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江東風雲(四)

【這是前兩天漏發的一章,昨天晚上發現,但每天只能發一條消息,很抱歉!今天應該是發三章,但不知有沒有限制,如果今天沒有766章,真的沒辦法了。】

兩名侍衛將劉曄領到了孫權的船艙前,一名侍衛稟報道:“啓稟吳侯,曹丞相使者到來!”

“請進!”船艙裡傳來孫權的聲音。

侍衛回頭向劉曄一擺手,“先生請吧!”

劉曄略略整理一下被江風吹亂的衣冠,快步走進了船艙,只見船艙內有兩人,一人正是吳侯孫權,而另一人鬚髮皆白,是名年長的老者,身着峨冠儒袍,容貌清矍,劉曄頓時想起他是誰了,十幾年前他曾在徐州見過,江東的二號人物張昭。

劉曄連忙上前施禮,“曹丞相帳下主簿劉曄參見吳侯,參見張軍師。”

“原來是劉主簿,多年未見了,別來無恙乎?”

“多謝吳侯關心,劉曄很好,這次奉曹丞相之令,有要事和吳侯商議。”

“請坐吧!”

劉曄和張昭點點頭,三人坐了下來,孫權又命侍衛上茶,笑問道:“曹丞相可有信件?”

劉曄搖了搖頭,“很抱歉,只有口信,由劉曄轉述。”

“主簿請說吧!我洗耳恭聽。”

劉曄喝了一口熱茶,這纔不慌不忙道:“曹丞相希望吳侯能看清局勢,做出明智的決定,不要一錯再錯,以致三世基業毀於一旦。”

孫權沉默了,這哪裡是商議,分明就是威脅,旁邊張昭冷笑一聲說:“這話太空洞了,讓人無法理解,劉主簿能否詳解?”

劉曄微微一笑,又繼續道:“眼前的局勢我想吳侯應該很清楚,江東已經三分,會稽孫賁宣告自立,吳郡孫紹也是自立在即,吳侯實際控制地只有丹陽、廬江和毗陵三郡,連豫章郡和鄱陽郡也被漢軍佔領,這是前所未有的危機,如果吳侯再不採取行動,恐怕最後的立足之地也沒有了,曹丞相不希望局勢發展到那一步。”

“那曹丞相希望我採取什麼行動呢?”孫權冷冷問道。

“很簡單,曹丞相希望吳侯歸降朝廷,和曹軍共進退。”

孫權這才明白曹操的企圖,原來是讓自己投降,看來他確實是忌憚劉璟,不敢輕易動兵,孫權淡淡一笑道:“我現在不就是朝廷一員嗎?天子親封爲吳侯,我每年也派使者去朝中進貢納土,曹丞相還要我怎麼歸降呢?”

“曹丞相是希望吳侯送長子去鄴都讀書,我們會善加照顧,另外曹丞相還希望和吳侯見一面,雙方建立盟約,曹丞相願意出兵助吳侯奪回豫章郡和鄱陽郡。”

劉曄的意思很明確了,質子結盟,孫權半響才嘆一口氣道:“請給我時間考慮一下吧!”

劉曄點點頭,“可以,我們就以三天爲限,若三天內沒有吳侯的答覆,那就視同吳侯拒絕,我先告辭了。”

孫權感到很疲憊,對張昭道:“子布替我送劉主簿下船,我就不送了。”

張昭笑着一擺手,“劉主簿請吧!”

片刻,張昭送走了劉曄,返回孫權船艙,只見孫權負手站在船窗前,凝視着江面不語,神情十分凝重,張昭知道孫權的壓力極大,他笑着走進船艙道:“劉曄到來其實也不是壞事,至少泄露了曹操忌憚劉璟的事實,若非如此,曹操會給吳侯一個投降的機會嗎?”

孫權搖了搖頭,“我絕不會質子去鄴都。”

“微臣也不贊同,更不贊同和曹操結盟,這就是曹操的惡毒之計,先斷絕我們和劉璟的盟約,雙方以兵戎相見。”

孫權低低嘆了口氣,“可是我們和劉璟又還有什麼盟約呢?他佈下荊南圈套讓我鑽入,又佔領了我的豫章和鄱陽,他和曹操又有什麼區別,一樣的心狠手辣。”

“可至少我們面子沒有撕破,吳侯質問他爲何佔領豫章和鄱陽,置盟約於何地?我想他會給吳侯一個說法,微臣覺得孫劉兩家畢竟有聯姻,劉璟總比曹操靠得住一點。”

孫權回頭詫異地看了張昭一點,在他記憶中,張昭可是堅定不移地反對劉璟,主張和曹操聯合,今天怎麼反過來了,張昭明白孫權的疑惑,苦笑一聲解釋道:“微臣對劉璟依然沒有好感,只是現在江東生死存亡之計,微臣應以江東大業爲重,摒棄個人恩怨,微臣雖然很厭惡劉璟,但微臣不得不承認,劉璟確實比曹操稍微靠得住。”

孫權點點頭,“子布能這樣坦白,我很高興,不過讓我再單獨考慮一下吧!”

張昭行一禮,慢慢退下去了,孫權待他走遠,又對外面侍衛道:“去把魯都督請來!”

人到危難時,纔會意識到真正忠誠於自己之人,孫權也是如此,他此時才意識到,被他一直輕視的魯肅纔是真正忠誠於自己之人,他心中不由一陣自責。

不多時,魯肅快步走進船艙,他見吳侯坐着,便跪下行一拜禮,“拜見吳侯!”

“子敬請免禮。”

孫權嘆息一聲說:“我這幾天一直在思考自己的過錯,從建安四年執政至今,已有十五年,可江東非但沒有強盛壯大,反而屢遭挫折,今天竟到了分崩離析的地步,讓我無法去面對父兄,我不停反思自己,卻總不得要領,希望子敬能爲我之鑑,直言相告。”

說完,孫權滿懷期待地望着魯肅,魯肅沉默片刻道:“忠言逆耳,我怕吳侯無法接受。”

“事到如今,我還有什麼不能聽,請子敬說實話吧!若我還聽不進忠言,子敬也可以離開我了。”

魯肅默默點頭,思索片刻道:“吳侯確實犯了不少錯誤,比如草率出兵,過於窮兵黷武,但這些都不是大問題,微臣一直認爲,吳侯犯下三條錯誤,才導致今日之禍。”

孫權深深向魯肅行一拜禮,“請子敬明言。”

“第一個錯誤就是吳侯不該縱容派系,吳侯有識人之明,無論張昭、顧雍、虞翻等人都有經天緯地之大才,黃蓋、周瑜、陸遜、呂蒙都能獨擋一方,江東可謂人才濟濟,但爲什麼在關鍵時刻,這些大才卻不能盡其所能,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江東派系內鬥熾烈,人人都有了私利,當公私利益衝突時,所有主張都是從自身派系考慮,從而置江東大業不顧,這也導致吳侯決策屢屢失誤,這是江東衰敗之根。”

雖然話不中聽,但孫權還是默默接受了,“請子敬繼續。”

“第二個錯誤就是吳侯越俎代庖,吳侯有治國之才,卻無帥兵之能,坦率地說,吳侯的軍事才能遠不如劉璟、曹操,甚至也不如周瑜、陸遜等人,可偏偏每次出征,吳侯都要親自領兵,指揮作戰,可每次都是失敗而歸,才使江東屢遭挫折,國力日漸衰敗,吳侯自身的威望也消亡殆盡。”

魯肅指出的第二條錯誤極爲刺耳,孫權臉色一變,險些發作,他最終還是剋制住了,冷冷道:“請繼續吧!”

魯肅感覺孫權已經沒有耐心了,他心中黯然,便不再多說,抱拳道:“若吳侯不願再聽,魯肅也不再說,不打擾吳侯了。”

孫權這才驚覺,連忙擺手,“子敬請繼續說,我沒有不愛聽,請繼續!”孫權心中慚愧,自己竟然又聽不見忠言了。

“好吧!微臣繼續第三條,吳侯的第三條錯誤就是言而無信,貪小利而忘大義。”

“這話怎麼說?”孫權着實有點不悅,他覺得這不是錯誤,而是品德問題,魯肅怎能這樣評價自己。

“其實吳侯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就拿對荊州的態度,吳侯可以問問自己,我們和荊州結了幾次盟,又毀了幾次盟,如此反覆,劉璟就不會再信任吳侯,這就是言而無信,貪小利而忘大義是指吳侯不該接收荊南,吳侯明知荊南對於劉璟的重要,明知劉璟不能容忍江東勢力西擴,爲此我們已經打了幾次大戰,吳侯還是在關鍵時刻受不了誘惑,接收了荊南,最後連豫章和鄱陽也丟了”

“好了!”

孫權終於聽不下去,勃然變色,他剋制住怒火,冷冷道:“我是犯了很多錯誤,但也沒有你說的那般不堪,你不必將我說得一無是處。”

魯肅心中極爲失望,他沒想到到這個時候了,孫權還是聽不進自己的勸諫,表面說願意虛心納諫,可話說得刺耳,他就不能接受了,這種勸諫還有什麼意義,令自己徒生煩惱罷了,想到這,魯肅嘆了口氣說:“微臣剛纔也說了,忠言逆耳,吳侯不願接受,微臣也沒有辦法,請容微臣告辭。”

他起身行一禮,轉身而去,這時孫權叫住了他,沉默片刻,孫權緩緩道:“子敬之言雖然一時令我難以接受,但我會細細品味,會盡量改正錯誤,請子敬不要失去信心。”

魯肅勉強一笑,“微臣也是盡人臣之道。”

停一下,魯肅又道:“微臣還有一個建議,不知當講不當講。”

“有什麼建議,儘管說。”

“微臣聽說曹操派使者來見吳侯,如果微臣沒有猜錯,這應該是曹操忌憚劉璟,不敢輕易捲入江東之亂,既然如此,吳侯就應該向劉璟表示出誠意,請劉璟幫助我們度過這個難關,他畢竟是吳侯妹婿,不會見死不救。”

“我就害怕他提的條件太高,我無法接受。”

魯肅搖搖頭道:“他連豫章和鄱陽兩郡都佔領了,還能有什麼條件,我們還有什麼不能答應?”

這句話孫權聽進去了,確實如此,他們已經別無選擇,孫權沉思片刻道:“劉璟的戰船應該就在後面,我還是想請子敬再去見他,請他助我們度過難關。”

說到這,孫權取出一面金牌遞給魯肅,“他提出的條件,只要我們可以辦到,子敬都可以全權代表我答應,我們實在沒有時間了。”

魯肅接過金牌,他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第125章 柴桑陶氏第666章 虛城以待第393章 部署後路第849章 匈奴南下第183章 江東主力殺至第1036章 江東末路(下)第688章 殺一儆百第251章 再襲糧道第57章 餞別送友第334章 劉備之憂第682章 明取陳倉第630章 兩軍對峙第811章 漢騎初至第586章 緊急商議第28章 初臨武昌第333章 請君一見第230章 商船出事第739章 諸葛對陸遜307章 兩軍對陣第1072章 再訪隆中第772章 江東風雲(十六)第366章 戰爭悄然而至第823章 被迫撤軍第75章 許都之謀第269章 得失之間第450章 魯肅使楚(中)第1112章 苛刻條件第238章 書房秘謀第1050章 升職風波第927章 暗流湍急第799章 神秘來客第1095章 獵熊戰局第1047章 雙重困惑第491章 矛盾初現第948章 迫停東線第8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第846章 魔高一丈第691章 關中收官(上)第681章 引發不發第29章 劉備的深意第288章 江東內爭第587章 夷蠻之兵第713章 羌人使者第211章 緊急對策第292章 彰顯誠意第490章 龐統之策第987章 激戰谷口第234章 攻心爲上第487章 步步緊逼第262章 膽識過人第290章 攔路第732章 是去是留第659章 出兵在即第1042章 意外之喜第144章 陶府弔孝第259章 初到鄴城第796章 明暗兩使第29章 劉備的深意第1130章 四面楚歌第1077章 備戰先兆第10章 劉景升的煩惱第300章 飲馬漢水第1049章 鍾繇贈字第633章 倒逼江東第7章 給於禁的迷魂湯第117章 劍法如謀第576章 危局反擊(上)第484章 運籌帷幄第612章 曹氏父子第1016章 重要情報第417章 偷襲柴桑第596章 討價還價第625章 江東失英第458章 誰爲鼓槌第754 陸遜獻計第524章 激戰成都(一)第424章 西線佈局(上)第713章 羌人使者第396章 陶家自省第866章 偷襲午亭第955章 攻城夜戰第424章 西線佈局(上)第905章 兄弟反目第526章 激戰成都(三)第752章 將帥矛盾第884章 士卒譁變第477章 秭歸出事第67章 竹林試刀第260章 曹丕之怒第857章 重重包圍第1124章 生死由天第866章 偷襲午亭第7章 給於禁的迷魂湯第551章 公開取士(下)第1083章 各尋出路(上)第921章 滿城搜捕第681章 引發不發第222章 江夏太守第431章 皖水之戰
第125章 柴桑陶氏第666章 虛城以待第393章 部署後路第849章 匈奴南下第183章 江東主力殺至第1036章 江東末路(下)第688章 殺一儆百第251章 再襲糧道第57章 餞別送友第334章 劉備之憂第682章 明取陳倉第630章 兩軍對峙第811章 漢騎初至第586章 緊急商議第28章 初臨武昌第333章 請君一見第230章 商船出事第739章 諸葛對陸遜307章 兩軍對陣第1072章 再訪隆中第772章 江東風雲(十六)第366章 戰爭悄然而至第823章 被迫撤軍第75章 許都之謀第269章 得失之間第450章 魯肅使楚(中)第1112章 苛刻條件第238章 書房秘謀第1050章 升職風波第927章 暗流湍急第799章 神秘來客第1095章 獵熊戰局第1047章 雙重困惑第491章 矛盾初現第948章 迫停東線第8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第846章 魔高一丈第691章 關中收官(上)第681章 引發不發第29章 劉備的深意第288章 江東內爭第587章 夷蠻之兵第713章 羌人使者第211章 緊急對策第292章 彰顯誠意第490章 龐統之策第987章 激戰谷口第234章 攻心爲上第487章 步步緊逼第262章 膽識過人第290章 攔路第732章 是去是留第659章 出兵在即第1042章 意外之喜第144章 陶府弔孝第259章 初到鄴城第796章 明暗兩使第29章 劉備的深意第1130章 四面楚歌第1077章 備戰先兆第10章 劉景升的煩惱第300章 飲馬漢水第1049章 鍾繇贈字第633章 倒逼江東第7章 給於禁的迷魂湯第117章 劍法如謀第576章 危局反擊(上)第484章 運籌帷幄第612章 曹氏父子第1016章 重要情報第417章 偷襲柴桑第596章 討價還價第625章 江東失英第458章 誰爲鼓槌第754 陸遜獻計第524章 激戰成都(一)第424章 西線佈局(上)第713章 羌人使者第396章 陶家自省第866章 偷襲午亭第955章 攻城夜戰第424章 西線佈局(上)第905章 兄弟反目第526章 激戰成都(三)第752章 將帥矛盾第884章 士卒譁變第477章 秭歸出事第67章 竹林試刀第260章 曹丕之怒第857章 重重包圍第1124章 生死由天第866章 偷襲午亭第7章 給於禁的迷魂湯第551章 公開取士(下)第1083章 各尋出路(上)第921章 滿城搜捕第681章 引發不發第222章 江夏太守第431章 皖水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