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比利時借款

“現在各國雖然還沒有成爲我政府爲中國唯一之政府,不過目前也認定我們爲內戰的交戰方,只要我們在後續戰爭裡覺得勝利,他們承認我們爲唯一中國`政府是必然的!”陸微祥繼續道:

“不過在善後借款一事上,四國銀行團的口風還是很緊,堅持抱有之前的條件,至於日`本方面,目前我們和他們的談判已經陷入僵局,從我們得知的情報顯示,日`本人已經給段祺瑞先後提供了數次貸款,保守估計段祺瑞最少從日`本人手中獲得了價值千萬圓的軍需物資。俄國人那邊提出的的利息太高,也是不太好談!”

趙東雲道:“方纔美國公使柔克義來過,雖然提出的要求依舊苛刻,但是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四國銀行團已經出現了裂痕,只要我們再加把勁,哼,我就不信不能把這個四國銀行團給拆散了,只要把他們給拆散了,那麼各國相爭之下,我們才能最優的貸款條件!”

陸微祥道:“總統說的是,只是時間拖得太晚也不好,雖然職部不通曉軍務,但是也知道我軍繼續大量軍費,而其他方面也需要大量的花費,如果這善後借款一直拖着談不下來,恐怕要耽誤事了!”

趙東雲卻是搖頭:“無妨,這半年我們都撐過來了,不差那一兩個月的功夫,善後借款這邊雖然談不下來,但是我們也正在通過其他途徑解決戰費問題,雖然困難重重,但是勉強維持下去還是可以的!”

蘇系目前的戰爭經費通過愛國債券和國外債券的發行以及財政收入的撥款,過去半年裡雖然看似搖搖欲墜,赤字驚人,但是如今的蘇系依舊保持着正常運轉,只要不出現大意外的話,蘇系要大規模繼續南下徹底統一中國固然有難度,但是維持現有的局面問題卻是不大的。

然而和數大列強之間的借款談判沒有取得什麼大成果的時候,外交部那邊卻是又給趙東雲彙報了一個讓人頗感意外的消息,那就是歐洲的比利時、荷蘭甚至瑞士這幾個小國對中國的善後借款以及鐵路借款表現出來了相當大的興趣。

尤其是比利時,他們之前已經借款修築了京漢鐵路,因此對中國準備修築的其他鐵路也是相當感興趣,而且這一次他們爲了表達自身無意染指中國主權,可以同意中國提前歸還京漢鐵路的欠款,以縮回京漢鐵路的運營權。

在當代的中國政治環境裡,‘路權’這兩個字絕對是政治地雷,誰碰誰死,尤其是近幾年來,國內不管是民衆還是官員都對外資掌控中國鐵路極爲反感,前邊的粵漢鐵路就是最爲明顯的例子,該鐵路原本是被美國取得了築路權,但是卻是引起了國內的極大反對,甚至掀起了抵`制美國的浪潮,最後前清政府被迫以高價縮回路權,以官督商辦的模式募集工商資本自行修築,但是要想在國內籌集資本修築鐵路談何容易,一直到1906年10月前清滅亡都沒拿出一個詳細的商辦章程來,再過來南北爆發內戰,這鐵路一事自然也就一拖再拖,天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重新動工修起來。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如果趙東雲能夠提前縮回京漢鐵路的權力,把整條南北大動脈的所有權收歸國有的話,那麼不僅僅能夠讓奉軍在這條鐵路上的調動更加順利,同時也代表着能夠把京奉鐵路、京漢鐵路聯合起來運營,足以帶來更廣泛的經濟收益。更加重要的事,此事足以帶給趙東雲的巨大的政治聲望。

不得不說,比利時人的這個說辭對趙東雲而言還是很有誘惑力的!

荷蘭、瑞士也是提出了比較優惠的貸款條件,不過他們也是有着比較特殊的要求,那就是貸款的利息普遍偏高,並且同樣要求鹽政或者地方財政的抵押。

“他們國力小微,拿出幾千萬英鎊自然是困難無比的,這樣你們先和比利時諸國談着,沒有多的,但是幾百萬英鎊他們總能夠拿得出來吧,就算沒有幾百萬,但是有個一百萬也好啊!”趙東雲並沒有因爲比利時、荷蘭等國不是當代的一流列強就有所輕視。人家的國土雖然小,但是一個個都是在海外擁有龐大殖民地的國家,荷蘭在印度尼西亞羣島、比利時在非洲可都是擁有大片殖民地的,也許他們的國力無法和英法德法這些國家相提並論,但是拿出幾百萬甚至上千萬英鎊對他們的銀行家來說的確不算什麼。

和比利時、荷蘭等國的談判,加上中國要求的貸款金額也不高,再加上具體談判的時候採取的是商業抵押的模式,所以進展比較順利。

和六大強國的談判帶有濃厚的政治含義不同,和比利時的貸款談判就是單純的商業利益爭奪了,面對中國提出要求獲得五百萬英鎊貸款的要求,比利時人雖然沒有答應,但是依舊錶示可以提供兩百萬英鎊的貸款,並且不附帶亂七八糟的政治條件。

六大強國在談判中,都是提出了各種的政治條件,別說什麼鹽政抵押和開放更多的通商口岸之類的,甚至連政府財政監管這種要求都提了出來,而比利時那邊的要求則是要顯得商業化的多。

他們雖然也要求抵押物,但是他們並沒有強行要求鹽政抵押,也不要什麼政府財政監管權,也不要派人去擔任中國的財政部稅收部門的負責人,他們要的抵押物比較簡單:他們只要求中國提供足夠多的資產充當抵押物,最後中方被迫以中東鐵路公司的部分股份,中東鐵路公司現爲六國合營,中國佔據其中一部分的股份以及部分京奉鐵路的股份作爲抵押。

而且貸款期也非常短,和國際貸款動輒數十年不同,害怕風險的比利時只提供五年期的貸款,而且是貸款之後的每半年就要分批償付本息,利息高達七釐,八成五扣。

可以說利息和還款條件都是比較苛刻的!

不過現在的趙東雲也顧不上這些了,只要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政治要求,單純高利貸的話他可不畏懼什麼,別說七釐了,就算是八釐甚至九釐他都敢借,只要借到足夠的錢武裝軍隊統一中國,等統一中國後還怕這區區幾千萬英鎊的債,來個三年自然災害就還清了。

至於說借錢後又在國內爭霸裡輸了,那時候他也只能拍拍屁股就到租界當寓公,借款啊還錢什麼和他就沒有關係了,因爲那時候他想要還錢都沒那個資格!

有了這兩百萬英鎊,蘇系的財政困局也就能寬鬆少許,至少把已經拖久了好久的政府官員薪資總算是能發放一部分了,對於政府中高層官員來說,拖欠幾個月的薪資不算什麼,不管是他們的家底豐厚還是貪污受賄等,他們總是不會因爲拖欠了幾個月薪資就活不下去了,但是對於那些底層的政府僱員來說,比如說那些最底層的科員、辦事員來說,他們的薪資就是養家餬口的基礎,拖欠了幾個月薪資後已經讓很多最基層的政府僱員抱怨不已,現在發放一部分薪金也算是稍微平息下那些底層僱員的怨氣。

比利時和中國簽訂了借款協議,而且涉及的金額高額兩百萬英鎊之巨,這在這種關鍵時刻根本就瞞不住,消息剛傳出來,英國公使就是找上了中國的外交部,當然不是抗議,而是詢問相關事項,並提出了要求面見趙東雲。

很顯然,就連英國人也不願意繼續拖着,以至於賺錢的機會從手裡溜走,什麼是國家利益?賺錢就是國家利益啊,你們這些英國的外交家們不給大英帝國的銀行家們爭取國際貸款的機會,還要你們這些外交人員做什麼?

於是乎在英國銀行界施加的龐大壓力下,英國公使朱爾典不得不再一次進了西苑總統府,不過還沒到瀛臺呢,他就是看見了德國公使雷克司從裡面出來,朱爾典心中一邊猜測着一邊主動上前問候。

雷克司也是笑呵呵的迴應,不過兩人並沒有過多的交談,雷克司神情匆匆,似乎有什麼事要急着離開,而朱爾典也不好讓趙東雲等自己,畢竟他也知道趙東雲是個大忙人,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幾乎每一個小時都是有着嚴格的安排,吃飯、休息、接見官員、舉行會議,接見外賓、舉行什麼儀式等等,這些事情都是被秘書處們見縫插針安排的慢慢的,所以趙東雲的行程表都是一環扣一環,你朱爾典遲到了半個小時,等你再到的時候,人家趙東雲早就進行下一項事務了。

不遲到是一個紳士最起碼的自律,但是身爲世界上最強大的日不落帝國的外交官,朱爾典依舊有着他的驕傲,他從來都沒有提前早到等人的習慣!所以他幾乎是掐着秒錶在上午十一點十五分走進會議室。

第一百九十二章 通州之戰(一)第三百七十章 皇軍和皇協軍第兩百三十六章 人才爭奪(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段祺瑞的決斷第五十五章 手`榴`彈第三百五十二章 誰勝誰敗第四百四十一章 扶持工業第三百五十二章 誰勝誰敗第四百三十一章 第四師補充旅的覆滅第四百一十五章 久戰不下第十章 震驚(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盛京將軍第三百三十六章 段祺瑞的決斷第三百零八章 安東警備司令部第九章 震驚(一)第兩百五十六章 炮戰第四十三章 集資合股第七十章 兩鎮一協第三百零五章 敵情不明第兩百零八章 天津會談(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無法停下的步伐第五十九章 福元造步`槍第三十四章 購械擴編第三百四十二章 追擊和拖延第一百五十章 組建幕府第四百二十六章 吳淞之戰第一百八十章 暴風雨的前夕(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滁州已下第三百一十章 王佔元再現第九十四章 韓多田的戰爭(三)第二十七章 伏擊第四百二十八章 攻佔上海第二十六章 進軍件只村第一百五十八章 軍制改革第三百九十一章 短兵相接第三十八章 造槍炮第八十八章 錦州剿匪(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王士珍的選擇(一)第兩百九十五章 各國嘴臉第四百五十二章 五大工業區第四百四十三章 財政整頓第一百八十三章 入關(二)第六十一章 混成協的野望第兩百二十七章 老子不幹了第兩百九十六章 愛國債券第三百四十三章 王佔元的野望第八十二章 吳佩孚的激動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民駐軍第六十八章 錦州看客第十八章 廣宗叛亂第三百八十七章 渡江戰役(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投誠和第十二師第兩百九十九章 南方各省形勢第二十章 刀槍不入第兩百二十八章 文武之爭第七十五章 假洋鬼子第三十一章 督辦機槍事第三百八十三章 海軍問題第四十四章 選址建廠第八章 演習開始第兩百八十六章 石陽林第兩百零五章 林亭口之戰(一)第兩百七十八章 進攻霸州第三百六十六章 楊德明和第十四師第四百零四章 雷震春自殺第兩百六十九章 王佔元北上第一百章 王佔元到來第十九章 改道趙州第四百四十五章 九江之戰(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奉天決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猛烈炮戰第四百四十三章 財政整頓第八章 演習開始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編制計劃第兩百二十八章 文武之爭第三十一章 督辦機槍事第六十四章 ‘第三混成協’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洋六鎮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帆競渡第四十八章 第三協統領第四百五十六章 最後攻勢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洋六鎮第一百五十七章 蘇系初顯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一樣第兩百二十四章 清算餘孽第一百四十五章 遼陽絞肉機第兩百六十四章 大獲全勝第兩百八十六章 石陽林第四百三十八章 那就一起打第三百六十章 五千萬英鎊第三百二十章 皖軍之應對第四百二十九章 王佔元在浙北第九章 震驚(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當軍閥不容易第九十九章 第三鎮之擴編第兩百二十九章 妥協和人才第八十六章 張作霖所謀第四百三十三章 擴軍再擴軍第兩百九十八章 英靈閣第兩百六十九章 王佔元北上
第一百九十二章 通州之戰(一)第三百七十章 皇軍和皇協軍第兩百三十六章 人才爭奪(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段祺瑞的決斷第五十五章 手`榴`彈第三百五十二章 誰勝誰敗第四百四十一章 扶持工業第三百五十二章 誰勝誰敗第四百三十一章 第四師補充旅的覆滅第四百一十五章 久戰不下第十章 震驚(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盛京將軍第三百三十六章 段祺瑞的決斷第三百零八章 安東警備司令部第九章 震驚(一)第兩百五十六章 炮戰第四十三章 集資合股第七十章 兩鎮一協第三百零五章 敵情不明第兩百零八章 天津會談(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無法停下的步伐第五十九章 福元造步`槍第三十四章 購械擴編第三百四十二章 追擊和拖延第一百五十章 組建幕府第四百二十六章 吳淞之戰第一百八十章 暴風雨的前夕(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滁州已下第三百一十章 王佔元再現第九十四章 韓多田的戰爭(三)第二十七章 伏擊第四百二十八章 攻佔上海第二十六章 進軍件只村第一百五十八章 軍制改革第三百九十一章 短兵相接第三十八章 造槍炮第八十八章 錦州剿匪(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王士珍的選擇(一)第兩百九十五章 各國嘴臉第四百五十二章 五大工業區第四百四十三章 財政整頓第一百八十三章 入關(二)第六十一章 混成協的野望第兩百二十七章 老子不幹了第兩百九十六章 愛國債券第三百四十三章 王佔元的野望第八十二章 吳佩孚的激動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民駐軍第六十八章 錦州看客第十八章 廣宗叛亂第三百八十七章 渡江戰役(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投誠和第十二師第兩百九十九章 南方各省形勢第二十章 刀槍不入第兩百二十八章 文武之爭第七十五章 假洋鬼子第三十一章 督辦機槍事第三百八十三章 海軍問題第四十四章 選址建廠第八章 演習開始第兩百八十六章 石陽林第兩百零五章 林亭口之戰(一)第兩百七十八章 進攻霸州第三百六十六章 楊德明和第十四師第四百零四章 雷震春自殺第兩百六十九章 王佔元北上第一百章 王佔元到來第十九章 改道趙州第四百四十五章 九江之戰(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奉天決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猛烈炮戰第四百四十三章 財政整頓第八章 演習開始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編制計劃第兩百二十八章 文武之爭第三十一章 督辦機槍事第六十四章 ‘第三混成協’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洋六鎮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帆競渡第四十八章 第三協統領第四百五十六章 最後攻勢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洋六鎮第一百五十七章 蘇系初顯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一樣第兩百二十四章 清算餘孽第一百四十五章 遼陽絞肉機第兩百六十四章 大獲全勝第兩百八十六章 石陽林第四百三十八章 那就一起打第三百六十章 五千萬英鎊第三百二十章 皖軍之應對第四百二十九章 王佔元在浙北第九章 震驚(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當軍閥不容易第九十九章 第三鎮之擴編第兩百二十九章 妥協和人才第八十六章 張作霖所謀第四百三十三章 擴軍再擴軍第兩百九十八章 英靈閣第兩百六十九章 王佔元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