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荊州使者

張易出了成都南門,並沒有走偏僻小道,而是沿着官道一路向東奔馳,在巴蜀腹地,張鬆的權勢極大,他身上有張鬆令牌,沒有人敢爲難他。

只有到偏遠之地,張易纔會提高警惕,尤其到了巴東郡,他甚至考慮化妝成一個小商人過郡,但至少現在他不用擔心什麼問題。

張易縱馬一路向東南方向疾奔,天快亮時,他抵達了一座小鎮,松林鎮,因小鎮後面有一片連綿十幾裡的松林而得名,這裡已屬於東廣漢郡的郪縣管轄,不過這一帶風土人情和成都沒有什麼區別。

張易在一家小店裡買了乾糧,又灌滿一壺清水便繼續趕路了,主人交代他務必在三天內趕到巫城,時間非常緊迫,必須晝夜趕路,他翻身上馬,又繼續向巴郡方向奔去。

穿過小鎮,便進入了松林區域,一條寬闊的官道橫穿整片松林,此時正值清晨,松林內十分安靜,官道幾乎見不到行人。

大約走了兩裡,張易見路旁有一座休息的亭子,便翻身下馬,牽馬向亭子走去,他需要讓馬匹休息一下,自己順便吃一點東西,才能繼續趕路。

可剛走了沒幾步,他忽然感覺頭頂一陣風聲,不等他反應過來,一個黑影從松樹上撲下來,將他從馬上掀翻倒地,張易大驚,翻身要起來,旁邊衝上幾個黑衣人,將他死死按在地上,一名大漢用刀柄猛地將他敲暈,捆住手腳,用碎布堵住了嘴,將他裝進一個布袋裡。

這時,一名黑衣人將從張易身上搜到的油紙包遞給了從樹上撲下來的男子,這名男子正是司馬懿的貼身護衛楊順,他奉司馬懿之命,帶領十幾名手下追蹤張易,他們抄小路趕在了張易前面。

楊順見張易一路沒有休息吃飯,便猜他一定會在這座涼亭內休息,果然被楊順猜中,楊順接過油紙包打開看了看,正是主人交代他要奪取的東西,他點點頭,“把他帶走!”

衆人將張易丟上馬背,從另一條小路迅速離開松林,向成都奔去

夜幕剛剛降臨,司馬懿便拿到了張鬆的親筆信和圖冊,不由心中大喜,尤其這本圖冊更讓他喜出望外,就算是龐羲和董和都無法得到這麼重要的軍事機密,這簡直就是天賜良機。

司馬懿連夜將這本圖冊抄繪了兩份,把楊順找來,連同自己的一封信交給他,叮囑道:“巫城盤查嚴密,單獨走恐怕難以過去,你可隨雲家商隊一同走,這樣就可以掩飾,記住!務必把這份圖冊和書信親手交給州牧,並告訴州牧,我在蜀中活動非常安全,請他不用擔心。”

“屬下記住了!”

楊順接過圖冊和信,貼身藏好,此時雲家商隊數十人及三百多匹騾馬,滿載着蜀錦等貴重之物已經準備出發了,楊順化裝成一名夥計,跟着商隊離開了成都,浩浩蕩蕩向南而去。

安排好了楊順去送信,司馬懿隨即去了董和的府邸

董和是董允的父親,他原是成都令,因兒子董允在荊州任職而被劉璋不喜,但董和是東州士的領袖人物,而且極得民望,劉璋一時找不到藉口貶黜他,便任命他爲蜀郡太守。

蜀郡最重要的城池便是成都,成都由成都令管轄,管轄地包括附近的幾個縣,基本上和蜀郡北部重合,使得蜀郡實際的管轄地只有南面的一小塊地盤,地位雖高,但職權卻很小。

一早,董和步履匆匆地向州衙走來,有些事情儘管他並不想做,但他心裡明白,爲了大局,他必須破釜沉舟,而且東州系受巴蜀本土系迫害已久,今天正好出一口惡氣。

董和快步來到劉璋官房前,稟報了侍衛,片刻,侍衛領他入內,只見劉璋正坐在桌前批閱文書,董和上前施禮,“微臣參見州牧!”

“董太守有什麼事嗎?”劉璋笑眯眯問道。

董和取出油紙包,交給侍衛呈上,躬身道:“啓稟州牧,蜀郡賊曹抓捕盜賊時發現了一個可疑之人,擒下此人,從他身上搜到了這個,事關重大,微臣不敢隱瞞。”

“是什麼?”

劉璋有些奇怪,打開了油紙包,從裡面取出了圖冊和張鬆給劉備的信,他翻了翻圖冊,不由大吃一驚,這麼重要的軍事機密怎麼會流傳出來。

他又看了一遍信,頓時勃然大怒,重重一拍桌子,“好一個張鬆,竟敢背叛於我,勾結劉備出賣巴蜀,真是罪該萬死!”

董和又道:“送信人已全部交代,州牧可要見他?”

“此人在何處?”

“就在外面,關押在一輛馬車內。”

劉璋黑着臉令道:“帶他到刑房來見我!”

不多時,幾名衙役押送張易進了刑房,將他綁在一根鐵柱上,這時,劉璋緩緩走了過來,見張易偏體鱗傷,被打得不輕,他回頭問身旁心腹侍衛:“認識此人嗎?”

侍衛點點頭,“好像是張別駕的馬僮。”

劉璋冷冷哼了一聲,問道:“張鬆命你去哪裡?”

張易被打得崩潰了,早已悉數交代,此時在劉璋滿前更不敢隱瞞,他有氣無力道:“老爺命我去巫城,讓我送一些東西。”

劉璋把油紙包在他面前晃了晃,“是這個嗎?”

“是這個,裡面是一封信和一本冊子。”

劉璋眼中迸射出殺機,咬牙切齒道:“張鬆,我待你不薄,爾竟敢背叛我!”

他回頭喝令道:“將張鬆全家抓捕,一個不留!”

半個時辰後,數千士兵包圍了張鬆府,將張鬆及其全家老少良賤三百餘口悉數捉拿,劉璋下令將張鬆及全家斬首於市,同時任命巴郡太守嚴顏爲偏將軍,率軍一萬五千人駐守巴東郡,嚴防劉備從巫城進軍巴東。

就在這時,從事劉巴稟報,劉璟的使者已到了成都,求見益州州牧

劉璟的使者自然是司馬懿,當他得知劉璋已下令誅殺張鬆,張鬆人頭落地,司馬懿便知道他出場的時機到了。

當初司馬懿奉劉璟之命處使巴蜀,他們對巴蜀內部的情況一無所知,所以劉璟也只給了他一個指令,破壞劉璋和劉備的聯合。

到了巴蜀後,司馬懿才漸漸瞭解到了巴蜀的官場內幕,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終於說服了東州士勢力轉向支持劉璟,這是司馬懿最大的功勞。

同時,揭穿張鬆和劉備的勾結,將劉備圖謀西川的野心昭於天下,成功地挑起了劉璋對劉備的仇視,以及對巴蜀本土派系懷疑,這又是司馬懿的第二功勞。

獲取這兩個功勞,司馬懿可以說圓滿完成了劉璟交給他的重任,但司馬懿知道,劉璟實際上是把巴蜀的處置權完全交給了他,讓他按照自己的意願實施巴蜀策略。

所以司馬懿非常珍惜這次大權在握的機會,他要讓劉璟奪取巴蜀的計劃按照自己的思路來完成。

這也是奠定他在荊州地位的大好良機,賈詡的功績是輔助劉璟打贏了赤壁大戰,重新統一荊州,那他的功績就是奪取巴蜀,在司馬懿計劃中,勸說劉璋與劉璟合作共同剿滅劉備,可以說是重頭戲。

司馬懿在州衙正堂外的廣場上稍稍等了片刻,一名侍衛便將他領進了正堂,司馬懿知道正堂一般是主持新年大典或者接見朝廷使者的地方,劉璋竟然在正堂接見自己,這就說明劉璋對荊州極爲重視。

這也難怪,去年劉璋畏懼曹操西征,特地派法正去南陽見曹操,態度卑怯,而現在荊州擊敗了曹軍和江東,已成爲南方的最強者,這種情況下,劉璋畏懼荊州也是在情理之中。

司馬懿昂首挺胸走進了正堂大殿,劉璋迎了出來,深施一禮道:“聽聞司馬軍師已到成都,劉璋招待不週,怠慢了先生,還望先生多多包涵。”

司馬懿呵呵一笑,“蜀中風景甲於天下,我正好有時間飽覽蜀中勝景,心中正不勝欣喜,州牧不必自責,司馬懿沒有一點怪州牧之意。”

劉璋見他很會說話,心中歡喜,連忙替他一一引見巴蜀衆臣,吳懿、張任、董和、黃權、王累、李恢、劉巴、法正等等一般武將文臣,還有他的兩個兒子,長子劉循和次子劉緯。

司馬懿笑着和衆人一一見禮,衆人寒暄幾句,便簇擁着劉璋和司馬懿進了大殿。

衆臣分兩邊落座,司馬懿卻和劉璋坐在主席位上,這時一隊侍女翩翩進來獻酒,衆人喝了兩杯酒,劉璋笑道:“聽說我弟在赤壁大敗曹軍,我當時一夜未眠,不勝歡喜,只恨不得立刻和我弟相見,一敘兄弟之情。”

其實說起來,劉璋和劉璟血緣確實很近,他們都是漢魯恭王的後嗣,而且兩人都是玉字輩分,所以劉璋便順水推舟稱劉璟爲弟。

不過事實上,劉璋和劉表的關係卻很不好,當年建平郡和宜都郡本來都是屬於益州,被劉表趁益州趙韙之亂時侵佔,至今不肯歸還。

但此時劉表已逝,劉璟崛起,過去的事情劉璋也不想多提了,司馬懿也心知肚明,他笑眯眯道:“我家主公常說,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和益州兄長一聚,共敘漢室親情,可惜一直沒有機會。”

這時,旁邊忽然有人冷冷道:“有傳聞說,劉荊州並不是劉表之侄,請問司馬先生,這傳聞是真是還是假?”

衆人大驚,一起回頭望去,是誰這麼大膽?

第1075章 蝦道蟹路第1106章 中原大戰(五)第685章 小人物的抉擇第551章 公開取士(下)第408章 果斷出擊第667章 進退維谷第266章 心無靈犀第895章 劉璟教子第25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46章 練武的抉擇第363章 探查道路第985章 隱患彰顯第504章 威逼利誘第925章 宛城之困第456章 急於求和第482章 司馬懿獻計第140章 大軍壓境第861章 斥候遭遇第262章 膽識過人第523章 兵臨城下第947章 聲東擊西第794章 北方來使第244章 兵臨城下第391章 功虧一簣第781章 江東風雲(二十五)第948章 迫停東線第612章 曹氏父子第866章 偷襲午亭第344章 誘惑和顧慮第885章 舉兵投降第546章 蜀道行軍第540章 劉備借糧第587章 夷蠻之兵第268章 劉表之死第112章 正是良辰美景第528章 激戰成都(五)第255章 二戰于禁第95章 蛇蠍婦人心第169章 斬馬刀第154章 需要做一個徹底了斷第39章 化解危機第834章 特殊同盟第1012章 漢國科舉第614章 南陽消息第299章 急返江夏第704章 奇兵出擊第42章 枕邊風再起第830章 刺殺羌王第619章 祁山道胡賊第206章 神秘客人第660章 兵至西城第133章 良辰美景中的殺機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1116章 再見伏後第1070章 誰的責任第665章 斷旗示警311章 迎頭痛擊第901章 突襲居延第968章 以兵換將第147章 欺上瞞下第297章 荊州來人第41章 伯侄夜談第867章 兵困直道第634章 夜攻合肥第165章 蔣齊非蔣幹第1054章 交州風起第871章 兩路出擊第1012章 漢國科舉第152章 主堂爭執第427章 新的威脅第1099章 反間之計第326章 安陸危機第776章 江東風雲(二十)第209章 江夏書院第85章 火燒博望坡第1101章 太后伏氏第210章 孔明之妻第862章 戰爭到來第1048章 鍾繇訪漢第265章 諸葛之思第540章 劉備借糧第574章 連環雙計第682章 明取陳倉第840章 會稽有變第760章 江東風雲(四)第635章 合肥激戰(上)第589章 明月寶珠第348章 夜戰安陸第94章 不想遇見第800章 隔空相鬥第928章 衆叛親離第83章 進營第200章 途中遇險第397章 上品之利第476章 收藏之器第386章 大戰前夕第77章 新野急報第859章 久攻不克第351章 大獲全勝第607章 木牛爲餌
第1075章 蝦道蟹路第1106章 中原大戰(五)第685章 小人物的抉擇第551章 公開取士(下)第408章 果斷出擊第667章 進退維谷第266章 心無靈犀第895章 劉璟教子第25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46章 練武的抉擇第363章 探查道路第985章 隱患彰顯第504章 威逼利誘第925章 宛城之困第456章 急於求和第482章 司馬懿獻計第140章 大軍壓境第861章 斥候遭遇第262章 膽識過人第523章 兵臨城下第947章 聲東擊西第794章 北方來使第244章 兵臨城下第391章 功虧一簣第781章 江東風雲(二十五)第948章 迫停東線第612章 曹氏父子第866章 偷襲午亭第344章 誘惑和顧慮第885章 舉兵投降第546章 蜀道行軍第540章 劉備借糧第587章 夷蠻之兵第268章 劉表之死第112章 正是良辰美景第528章 激戰成都(五)第255章 二戰于禁第95章 蛇蠍婦人心第169章 斬馬刀第154章 需要做一個徹底了斷第39章 化解危機第834章 特殊同盟第1012章 漢國科舉第614章 南陽消息第299章 急返江夏第704章 奇兵出擊第42章 枕邊風再起第830章 刺殺羌王第619章 祁山道胡賊第206章 神秘客人第660章 兵至西城第133章 良辰美景中的殺機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1116章 再見伏後第1070章 誰的責任第665章 斷旗示警311章 迎頭痛擊第901章 突襲居延第968章 以兵換將第147章 欺上瞞下第297章 荊州來人第41章 伯侄夜談第867章 兵困直道第634章 夜攻合肥第165章 蔣齊非蔣幹第1054章 交州風起第871章 兩路出擊第1012章 漢國科舉第152章 主堂爭執第427章 新的威脅第1099章 反間之計第326章 安陸危機第776章 江東風雲(二十)第209章 江夏書院第85章 火燒博望坡第1101章 太后伏氏第210章 孔明之妻第862章 戰爭到來第1048章 鍾繇訪漢第265章 諸葛之思第540章 劉備借糧第574章 連環雙計第682章 明取陳倉第840章 會稽有變第760章 江東風雲(四)第635章 合肥激戰(上)第589章 明月寶珠第348章 夜戰安陸第94章 不想遇見第800章 隔空相鬥第928章 衆叛親離第83章 進營第200章 途中遇險第397章 上品之利第476章 收藏之器第386章 大戰前夕第77章 新野急報第859章 久攻不克第351章 大獲全勝第607章 木牛爲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