊爲拍,讓過他這一劍,身子一個倒躍,卻是一招“靈狐入洞”,將整個後背向九華吳道人撞去。吳道人見他縮得似個圓球,雖後背賣給自己,不知是否有詐。他生性謹慎,不就還手,反飄然而退三尺。那石燃見狀,一腿順勢就向風烈踹去,風烈雙掌一揮,就去硬接,這下卻是硬對,只聽兩人俱是“嘿”了一聲,到底臂不及腿,風烈一連退後了三步。他三人這一招之間互有進退,場中就空了一塊。石燃立在正中,眉眼睥睨,雖遭險境,卻全無懼色,朗聲吟道:“雙車縱橫,七馬連環。左相爲御,右士爲驂。以此禦敵,誰與比肩。以此入世,孰可敵焉!”

他這幾句念得神威凜凜,連耿蒼懷聽得都心中一動。只聽那石燃道:“不錯,我就是狐騎石燃。小小的一個白鷺洲之會,我會不敢來?嘿,袁老大強過你們百千萬倍。憑你們這朽腐之盟,加上文家一羣卑劣小人,就想倒袁?笑話!真是笑話!”

說着,他猛地從懷裡搗出一隻信鴿,揮手一擲,那鴿子已被擲入丈許高空,振翅待飛。

林致叫道:“不好,他要報信兒求援!”手裡就向石燃出了手,他使的卻是宣州林家家傳的掌法。石燃一一避過,卻不還手,林致怒道:“你怎麼不還手?”

石燃笑道:“我與你相交七年,也瞞了你七年。這七年之中,你一直還當我是個朋友,你對我有過這份情義,我自然該禮讓十招爲歉。”

他口裡說着,腳下避着,手裡可沒閒着——那邊南漪三居士一見他信鴿脫手。他們以暗器名家,當下就齊齊出手,一人一粒鐵菩提就向空中射去。石燃卻一擡袖,“嗖嗖嗖”,以一枝袖箭擊落了三隻鐵菩提。南漪三居士如何肯服?再次出手,鐵菩提,鐵蓮子,鐵三星依次而出,而石燃懷中袖箭似也不少,右臂連揮,將他們暗器一一擊落。他們四個都自負暗器高手,較上了勁兒,都不肯服人,並不互攻,爭的卻是天上那一隻鴿子,斗的就是信鴿振翅前那瞬息時間。鴿子有知,如知自己生死決於他人之手,不知是否會汗溼白羽?

林致已喝道:“你讓得起嗎?”

石燃笑道:“不讓讓看怎麼知道讓不讓得起?”

他對林致似頗有好感,真的不還手,一邊避讓林家掌法,一邊猶有空踢出一腿,格開風烈擊來之掌。兩人這次又是硬碰硬,碰得“砰”然一響,風老大面色一青,哼了一聲。

這時,卻見輕塵子一彈劍身,“嗡”然一響,口中喝道:“接招了!看劍!”

他到底是名家正派,不肯冒偷襲之嫌。黃山劍法素來高絕,石燃一見之下,已知不可輕敵。他此時已無暇與南漪三居士在空中較量暗器,一揮袖,三支袖箭直向他三人射去,逼他們自守。伸指一彈,已彈在輕塵子襲來的劍脊上。他這一招用得極險,稍有不慎,就不免把手指齊根削斷。但敵衆我寡,他也只有履險,也只有履險如夷才能更見高明。他擋開輕塵子一劍,不進反退,身子向後疾躍,退的過程中又向曲雲甫發了一招,還有空對林致叫道:“林兄,十招將完,你仔細。再有三招,我可不再多讓了。”然後,他後背就撞上一棵松樹。

他原是算好的,人一撞上,身子就已順着樹幹直滑了下來。背靠着它面向衆人,似是知道逃是不好逃了,索性架勢一整,倚鬆一戰。眼中望見鴿子已振翅而起,目光中不由就一喜。

卻見莫餘這時展開大袖,忽向天上一揮。他一出手,石燃神色就一變,要發袖箭,卻已無及。只見那隻鴿子在空中頓了頓。莫餘袖中第二股陰勁兒已到,那鴿子便哀鳴一聲,直墜下來。

石燃面色一冷,知消息難送,援兵已絕。莫餘冷笑道:“上了白鷺洲,你以爲還能活着出去嗎?”

輕塵子卻不待他答話,已一劍快似一劍,向石燃攻來,把一套黃山劍法使了個招招疾、式式險。那石燃背倚松樹,一步不退,見招拆招,見式破式,守也守了個滴水不露。他吃虧就吃虧在時刻要防着旁人助攻這一點,那輕塵子叫道:“今日叫你緹騎也知道知道黃山劍法的厲害。”

石燃冷笑道:“厲害?如果你沒有幫手在側,我十招之前就已把你手中之劍折斷。”

輕塵子怒道:“胡說八道。”

石燃冷笑道:“不是嗎?你十招前以‘迎客三式’中的‘橫出式’接黃山大八式‘鯉魚脊’中的‘蒼波躍變’,自以爲機巧,別出機心,不知已犯了黃山劍法的大忌。三十年前,黃山知機子就已創出這一變招了,可惜,他這招只用了一次就死在了大佛老人手下。試問,我如果不理你那一式橫出,左手指以‘清平掌’的‘上推手’推你的腰,右手再以‘折衝指’走坎門上襲,是不是已折斷了你的劍?要不是我防着南漪那三個僞君子的暗器襲我右肋,豈還容你攻到現在?”

輕塵子臉上不由冷汗浸出。他前年才創出此一變招,黃山上下一派叫好,連師傅也頷首微笑,實沒想到照石燃所言——三十年前已有人想到,而且因爲這一招已身死命喪。他本待不信,偏那石燃說來絲絲入扣。三十年前,知機子師伯祖是忽然失蹤不見的。但輕塵子也是剛愎自傲的人,不撞南牆不回頭。冷笑道:“武功之道,說得通行不通之處甚多,你休用話語唬我,有本事使來看!”

石燃冷笑道:“小雜毛兒,你少賣乖,我現在防着這批僞君子,可不敢使來。”

輕塵子最受不得激,已怒道:“莫先生,南漪三兄,風兄,林兄,幾位但請旁觀,我倒要與這石頭放手一戰,看他幾招能折了我的劍。”

武林中原來單打獨鬥的規矩。如果單挑,那就不比仇殺,一旦言明,旁人就不好出手的。輕塵子又是黃山派大弟子,在江湖中極有分量,他如此說,自是要依單挑的規矩了。

衆人也要看這難得一見的一戰,都應聲道:“是。”莫餘更笑道:“那好,莫某就等着爲輕塵道長彈劍相賀了。”

石燃面色一喜,他已估準輕塵子牛脾氣,要的就是這個。他知武林中人最重然諾,話一出口,雖死無悔。輕塵子一言既出,就只能以一搏一,哪怕爲此劍折命損,衆人也不便出手,以損黃山劍派清名。當下笑道:“小道士,你倒硬扎,不信,你重新試上一遍。”

他手下一緩,輕塵子果然是個牛脾氣,劍轉回旋,又轉入“迎客三式”。這三式變化繁多,依次使來,也用了一會兒的功夫。忽然他見有機可乘,“橫出式”既出,馬上轉“滄波躍變”。他這次加意使出,更是轉得又疾又快。那石燃大喝一聲“好”,左手果以“上推手”擊他腰間,右手一式“黑虎搗心”直擊輕塵子心口。輕塵子當時做此招時遍想了各大門派精妙招術,俱有應付之道,知其不可破自己這式新招,卻萬沒想到還有人用這至粗至淺的市井流氓式的招式與自己對戰。要是一般的“黑虎搗心”也罷了,但石燃這招傾力而出,又快又狠。輕塵子心叫一聲“不好”,不及傷敵,先求自保,左手回招相應,要全力接下這式“黑虎搗心”。

大變突來,猝然難防,他右手勁力一虛,石燃左手果以一招“折衝指”輕巧巧地就捏住了他的劍,只要一使勁,他這松紋古劍、黃山派大弟子的聲名、連同派中聲譽,不免一齊折斷。

輕塵子一閉眼,石燃耳中卻忽聞風聲。他暗罵一聲“卑鄙”。他這裡螳螂捕蟬,萬沒想到還有黃雀在後。他本以爲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對方人物爲顧及武林規矩,此時斷不會出手。沒想對方算計的也就是他這一刻,南漪湖三居士一人一顆暗器——鐵蓮子、鐵菩提、鐵三星,“嗖、嗖、嗖”地向他左肋襲來,這一招有個名目,叫做“三星當戶”。

好在石燃反應快,左手一攀松樹,人已悠地一下盪到了樹後。哪想這招敵人也已料到,南漪三居士又是三顆暗器飛來,石燃衣袖一拂,將暗器接過,這時“公書院”首講曲雲甫一招摺扇也已向他後心點來。石燃本可以以一招“鞍馬式”避過,但他知敵人處心積慮,要的就是這個機會,好逼他使出一招“鞍馬式”。那時自己先機已失,只怕再也難求萬全。心知此時再不出奇招,必蹈死地,當下仗着腰功硬扎,向後猛倒。衆人萬萬沒料到他此時還能使出這麼一招“鐵板橋”。只見石燃腰身如折,向後仰去,避過曲雲甫那一招,張口就向曲雲甫下陰咬去。這招更是匪夷所思,世上本絕無此一招,曲雲甫大驚,連忙後避,卻見石燃一張口,“脫”地一口痰向他面上吐來。這一吐勢道雖勁,卻不能傷人。但出於好潔本能,曲雲甫一張摺扇,護住頭面。他臉是護住了,石燃卻得此之機,右手直擊他胯下,虎爪一擠,曲雲甫一張臉上五官痛得幾乎也擠到了一起。衆人料不到他腰功如此硬札,原有打算全被打亂,眼看着曲雲甫一招之下已受重傷,但石燃也沒討好。衆人只聽“啊!”、“嗯!”兩聲,一大一小,同時發出。前爲慘叫,是曲雲甫;後爲痛呼,卻是石燃腿上着了南漪湖三居士一記鐵蓮子。

當此之際,他雖重傷曲雲甫,卻已不及再下殺手。右手一揮,傾盡袖中袖箭向南漪三居士射去。他知此時自己鐵板橋在地,最易受到攻擊,一定要逼開敵人,贏得一口氣的時間纔好。就在他挺腰欲重新躍起之際,只見天上一黑,一個人影遮雲蔽日而至,正是莫餘!

莫餘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壓箱底的本領“黑手印”。他一招直擊石燃胸口。這一招之重,連耿蒼懷也不由一愣。

石燃避已不及,一咬牙,雙足一挺,胸口已是一縮,又往前竄了一竄,讓開胸口,竟以最柔軟的小腹來硬受了莫餘這開山裂石的一擊,左右雙手卻同時也以“絕命虎爪”拿向了莫餘腰肋。

他此招算得不錯,若讓胸口挨那一掌,以硬碰硬,只怕當時他就會胸骨盡碎。莫餘沒想到他反應這麼快,且這麼肯拼命,得手之際,不由也是一聲痛呼。他雖擊中對方小腹,一招得手,幾乎擊垮了對方,但自己也身受重傷。他雙足用力,奮力躍起,掙脫了石燃左右虎爪,只見雙肋間鮮血淋漓,如一隻受傷大鳥般躍回原地。

石燃腰功也真了得,硬受一擊後,肝脾如碎,仍能勉強彈起。左手袖箭也已傾囊而出,這一次使的是連環箭,南漪三居士“呀”的一聲,已傷了兩人。但輕塵子這時已從驚愕中醒了過來,一時羞憤莫名,一招“橫山刺虎”,以指一板劍尖,那劍登時彎成個弧形,他身子也同時彎成弧形,然後猛地一鬆,借那一彈之力,猛向樹後石燃刺去。

他這一招竟不顧有樹,憑着那一彈之力,松紋古劍直透樹身,然後刺中石燃。石燃這時方傾盡餘力以暗器傷了南漪三居士,再避不開,只有讓了讓,但也只讓開了心口,輕塵子那一劍卻也將他右肩洞穿。

這一劍極重,場中都是會家,知道石燃受此一劍,等於就再無還手之力。

石燃與輕塵子兩人卻都一靜,就這麼隔着松樹面對着面。石燃面色慘然,輕塵子躁怒無名。良久,只見石燃咯出了一口血,低聲喃喃道:“嘿嘿,名門正派,名門正派!”

他口邊竟噙了笑,帶着鮮血,更增慘意。

輕塵子只覺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心中羞惡交爭,知自己已做了武林中人極不齒的一件事。

他一向自視甚高,此時雖然得手,但反似受不了這個結局。忽一抽劍,鮮血就從石燃肩上涌出。輕塵子從懷中掏出一個瓷瓶,不及擰蓋,直接用雙指捏碎瓶口,把瓶裡的藥一齊倒在石燃肩上傷口上。那是黃山派治傷靈藥“玉兔散”,然後,輕塵子苦笑一聲:“貧道有愧!”

他仰首望望天,似是惶惑無地。這一戰,看結果算是他勝了,但他到底是名門之後,越想越愧。忽然手臂一振,一抖震斷了掌中之劍。

莫餘叫道:“輕塵道長。”

輕塵子一聲不答,徑直向江邊奔去。他行動狂躁,想來心情極亂,到了江邊,竟不肯停,一躍而起,就向對岸撲去。衆人“啊”的一聲——此時初冬,長江雖然水落,但仍舊寬闊,世上只怕還無一種輕功可以一躍而過。果然輕塵子躍出不足三丈,人已筆直直向江心落去。衆人又“呀”了一聲。那江水極深,輕塵子轉眼沒頂,衆人都說不出話來。就在這一愕的工夫,只見水花飛濺,一個人影又從江底飛躍而起,直向前撲,帶起一大片水花。衆人又是一聲“啊”。輕塵子這一躍是躍自水中,水中阻力已消了他不少前撲之力,這一撲只撲出兩丈,重跌入江心。這次時間略長,想來因爲水也深了些,他才重又躍起。這次他卻已無力躍出水面,而是雙掌猛拍水面,人才勉強騰起。

也就是冬季水枯,加上他狂躁之中發出的潛能,如此六七次,他才得以一身水花飛濺地躍至對面岸上。

冷水數浸,似仍澆不熄他的心中愧悔懊惱。想是自怨自責過甚,這個清華羽士,竟不顧塵土,一身溼漉漉地絕塵而去了!

石燃眼看着輕塵子去遠。他用衣襟將輕塵子之藥按在傷口上——瓦罐不離井上破——他已重傷如此,但看到輕塵子之狀,心中還是沒覺欣喜,反感到一分慘淡。

衆人都是半天沒有說話。半晌,風烈才嘿聲道:“總之,我不管你是石馬狐馬,今天算是逃不走了。”

石燃微微一笑道:“你看我想逃嗎?”

他一臉譏誚地轉向莫餘:“莫先生,閣下到底不愧是讀書人,南漪三位也到底不愧是隱士,還有那個什麼曲學士——風老大和王家兄弟不及你們多矣。他們就想不到利用剛纔之機,在輕塵子與我單挑時對我出手,還是讀了聖賢書的反應快啊!只是,莫先生,石某臨死之前倒有一事相問。”

莫餘痛怒道:“什麼?有話快說,有屁快放。”

他人一受傷,也已顧不得風度,只想把這小子抓住撕碎。

他出身清貴,雖武功高絕,但一向沒受過傷的,這時石燃之傷雖比他重,但他卻遠沒有石燃硬扎。

石燃尖聲一笑道:“我想問的是,你有兒子了嗎?如果沒有,被我這絕戶虎爪傷了兩腎,你莫府只怕從此無後了。這樣,我雖沒殺了你,也和絕了徽州莫家一般。那樣的話,小子豈不罪莫大焉?”

莫餘本正擔心於此。他一直苦志練功,還沒有後人。一聽中的果是絕戶虎爪,心中一痛,幾乎暈去。口裡喝道:“大夥兒上,殺了這小子,還等什麼!”

風烈與王家兄弟應了一聲,齊齊攻上。石燃真狠,如此重傷,並不放棄,閃避還擊,拼殺激烈,連耿蒼懷看了也覺場面之慘,令人不忍目睹。心中暗道:這石燃雖不是正人君子,但觀其所行,倒也頗有豪俠慷慨之處,遠勝於莫餘這一羣“君子”。袁老大——袁老大究竟有何能爲,竟令屬下之人效命如此?

耿蒼懷動念之間,石燃已又捱了兩拐一掌。他傷了一腿,只有背靠松樹,但風烈與王氏兄弟也沒得好,被他掌風襲中,退下去撫胸喘氣。

這時,只見林致忽輕輕舉步向前,和聲道:“石兄,剛纔你說讓我十招,不知還剩下幾招?”

耿蒼懷一愕,莫餘卻眼中一亮,露出一份殘忍之色。

石燃的眼中卻一黯——他早已熟知世道之惡,人心之險,卻也沒有想到……數載深交,夜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啊……

但林致此語只不過讓他加深認識而已。只聽他靜了靜,幹着嗓子說:“三招!”

他不怒,語氣卻不由黯然。

林致笑嘻嘻道:“那石兄還讓嗎?”

石燃盯着他的臉,這個白皙清瘦的少年。林致一向溫文,出身世家,他的心思也一向細軟——他不懂他現在怎麼會這樣?

但石燃雖重傷若此,還是不屑食言,只冷冷道:“還讓,你放馬過來吧。”

別人都不信,但耿蒼懷聽得出那“讓”字背後是一個人對自己所諾的信守與擔負。好多人可能覺得這樣做很傻,但……但耿蒼懷已很久沒見過這樣的人了。

林致已微微一笑,他知石燃傷在腿上,已避無可避,雙掌一式“平開山門”就向石燃擊去。

他這一式還不敢用全力,因已見到石燃武功,怕他反擊。只聽“喀”的一聲,石燃胸間肋骨已折了兩根——他果然是“讓”,避不開也讓!

林致一悔,後悔沒用上全力,卻覺石燃雙指已在自己眼上輕輕按了一按。

林致一驚。石燃卻沒用力,只把一雙眼若譏誚若悲憫地看着自己,看得林致先是慚愧卻因愧而怒起來。

林致退開一步,脣角一抿,又是一招“風起平地”就向石燃雙腿掃去。他知石燃不能閃,他就要斷其雙腿,報他相欺之恨,攻其所不能避。石燃卻全力一躍而起,一掌抓住樹枝以分擔腿上之力,一掌就按向林致肩頭。

Www▪тt kǎn▪co

他與林致武功相差頗遠,一式之間已按住了林致右肩。他想發力,但忍了忍,一咬牙,還是收回。以他之傷,內力已不能如平日之運轉如意,這欲發還收,胸口不由一窒。他知道林致會下毒手,但不知他爲什麼不一招殺了自己,而是要先掃斷自己雙腿,讓自己死得十分悽慘?他只知道如果他處於同樣的地位,他也許會殺林致,但絕不會如此虐殺,讓一個曾是朋友的人死得如此難堪。

這一躍幾乎已用盡他全身的力氣,避開這一招後,他胸裡氣息已亂,心知:第三招他是萬萬避不開了。

林致面上也是陰晴不定,他知道對方爲守然諾,已兩次對自己手下留情。他退後幾步,只見石燃面色死灰。兩人的面上都在猶豫,有一刻後,兩人的面上才都是一靜。

林致道:“還一招了,你該還手就還手吧。”

石燃搖搖頭,已懶得回話。

這一招他不還手也一定躲不過去。但,躲不過就躲不過吧,人誰無死呢?反正生太累了,也太委瑣。他目光流眄,望向天上白雲,苦笑了下,口齒輕動。

場中人,包括林致,雖離得最近,也沒聽清他念的是什麼。耿蒼懷一豎耳,卻聽他輕聲唸的是:

雙車縱橫,

七馬連環,

左相爲御,

右土爲驂;

……

他的聲音是平靜的,耿蒼懷卻心中一慘:這小子臨終前居然還會念起轅門中這句口號,連語氣裡都有那麼一種歸宿感。好像在這輕輕地吟誦中,能獲得一種視死如歸、視生死如從此岸而歸彼岸的率意與安然——袁老大究竟何德何能?!

耿蒼懷不滿緹騎,但也覺絕不能眼看這石燃就這樣喪命而袖手不管。只聽耿蒼懷忽撮聲長嘯,聲振林木,響遏行雲,功力淺的都忍不住捂起耳朵來。

衆人仰首一愕,耿蒼懷已在這一愕之間躍起。他飛躍極快,撲至樹下就抓起石燃。石燃用力一掙沒有掙脫,耿蒼懷一拍松樹,松針飛落如雨,遮住衆人視線,他也就在這鬆雨煙茫中帶着石燃躍起而去。

莫餘反應最快,撲起要追。耿蒼懷一擺首,頭上斗笠已如飛鈸一般向莫餘削去。莫餘一頓,就在他這一頓之際,耿蒼懷已至江邊,他騰身就上了船,然後拔起篙,一點之下,船已劃出一箭。莫餘也已追至江邊,耿蒼懷竹篙再一點,船又竄出,莫餘便知追不上了,提氣問道:“朋友何人?”

耿蒼懷肚中一笑,索性給他們開個玩笑,回道:“老朽姓錢。”

然後高聲吟道:“宗室雙歧名士草,江船九姓美人麻。”

——且讓他們去找老龍堂的麻煩!

第五章 何須見血方封喉第五章 王圖第一章 勢迫第二章 短刀第二章 長車第四章 破陣第七章 渡江第四章 金荷第一章 一解第一章 避禍第三章 短歌第一章 避禍第三章 沐澤堂上一腳盆第五章 鏢銀第七章 蛾眉豈肯讓人第三章 三解第二章 短刀第三章 短歌第二章 長車第二章 短刀第五章 何須見血方封喉第四章 金荷第三章 三解第一章 一解第二章 長車第八章 羊癲第五章 何須見血方封喉第四章 壁觀第五章 鏢銀第三章 雨驛第七章 杯酒第三章 忘機第五章 鏢銀第一章 四十八路煙塵第一章 避禍第二章 短刀第七章 渡江第一章 避禍第十章 奪擂第四章 金荷第四章 壺碎第一章 夜伏第四章 破陣第二章 二解第六章 廣袖第三章 沐澤堂上一腳盆第四章 壁觀第三章 短歌第二章 訪舊第二章 長車第五章 何須見血方封喉第三章 雨驛第五章 鏢銀第三章 沐澤堂上一腳盆第七章 渡江第四章 壺碎第六章 伐柯第五章 王圖第九章 豹隱風塵千棺過第一章 一解第四章 破陣第二章 長車第六章 廣袖第一章 四十八路煙塵第七章 蛾眉豈肯讓人第一章 一解第一章 夜伏第四章 壺碎第一章 一解第三章 雨驛第九章 豹隱風塵千棺過第二章 長車第二章 訪舊第一章 勢迫第一章 四十八路煙塵第五章 王圖第三章 短歌第四章 金荷第三章 短歌第三章 雨驛第四章 壺碎第五章 王圖第三章 三解第七章 蛾眉豈肯讓人第二章 吊馬第一章 四十八路煙塵第六章 廣袖第五章 王圖第一章 避禍第四章 四解第一章 避禍第三章 忘機第二章 長車第四章 四解第二章 長車第十章 奪擂第二章 長車第五章 何須見血方封喉
第五章 何須見血方封喉第五章 王圖第一章 勢迫第二章 短刀第二章 長車第四章 破陣第七章 渡江第四章 金荷第一章 一解第一章 避禍第三章 短歌第一章 避禍第三章 沐澤堂上一腳盆第五章 鏢銀第七章 蛾眉豈肯讓人第三章 三解第二章 短刀第三章 短歌第二章 長車第二章 短刀第五章 何須見血方封喉第四章 金荷第三章 三解第一章 一解第二章 長車第八章 羊癲第五章 何須見血方封喉第四章 壁觀第五章 鏢銀第三章 雨驛第七章 杯酒第三章 忘機第五章 鏢銀第一章 四十八路煙塵第一章 避禍第二章 短刀第七章 渡江第一章 避禍第十章 奪擂第四章 金荷第四章 壺碎第一章 夜伏第四章 破陣第二章 二解第六章 廣袖第三章 沐澤堂上一腳盆第四章 壁觀第三章 短歌第二章 訪舊第二章 長車第五章 何須見血方封喉第三章 雨驛第五章 鏢銀第三章 沐澤堂上一腳盆第七章 渡江第四章 壺碎第六章 伐柯第五章 王圖第九章 豹隱風塵千棺過第一章 一解第四章 破陣第二章 長車第六章 廣袖第一章 四十八路煙塵第七章 蛾眉豈肯讓人第一章 一解第一章 夜伏第四章 壺碎第一章 一解第三章 雨驛第九章 豹隱風塵千棺過第二章 長車第二章 訪舊第一章 勢迫第一章 四十八路煙塵第五章 王圖第三章 短歌第四章 金荷第三章 短歌第三章 雨驛第四章 壺碎第五章 王圖第三章 三解第七章 蛾眉豈肯讓人第二章 吊馬第一章 四十八路煙塵第六章 廣袖第五章 王圖第一章 避禍第四章 四解第一章 避禍第三章 忘機第二章 長車第四章 四解第二章 長車第十章 奪擂第二章 長車第五章 何須見血方封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