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引刀待發

宜都縣外江面上,一千五百艘戰船密集地鋪在江面之,儼如過江之鯽,規模浩大。

這便是即將西征巴蜀的七萬荊州大軍,他們在宜都城外的江面上已經集結了兩天,等待着最後的出發命令。

所謂的荊南之戰不過是他們大軍集結的藉口,荊州爲此做了數月充分的準備,三十萬石糧食,無數軍械物資,一萬多匹騾馬牲畜,並動員了兩萬船伕和三萬後勤民夫。

荊州幾乎將赤壁大戰的戰利品幾乎全部投入了這場戰爭之中。

七萬大軍兵分兩路,一路由老將黃忠爲主將,廖化爲副將,率兩萬軍走陸路,另一路則是劉璟親率五萬大軍走水路,水陸並舉,將一舉奪取巴蜀。

碼頭上,劉璟正在向數百名軍侯以上將領進行出征前的最後動員。

“各位將軍,益州劉璋已在不久前去世,他的兩個兒子爲爭奪繼承之位而爆發了內戰,而在巴東郡,東州士軍隊和巴蜀本土軍隊也爆發了戰爭,這是我們的機會,荊州軍的大旗從此要在巴蜀上空飄揚......”

說到這,劉璟緩緩看了衆人一眼,見衆人神情肅穆,目光裡充滿了緊張,就彷彿要去參與一場血與火的大戰,他笑了笑道:“各位將軍也不用太緊張,奪取巴蜀,我們的實力佔有絕對優勢,劉璋新死,人心混亂,還有數萬軍隊陷於漢中,這一戰只要我們不冒險,不出昏招,最多兩個月內,我們必能拿下巴蜀,到時所有參戰將士都會有厚賞!”

最後一句話使軍官們一片歡騰,碼頭上的氣氛頓時變得熱烈起來,劉璟又擺了擺手,碼頭軍官們再度安靜下來,劉璟這才下令道:“一個時辰後出發,現在都回去準備!”

軍官們紛紛散去了,這時,司馬懿帶着一名報信兵匆匆上來道:“州牧,有巫城剛剛送來的消息。”

報信兵上前單膝跪下,將一封信高高舉起,“這是我家太守給州牧的求援信!”

劉璟迅速接過信,他心中也生出一絲莫名的擔憂,在他出徵前竟然收到了龐羲的求援信,使劉璟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他看了看信,是龐羲被嚴顏擊敗,現在兵微勢小,龜縮在巫城縣內,懇求荊州出兵援助。

“究竟是巴東戰敗,還是巫城軍隊戰敗?”龐羲在信中沒有寫清楚,劉璟又追問報信士兵道。

“啓稟州牧,先是巴東戰敗,龐俊將軍陣亡,嚴顏軍隊一路追殺逃跑的殘兵到巫城,氣焰非常囂張,龐太守憤恨出擊,結果又中了埋伏,被殺得大敗而歸。”

“那現在巫城還有多少軍隊?”劉璟又問道。

“龐太守已把秭歸縣守軍調去巫城,兵力不足三千。”

“我知道了!”

劉璟讓親兵將報信兵帶了下去,這時,司馬懿微微笑道:“看來這個嚴顏也頗會用計,將是一塊我們西進的絆腳石。”

“軍師不用太擔心,嚴顏雖有點謀略,但螳臂無法擋車,我們大軍西進,必會將他的兩萬軍碾得粉碎!”

劉璟凝視遠處的一片綠油油農田,他忍不住輕輕嘆了口氣,“春天出征,這是我的罪過啊!”

說完,他轉身向大船走去,喝令左右,“準備出發了!”

一個時辰後,隨着巨大的戰鼓聲敲響,一千五百艘戰船掛起風帆,千帆如雲,異常壯觀,船隊浩浩蕩蕩向巴蜀駛去,正式拉開了荊州西擴的大幕。

鄴都,夜幕下,一輛馬車緩緩停在丞相府前,荀攸在一名家僮的扶持下,從馬車裡出來,府門臺階上,十幾人挑着燈籠,將府門前照如白晝,等候在臺階前的曹植連忙迎上前,躬身施禮道:“父親在書房等候世伯,請先生隨我來!”

荀攸點點頭笑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你父親這麼急着找我來?”

“具體侄兒也不知,好像和益州有關。”

“哦!益州方面有消息來了?”荀攸捋須問道。

“就在剛纔,益州有快信送來,父親顯得很震驚,估計消息不太好。”

益州傳來不好的消息,是在荀攸的意料之中,月初他就給丞相說過,劉璟集結大軍在江陵,名義上是攻荊南,實際上是在準備對巴蜀用兵了,他提出三個建議,一是讓天子下詔,明確各諸侯的勢力範圍,不給劉璟越境進攻益州的藉口。

其次建議曹軍大舉增兵汝南,對安陸郡施壓,讓劉璟不敢輕舉妄動。

第三個建議則是提醒劉璋增兵巴東郡,加強益州自身防禦,但不知爲什麼,丞相併沒有采納前兩個建議,也沒有向他解釋原因,不過荀攸能猜到一二,關鍵是丞相心態和從前不太一樣了,自從赤壁慘敗後,丞相明顯從進攻轉爲防禦,關注點也從軍事轉到政治,失去了從前的銳勁。

當然,荀攸也能理解,赤壁大戰使中原物資財力損失太大,至今還沒有恢復,再想大規模出兵顯然不現實,但更重要是丞相年事已高,不再有從前的銳氣,轉而更注重自己在漢朝的地位。

相反,劉璟卻年輕銳勁,充滿了朝氣蓬勃,兵精民附,又有賈詡、司馬懿這樣的頂尖人才輔佐,擴張大業處於上升期也就在情理之中。

坦率地說,荀攸也沒有抑制劉璟西擴的良策,除非讓荊州發生內亂,但似乎又不太可能,江東也更不是威脅,想來想去,也只有出兵干涉一條路了。

荀攸跟隨着曹植快步來到內堂,這裡是曹操召集心腹幕僚商議軍國大事之地,只見丞相獨自一人在堂上來回踱步,顯得憂慮很重,這讓荀攸有一種莫名的傷感。

以前五大謀士,郭嘉病故,賈詡投降劉璟,叔父轉向朝廷政務,不再爲丞相謀策,而程昱在赤壁兵敗後,愧疚於心,一直稱病不出,丞相現在只剩下自己一人了。

荀攸快步走到堂下,躬身施禮道:“微臣參見丞相!”

“公達來得正好,快快請進!”

曹操心中焦急,他無心和荀攸敘家常,兩人坐下,他開門見山便道:“剛剛得到消息,劉璋意外病故了。”

這個消息讓荀攸一驚,“怎麼會病故?”

“聽說是巡視途中暴斃,死因不明,極有可能是中毒身亡。”

曹操嘆了口氣又道:“現在劉璋的兩個兒子互相指責對方下毒,各自統兵征伐,內戰打得很激烈,南方東州士和巴蜀系也爆發了激戰,益州現在亂成一團。”

荀攸微微哼了一聲道:“劉璋暴斃,除了劉璟所爲還會是誰?可嘆劉璋兩個蠢子各爲私利爭奪,卻不顧大敵臨頭。”

曹操點了點頭,“這是很顯然,劉璋之死,劉璟是最大得益者,只要除掉劉璋,益州便成了無主之地,劉璟便可以趕在朝廷任命新州牧之前,奪取巴蜀,美其名曰平定巴蜀之亂,保護民衆,在道義上就站住了腳,那時他就要逼我承認他對巴蜀控制。”

說到這裡,曹操眼中流露出一種掩飾不住的憂慮,對荀攸道:“劉璟佔荊州奪巴蜀,天下富庶之地得其二,更有巴蜀地利,如果他的上庸策略成功,將是巴蜀漢中一鍋端,然後兵指關中,將佔據大漢半壁江山,公達,我們現在該如何是好?”

荀攸心中暗暗嘆息一聲,劉璋暴斃,劉璟奪取益州大勢已成,還能有什麼辦法阻擋,但他又必須替曹操分憂,沉吟一下,荀攸緩緩道:“微臣有三計,或許能緩一緩劉璟的西進步伐。”

曹操當然也知道這件事極爲棘手,如果容易,他自己就能決定了,正因爲無計可施,他才把荀攸請來,荀攸果然沒有讓他失望,提出了三策,他連忙笑道:“公達請說!”

“第一計可以叫急計,立刻要做,朝廷必須立刻承認劉循或者劉緯爲益州州牧,再派人去益州勸和他們兄弟,使他們停止內訌,一致對外,這樣可以使劉璟在道義上站不住腳,同時也建議立刻屯兵南陽或者汝南,趁現在劉璟西進,荊州空虛之計,兵壓荊州,逼劉璟退兵。”

曹操默默點頭,他可以承認劉緯爲益州牧,可以讓黃權調和內戰,這一點沒有問題,但說進攻荊州,他卻覺得不妥,上次荀攸就提出這個方案,他沒有采納。

倒並不是因爲他和劉璟簽有互不進攻合約,那種合約對他是沒有意義,關鍵是有漢水和長江阻隔,江夏又有強大的水軍,他進攻荊州作用不大,反而撕毀毀約,給了劉璟進攻南陽的機會,所以曹操權衡再三,沒有采納屯兵汝南的方案。

但曹操也不想過多解釋,便問道:“公達請說第二計!”

荀攸感覺曹操並不是很驚喜,估計他還是不會採納兵逼荊州這一條,無奈,他只得又道:“如果劉璟佔領了巴蜀,丞相可以暗中支持巴蜀本土派,同時調撥巴蜀本土派和東州士的矛盾,讓劉璟在益州難以立足,最後被迫放棄益州,這一計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效果會很好,所以又叫緩計。”

“不錯!”曹操讚道:“此乃釜底抽薪之計,沒有巴蜀人的支持,劉璟就算將巴蜀吞進嘴裡也咽不下去,更關鍵是,它能替我爭取時間,這一計我採納了,再請問公達第三計。”

荀攸想了想道:“第三計,姑且叫它補計,微臣的意思是說,我們在巴蜀和漢中沒有搶到先機,形成了今天的被動,那麼我們下一步就要搶在劉璟之前,堵住他的下一步路途。”

“公達是指關中?”曹操問道。

荀攸點了點頭,“正是關中!”

曹操負手慢慢踱步,他明白荀攸的意思,關中的關鍵在馬超,如果馬超不除,劉璟極可能利用和馬超結盟的關係謀取關中。

對馬超而言,一旦劉璟入主關中,便意味着他完全掌控隴右,不用再擔心關中曹軍對韓遂的支持,甚至會請劉璟幫他共滅韓遂。

然而對於劉璟,他若攻佔關中,就會形成南和西兩個方向包圍中原之勢,對自己形成了戰略包圍,使自己顧此失彼,最後必然被劉璟步步蠶食,只有自己搶先掌控關中,滅掉馬超,將劉璟堵在漢中,這纔是正確之策。

想到這,曹操回頭問道:“如果想要滅馬超,我們該怎麼做?”

荀攸捋須笑道:“馬超有騎兵之利,軍中將士多有羌人,隴右是他的根基,若在隴右滅他較難,不如把他誘來關中,在關中滅掉他。”

曹操大喜,連忙問道:“計將安出?”

荀攸附耳對曹操低語幾句,曹操連連點頭,一豎大拇指讚道:“公達之計,高明也!”

第781章 江東風雲(二十五)第559章 春寒料峭308章 激戰隆中第278章 何以爲州牧第894章 遷都議事第676章 曹操的失落第102章 各有理由第64章 趁夜殺人第648章 鄴都風起(下)第417章 偷襲柴桑第382章 東山再起第930章 逃離吳縣第120章 徐庶溫酒話首謀314章 劉備歸來第480章 關羽失陷第37章 少女人質第881章 幷州危急第1071章 危局升級第663章 血戰木門(下)第654章 張遼逞威第37章 少女人質第233章 牛刀小試第549章 公開取士(上)第867章 兵困直道第649章 家有小女第254章 初戰樊城第219章 東撤第783章 攜美遊柴桑第935章 意外發現第162章 將計就計第132事態嚴峻第130章 陶家的禮物第62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874章 東援高奴第388章 赤壁大戰(中)第57章 餞別送友第904章 傀儡天子第59章 二見甘寧第152章 主堂爭執第783章 攜美遊柴桑第414章 果斷與模棱第1111章 鄴都隱憂第638章 被迫撤軍第586章 緊急商議第665章 斷旗示警第142章 千鈞一髮第941章 將計就計第153章 劉表讓步第880章 曹操出兵第845章 滿城搜捕第461章 爾虞我詐第105章 大恩於陶第757章 江東風雲(一)第1021章 擺個姿態第813章 攻打瓦亭第532章 漢中風雲(二)第948章 迫停東線第914章 合縱連橫(下)第15章 劉琮的忠告第650章 孫夫人的拒絕第765章 江東風雲(九)第640章 江北血戰(上)第441章 柴桑突圍(上)第883章 陷入絕境第626章 隔空過招第138章 防禦武器第737章 暗施奇兵第1070章 誰的責任第657章 關中消息第168章 長沙來客第381章 兩江分裂第792章 升官之疑第383章 後院起火第206章 神秘客人第999章 收復武威第1045章 鍾繇出使第957章 重鎮淪陷第154章 需要做一個徹底了斷第134章 夜襲第241章 劉備西逃第1105章 中原大戰(四)第222章 江夏太守第763章 江東風雲(七)第483章 智取平安堡第423章 夜謀巴蜀第453章 商人抉擇第540章 劉備借糧第1038章 歸途論戰第1106章 中原大戰(五)第655章 太史歸兮第799章 神秘來客第728章 平定河西308章 激戰隆中第31章 黑裙少女第1014章 江東困局第282章 長沙之行第326章 安陸危機第425章 西線佈局(下)第118章 第一次箭試第1001章 趙馬大戰
第781章 江東風雲(二十五)第559章 春寒料峭308章 激戰隆中第278章 何以爲州牧第894章 遷都議事第676章 曹操的失落第102章 各有理由第64章 趁夜殺人第648章 鄴都風起(下)第417章 偷襲柴桑第382章 東山再起第930章 逃離吳縣第120章 徐庶溫酒話首謀314章 劉備歸來第480章 關羽失陷第37章 少女人質第881章 幷州危急第1071章 危局升級第663章 血戰木門(下)第654章 張遼逞威第37章 少女人質第233章 牛刀小試第549章 公開取士(上)第867章 兵困直道第649章 家有小女第254章 初戰樊城第219章 東撤第783章 攜美遊柴桑第935章 意外發現第162章 將計就計第132事態嚴峻第130章 陶家的禮物第62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874章 東援高奴第388章 赤壁大戰(中)第57章 餞別送友第904章 傀儡天子第59章 二見甘寧第152章 主堂爭執第783章 攜美遊柴桑第414章 果斷與模棱第1111章 鄴都隱憂第638章 被迫撤軍第586章 緊急商議第665章 斷旗示警第142章 千鈞一髮第941章 將計就計第153章 劉表讓步第880章 曹操出兵第845章 滿城搜捕第461章 爾虞我詐第105章 大恩於陶第757章 江東風雲(一)第1021章 擺個姿態第813章 攻打瓦亭第532章 漢中風雲(二)第948章 迫停東線第914章 合縱連橫(下)第15章 劉琮的忠告第650章 孫夫人的拒絕第765章 江東風雲(九)第640章 江北血戰(上)第441章 柴桑突圍(上)第883章 陷入絕境第626章 隔空過招第138章 防禦武器第737章 暗施奇兵第1070章 誰的責任第657章 關中消息第168章 長沙來客第381章 兩江分裂第792章 升官之疑第383章 後院起火第206章 神秘客人第999章 收復武威第1045章 鍾繇出使第957章 重鎮淪陷第154章 需要做一個徹底了斷第134章 夜襲第241章 劉備西逃第1105章 中原大戰(四)第222章 江夏太守第763章 江東風雲(七)第483章 智取平安堡第423章 夜謀巴蜀第453章 商人抉擇第540章 劉備借糧第1038章 歸途論戰第1106章 中原大戰(五)第655章 太史歸兮第799章 神秘來客第728章 平定河西308章 激戰隆中第31章 黑裙少女第1014章 江東困局第282章 長沙之行第326章 安陸危機第425章 西線佈局(下)第118章 第一次箭試第1001章 趙馬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