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 最後的出路

當茹喜再回到大政殿時,永琪還沒讀完退位詔書,這讓茹喜有些詫異,她本意就是想避開這個敏感環節,直接跳到“奉明”一段,也就是由他們從不知哪個幾角旮旯裡挖出來的朱明後人作使者,重演當年萬曆皇帝賜封努爾哈赤的場景,表示他們還握有大明遺臣的名分。

“出了什麼事!?”

茹喜心中還蕩着處置茹安的快意,沒注意到太多細節,隨口問李蓮英。

“太、太后……”

李蓮英一副瞠目結舌之狀,像是不敢開口,又像是一言難盡。

茹喜皺眉,透過珠簾望出去,忽然感覺,大政殿內,以及外面的十王亭之間,氣氛有些不對了。

宗親重臣,文武百官,不管是身着清時官服,還是換了前明官服,一個個都還是躬身含胸,垂袖肅立,眼觀鼻,鼻觀心,也就那幫南蠻報人不知禮,總是嗡嗡作聲,跟蚊子似的。

就眼前所見,耳中所聽,似乎沒什麼變化,可茹喜能感覺得到,有什麼東西不對勁了,她一時難以摸清這差別,只是覺得……眼前這扇珠簾,似乎正要把自己跟現場隔開。

隔開的不是現場,而是滿人之心,是她的權柄。

茹喜嘩啦一聲撥開珠簾,再不顧什麼儀制,厲聲問李蓮英:“說——!”

李蓮英打了個哆嗦,噗通一聲跪了下來,失魂落魄地喊道:“太后,剛纔傳來消息……”

茹喜也抽了口涼氣,雙手把住椅臂,聲音都有些變調:“紅衣打來了!?”

李蓮英搖頭,茹喜大怒:“那還有什麼好怕的!?只要紅衣一日不入盛京,我們就有一日的生機!今日之事,不就是哀家……”

罵到一半,忽然醒悟南蠻那幫報人還在外面的十王亭,趕緊壓低了聲音。只讓殿中宗親重臣聽到:“不就是哀家在領着大家,領着滿人一族繼續周旋麼!?”

李蓮英就哭着叩頭,不敢開口,穿着大明官服的永琪被茹喜打斷誦唸後。就如木雕一般坐在龍椅上,不發一言,像是已習慣了被打斷。

“太后,剛收到一份文書,這文書已在盛京傳開,不久後,滿人一族。怕會人人皆知……”

宗親重臣們來回互視了好一陣,高起才毅然挺身而出,可還是沒敢細說,略作交代後就揚揚下巴,這時一個小太監才哆嗦着湊了上來,遞上一份文書。

“還有什麼消息能嚇住你們!?是聖道崩了,都高興得說不出話了?哀家說過,南蠻的太子可不像他爹那般英明神武。那就是個楞小子,上臺的第一件事怕就是把咱們滿人殺個乾淨……”

茹喜冷冷開着玩笑,信手取過文書。展開一看,正翻動着的嘴皮徑直僵在原處,臉上的血色也急速褪下。

她當然不可能一眼就看完至少有十幾頁厚的文書,可文書封皮上一行字卻已把事情說了個大概:大清嘉慶皇帝愛新覺羅-弘?並大清恂親王、正黃旗都統愛新覺羅-胤禵告遼東滿人書。

嘉慶廢帝就只當了兩年傀儡,在滿人中毫無影響力,可胤禵就不一樣了,不僅是康熙的兒子,還曾當過大將軍王,在雍正時代沉寂了十年,乾隆時代再度崛起。主理滿人內部事務長達十年之久,曾是茹喜的“親密戰友”。

爲彰他地位之尊,當初還借“重病”中雍正的名義,特許他如怡親王胤祥一樣,不避諱“胤”字。四年前乾隆倒臺時,這位十四爺被她逼去了南面。本覺得他該再無話事之能,動不了滿人之心,可時過境遷,今日這情形下,十四跳了出來,威力就難以想象了。

“你其實也根本不在乎怎麼治滿人,就只在乎怎麼治我吧,呵呵……”

茹喜心神搖曳,不知是悲還是喜,十四出面這事本是她最怕的,但她一直覺得這個可能性很低,爲什麼呢?聖道不是要治滿人一族麼?怎麼可能把十四擡出來號召滿人?這就必須優容一部份滿人,跟聖道的初衷大相悖離。

按理說,她最怕的是乾隆乃至雍正出面,這爺倆的號召力可比十四強多了,但這個可能性幾乎等於零。一來兩人都是名義上的死人,“復活”他們的代價太高,高到可能讓國人懷疑聖道的立國之本,聖道顯然不可能這麼蠢,二來這就更偏離了聖道窮治滿人,將大部分滿人驅趕出華夏治地的初衷。

現在聖道讓十四露面,說明了什麼呢?說明了自己已經讓聖道頭痛了,已經讓聖道改了初衷,由治滿人一族變作治一部分滿人,一部分與自己團結一心,繼續跟聖道軟斗的滿人。

“如果你真有什麼大義之心,能壓下你那好潔之癖,跟我假戲真做,別說滿人,朝鮮人,甚至日本人,我都會幫着你制了。你能爲安撫北人,連鄉野村婦都納,我卻不夠資格麼……”

悲喜之間,還溜過這樣一個念頭,讓茹喜自覺渾身發熱,趕緊壓了下來。

十四既出面,要乾的事就不言自明,顯然是要詆譭自己,號召滿人伏罪受罰,甚至站出來推翻自己,怪不得李蓮英那麼驚恐,宗室重臣們那麼緊張。

拆開封皮看內文之前,茹喜緩緩掃視了一圈大政殿裡的宗室重臣,開始評估自己手中的權柄還能不能穩住。

宗室就是騎牆派,沒太大憂慮,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分爲三派的重臣。

一派是慶復、訥親和鄂善,他們還掌着近萬人馬,一部分是紫禁城宮衛,一部分是步軍營旗兵。這些人馬沒什麼戰力,也就是擺擺樣子用的,但不管是搞政變,還是壓制政變,都足夠了。

還好,三人都是老心腹,就惶恐地立着,該是沒什麼異心。

另一派以駐守錦州的武衛軍後翼總統班第爲首,包括不少原盛京青壯派武人。武衛軍後翼已沒必要駐守錦州,茹喜將他們調到盛京附近。充當盛京最後一道防線,同時爲將他們跟兆惠和阿桂等人區分開,茹喜將他們改爲拱聖軍。

說到兆惠和阿桂,茹喜就是一肚子氣。這本是去送死的混蛋,事到臨頭,竟然也有了各自心思。一個東奔,一個南逃,就顧着自己,還擺出一副堅決不與自己同謀的桀驁架勢,等於將滿人面臨的壓力全又推了回來。茹喜只能捏着鼻子給兩人各封了將軍。讓其他滿人以爲兩人還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各自行動也是爲了謀更多後路。

剩下這支拱聖軍,兵不滿萬,火炮寥寥,靠他們在盛京抵擋紅衣這事,與其說是期望,不如說是裝樣,讓下面人有所安慰而已。

這安慰還是相當重要的。不如此她就難以握住數十萬滿人之心,同時遙制大半個遼東的百萬漢人。因此她對班第等人厚加籠絡,甚至還召他們作過徹夜長談。讓他們懂得她謀滿人未來的苦心。

這些人頭腦簡單,一腔熱血,而且背景單薄,應該也能安心。當然,安心的程度是在盛京城牆之外,她可不敢放這幫人入盛京,二愣子橫起來,天老爺都拉不住,誰知道他們會幹出什麼事。

接着就是高起高澄父子,噢。還有個小兒子高摯伴在皇帝身邊。

看剛纔高起第一個出面解釋,就說明他對自己還是忠心的,這的確是個忠臣,忠於滿人一族,既然自己等於滿人一族,那麼高起也會一直忠於自己。他手下的西山大營殘兵人數雖少。但鬥志堅決,與英華,與聖道誓不兩立,該不會爲十四的勸說所動。真有大事,連慶復、訥親和鄂善等人都解決不了的話,還有高起可以指望。

茹喜心中稍安,只要穩住骨幹,下面一般滿人動搖,那可沒什麼好怕的。手裡還有接近三萬兵,收繳文書,亂言者殺,出逃者殺,這樣就能把形勢穩到聖道跟自己和談的時候。

腦子裡一邊轉着緊急處置的念頭,一邊拆開文書,細細看了起來,與此同時,宗室重臣們,包括高起在內,都再度偷偷對視,似有默契,又似有相爭。

許久之後,就聽珠簾後響起刺啦刺啦的撕紙聲,緊促的喘息甚至隱隱掀動了珠簾。

高起低頭,不再跟他人對視,也不敢看珠簾背後那張依稀可見,正因暴怒而猙獰的女人面孔。

太后怕已不是怒,而是驚懼……

太后出去時,這份文書湊巧遞來,據說在盛京幾乎已是人手一份,天知道這些文書是怎麼進了盛京,又在這個關鍵時刻全城派發的。而趁着太后不在,他高起和宗室重臣們都已細細看過,越看越心驚甚至惶亂。

恂親王在文中主要說了三件事,首先是澄清茹喜的身份,說她並非是當年聖道與雍正南北溝通的橋樑,而只是湊巧有所關聯而已。由這源頭而起,恂親王徹底否定茹喜代言滿人,與英華周旋存族的資格。從某個方面看,這也是在代聖道皇帝澄清謠言,否決茹喜與聖道進行和談的可能性。

第二件事更爲驚悚,恂親王高舉大清帝統之旗,聲稱茹喜扶立的道光皇帝永琪不是正統,嘉慶皇帝尚在,就算嘉慶皇帝是兄終弟及,也不算正統,還有乾隆的長子永璜、三子永璋、四子永珹在,五子永琪不僅年幼【1】,還是庶妃珂里葉特氏所出,怎麼也輪不到他登基爲帝,當滿人之主。即便帝統合法性還可由舊時議政王大臣會議商定,可永琪登位時,卻沒經過這一道手續。

基於此觀點,恂親王拋出了一隻巨大的震天雷,滿人的未來,茹喜和永琪都無權摻和。而以嘉慶皇帝爲首,以他爲輔的滿人宗室班子纔有權裁決。恂親王宣佈,他已獲得了聖道皇帝的許可,將陪同嘉慶皇帝,以及衆多滿人宗室重臣,在東京向聖道皇帝遞交請降國書,之後再舉行大清去國儀式。

一國兩皇,一族兩主,就這麼立起來了,高起用膝蓋都能想到,得知此事的滿人,多半已在尋思着上路西行了。滿人現在求的是跟英華和談,掙得一個儘可能好過些的未來。慈淳太后帶着道光皇帝還在軟硬兼施地拼,前途茫然,而這邊恂親王扶着嘉慶皇帝,卻已經搭上了線,不管兩邊賣的價碼有什麼差別,起碼恂親王這邊已是一條清晰可見的路。

恂親王談的第三件事,就跟價碼有關。

出乎意料,恂親王開出的價碼格外苛刻,甚至幾乎就是英華《討滿令》的翻版,看到前文,生出西行之心的滿人,怕又要躊躇一番。

所有滿人男女都有罪,男子是基礎的十年苦役,當然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效力贖罪。女子也有特定的十年苦籍,不僅享受不了英華國民待遇,還要納丁口稅和作一些輔工來服罪,未成年的男女也脫不了罪,不是服專爲少年訂下的各項勞刑,就是延到成年後服刑,總之原則是:滿人一族,人人有罪。

除了這人人有獎的本罪外,英華還將設立大判廷,逐一審查他項罪名。滿人文武官員、差役、兵丁,都要一一甄別,對應《討滿令》上所述的罪名,逐一定罪。罪名最重的幾項有屠殺民人、參與禁燬書籍、文字獄、鼓譟和組織早前的民亂以及北伐時的團結拳之亂等等,這些都是死罪。

但這苛刻條件之外,恂親王也留了後門,說主動伏罪之人,能得已獲寬待的那些滿人,包括他自己幫扶說情,免罪不可能,除了死罪之外,其他罪行都可以寬減。

末了恂親王強調,只要滿人一心入華,自省和反思滿清之罪,就能在今世華夏享得國人待遇,而且不管怎樣,在大英一國裡,罪不及子孫,爲了子孫後代,也值得痛下決心。

這價碼顯然是真實的,是恂親王等人與聖道溝通過的,高起甚至都認真考慮過自己是不是伏罪的可能性,結果還是不能,他自覺與兒子在河南和直隸所行之事,認真追究的話,足以判他十次死刑,他還不想死。

很明顯,聖道窮治滿人之心就沒變過,他只給一般滿人留了生路,而跟着茹喜出逃到遼東的上層滿人,幾乎全夠得上死刑。鞍山一戰裡,武衛軍兩翼和附從的兩萬朝鮮兵覆滅,紅衣不僅殺了八千武衛軍俘虜,一萬朝鮮俘虜也一同陪葬,這足證聖道皇帝並非心慈手軟的仁君。

高起也不想跑去極北的冰原之地當野人,現在這形勢,似乎已經山窮水盡了,除非……

想到剛纔太后不在時,猛然爆發的一場短暫爭論,高起心跳加快了一拍,那可能性他不是沒考慮過,實際上他已經在那一步上預先下子了,二兒子高摯跟自己彙報的那些事,有太多的文章可做。

不,還是看看太后到底能不能創造奇蹟吧,說實話,她能撐到現在,已經是個奇蹟了,真想不明白,她難道真是靠着一腔救族熱血堅持下來的嗎?

高起在這邊神思不屬,珠簾後,將文書撕成碎片的茹喜更是心潮難平。RQ

第610章 江南路,戰雲起第835章 獅虎黨爭:何爭與爭何第384章 萬壽節算命終第757章 法變之醒第125章 這是個什麼莊子第150章 夫妻雙雙把書念第443章 大決心,就在當今!第680章 四馬亂蹄,皇帝難辯白第67章 以血鑄劍第231章 廣州三人組的折騰第822章 再也不熟悉的世界第1008章 日韓和建州朝鮮第268章 不必死的死了,該死的就是不死第417章 明暗極彩鋪陳來第35章 各有各的算盤第131章 頭疼和準備頭疼着第211章 這是個大日子第58章 媳婦是誰?第390章 一腔熱血灑何方第444章 一杯紅茶別塵世第110章 有麻煩找李半仙第948章 大清正亡,滿燕爭遼東第3章 光緒五十一年?第26章 小粉筆,大變革第798章 辛亥,沸騰的大時代第682章 婦女解放的初鳴第508章 你就不是男人!第738章 護佑和忽悠第516章 神仙炮與神仙仗第649章 老兵老將老傳統第284章 意外的決戰第44章 人無斷腸志,難解天譴毒第277章 崖山向南,新會向北第140章 你信的天理到底是什麼?第343章 餘韻悠長的尾震第716章 滿清九旗第600章 帝國主義紙老虎與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第767章 朝鮮風雲:歪打正着第524章 妖魔之穴,無套不戰第437章 華夏要何君第964章 爲何而戰,華夷再新辯第992章 里斯本來信第156章 我們什麼都不怕,除了主子第487章 激流下的迷霧第450章 開門,查水錶!第640章 魔龍與苦逼的薩摩藩第944章 仁義當先,各方齊動員第964章 爲何而戰,華夷再新辯第831章 獅虎黨爭:皇子的疑惑第321章 四人三刀,湖南的陰謀詭計第780章 朝鮮風雲:鴉片、禍狗和紅顏第56章 跳出儒法外,不在五德中第631章 修羅降世,吸陽噬人第939章 紫禁夢斷,太后算後路第742章 淮揚立言第379章 戰衡州:神來一筆的人心之戰第368章 你讓孔孟,我讓君父第851章 清宮碎夢:誰知皇帝心第995章 沸騰的南洋第619章 江南亂局,誰是多餘的人第971章 中秋團圓夜第921章 鬧劇與悲劇第521章 怎麼花這一千萬第132章 送妹子?真是瞧不起我第909章 天山之南第317章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第244章 雙規!狠狠抽痛清狗!第783章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第755章 賽里斯之法第294章 半場休息,攘內爲先第771章 朝鮮風雲:算這筆帳上要後悔的第299章 何爲父母官?第436章 天命自有天授第244章 雙規!狠狠抽痛清狗!第818章 東洲記:帶血的大餅第238章 女人心,商人心,心心難測第790章 鐵騎悲歌第976章 棋局的坍塌第368章 你讓孔孟,我讓君父第964章 爲何而戰,華夷再新辯第254章 狗斷腿,關好門第955章 清滿兩分,紫禁難留鼎第1006章 東洲與美國第722章 四哥和四爺第264章 大英王朝與印吉利第351章 大家都缺錢第345章 真的打贏了?第705章 長江大決戰:去死的七十第685章 長江大決戰:叔侄對決第869章 三合會在禍害着誰第285章 迷亂的岔路口第160章 栽贓第二環第524章 妖魔之穴,無套不戰第638章 海軍的恥辱:琉球第800章 南洲記:珊瑚般的前程第808章 遠東還是中土?東洲還是美洲?第417章 明暗極彩鋪陳來第275章 不僅是血火之戰第162章 歷史的車輪滾滾轉動第629章 金融改制,工業正起
第610章 江南路,戰雲起第835章 獅虎黨爭:何爭與爭何第384章 萬壽節算命終第757章 法變之醒第125章 這是個什麼莊子第150章 夫妻雙雙把書念第443章 大決心,就在當今!第680章 四馬亂蹄,皇帝難辯白第67章 以血鑄劍第231章 廣州三人組的折騰第822章 再也不熟悉的世界第1008章 日韓和建州朝鮮第268章 不必死的死了,該死的就是不死第417章 明暗極彩鋪陳來第35章 各有各的算盤第131章 頭疼和準備頭疼着第211章 這是個大日子第58章 媳婦是誰?第390章 一腔熱血灑何方第444章 一杯紅茶別塵世第110章 有麻煩找李半仙第948章 大清正亡,滿燕爭遼東第3章 光緒五十一年?第26章 小粉筆,大變革第798章 辛亥,沸騰的大時代第682章 婦女解放的初鳴第508章 你就不是男人!第738章 護佑和忽悠第516章 神仙炮與神仙仗第649章 老兵老將老傳統第284章 意外的決戰第44章 人無斷腸志,難解天譴毒第277章 崖山向南,新會向北第140章 你信的天理到底是什麼?第343章 餘韻悠長的尾震第716章 滿清九旗第600章 帝國主義紙老虎與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第767章 朝鮮風雲:歪打正着第524章 妖魔之穴,無套不戰第437章 華夏要何君第964章 爲何而戰,華夷再新辯第992章 里斯本來信第156章 我們什麼都不怕,除了主子第487章 激流下的迷霧第450章 開門,查水錶!第640章 魔龍與苦逼的薩摩藩第944章 仁義當先,各方齊動員第964章 爲何而戰,華夷再新辯第831章 獅虎黨爭:皇子的疑惑第321章 四人三刀,湖南的陰謀詭計第780章 朝鮮風雲:鴉片、禍狗和紅顏第56章 跳出儒法外,不在五德中第631章 修羅降世,吸陽噬人第939章 紫禁夢斷,太后算後路第742章 淮揚立言第379章 戰衡州:神來一筆的人心之戰第368章 你讓孔孟,我讓君父第851章 清宮碎夢:誰知皇帝心第995章 沸騰的南洋第619章 江南亂局,誰是多餘的人第971章 中秋團圓夜第921章 鬧劇與悲劇第521章 怎麼花這一千萬第132章 送妹子?真是瞧不起我第909章 天山之南第317章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第244章 雙規!狠狠抽痛清狗!第783章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第755章 賽里斯之法第294章 半場休息,攘內爲先第771章 朝鮮風雲:算這筆帳上要後悔的第299章 何爲父母官?第436章 天命自有天授第244章 雙規!狠狠抽痛清狗!第818章 東洲記:帶血的大餅第238章 女人心,商人心,心心難測第790章 鐵騎悲歌第976章 棋局的坍塌第368章 你讓孔孟,我讓君父第964章 爲何而戰,華夷再新辯第254章 狗斷腿,關好門第955章 清滿兩分,紫禁難留鼎第1006章 東洲與美國第722章 四哥和四爺第264章 大英王朝與印吉利第351章 大家都缺錢第345章 真的打贏了?第705章 長江大決戰:去死的七十第685章 長江大決戰:叔侄對決第869章 三合會在禍害着誰第285章 迷亂的岔路口第160章 栽贓第二環第524章 妖魔之穴,無套不戰第638章 海軍的恥辱:琉球第800章 南洲記:珊瑚般的前程第808章 遠東還是中土?東洲還是美洲?第417章 明暗極彩鋪陳來第275章 不僅是血火之戰第162章 歷史的車輪滾滾轉動第629章 金融改制,工業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