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戎話語一出,衆人都怔了下。
他繼續道:
“那迭書先放我這兒,我還沒翻完。很欣慰你能認真去讀,不過有些讀書註釋稍欠妥當,我幫你批了紅圈,你回頭拿回去後,好好溫習。”
黃萱怔怔點頭,這幾句話的轉折太快,她一時間都忘了出聲。
妙思也聽明白了。
她小臉板起,繼續爬上黃萱的肩膀坐下,嘀咕道:
“原來是換個稱呼,小萱面前,你小子整這麼嚴肅幹嘛,真是的。”
剛回來的方舉袖,觀察了下衆人表情,被黃萱臉上神色吸引。
她看見這位往常正直守禮、文文靜靜的上清派小仙姑,此刻那張冷清小臉上綻放出一抹難見的笑容。
方舉袖第一時間以爲看錯了,反覆打量了幾眼。
又去看了看“罪魁禍首”歐陽良翰。
這位黃小仙姑,是在潯陽的時候,燕參軍介紹給她們的,說是潯陽王府陸道長的小師妹,道法高深。
起初方舉袖還以爲,是洛陽的潯陽王那邊派來找檀郎的,歐陽良翰可能和她並不熟,可現在看……二人關係明顯沒有這麼簡單。
光從那一句“恩公”的舊稱呼上,就能看出。
黃萱不是喜笑的性子,臉蛋驀現的笑意並沒有持續多久,收斂了起來,沒有給方家姐妹太多詫異打量的機會。
她問:“恩……不喊的話,那該怎麼喊?”
歐陽戎搖頭: “隨意就行,你不是喜歡喊小師妹叫姐姐嗎,也可以喊我歐陽大哥。其實我們也沒比你大太多。”
妙思舉起小手,建議道: “這怎麼行,按輩分來吧,本仙姑與小萱姐妹相稱,她勉強與本仙姑同輩,那就也喊你小戎子吧。”
黃萱:……
方家姐妹:……
歐陽戎:?
黃萱假裝沒有聽見,忽然問道: “恩公,謝姐姐她們怎麼喊你的。”
“她喊我大師兄,不過你師兄喊我歐陽刺史,這倒是可以……”
她卻打斷了下,又問: “那家中的甄大娘子她們呢?”
不等歐陽戎開口,黃萱驀然喊道:
“檀郎。”
歐陽戎愣了下,有些無奈: “這是嬸孃她們愛喊的,小師妹也喊得少,要不小萱還是喊大哥吧,和喊小師妹一樣,我與小師妹本就把你視爲幼妹。”
黃萱微微歪頭,只添了兩個字: “檀郎哥哥。”
歐陽戎想了想,也沒再糾正,別直接喊“檀郎”就行。
直喊檀郎,聽着有些太親密了,不適應。
妙思嘀咕:“什麼哥哥妹妹的,都不如小戎子好聽。”
歐陽戎皺眉看去,小墨精身段靈活的躲到了黃萱的肩膀後方。
剛回來的方舉袖和昨夜的方勝男一樣,眼神十分好奇的看着巴掌大小的儒服小女冠。
不過她此刻也沒有多問。
自從親眼見證了某儒衫青年在潯陽石窟大殺四方的一幕後,對於歐陽良翰身邊的事情,方家姐妹早就習以爲常了,再神奇離譜的事,好像都不會意外了。
無它,因爲他是歐陽良翰,敢硬抗天雷、毀女帝大佛、上門找雲夢劍澤搶女君童養媳的男子……
這時,方勝男關心問道:
“姐姐吃了沒?樓下還有些粥飯。”
方舉袖擺了擺手: “回來路上,簡單對付了兩口,這邊太過偏南,容易潮溼上火,飲食我吃的不太習慣,沒有咱們潯陽那邊的小炒好吃。”
語罷,她朝歐陽戎道; “歐陽公子總算回來了,說起來,咱們等了一旬了,您再不回來,我與小仙姑都準備找船,入雲夢澤尋你了。”
歐陽戎立即搖頭: “被一些事耽擱了,現在只能一個月下山一次,不過此澤不能亂闖,你們以後就算等不到我,也不準私自進入雲夢澤。”
方舉袖敏銳捕捉到一個詞:
“下山?什麼意思,歐陽公子現在是待在哪裡的?難道找到了……”
歐陽戎看了眼門口方向。
方舉袖秒懂,看向方勝男。
後者立馬走去門口:“你們聊,我去門口給你們守着。”
秀髮也主動提出:“阿彌陀佛,碗筷交給貧僧吧,這就送下去,順便散散步,若有何事,你們可以去樓下找貧道。”
男裝小娘和光頭小沙彌主動離開了屋子,方舉袖轉身走去,鎖上了屋門,又去檢查了下窗戶。
屋內,只剩下歐陽戎、黃萱、妙思和方舉袖的身影。
幾人配合默契,一起移步到了裡屋細聊。
簾帳纔剛放下,方舉袖就迫不及待的問: “歐陽公子,燕參軍問您何時回去,您人不在潯陽,各方來信,他代回的有些不安。”
歐陽戎笑說: “潯陽那邊的情況,我問過方女俠,他和十三娘不管理的挺好,用不着我。”
方舉袖無奈道:“歐陽公子真是膽大,竟跑這麼遠來,離開任職之地這麼久……不過燕參軍說,洛陽那邊的來人和來信,他不好隱瞞,得如實答,目前潯陽王府那邊,知道了您的情況。”
方舉袖頓了頓,看向一旁安靜傾聽的黃萱。
後者輕輕頷首: “嗯,所以謝姐姐讓我來找檀郎哥哥。現在大周朝堂與雲夢劍澤劍拔弩張,局勢危險,謝姐姐和王府擔憂檀郎哥哥的安危。”
歐陽戎不置可否,朝方舉袖道;“方姑娘繼續。”
“燕參軍說,歐陽公子不在的時候,洛陽那邊一共來了兩批人,第一批,是王操之帶隊,不過他主要不是催您回京,而是想要取一份您的手稿,就是您在潯陽江頭送給琵琶女的那篇琵琶行。”
方舉袖眼神複雜的看着歐陽戎: “聽說,是因爲京城那邊,您的這篇詩文成了名篇,廣爲流傳,王掌櫃沒有具體說是誰委託他來的,但卻私下和燕參軍透露說,安樂公主、容真女史她們都想要琵琶女的那篇真跡……”
本來聚精會神的歐陽戎,有些愣住,沒想到是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至少在他看來是小事……他忍不住道:
“這種事,怎麼還搶着要,還有,不就一篇嗎,操之要交給誰?”
方舉袖搖頭: “不知道,我也好奇……在王掌櫃帶琵琶行真跡回京後,大約有過了一個月,洛陽那邊來了王府的第二批人,這回是順伯親自帶人來的,他帶來了王爺的手信……”
她壓低嗓音:“燕參軍不方便交給我,以防萬一,只口述了下,大致意思是想請您回京,王府那邊,眼下在洛陽有了些門路,可以在天官吏部微操下,朝廷內,目前沒有正四品的閒缺職位,不過能以修文館學士的名義,調您回京……
“總而言之,您不在洛陽,王爺和世子終日有些擔心,雖然眼下洛陽那邊的局勢有利於王府,但是衛氏等勢力的兇殘手段,歷歷在目,王爺怕一招不慎,下錯棋子……”
方舉袖說到這兒,發現歐陽戎的臉色平淡。
他突然問了句:“聽說小公主有了新封號,叫安樂。”
“沒錯,大概是上上個月的事,聖人對小公主很是疼愛,能隨意出入宮廷。”
歐陽戎點頭: “這不挺好的,有小公主殿下和小師妹在,王爺多聽取她意見就行,另外陸壓也守在王府,只要多看着點大朗……世子就行。”
頓了頓,歐陽戎沒有提那三枚錦囊的事。
方舉袖皺眉:“可是王爺催促的信上說,最近聖人的心思難以琢磨,好像希望在明堂舉辦一場盛典,說是促進離、衛兩家的關係……
“王爺有些擔憂,是個測試他的局,和小公主商量過了,一致希望得到您的建議。”
歐陽戎點頭: “建議就是照常去參加,一切如故。”頓了頓,他眯眼說:“該囑咐的,其實我早已囑咐小師妹了,王爺過慮了。”
這時,一直安靜傾聽的黃萱,輕聲道; “檀郎哥哥是主心骨,你不在,王爺、小公主還有師兄她們當然不安,就像師父走後的上清祖師堂一樣。”
歐陽戎點頭,朝方舉袖說: “那帶我話回去,讓燕六郎轉告王府那邊,那什麼明堂盛典,無須擔憂,聖人是何心意,潯陽王府就怎麼做,不要彎彎繞繞太多。”
他眯眼: “既然聖人希望緩和離、衛兩家關係,王爺就去照辦,和那樑王、魏王稱兄道弟都行。”
方舉袖疑惑:“可是衛氏不是死敵嗎,好幾次差點置王府於死地。”
歐陽戎搖頭: “在洛京,若聖人不想衛氏死,沒人能滅了衛氏,同樣,若是聖人不想王府跌落,沒有人能拉王府下水。
“簡而言之,聖人的意志不可違逆,從當初天樞和四方大佛的強制推進就能看出,當下的朝堂,精通帝王術的聖人已經完全控盤了,執政多年,這正是這位聖人的手段最巔峰之際,雲夢劍澤與大佛失敗的事,只是些意外插曲。
“王府現在之所以能在洛京風光無限,能離那個位置越來越近,是因爲聖人想要這樣,聖人才是現在王府最大的靠山,此一時非彼一時了,王爺心思再多,還不如老老實實的,當聖人的應聲蟲,而不是如某座王府那樣自作聰明……我也不喜衛氏,但王府當下真正的敵人不是張牙舞爪的衛氏……”
他語氣平靜,說到這兒,點到即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