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曾幾何時,王士珍也是風光過的,當初他從直隸一路南下,相繼拿下河南和鄂北地區,正要一鼓作氣拿下武昌,繼而把整個湖北收入囊中的時候,卻是遭到了張之洞的頑強抵抗,後續就是形成了僵持局面。

1907年夏天的時候,隨着奉軍擊敗直軍後南下河南,王士珍派遣北上抵抗奉軍的部隊又是連續遭遇慘敗,最後被迫退守武勝關,這個時候張之洞也是對他發難,彙集了十幾萬大軍對他發起了反攻,一度讓他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危險境地,爲了避免覆滅的命運,爲了能夠繼續站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他被迫選擇了向趙東雲屈服。

繼吳鳳嶺之後,正式宣佈承認趙東雲繼任大總統的合法性,並宣佈效忠中央政府,從而換來了奉軍的撤軍以及後續的軍械物資上的支援,得到了奉軍的支援後,王士珍纔算是擋住了張之洞的進攻,並在隨後數月內相繼在漢陽等地發動反攻,最後成功收復了長江以北的鄂北地區,把南方聯邦軍隊給趕回了長江。

在去年的下半年,國內諸人的目光雖然大多都緊盯着奉皖兩軍的江北大戰,但實際上那個時候整個中國範圍內都是爆發了多場戰事,吳鳳嶺和趙爾巽在陝西進行持續數月的戰爭,而王士珍和張之洞也是湖北連續打了好幾個月,當初在福建、廣東方向皖軍也是和錫良、端方等人率領的南方聯軍進行作戰。

只不過那個時候全國人的,包括吳鳳嶺和王士珍等人的目光都是緊緊的盯着奉皖兩軍的江北大戰,以至於普通人對國內其他地方爆發的戰爭關注極少。

去年的王士珍爲了重新奪回江北,損失可不唯不慘重,損兵折將高達兩萬餘,損失的槍支同樣高達萬餘支,如果單純從軍費角度來說,去年下半年王士珍和張之洞打的一系列戰鬥中,花費的軍費超過千萬之巨。

正是這一場戰爭,讓王士珍徹底的傷經動骨,早先從直隸、河南等地搜刮的錢財基本都被消耗一空,後續爲了重建部隊,支付徵兵、購買軍械的費用,王士珍又是不得不加大了對鄂北地區的搜刮力度,這一度讓當地民衆對王士珍怨氣極大。

然而這也無法挽回他在去年下半年戰爭裡的損失,這從王士珍到現在都沒能恢復到去年頂峰時期的六萬多兵力就可以看得出來。

手裡比吳鳳嶺還缺錢的王士珍爲了徵募兵員和購買軍械,可謂是湊白了頭髮。

爲了徵募兵員,他甚至試過了學列強國家玩所謂的義務兵制度,結果自然是悲劇的,在這年頭裡你要玩義務兵制度,這不扯淡嗎,沒有白花花的銀元放在士兵的眼前,甭想他們給你扛槍賣命。

最後他還是被迫採用降低薪資的方法來縮減人員薪資的開銷,不過怎麼說呢,一分錢一分貨,你給的薪資低了,這招募來的兵員素質自然也就相應的降低了,一分錢一分貨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這個年代的軍閥混戰時期。

在軍械和彈藥上,他也是走上了吳鳳嶺的老路,開始大規模採購蘇系提供的軍火,原因很簡單,並不是他買不到外國軍火,而是因爲蘇系賣給他的軍火更便宜。

價錢便宜,這已經足夠了!

然而蘇系提供給他的軍火在去年的時候還好一些,當初他和趙東雲剛達成表面上的聯盟協議,公開效忠共和政府,再加上那個時候趙東雲也需要他把張之洞的北伐攻勢給攔下來,所以蘇系那個時候對王士珍的軍火供應雖然也緊張,但是也足以讓王士珍連續發動數場反攻並重新奪回了漢陽等地區了。

然而自從王士珍拿下那樣,重新掌控長江以北的鄂北地區後,趙東雲立馬就是縮減了對鄂軍的軍械供應,其中的目的非常明顯,那就是趙東雲並不希望王士珍能夠一鼓作氣打過長江去,所以立馬就是在後勤上斷掉了王士珍鄂軍繼續渡江進攻的可能性。

當初的王士珍被這事給氣的要死,他要不容易在江北殲滅了好幾萬的張之洞部隊,士氣高昂正要一舉渡江拿下武昌,徹底奠定湖北局勢的時候,趙東雲就是斷掉了對他的後勤補給,這如何能夠讓他不氣。

不過生氣也沒辦法,處於弱勢的他一方面是被迫繼續向趙東雲低頭,所謂的就是能夠繼續從趙東雲手中獲得價格低廉的軍械彈藥,而另外一方面他也是重新聯繫那些洋人,試圖建立多樣化的軍械供應渠道,只是這兩年來,遠東尤其是中國的軍火市場價格一漲再漲,直接從各國洋行進口軍械的價格已經比日俄戰爭前多了許多。

囊中羞澀的王士珍可沒辦法和趙東雲一樣一口氣向德國進口高達千萬圓之巨的火炮,他只能是少量少量的買,大頭還是得從蘇系手中購入。

說起戰略環境、經濟實力,其實王士珍的情況比吳鳳嶺更糟糕,至少吳鳳嶺還能夠獨佔一個山西,目前正在爲了拿下陝西而奮鬥。然而王士珍呢,夾在蘇系和張之洞之間,他趙東雲的眼裡,王士珍存在的目的就是暫時充當奉軍和南方聯邦之間的緩衝區,避免奉軍在徹底拿下皖軍之前,和南方聯邦的張之洞發生直接衝突。

而今年蘇係爲了籌備發動江南戰役,所有軍械物資都是有限供應自家的奉軍,更是減少了原本就不多的對吳鳳嶺和王士珍兩人的軍械支援。

王士珍爲了購入足夠的軍械彈藥,不得不從洋行那邊購入高價的進口軍械彈藥,這就進一步惡化了王士珍原本緊張的財政情況。

進入1908年夏季後的吳鳳嶺和王士珍情況都是悲劇無比,唯一不同的是,吳鳳嶺還有那麼一絲希望,只要他能夠拿下陝西,繼而進軍甘肅甚至四川的話,那麼還有把棋整活的機會,未必不能繼續發展下去。

而王士珍呢,他被夾在蘇系和張之洞之間,根本就沒有任何動彈的機會,最後等待他的只是滅亡而已。

只是王士珍不心甘啊!

他不甘心的理由和吳鳳嶺、王佔元等人是一樣的:他趙東雲憑什麼啊?

曾幾何時,他趙東雲不過是自己等人一樣,都是北洋大佬的其中一員而已,比起在北洋內部的威望來,當初的趙東雲遠遠不如王英楷,甚至還不如段祺瑞和王士珍。很多人都會想,趙東雲之所以能夠有今天,不外乎是運氣而已。

以趙東雲早年在北洋的資歷和威望,坐上今天這個大總統之位是讓很多人都不服氣的,至於趙東雲試圖統一中國,這就讓更多人不服氣了。

段祺瑞不服、王士珍不服、吳鳳嶺不服,任何一個北洋大佬都不服,而南方聯邦的那些人就更不用說了,在南方聯邦的張之洞、端方、趙爾巽等人看來,那趙東雲不過是一個毛都沒長齊的黃毛小兒,他們當初和袁世凱鬥法的時候,趙東雲這個小屁孩還不知道貓在那個角落裡玩泥巴呢。

趙東雲的崛起是讓很多人都不服的。

只是不服又能怎麼樣?

趙東雲非常清楚國內一大票人都看自己不順眼,更加不服氣自己率領的蘇系一統中國,但是又如何?

我最喜歡的你看我不爽,但是又無可奈何的樣子。

對於趙東雲來說,其他人的感受不值一提,不管是誰擋在他統一中國的道路上,他都會毫不留情的踐踏過去,哪怕爲此髒了鞋也是如此。

段祺瑞擋在他的前進道路上,被他擊敗了,現在只能狼狽逃亡到浙江,現在聽說已經前往廣東,看樣子是把希望寄託在廣東,然後恢復實力再和奉軍一爭高下了。

而後續的南方聯邦各軍閥,吳鳳嶺和王士珍等人要是擋在他的前進道路上,他也會毫不留情的把他們都消滅掉。

當然了,現在還不是和吳鳳嶺以及王士珍翻臉的時候,現在趙東雲要做的就是限制吳鳳嶺和王士珍的發展,然後繼續南下把段祺瑞給徹底收拾掉,只要把閩浙、江西和廣東拿下來,徹底滅掉了段祺瑞,後續任憑張之洞和吳鳳嶺、王士珍等人怎麼掙扎,因爲無法逃過一一覆滅的命運了。

只是這些事趙東雲看得見,其他人也看得見。

廣州前總督府,現段祺瑞的兩江巡閱使府裡頭,段祺瑞陰沉着臉如此道:

“現在單單靠我們,已經是很難阻擋趙東雲的南下了,但是我就不信他們會眼睜睜的看着趙東雲南下閩浙和廣東而無動於衷,脣亡齒寒的道理他們都懂!”

“大帥,如果他們要動的話,早在上個月就動了,但是他們……”旁邊的一個人如此道。

段祺瑞冷笑一聲:“我可不是說王士珍和吳鳳嶺,這兩個牆頭草是靠不住的!”

旁人面露驚疑:“莫非大帥的意思是南方聯邦那邊?”

段祺瑞點頭:“沒有永遠的朋友,更沒有永遠的敵人。”

說了這句後,他又加了一句:“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張南皮是個看得清大局勢的人,他不會不知道,一旦我們失敗,他們同樣逃不了覆滅的命運,所以只要我們主動示好,未必不能拉着他們一起對付奉軍!”

段祺瑞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充分證明了他已經成爲了一個合格的軍閥,而軍閥是不應該有什麼政治派系的傾向,更加不應該有什麼私人恩怨之分的,只要能夠幫助自己奪回地盤,統一中國,沒什麼是不能做的,哪怕是和南方聯邦合作也無妨!

第兩百二十章 營口工業區第三百三十六章 段祺瑞的決斷第兩百零九章 天津會談(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吳淞之戰第兩百九十八章 英靈閣第四百四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一百七十一章 擴協爲鎮(一)第一百零二章 悲劇的張作霖第三十一章 督辦機槍事第兩百八十一章 攻克通州第兩百八十二章 入主京師第兩百三十五章 重炮和炮戰第八十四章 張作霖上門第三百六十一章 比利時借款第四百二十三章 當塗慘敗(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那就一起打第兩百一十三章 山西之爭(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風雲涌起第三百零七章 日`本干涉第兩百二十七章 老子不幹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遼陽絞肉機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一樣第一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第兩百七十章 鮑貴卿投誠第一百七十六章 榆關密議第三百五十六章 庚子退款第三百零九章 海防和果實第一百四十五章 遼陽絞肉機第四百零三章 第七師的潰敗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帆競渡第六十二章 拉攏孟恩遠第兩百五十九章 醫院慰問第四百二十七章 王佔元的站隊第兩百二十四章 清算餘孽第三百零四章 南下海州上架感言第兩百三十七章 人才爭奪(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吳鳳嶺的鬱悶第九十章 呂雙槍(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風雲涌起第兩百七十一章 南下霸州第兩百二十九章 妥協和人才第六十五章 清末的憤青們第三章 右翼第二營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帆競渡第一百六十九章 農業稅改革第兩百三十二章 南方戰事第一百九十三章 通州之戰(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任勞任怨第五十七章 第一批訂單第兩百六十五章 大炮主義者第一百八十六章 進駐山海關第兩百六十一章 進攻(二)第兩百五十一章 韓河莊血戰(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旅順總攻第三百八十二章 渡江作戰方案(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擴協爲鎮(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擴協爲鎮(二)第五十一章 舊軍兵變第一百八十九章 入關首戰第三百三十八章 睢寧危局第三百一十七章 沒錢就要擴軍第二十章 刀槍不入第一百九十章 首戰大捷第一百八十四章 入關(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死戰不退(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沒錢就要擴軍第兩百三十八章 現代化軍事建設第三百五十章 冬園會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戰術和輕機槍第兩百八十八章 濟南攻堅戰(一)第兩百九十三章 裕婉齡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戰啓第兩百五十八章 視察前線第五十七章 第一批訂單第三百二十三章 國內資本第三百六十三章 英國的金大腿第兩百四十三章 段祺瑞的崛起第一百七十一章 擴協爲鎮(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人,打吧第五十一章 舊軍兵變第十四章 車伕的晚餐第六十章 馬隊右標第兩百五十六章 炮戰第三百八十九章 架設浮橋第三百五十八章 趙東雲的愛國第三百六十一章 比利時借款第九十五章 第二排的進攻第四百三十九章 王士珍買軍械第四百四十三章 財政整頓第兩百四十三章 段祺瑞的崛起第兩百九十章 崮山戰役(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扶持工業第三百二十七章 湖北驚變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戰啓第二十二章 南和危機第三百六十章 五千萬英鎊第四百二十章 明帥楊德明第兩百六十三章 連鎖反應第三百六十六章 楊德明和第十四師
第兩百二十章 營口工業區第三百三十六章 段祺瑞的決斷第兩百零九章 天津會談(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吳淞之戰第兩百九十八章 英靈閣第四百四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一百七十一章 擴協爲鎮(一)第一百零二章 悲劇的張作霖第三十一章 督辦機槍事第兩百八十一章 攻克通州第兩百八十二章 入主京師第兩百三十五章 重炮和炮戰第八十四章 張作霖上門第三百六十一章 比利時借款第四百二十三章 當塗慘敗(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那就一起打第兩百一十三章 山西之爭(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風雲涌起第三百零七章 日`本干涉第兩百二十七章 老子不幹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遼陽絞肉機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一樣第一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第兩百七十章 鮑貴卿投誠第一百七十六章 榆關密議第三百五十六章 庚子退款第三百零九章 海防和果實第一百四十五章 遼陽絞肉機第四百零三章 第七師的潰敗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帆競渡第六十二章 拉攏孟恩遠第兩百五十九章 醫院慰問第四百二十七章 王佔元的站隊第兩百二十四章 清算餘孽第三百零四章 南下海州上架感言第兩百三十七章 人才爭奪(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吳鳳嶺的鬱悶第九十章 呂雙槍(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風雲涌起第兩百七十一章 南下霸州第兩百二十九章 妥協和人才第六十五章 清末的憤青們第三章 右翼第二營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帆競渡第一百六十九章 農業稅改革第兩百三十二章 南方戰事第一百九十三章 通州之戰(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任勞任怨第五十七章 第一批訂單第兩百六十五章 大炮主義者第一百八十六章 進駐山海關第兩百六十一章 進攻(二)第兩百五十一章 韓河莊血戰(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旅順總攻第三百八十二章 渡江作戰方案(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擴協爲鎮(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擴協爲鎮(二)第五十一章 舊軍兵變第一百八十九章 入關首戰第三百三十八章 睢寧危局第三百一十七章 沒錢就要擴軍第二十章 刀槍不入第一百九十章 首戰大捷第一百八十四章 入關(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死戰不退(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沒錢就要擴軍第兩百三十八章 現代化軍事建設第三百五十章 冬園會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戰術和輕機槍第兩百八十八章 濟南攻堅戰(一)第兩百九十三章 裕婉齡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戰啓第兩百五十八章 視察前線第五十七章 第一批訂單第三百二十三章 國內資本第三百六十三章 英國的金大腿第兩百四十三章 段祺瑞的崛起第一百七十一章 擴協爲鎮(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人,打吧第五十一章 舊軍兵變第十四章 車伕的晚餐第六十章 馬隊右標第兩百五十六章 炮戰第三百八十九章 架設浮橋第三百五十八章 趙東雲的愛國第三百六十一章 比利時借款第九十五章 第二排的進攻第四百三十九章 王士珍買軍械第四百四十三章 財政整頓第兩百四十三章 段祺瑞的崛起第兩百九十章 崮山戰役(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扶持工業第三百二十七章 湖北驚變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戰啓第二十二章 南和危機第三百六十章 五千萬英鎊第四百二十章 明帥楊德明第兩百六十三章 連鎖反應第三百六十六章 楊德明和第十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