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五章 竟妨天下全

蓬萊學舍的講學,趙橘兒本想去參加,然而這時候她卻收到了“楊小七”的一封信,信中說會盡快趕來淮子口見她,信末署名“小七”。趙橘兒收到信件後驚喜交加,雖然對小七如何見她、見面之後能夠如何等事心懷惴惴,卻還是忍不住充滿了期待,當下有些愧疚地裝了病,沒有去捧胡安國的場子。

趙橘兒和這個楊小七原本只是萍水相逢,當他是個有趣的人,但在這個人人將她當菩薩拜的時候,楊小七在信中卻依然保持着他在牙疼那天晚上的語氣,這讓趙橘兒看到了希望。

“可他一個商人,能怎麼幫我呢?”

在希望之中,趙橘兒又藏着幾分擔憂,不過,“就算他幫不了我,只要他還將我當朋友,那也總是好的!”

被人當聖女膜拜的她,多需要一個沒將她當作神的朋友啊!

日子一天天過去,趙橘兒的憂心也越來越沉,可她不敢將這話跟任何人說,甚至連溫調羽、翠兒她也羞於開口——她怎麼能告訴別人她在等待一個青年男子呢?

趙橘兒曾經歷過北遷的磨難,曾經歷過朝堂的政爭,曾在汴梁城內給傷員包紮傷口,曾在淮子口安慰從前線退下來的瀕死將領,可這種成長只是她性情中的一部分,在性情的另一個領域裡她離成熟其實還遠着呢。

山東的天氣漸漸熱了起來,據宗穎說,天氣越熱胡馬就容易犯病,大家就會越安全。可是今年的夏天趙橘兒卻越熱越煩躁。不知怎麼的,她現在每次想到楊小七都會感到羞澀,但越感羞澀就越想,那個張大了嘴巴讓她敷牙的臉在她眼前晃來晃去,就是揮之不去。

“難道……這便是相思?”想到這裡趙橘兒大是不好意思。男女間的事情真是奇怪,在某些情況下,長年累月見面的人可以相互之間熟視無睹,但在另一種情況下隻言片語的觸動卻足以令人逐漸淪陷而不能自拔。

“咚咚咚,咚咚咚——”

遠處隱隱傳來鼓聲,趙橘兒嚇了一跳,忙問左右:“怎麼又打仗了麼?爲何沒有半分先兆?”

左右忙稟道:“公主受驚了!那不是戰鼓,是龍舟鼓。”

趙橘兒鬆了一口氣道:“龍舟,是了,明日便是端午節了。大家在試鼓了麼?”無聊好久,便讓翠兒幫自己弄些竹葉、糯米、棗子之類的事物來,大家一聽就知道她要包糉子,對這個喜歡做飯的公主都有些無奈。一些婢女趕緊將廚房爐竈抹了又抹,務必要做到公主入廚後也不會弄髒了手腳衣裙。其實一個沒有一點油漬的廚房實在不像一個廚房,太過乾淨的爐竈也會讓人不太好意思去弄髒它。但今天趙橘兒卻顧不得了,她在院子裡包了糉子,然後拿到廚房去蒸,蒸了許多,凡貼身婢女、親衛頭領都送了一個,衆人跪着接了,個個感激涕零,如得聖物——可惜糉子放久了要發黴,不然該拿到家裡供奉起來,讓子子孫孫都能瞻仰纔好。

趙橘兒自己留了幾個,想等明日聽見龍舟鑼鼓時吃。到得晚間,林翎竟然來了。楊小七的信一直是林翎轉交的,所以趙橘兒見到她來那份驚喜當真不言而喻!

林翎在燭光下細細打量趙橘兒,心道:“一二年不見,她是出落得越發不一般了。”

趙橘兒卻一等下人退下便握住她的手道:“林姐姐,他……來了麼?”

林翎心頭一酸,臉上卻甚淡然,微笑道:“公主,我千里遠來,你也不犒勞犒勞,一出口便問他的事情,好生讓人惱恨啊!”

趙橘兒臉上一紅,忙道:“我,我……”忽然撿起桌子上一個糉子道:“姐姐,我請你吃糉子。”

林翎微微一笑,道:“好了好了,謝謝公主了。”收下糉子後道:“他的消息,我若不說時,怕公主也不安心。”說到這裡又停了停。

趙橘兒一開始不好意思催,等了一會終於忍不住問:“他到底怎麼樣了?”

林翎微笑道:“他已經到淮子口了。”

趙橘兒啊了一聲道:“那、那……”

林翎道:“他讓我帶一句話,想請公主明日去看龍舟,不知公主……”

她話未說完,趙橘兒已道:“我去,我去!”

林翎莞爾,說道:“只是公主如何出去,卻是一件麻煩事……”

趙橘兒威望甚高,舊宋兵將對她保護極爲嚴密,便是楊應麒的力量一時也難滲透進來,所以沒法安排。趙橘兒想了一陣,說道:“我有辦法出去的。只是外頭的路我不大認得。我雖然也出去過,但每次都是一大幫子人擁簇着,所以弄不清道路。嗯,有了,你明日在西郊白雲寺山腰伏一頂轎子,轎子旁邊插一橘葉,到時我自會前來。”

兩人商量妥當,林翎便即告辭出來,到了林家在淮子口的別居,楊應麒早等在那裡了,見到她急忙問道:“怎麼樣?”

林翎看了他兩眼,眼神頗爲古怪,嘆道:“你讓我來幹這件事情,不嫌太殘忍了麼?”

楊應麒一怔,問道:“你……你不是……你不是說……”

林翎見他爲難的樣子,噗哧一笑道:“放心吧,我跟你鬧着玩的,你當我是那等小心眼的女人麼?我既說過希望你能早日找到一個良配,便是再不將我們的舊事放在心上了。”

楊應麒心頭一寬,問道:“那到底如何了?”

林翎略一沉吟,說道:“明日她會到南郊菊園去,到時候她會支開所有的人,你派人去菊園的後門等她吧。”

楊應麒聽見,歡天喜地去準備了。

林翎望着明月,嘆道:“你終究還是不太懂得女人。”

第二天趙橘兒起了個早,梳妝打扮,作個小家閨秀樣子,吩咐下去,要前往西郊白雲寺上香祈福,只兵將五十人、婢女數人相隨,無須大肆聲張。保護她的這些親衛都是宗穎調撥來的,但兵將的頭領卻是按趙橘兒的意思委任,加上這些衛兵對趙橘兒又極崇敬,所以趙橘兒調得動他們。一路到了西郊,上了山,進了寺,趙橘兒吩咐道:“我要到佛堂頌經祈福,晚間再出來,只翠兒一人在內服侍。若有茶水,送到門前即可。”說完便吩咐翠兒關門,餘人都退到院子外邊。

這間佛堂卻有一條秘道通往後門,當初山東戰事正緊時,趙橘兒曾到此祈福,誰知竟有一隊金兵冒險衝到左近,山上人心惶惶,白雲寺的主持便告訴趙橘兒有這麼一條通道,期盼緩急之中或可用得。幸而那隊金兵只是打探消息的侯騎,後來並沒有衝上山來,這時卻讓趙橘兒用來去會楊小七了。

兵將婢女都退出後,趙橘兒將自己要悄悄出去一番的事情告訴翠兒,嚇得翠兒扯住她的裙帶不肯放手,好說歹說,才說得翠兒應承,但一定要她答應黃昏之前務必回來。

趙橘兒這才從菩薩像後面的暗門潛出,通過秘道從白雲寺的後門出來,繞到後山山腰,果見一頂轎子停在那裡,轎子旁邊插這一橘葉,幾個轎伕都蒙着眼睛。趙橘兒大喜,走入轎中,輕聲道:“走吧。”

轎伕聽到聲音,這才除了矇眼的布條,擡起轎子下山去了。

端午節這天,楊應麒穿了一身儒服,在河陽精舍裡望眼欲穿,堪堪等到中午,纔有從人來報:南郊菊園空蕩蕩並沒有人進去過!

楊應麒呆了呆,心中頗感不安,一邊讓人繼續去菊園守候,一邊派人往楚國公主的行宮打探消息。保護趙橘兒的人馬自成一套體系,饒是楊應麒神通廣大一時間也探不到趙橘兒的去向,只是打聽到早上有轎子出發,或是公主鸞駕,但去哪裡就不知道了。

楊應麒聞訊大驚失色,心道:“看這情形,橘兒的轎子多半早已出發,那菊園怎麼會沒人到達?該不會出了什麼意外吧?”

想到這裡他便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正要奔出去傳令應急,從人忽又來報:門外來了一頂轎子,轎子上寫着一個“林”字,插着一枝橘葉,轎伕說是林當家吩咐要擡進來的,轎子裡的人不肯在門外下轎。

楊應麒心念電轉,便吩咐讓轎子擡進來。不久轎子進了精舍,楊應麒三步變成兩跨來到轎子旁邊,試探着問了一聲:“橘兒?”

轎子中的人嗯了一聲,楊應麒大喜,這才吩咐從人盡數退下,掀開轎簾,便見一個少女走了出來,看見楊應麒,笑吟吟道:“小七,真是你!”

楊應麒鬆了一口氣,趙橘兒見他額頭出汗,問道:“怎麼了?”

楊應麒道:“你跟林翎怎麼說的?”

趙橘兒問道:“我讓她告訴你,派人在西郊白雲寺後面的山腰等啊。”

楊應麒怒衝衝朝着林家別居的方向呼了一下,趙橘兒又問:“怎麼了?”

楊應麒哼道:“林翎她捉弄我!”便將林翎騙他地點在南郊菊園的事情說了。

趙橘兒微笑道:“你一定是得罪了林姐姐,所以她才捉弄你。”

楊應麒呆了呆,隨即搖頭道:“搞不清楚她!”

趙橘兒道:“好了,別怪她了。”提了提手中的袋子道:“我包了糉子哦,嗯,也不知道有沒有悶壞!”糉子冷卻後便不容易壞,趙橘兒聞了聞道:“好像還可以吃。”

楊應麒問:“這是你包的麼?”

“是啊。”趙橘兒道:“我昨天聽見龍舟鼓聲,想起是端午節,所以趕着包的。”

楊應麒大喜,摸了摸糉子道:“可冷了。”便出去吩咐從人準備小煤爐、蒸籠、茶點之類,一起都搬到樓上去。

兩人上了樓,楊應麒指着江面道:“待會龍舟會從這裡經過,我們一邊看龍舟,一邊吃糉子。”

趙橘兒聽他這麼說滿臉都是笑容,心道:“他知道我是公主,可態度也沒半點變化。”見楊應麒扇爐子便過來幫忙擺弄蒸籠。糉子還沒蒸好,那邊龍舟已經轟隆隆開過來了。這是淮子口居民擊退金兵後的第一個端午節,所以這次龍舟比賽既有慶節之意,又有賀勝之情,加上有大商家湊合,辦得異常熱鬧。

那糉子是蒸熟了的,這時只是重新溫過,楊應麒看見龍舟來,在高處指指點點,隨手就偷偷伸手進蒸籠裡偷了一個糉子吃,趙橘兒忙道:“還沒熱透呢,小心吃了害病!”

楊應麒笑道:“我的肚子沒那麼嬌氣。”

趙橘兒心裡高興,心道:“終於找到一個吃我做的東西,吃得這樣開心的人了。”便微笑着在旁煮茶給他吃,楊應麒看見,奇道:“你怎麼還用唐茶道?”

趙橘兒道:“我爹爹喜歡帶古意的東西,說新茶道輕薄。”想起父親,鼻子抽了抽,眼睛忍不住紅了。

楊應麒忙道:“別傷心,別傷心,我說過會幫你想辦法的。”

趙橘兒搖了搖頭道:“那個事情,胡安國他們多半會操心,不用你擔心。”

楊應麒哼了一聲道:“他們?他們行麼?”

趙橘兒道:“他們多半不行,但他們會去和折彥衝、楊應麒他們談啊,折、楊他們多半就有這個能耐。”

楊應麒聽她提起“楊應麒”三字,心中不安,說道:“橘兒,有件事情我瞞着你還沒跟你說呢。”

趙橘兒問:“什麼事情?”

楊應麒嘴巴張了張,那句“我就是楊應麒”終究說不出來,訥訥道:“我一時不知怎麼開口。”

趙橘兒道:“那就先別說吧。來,茶好了。七郎,請茶。”

楊應麒施了個戲臺上誇張的禮,說道:“謝謝娘子了——”

趙橘兒啐了他一口,慍道:“你佔我便宜!”

楊應麒道:“是你先叫我七郎的。”

趙橘兒道:“七郎又不一定是……是那個意思!”

兩人正說得熱鬧,龍舟賽到腳下,漫天都是鼓震,滿岸都是歡呼,兩人說話的聲音也被蓋住了,趙橘兒在楊應麒耳邊道:“願中原百姓,永如此時此地這般安樂。”

楊應麒點了點頭,在她耳邊道:“願你我也如此。”

趙橘兒呆了呆,臉色一陣黯然,楊應麒心中衝動,說道:“我一定要去跟大哥說,我就要娶你了。無論如何都要!最多,最多,最多我……”

趙橘兒見他這樣呆了呆,隨即啞然笑道:“你說的這麼認真幹什麼!來,請茶。”

兩人且喝茶且閒聊,直到日落西山,趙橘兒將頭靠在楊應麒肩頭上,說道:“我們以前是不是見過?”

楊應麒道:“當然見過啊。那天我牙疼……”

“不是那次。”趙橘兒道:“我那時候見到你,已覺得有些臉熟了。”

楊應麒嗯了一聲道:“我也有這感覺,你說我們是不是上輩子就有緣分了?”

趙橘兒笑罵道:“你又來輕薄我了!”望着已經沉下半個的夕陽,忽然驚得跳了起來道:“不好!”

楊應麒忙問:“怎麼了?”

趙橘兒道:“我答應黃昏之前回去的!這、這——”

楊應麒呆了一下道:“現在也才黃昏啊。”

“唉!”趙橘兒道:“現在是黃昏,可我再去到西郊,怕早入夜了!”

趙橘兒慌慌張張就要出去,楊應麒叫道:“你別慌,等我派人送你回去!不會有事的。”

忽然門外亂了起來,燕青衝進來稟道:“七將軍!門外圍了大批兵將,不知意在何爲!我已通知徐文來護衛,但爲完全起見,我們還是先從後門走吧。”擡頭望見趙橘兒,不禁一怔,心道:“七將軍在這裡面呆了一日,原來是爲了一個女人。”

趙橘兒聽燕青叫“七將軍”,也疑惑地看了楊應麒一眼,驀地門外大喧,一員悍將縱馬衝了進來,卻是王宣。

原來翠兒終究膽小,寺廟佛堂中光線又昏黃,太陽離西山還有好大一段距離她就以爲黃昏了,一不小心便露出了破綻,保護公主的護衛聞訊大驚,從秘道一路追尋出來,剛好有個樵夫說看見過一頂寫着“林”字的轎子從後山下去。那護衛一路尋轎入城,到得城中剛好遇見來淮子口公幹的王宣,王宣問明情況大驚失色,問明前後諸事,知道了昨日林翎曾經來訪,那頂轎子上又寫着個“林”字,便猜事情和林家有關。這時一個熟悉城中諸事的參謀說林家在城中有三處所在,一個是林氏的錢莊,一個是林家的別居,一個就是河陽的精舍,王宣當即兵分三路,他自己直奔最近的河陽精舍而來。

到了精舍外面,王宣便要衝入,誰知擋在門外的人不但態度強硬,而且個個武藝高強!王宣見狀更是吃驚,竟施展起戰場手段硬衝了進來!這精舍的大門終究不是城堡鐵壁,如何當得起這位宿將一衝?

燕青也沒想到對方會來得這麼快,驚駭之餘連忙擋在前面,喝道:“作亂麼?退下!”

王宣擡頭望見了趙橘兒,心想果然找對了,就要衝過來,趙橘兒叫道:“王將軍,我沒事!不得無禮!”

王宣呆了呆,看出趙橘兒並非受到留難,又想起她是自願從秘道出走的,便從馬上翻下來,單膝跪下道:“公主!您是萬金之軀,如今天下大事又正到緊要關頭,您可千萬……千萬要自重啊!”

趙橘兒臉色一陣黯淡,說道:“我知道。你起來吧。”

這時門外兩幫人馬都已經衝了進來,見到園中景象都停了手。

趙橘兒正要和楊應麒說話,門外又是一陣喧鬧,徐文衝了進來,還沒進門就大喊道:“王宣,你要做什麼!”進了門還來不及看清周遭情形便朝楊應麒道:“七將軍,您沒事吧?”原來他也剛好在左近,所以纔來得這麼快。

楊應麒微微一笑,揮手道:“沒事,一場誤會而已。”

王宣沒見過楊應麒,聽徐文叫眼前這青年作“七將軍”不由得大吃一驚,心道:“他就是楊應麒?那麼公主來見他,多半是爲了國家大事了!唉,我好糊塗,竟然想歪了!該死,該死!”

趙橘兒一雙妙目凝視着楊應麒,看不出是喜是嗔,問道:“你剛纔說有件事瞞着我,就是這個?”

楊應麒有些不安道:“我……我實不是心存它意,只是不知該如何開口。”

趙橘兒默然許久,漸漸容色舒展,說道:“不必多言,我明白的。當初在林府,還有在信裡,我不也沒對你說麼?”這時有王宣、徐文等在一旁,她卻不大好說得太過明白。

楊應麒聞言喜道:“那你不怪我了?”

趙橘兒低頭半晌,看看王宣,說道:“日已西斜,我先回去了。七將軍,望你信守方纔的諾言,那件事情早日與你大哥說,我……我父母在北疆可苦等了很久了。”說完便行禮告辭。

楊應麒聽她叫自己“七將軍”,一時不知她是喜是怒,再想深一層,登時明白了她的意思,行禮恭送,高聲道:“公主所託,焉敢有負!”

趙橘兒大喜,帶着滿臉掩抑不住的笑容,在王宣等人的擁護下回去了。

第一三四章 特設新軍第三零九章 秉公與顧全第二七六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二九八章 蕭帥的大意第一五四章 蒙古謠第一八一章 責第一八三章 臨第一二九章 仁義之師第二三零章 中原戰局第三五零章 迎敗第一八七章 匕第四十章 兵下遼東第六十章 報怨軍的去向第一八四章 戰第一零四章 小利中喻大節第二八七章 竟破塘沽之堵第一三九章 成敗之間第三四二章 議戰第一三七章 危疑反覆第三一二章 連環衝擊第三一一章 主動被動第十四章 烏古第八十七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第一二三章 王侯無家事第八十九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第四十一章 曷蘇館事第一零四章 小利中喻大節第一零四章 小利中喻大節第二二一章 救溺自溺第三五零章 迎敗第六十一章 大宋通問密使第五章 出谷第三零四章 制衡與制肘第二五九章 人心軍心士心第一四二章 入太行第一零二章 相謀亦需道合第八十九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第一二六章 童貫巡邊第三三九章 民之貴第一六八章 偶遇第二七一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第三十七章 一村之治第三四九章 聞逝第三十九章 渤海之叛第二九四章 大漢如日方中第一四七章 武之庫第八十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第一七零章 安撫第七十六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第二三五章 輕裝向太原第三三八章 洗衣槌第二六一章 何謂善守之帥第一五八章 故國第二七八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第一三六章 燕京變故第二一一章 激蒼鷹第六章 邊關第九十六章 亦圖力挽狂瀾第三一九章 雲中黃河第二十八章 稱帝號第二十一章 配佳偶第一一七章 楚州傳噩耗第三五五章 姻幻第一四五章 新局哉第一零四章 小利中喻大節第二十四章 反契丹第五十三章 梟雄之異志第三二三章 修羅之戰第三五零章 迎敗第三一九章 雲中黃河第七十章 相國寺一日遊第十章 絕地第三零五章 西夏的將相第七十二章 大宋第一婊子第二零九章 河套局第一七六章 詔第一八五章 變第二八六章 國亡四方禍至第三二七章 金夏合第二零七章 蕭字旗第一六九章 飢亂第一五二章 舟中議第一八三章 臨第二十六章 兵滿萬第八十六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第三三二章 金蘭折第二三七章 遠遁循故途第二一八章 悼忠臣第三一四章 割地之議第一八九章 國債第十三章 狼羣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二八八章 乃合燕京之圍第二一六章 小買賣第七十一章 麒麟樓大東家第九十二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第一三八章 燕京襲取第三三八章 洗衣槌第一八三章 臨第二八九章 大漢新政新局
第一三四章 特設新軍第三零九章 秉公與顧全第二七六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二九八章 蕭帥的大意第一五四章 蒙古謠第一八一章 責第一八三章 臨第一二九章 仁義之師第二三零章 中原戰局第三五零章 迎敗第一八七章 匕第四十章 兵下遼東第六十章 報怨軍的去向第一八四章 戰第一零四章 小利中喻大節第二八七章 竟破塘沽之堵第一三九章 成敗之間第三四二章 議戰第一三七章 危疑反覆第三一二章 連環衝擊第三一一章 主動被動第十四章 烏古第八十七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第一二三章 王侯無家事第八十九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第四十一章 曷蘇館事第一零四章 小利中喻大節第一零四章 小利中喻大節第二二一章 救溺自溺第三五零章 迎敗第六十一章 大宋通問密使第五章 出谷第三零四章 制衡與制肘第二五九章 人心軍心士心第一四二章 入太行第一零二章 相謀亦需道合第八十九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第一二六章 童貫巡邊第三三九章 民之貴第一六八章 偶遇第二七一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第三十七章 一村之治第三四九章 聞逝第三十九章 渤海之叛第二九四章 大漢如日方中第一四七章 武之庫第八十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第一七零章 安撫第七十六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第二三五章 輕裝向太原第三三八章 洗衣槌第二六一章 何謂善守之帥第一五八章 故國第二七八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第一三六章 燕京變故第二一一章 激蒼鷹第六章 邊關第九十六章 亦圖力挽狂瀾第三一九章 雲中黃河第二十八章 稱帝號第二十一章 配佳偶第一一七章 楚州傳噩耗第三五五章 姻幻第一四五章 新局哉第一零四章 小利中喻大節第二十四章 反契丹第五十三章 梟雄之異志第三二三章 修羅之戰第三五零章 迎敗第三一九章 雲中黃河第七十章 相國寺一日遊第十章 絕地第三零五章 西夏的將相第七十二章 大宋第一婊子第二零九章 河套局第一七六章 詔第一八五章 變第二八六章 國亡四方禍至第三二七章 金夏合第二零七章 蕭字旗第一六九章 飢亂第一五二章 舟中議第一八三章 臨第二十六章 兵滿萬第八十六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第三三二章 金蘭折第二三七章 遠遁循故途第二一八章 悼忠臣第三一四章 割地之議第一八九章 國債第十三章 狼羣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二八八章 乃合燕京之圍第二一六章 小買賣第七十一章 麒麟樓大東家第九十二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第一三八章 燕京襲取第三三八章 洗衣槌第一八三章 臨第二八九章 大漢新政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