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四章 大獲全勝

這種情況下,鮑貴卿的第一混成旅想要脫離前線戰鬥進而撤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他盧永祥這是要把我們當成斷後的部隊!”鮑貴卿哪怕是看明白了事情前後,但是卻也沒有辦法改變事實。

盧永祥沒有去增援歡喜莊,而是直接轉道西返自然也是落入了對面奉軍的眼中!

“毫無疑問,盧永祥肯定是要跑!”方壁永道:“大帥,如今敵軍之第一混成旅崩潰在即,我們接下來的首要目標就是要留下這第一師第二旅還有把第十一師或者第十二師了!”

趙東雲聽罷道:“哦,作戰處有什麼意見?”

楊德明道:“由於銀豐一線取得了重大突破,接下來對於我們而言具有極大的戰略優勢,目前來說,敵軍銀豐一線的第一旅已經被擊潰,其殘部正在向寧和方向撤退,第十師之第十九旅已經繼續沿着鐵路線進攻,另外第二十旅已經往西北方向進軍。

另外第七混成旅也已經從岔河一線出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做的就是讓這兩支部隊迅速北上,然後包抄敵軍第一混成旅、第二旅、第十一師之側翼。

但是考慮到敵軍第二旅已經開始撤退,很明顯盧永祥已經是放棄了第一混成旅,如果要想攔下第二旅和第十一師,那麼我們的北上部隊還需要加速,甚至是輕裝行軍,另外第二騎兵旅那邊也需要加強攻勢,以牽制第十一師。”

趙東雲點頭道:“嗯,不錯,既然作戰處已經考慮好了,等下就傳令下去吧,讓第二十旅和第七混成旅輕裝快速前進,務必追上敵軍之第二旅。另外給第一騎兵旅也傳個令,讓他們直接向南攻佔玉田,以配合第五混成旅作戰!”

自從二十三號奉軍第十師擊潰了直軍第一師之第一旅後,就是迅速引起了連鎖反應,如果說之前直軍還能夠勉強防守的話,那麼二十三號以後直軍就是陷入了全線崩潰的階段,這種崩潰不僅僅指一個第一師或者第一混成旅,而是整個唐山戰線上的直軍。

南線上的直軍朱泮藻第一師第一旅從銀豐潰退後,不但人員死傷小半,而且火炮幾乎損失殆盡,只剩下四千多殘兵一路往寧和方向逃竄,該部雖然剩下的兵力還有四千多,但是不管是直軍還是奉軍將領都已經知道,這股部隊已經是被打殘了,丟失了火炮和重機槍的他們哪怕是士氣還在,也不可能擋住奉軍的下一波攻擊,更不要說該部如今是士氣大跌,甚至是出現了大量逃兵的情況。

歡喜莊一線,鮑貴卿的第一混成旅雖然還在頑抗,但是不管是趙東雲還是盧永祥,實際上都已經給這個第一混成旅判下了死刑,哪怕是奇蹟再現也不可能改變鮑貴卿第一混成旅被圍殲的事實。

李莊一線直軍第十一師正在和奉軍第二騎兵旅對持,如果對面的直軍將領足夠聰明的話,那麼還會跑掉,如果也是個榆木腦袋的話,被第二騎兵旅多牽制幾天,估計也會落入奉軍的包圍圈。

鴉洪橋一線之直軍第十二師,目前正在和奉軍第五混成旅何宗蓮部交戰,而北方從遵化馳援而下的奉軍第一騎兵旅已經抵達玉田近郊,如果這個第十二師戀戰或者被拖住的話,估計又會陷入被前後夾擊的態勢。

而盧永祥親自率領第一師第二旅情況雖然好一些,但是後頭有着第十師第二十旅和第七混成旅追着呢,這能不能逃出去也是個問題。

如果是從沙盤上或者地圖上看直軍目前的形勢,就會發現對直軍而言非常不妙,一場大敗幾乎是肯定的,唯一的變化就是直軍的損失會有多大!

這場唐山戰役從六月十二號爆發,到六月二十四號已經是過去了十二天,戰爭進行了十二天後,直軍已經是顯露出了全線潰敗的態勢。

對面的趙東雲等奉軍將領們自然不會放過這種機會,雖然目前的局勢和之前所預料的有所不同,他們一開始是打算從歡喜莊上取得突破,但是現在在銀豐一線取得突破也一樣能夠達成類似的目標,從二十三號開始,奉軍就是開始全線出擊。

而最先徹底崩潰的自然是鮑貴卿的第一混成旅。

二十五號上午,傷亡慘重第一混成旅出現大規模的崩潰,上午十一點,鮑貴卿正式舉起了白旗,向負責歡喜莊戰事的奉軍第一軍軍軍長孟恩遠投降,截止到投降爲止,第一混成旅戰前滿編五千多人已經致剩下三千多,其他絕大部分傷亡都是發生在過去的十二個小時裡。

而之前嘛,別看直奉兩軍打的熱鬧非凡,但實際上雙方的傷亡都是有限,真正讓雙方部隊出現大規模傷亡的情況其實並不多,以直軍來來,第一次遭遇大規模傷亡就是第一旅被擊潰的時候,死傷了兩千多人。

這第二次的話就是過去的十二個小時裡第一混成旅發生大規模的崩潰,奔潰之際足足死傷了一千多人,比之前的十幾天戰鬥力的全部傷亡加起來還要多。

除了這兩場戰役外,其實其他時候的雙方傷亡都是有限的,一般都是死傷幾十個,多達幾百人的傷亡都是非常少,並沒有出現說日俄戰爭時期那種一天死傷上萬的情況,爲什麼?因爲直奉兩軍一共才幾萬人啊!要想一天裡死傷上萬的話還真不容易,要知道日俄戰爭和一戰西線一天死傷上萬甚至好幾萬的情況那是建立在人家參戰部隊是好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情況下。

如果是算部隊的傷亡率,其實這場直奉戰爭的傷亡率已經不小了,至少比南方的南北內戰多多了。

奉軍在殲滅了第一混成旅後,並沒有停下步伐,其第三師迅速轉道西進增援第二騎兵旅,對面的第十一師也是早早看到不妙,當即就是向西撤退,而撤退過程中不免被奉軍的第二騎兵旅進行追擊,不但死傷近千,而且還丟下了王英楷剛從日`本購入不久的十多門三十八年式野戰炮。

北面方向,奉軍之第一騎兵旅在試圖攻克玉田的時候被直軍第十二師留守的一個步兵團進行攔截,雖然當代的騎兵部隊已經是開始玩起步戰了,但是打攻堅戰還不是他們的強項,所以第一騎兵師試探進攻不成後,立即南下,直接奔着第十二師的主力部隊去了。

第十二師的主力見勢不妙,也是一溜煙的跑了,而且連玉田的那個團都沒接應,直接向薊縣撤退,留守玉田的那個第十二師所屬的步兵團面臨着後續第五混成旅的進攻,一天都沒抵抗,很乾脆的舉起了白旗宣告投降。

截止到二十七號,直軍所屬的各支殘部已經分別退往寶坻、薊縣、寧和一線,這一場持續了半個月之間的唐山戰役,以奉軍大獲全勝而告終。

這幾天裡,奉軍上下幾乎都是洋溢着喜慶的色彩,這從司令部的戰報會議上就可以看得出來,參加會議的諸多將領們個個都是神情輕鬆。

就連趙東雲也是換下了平日的那種平靜冷淡的神色,換上了些許的笑容。

“唐山戰役從本月十二號到昨日二十七號爲止,歷時十五天,我軍先後有第三師、第九師、第十師、第五混成旅、第七混成旅、第一騎兵旅、第二騎兵旅、第一獨立迫擊炮營,第二獨立迫擊炮營,第三獨立迫擊炮營,獨立重炮營等作戰部隊參戰,另外交通處之兩個運輸營、軍需部之八個支援團參與了後勤輜重運輸任務,總參戰人數超過十萬人。”

這個十萬人其實有相當大的水分,因爲裡頭包含了大量的民夫以及行政人員,比如軍需部的八個支援團,其實就是徵召、僱傭的民夫所組成,交通處的兩個運輸營其實就是鐵路部門工作人員,只不過臨時編入交通處的運輸營以統一調配鐵路運力而已。

除開各種亂七八糟的人外,真正參戰的作戰部隊其實也就是在六萬五千左右。

然而這六萬五千人卻已經是奉軍的絕大部分精華部隊了,奉軍如今總規模雖然超過了十萬人而已,而這個十萬卻是還包括兩萬多人的巡警部隊,五千多新編省軍以及還在新兵營訓練,準備補充到省軍一師兩混成旅的一萬多名新兵。

奉軍目前所有能夠拿出手的主力部隊也不過七萬人左右,而這七萬人現在全部都在關內,其中五千人在承德,剩下的六萬五千基本都是在唐山一線了。

“歷時半月戰事中,我軍各部傷亡如下,第三師陣亡一百二十八人,傷三百七十人,第九師死兩百七十人,傷三百八十人,第十師……”

“其中第七混成旅傷亡率較大,該部在前面多天戰鬥中處於第一線,尤其是剛開始兩天裡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後期追擊作戰中,該部曾和盧永祥親率第二旅發生交戰,並遭遇敵軍騎兵團的襲擊,導致傷亡較大,目前該部陣亡三百三十人,傷四百二十七人,由於傷亡較大,該部目前急需休整,以補充兵力和裝備!”

“以上諸部中,我軍一共陣亡一千六百人,傷兩千二百人!”聽着方壁永口中的傷亡數字,原本諸多面孔上的喜色也是逐漸平淡了下來,這一共死傷三千多可不是什麼小數字了,雖然還不至於讓奉軍傷經動骨,但是也足以影響奉軍的後續戰鬥力了。

“另外我軍在作戰過程中損失七十五毫米野戰炮四門,七十五毫米過山炮八門,八十毫米和六十毫米的迫擊炮二十七門,重機槍二十七挺!”

相對來說,奉軍的損失並不小,但是他們的戰果更大。

“該戰中,我軍圍殲敵軍第一混成旅、重創敵軍第一旅、第十一師、第十二師一團,累計擊斃敵軍兩千餘人,傷者至少三千人以上,另俘虜五千人。”

相對於擊斃和擊傷的數字,俘虜的數字更大,這主要是因爲鮑貴卿的第一混成旅陷入的包圍圈最後被迫投降,同時第十二師的一個團沒有進行大規模的頑抗就迅速投降,這兩部相加就是給奉軍送上了五千多人的俘虜,至少傷亡數字嘛,其實都只是一個估算,其中的擊斃敵人數量真正能夠統計的只是後續幾天戰爭裡的敵人遺留下來的屍體,但是前面數天的戰鬥直軍的屍體往往已經被掩埋,所以很難進行計算,至於傷者的數字就乾脆是猜測了。

但是林林總總加起來,此戰直軍損失至少上萬,而且損失的都還是精華部隊,其第一師第一旅、第一混成旅可都是老北洋部隊,王英楷麾下的真正嫡系,這兩部一個被圍殲而投降,一個被重創,可以說王英楷麾下的主力精銳已經是沒了一大半,剩下的第十一師、第十二師都是新編部隊,裡頭的一羣新兵蛋`子根本無法支撐後續的戰局。

相對於兵力的損失,其實直軍的重武器損失更致命!

“此戰中,我軍擊毀敵軍火炮三十餘門,另外繳獲完好火炮十六門,可修復火炮使用的火炮二十七門,這些火炮修理好後,足以裝備一個炮兵團!”方壁永說着:“作戰中,我軍的炮戰成果極大,尤其是重炮營部隊在兩天內相繼擊潰敵軍第一師的兩個炮兵營,從而奠定了第十師在銀豐一線突破的基礎,參謀部認爲我軍有必要繼續擴大重炮部隊的裝備規模!”

第兩百四十九章 唐山戰役(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增援蘇北第九十六章 迫擊炮顯威第兩百九十一章 崮山鎮戰役(二)第三百一十章 王佔元再現第二十章 刀槍不入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帆競渡第三百零七章 日`本干涉第四百零五章 江南我來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日俄大混戰第三百八十七章 渡江戰役(一)第六十五章 清末的憤青們第六十九章 進駐錦州第三百六十二章 英國的條件第四十章 兵工廠事(一)第兩百五十章 唐山戰役(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暴風雨的前夕(一)第兩百零六章 林亭口之戰(二)第兩百二十九章 妥協和人才第八十二章 吳佩孚的激動第三百二十三章 國內資本第八十五章 珍倚樓夜談第三章 右翼第二營第一百七十二章 擴協爲鎮(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江北大局(一)第四百三十九章 王士珍買軍械第兩百零七章 中華聯邦帝國第三百六十七 成軍儀式第四百五十六章 最後攻勢第一百四十八章 盛京將軍第九章 震驚(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滁州已下第四十九章 第三協之爭第一百零五章 輿論壓力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宣言第一百一十二章 初露崢嶸第一百六十四章 財政和鹽政第兩百零五章 林亭口之戰(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人,打吧第一百九十五章 死戰不退(二)第七十八章 李婉(二)第四百零九章 海軍在行動第四百三十一章 第四師補充旅的覆滅第三百七十一章 汝安補給線第一百八十八章 戰爭的序幕第一百章 王佔元到來第兩百零五章 林亭口之戰(一)第三十一章 督辦機槍事第一百七十七章 榆關密議續第三百五十八章 趙東雲的愛國第八章 演習開始第三百零四章 南下海州第八十一章 步兵新式戰術第三十七章 借款擴產第兩百三十八章 現代化軍事建設第一百八十三章 入關(二)第兩百三十二章 南方戰事第六十一章 混成協的野望第四章 第二營諸將第六十章 馬隊右標第四百四十六章 張國泰反正第七十二章 騎兵機槍隊第三百三十七章 任存高的‘圍點打援’第兩百六十四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一十八章 佐藤次郎(二)第兩百九十三章 裕婉齡第兩百一十三章 山西之爭(一)第一百零二章 悲劇的張作霖第八十五章 珍倚樓夜談第兩百零四章 清帝退位第八十九章 錦州剿匪(二)第二十三章 圍攻教堂第四百五十一章 梧州之戰第四百四十一章 扶持工業第兩百五十二章 韓河莊血戰(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王士珍的選擇(一)第兩百四十七章 進軍唐山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軍銜和留學生們第四百二十章 明帥楊德明第一百一十章 奉天常備軍第三百七十章 皇軍和皇協軍第二十七章 伏擊第三百九十二章 難纏的兩江第七師第三十六章 福元紗廠第一百九十三章 通州之戰(二)第兩百四十七章 進軍唐山第三百一十八章 新編兩師第一百九十八章 增兵第兩百六十一章 進攻(二)第兩百四十八章 唐山戰役(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非正式的承諾第三百六十章 五千萬英鎊第四百章 最後一戰(二)第兩百八十七章 保定兵工廠第三百一十九章 增援蘇北第一百三十二章 增祺的招攬第一百四十三章 戰爭模式的改變第兩百三十九章 東三省陸軍第一師第兩百一十二章 瓜分地盤第一百二十九章 任勞任怨
第兩百四十九章 唐山戰役(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增援蘇北第九十六章 迫擊炮顯威第兩百九十一章 崮山鎮戰役(二)第三百一十章 王佔元再現第二十章 刀槍不入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帆競渡第三百零七章 日`本干涉第四百零五章 江南我來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日俄大混戰第三百八十七章 渡江戰役(一)第六十五章 清末的憤青們第六十九章 進駐錦州第三百六十二章 英國的條件第四十章 兵工廠事(一)第兩百五十章 唐山戰役(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暴風雨的前夕(一)第兩百零六章 林亭口之戰(二)第兩百二十九章 妥協和人才第八十二章 吳佩孚的激動第三百二十三章 國內資本第八十五章 珍倚樓夜談第三章 右翼第二營第一百七十二章 擴協爲鎮(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江北大局(一)第四百三十九章 王士珍買軍械第兩百零七章 中華聯邦帝國第三百六十七 成軍儀式第四百五十六章 最後攻勢第一百四十八章 盛京將軍第九章 震驚(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滁州已下第四十九章 第三協之爭第一百零五章 輿論壓力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宣言第一百一十二章 初露崢嶸第一百六十四章 財政和鹽政第兩百零五章 林亭口之戰(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人,打吧第一百九十五章 死戰不退(二)第七十八章 李婉(二)第四百零九章 海軍在行動第四百三十一章 第四師補充旅的覆滅第三百七十一章 汝安補給線第一百八十八章 戰爭的序幕第一百章 王佔元到來第兩百零五章 林亭口之戰(一)第三十一章 督辦機槍事第一百七十七章 榆關密議續第三百五十八章 趙東雲的愛國第八章 演習開始第三百零四章 南下海州第八十一章 步兵新式戰術第三十七章 借款擴產第兩百三十八章 現代化軍事建設第一百八十三章 入關(二)第兩百三十二章 南方戰事第六十一章 混成協的野望第四章 第二營諸將第六十章 馬隊右標第四百四十六章 張國泰反正第七十二章 騎兵機槍隊第三百三十七章 任存高的‘圍點打援’第兩百六十四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一十八章 佐藤次郎(二)第兩百九十三章 裕婉齡第兩百一十三章 山西之爭(一)第一百零二章 悲劇的張作霖第八十五章 珍倚樓夜談第兩百零四章 清帝退位第八十九章 錦州剿匪(二)第二十三章 圍攻教堂第四百五十一章 梧州之戰第四百四十一章 扶持工業第兩百五十二章 韓河莊血戰(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王士珍的選擇(一)第兩百四十七章 進軍唐山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軍銜和留學生們第四百二十章 明帥楊德明第一百一十章 奉天常備軍第三百七十章 皇軍和皇協軍第二十七章 伏擊第三百九十二章 難纏的兩江第七師第三十六章 福元紗廠第一百九十三章 通州之戰(二)第兩百四十七章 進軍唐山第三百一十八章 新編兩師第一百九十八章 增兵第兩百六十一章 進攻(二)第兩百四十八章 唐山戰役(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非正式的承諾第三百六十章 五千萬英鎊第四百章 最後一戰(二)第兩百八十七章 保定兵工廠第三百一十九章 增援蘇北第一百三十二章 增祺的招攬第一百四十三章 戰爭模式的改變第兩百三十九章 東三省陸軍第一師第兩百一十二章 瓜分地盤第一百二十九章 任勞任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