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7章 臨陣換將

孫翊出兵一年多,潘濬與蔣欽便是不可或缺的大將,或爲前鋒,或爲後拒。進攻益州,蔣欽便成了鐵打不動的前鋒,破于禁,取江陽,接連建功,威名日盛。

潘濬卻連一點油水都沒撈着。

要說不着急,那是騙人的。

不過潘濬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無論是經驗還是資歷,都無法與蔣欽相提並論。與蔣欽爭功無疑是自討沒趣。對孫翊來說,益州之戰就是練手,將來出征海外,天地廣闊,作戰的機會很多,不可因小失大。

所以,他一直很安靜地接受命令,儘可能將每一次任務都完成得盡善盡美,讓孫翊沒有後顧之憂。

這一次,孫翊前往符節,進攻夏侯惇,就將留守江陽的任務交給了他。

戰船數量有限,絕大部分都被孫翊帶走了,潘濬手裡只有幾十條民船,自然無法在江面上與孟達交戰。不過江陽(今四川瀘州市)地處貴州、益州交界,有不少山地,長江兩岸都是山,水就山勢,接連拐了好幾道彎,江陽城外正是江面最窄之處。

潘濬理所當然地在長江兩岸架起了拋石機和重弩。

剛剛分到了土地的江陽百姓熱情高漲,積極爲吳軍提供協助,男子構建陣地,運送物資,女子爲將士洗衣、做飯,以便吳軍將士能安心作戰,擊退來敵。

他們都清楚,曹操是依靠世家支持的,如果曹操勝了,以王安爲首的四姓八族肯定會翻臉,不僅會將土地奪回去,說不定還會加倍報復。

有了百姓幫助,數日之內,潘濬就在長江兩岸完成了部署,在江面上架起了幾道浮橋,嚴陣以待。

孟達本無死戰之意,見潘濬守得嚴密,立刻下令停止前進,命人向曹仁報告,同時不緊不慢地在南岸立陣,試探性進攻南岸的吳軍陣地。

潘濬沒給他留面子,迎頭痛擊,殺死殺傷近百人。

孟達識相的收兵回營,緊守營柵。他知道潘濬求戰之意甚濃,不想成爲潘濬功勞簿上的一筆戰功。

曹仁收到孟達的消息後,率部趕來,查看了形勢後,決定利用自己的兵力優勢,同時進攻南北兩岸。孟達進攻江南的吳軍陣地,他本人則進攻江北的吳軍大營,力爭儘快收復江陽,增援夏侯惇。

救兵如救火,曹仁顧不上休息,第二天一早就發動了攻擊。

潘濬據守陣地,寸步不讓。

——

夏侯惇心急如焚。

吳軍三面來襲,他分身乏術。

楊洪趕到後,向夏侯惇彙報了江陽失守的經過,以及諸葛亮與他會面的事,一五一十,原封不動。夏侯惇聽了,更是頭大。吳軍來勢洶洶,連談判都不想談,一旦遭遇,必然是一場惡戰。

從雁嶺、江陽兩次戰鬥可以想見,吳軍的戰鬥力極中,非蜀軍可敵,符節縣城比江陽強不到哪兒去,怕是守不住。

左右權衡之下,他決定放棄符節,收縮兵力,退守江州。

江州(今重慶市)是益州東部門戶,是平原與山地的轉換處。江州向東,以山地爲主。江州向西,則以平原、丘陵爲主。曹操在魚復作戰,一旦江州失守,曹操就被封在了山區,再無迴旋餘地。

黃忠正在率部趕來,江州是必爭之地。相較於江陽、符節,江州的城池要堅固得多,更利於堅守。

夏侯惇退守江州,婁關就成了孤城,腹背受敵,旋即告破。

周瑜率部翻越婁山,沿安樂水(赤水河)而下,到達符節,與孫翊會師。

孫翊由武陵入牂柯,原本就是同一戰區,只是孫翊在牂柯南部作戰,直入南中。周瑜一直在牂柯北部作戰,兩人軍書往來,卻沒有見過幾面。相互之間只是配合作戰,不存在統屬關係。

如今在同一個戰場作戰,誰指揮誰就成了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

將來進攻江州,與黃忠會師,也有同樣的問題。

在攻取雁嶺,由僰道東進江陽時,諸葛亮就建議孫翊主動上疏天子,請求天子下詔,由周瑜負責益州南部的戰事指揮。

孫翊不太理解。

他倒不是看不起周瑜——對他而言,周瑜就和孫策一樣,是他的兄長——而是覺得他是右都護,要比周瑜這個天竺大都督高半級,就算不顧及他的面子,也要顧及麾下文武的想法,至少會讓他與周瑜各負責一塊,不會讓他反過來要聽周瑜的命令。

但是諸葛亮堅持他的理由。早在初平年間天子征戰南陽時,周瑜就是副將的不二人選。他之所以沒有成爲都護,只有一個原因,他不姓孫。因爲牂柯的戰事,周瑜錯過了很多機會,但他什麼也沒說,天子都記在心裡,一定會給他補償。

益州之戰就是最好的機會。

可是對於孫翊來說,這個機會卻不怎麼合適,風險太大。與其讓他承擔戰敗的風險,不如由周瑜全權指揮,孫翊還可以借這個機會學習周瑜的用兵之道,並與周瑜麾下諸將處好關係。畢竟將來出征海外,孫翊大概率要和周瑜、太史慈、甘寧同路,長期合作是避免不了的。今天搶了他們的功,落下了惡名,將來可能要加倍償還。

孫翊將信將疑,但他一向信任諸葛亮,還是接受了建議,上疏行在。只是路途遙遠,而且江州、魚復還控制在蜀軍手中,斥候來往不便,要等到詔書還需要一段時間。

得知周瑜將至,孫翊親自出營迎接,逆水而上,直到十里之外的鳳凰山,在山坡上設宴,爲周瑜接風。

孫翊先見到的是賀齊。

見孫翊親自來迎,賀齊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向中軍彙報。他自己沒有下船,就在船上等着,等周瑜、祖郎來了之後,才一起登岸,與孫翊見面。

見了面,沒等周瑜說話,孫翊就快步迎了上來,大笑道:“兄長,別來無恙?”

孫翊當年隨母兄一起住在周家,一直將周瑜當作兄長看待。在孫策身邊見習的時候,每逢周瑜回朝,他也是圍着周瑜請教各種問題,周瑜倒是習慣的。只是如今孫翊身爲右都護,又統領大軍作戰,身份比周瑜還高半級,周瑜豈能還像以前一樣安之若素。

周瑜趕上兩步,搶先拱手施禮。“天竺督瑜,拜見右都護。”

孫翊連忙托住周瑜的手肘。“兄長,你這就見外了。於公,你我皆直屬樞密院都督處,都是陛下的爪牙,你任都督時間更長。於私,你我都是陛下的手足,你又年長。於公於私,都應該我向你行禮纔對。你這麼做,讓我以後如何面對陛下,如何面對其他都督?”

周瑜含笑拱手。“正因爲如此,瑜纔要以身作則,不能放肆,壞了禮儀。”

兩人互相謙讓了一番。周瑜正式向孫翊介紹荀攸、賀齊、祖郎等文武,孫翊與他們一一見禮,又隆重介紹諸葛亮、蔣欽及蔣琬等人。諸葛亮、蔣欽都是孫策身邊的人,與他們並不陌生,很快就熟悉起來。

周瑜受阻於婁關,慢了一步,被孫翊搶了頭功,賀齊、祖郎等人心裡多少有些想法。如今又因孫翊逼走了夏侯惇,他們才得以進入益州,又欠了一份人情,心裡更彆扭,一直擔心見了面之後如何相處,在圍攻江州的戰事中如何分配任務,多少有些防備心理,只是礙於孫翊的身份,不能擺在臉上。

如今見孫翊姿態放得很低,心裡的疙瘩也化解了些許。

當然,戰場主導權還是要爭,總不能在牂柯練了四年,最後卻只能看着別人斬將奪旗,攻城拔寨。

他們可不是荀攸,對什麼都不在乎。

孫翊與周瑜說話,諸葛亮與荀攸坐在了一起,執子弟禮,向荀攸請教用兵爲政之道。荀攸連連謙讓,不肯多言。

諸葛亮話鋒一轉。“聞說荀君有山林之志,已經在牂柯選好了隱居之地?”

荀攸詫異地看着諸葛亮。這是他和周瑜的體己話,怎麼傳到諸葛亮耳中了?轉念一想,又覺得很正常。諸葛亮是天子近臣,或許是周瑜透露給天子時,諸葛亮就在一旁,湊巧聽到了呢。

況且他也是求個清靜,倒也不怕人知道。

“諸葛軍師消息靈通。”荀攸淡淡地說道。

“不敢。”諸葛亮同樣報以淺笑。“益州之戰眼看着就要結束了,荀君很快就可以功成身退。只是荀君珠玉在前,這後來者實在不好選。周大都督遠征天竺,將以何人爲智囊?”

荀攸笑笑。“新人輩出,才能逾於攸者數不勝數,諸葛軍師多慮了。”

“縱有這等人,若沒有經過真正的戰事歷練,沒有立下戰功,恐怕也擔不起這樣的重任。到時候能不能讓諸位將軍信服,也在兩可之間。”諸葛亮轉頭看看對面正在蔣欽等人說笑的賀齊、祖郎。“雖說周都督在牂柯練兵四年,可是益州之戰集結大軍十餘萬,這可是之前未曾有的機會。”

荀攸沒說話,但他明白了諸葛亮的意思。他可以淡泊名利,可以功成身退,但其他人不行。周瑜之所以能忍耐這麼久,是因爲有遠征天竺這樣的宏偉計劃等着他。其他人同樣如此。他們大多二十出頭,三十上下,最少還能征戰二十年。讓他們現在就解甲歸田,顯然是不可能的事。

但他們之前的歷練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大戰經驗的缺乏是他們的短板。益州之戰是一個好機會,他可以不在乎,但周瑜不能不在乎,周瑜麾下的武將謀臣不能不在乎。

一直在一旁傾聽的鄧芝等人也明白了這一點,立刻將目光投了過來,透着期盼,透着渴望。

“諸葛軍師有何高見?”

“請荀君爲我等後生演示用兵之法。”

荀攸看着諸葛亮,無聲地笑了。“諸葛軍師謙虛了。你在陛下身邊多年,什麼樣的大戰沒經歷過,何必讓我獻醜。再者,有右都護在,周都督也要聽令行事,該是我等聽諸葛軍師調遣纔對,哪有我越俎代庖的道理。”

“荀君莫非忘了,陛下曾對左都護有明詔,二十年之內,左都護在後,安西大都督在前。二十年之後,左都護在前,安西大都督在後。”

荀攸笑了兩聲,沒有再說什麼。諸葛亮拿孫尚香的事比較,其實並不合適,孫尚香正主持益州北部的戰事,而安西大都督魯肅卻坐鎮關中。只不過他沒必要糾結這些細節,既然孫翊願意讓出主導權,讓周瑜來指揮這場戰事,他也沒有理由代表周瑜推辭,妨礙賀齊、祖郎等人立功。

露一手就露一手吧,反正這一戰結束後,自己也該退隱了。

“既然如此,那攸就獻醜了,還請諸葛軍師多多襄助。”

“願爲荀君拾遺。”諸葛亮又對鄧芝等人拱拱手。“能與諸君並肩作戰,三生有幸。”

鄧芝等人心中歡喜,連忙起身還禮。荀攸看在眼裡,暗自稱奇。早就聽說這諸葛亮極善與人相處,就連甘寧都逢人便贊他好。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諸葛亮與荀攸商量已定,向孫翊使了個眼色。孫翊會意,主動提出由周瑜來指揮這場大戰,自己跟着學習。周瑜多少有些意外,卻也並非一點準備也沒有。孫翊親自來迎,本身已經有這個意思。他與孫策雖是君臣,亦有兄弟之義,帶孫翊一程也不是不可以。

孫策以孫翊、孫尚香攻益州,本來就有鍛鍊他們二人的意思。

周瑜沒有立刻答應,說要上疏天子請詔。但他心裡明白,孫策大概率會讓他來指揮這場大戰,不會讓孫翊擔當這樣的重任。

孫翊雖比孫尚香年長,但他用兵天賦不如孫尚香。諸葛亮也是個奇才,可是他不像陸遜,一開始就是從武,戰場經驗豐富,而是先從文數年,中途轉爲軍謀,在臨陣指揮——尤其是這種規模的戰事——孫策未必會放心。

不出周瑜所料,數日後,天子詔書到,任命周瑜爲益州南部戰區總指揮,孫翊爲副將,從旁見習。

詔書宣佈之後,賀齊、祖郎等人大喜,又覺得有些愧疚。若不是孫翊接應,他們未必能這麼順利的攻破婁關,進入益州腹地,現在反倒搶了孫翊的指揮權,未免有些欺負人。很自然的,對孫翊也客氣了很多。

周瑜接管了指揮權,隨即部署戰事。

第236章 諍臣第1068章 盈則虧(求推薦!)第1347章 陷阱第1627章 攔路虎第1724章 人小鬼大第1327章 陳羣第1740章 謀士的力量(171021102948988打賞加更)第1384章 老之將至第834章 大智大勇第2168章 越活越年輕第1032章 你怎麼可能贏第1336章 形勢逼人第2404章 許劭評孫權第535章 你該慶幸不是敵人第1794章 夜襲(求保底月票!)第171章 曹操的領悟第1450章 名分初定第2255章 用與藏第1661章 相見歡第1167章 文化與交易第1221章 大疫第086章 喜相逢(求推薦,求收藏!)第2439章 必有我師第1868章 畫虎不成第1555章 私房話第1576章 睜眼看世界(20181102121945194打賞加更)第2213章 華歆(求月票!)第157章 戲志纔回來了第1450章 名分初定第724章 以退爲進第1225章 誤人子弟第994章 牽着鼻子走第1976章 帝王家事第1686章 人以類聚第962章 算無遺策(殤今恫古打賞加更)第2033章 佈局和收網(求月票!)第1276章 比耐心第2307章 先鋒隊(大明厚德小明載物打賞加更)第1323章 豪賭第235章 回頭是岸(賀盟友兢兢業業寂寞哥)第314章 人棄我取第254章 換俘第215章 驚鴻一瞥第1803章 這怎麼可能第620章 吃了悶虧(亂武三國打賞加更)第179章 疑心(書友碧空雁萬點打賞加更)第083章 名將的起點(求推薦,求收藏!)第554章 烈士暮年第2022章 分歧第1255章 分徐州第1748章 逐客令第1006章 春秋筆法受害者第1496章 不破不立第2188章 噩夢第2440章 皇恩浩蕩第2397章 王粲第1361章 青出於藍第1417章 人心隔肚皮第1882章 縱橫第1130章 大船第2229章 窮途末路第219章 英雄坎坷第149章 全都是套路第1644章 有爲與無爲第2116章 激將第2354章 羣英會第1871章 識勢第1499章 牢騷第1647章 義與利第1821章 千秋功業(犯錯打賞加更)第2442章 金幣第1453章 首先,你得有錢(冬雷1977打賞加更)第1532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2129章 心理戰第2260章 一見傾心第1117章 不比從前(求保底月票!)第557章 推心置腹(刀刀口打賞加更)第1243章 胡攪蠻纏第256章 陣前論治第034章 新寡蔡氏第788章 打上門第1544章 初心第1458章 初戰不利第453章 厚彼薄此第1679章 虛晃一招(求推薦!)第1594章 試探第2044章 計劃不如變化(☆墮落の天使打賞加更)第1379章 敢做不敢認第225章 合股第1128章 看誰會裝(殤今恫古打賞加更)第1218章 回頭錢第002章 大戰略第863章 引路人(求月票!)第727章 不要急第1697章 雪災第852章 大婦難爲第150章 禍不單行第139章 木學堂(求推薦,求收藏!)第1238章 麴義殺將第1817章 大獲全勝
第236章 諍臣第1068章 盈則虧(求推薦!)第1347章 陷阱第1627章 攔路虎第1724章 人小鬼大第1327章 陳羣第1740章 謀士的力量(171021102948988打賞加更)第1384章 老之將至第834章 大智大勇第2168章 越活越年輕第1032章 你怎麼可能贏第1336章 形勢逼人第2404章 許劭評孫權第535章 你該慶幸不是敵人第1794章 夜襲(求保底月票!)第171章 曹操的領悟第1450章 名分初定第2255章 用與藏第1661章 相見歡第1167章 文化與交易第1221章 大疫第086章 喜相逢(求推薦,求收藏!)第2439章 必有我師第1868章 畫虎不成第1555章 私房話第1576章 睜眼看世界(20181102121945194打賞加更)第2213章 華歆(求月票!)第157章 戲志纔回來了第1450章 名分初定第724章 以退爲進第1225章 誤人子弟第994章 牽着鼻子走第1976章 帝王家事第1686章 人以類聚第962章 算無遺策(殤今恫古打賞加更)第2033章 佈局和收網(求月票!)第1276章 比耐心第2307章 先鋒隊(大明厚德小明載物打賞加更)第1323章 豪賭第235章 回頭是岸(賀盟友兢兢業業寂寞哥)第314章 人棄我取第254章 換俘第215章 驚鴻一瞥第1803章 這怎麼可能第620章 吃了悶虧(亂武三國打賞加更)第179章 疑心(書友碧空雁萬點打賞加更)第083章 名將的起點(求推薦,求收藏!)第554章 烈士暮年第2022章 分歧第1255章 分徐州第1748章 逐客令第1006章 春秋筆法受害者第1496章 不破不立第2188章 噩夢第2440章 皇恩浩蕩第2397章 王粲第1361章 青出於藍第1417章 人心隔肚皮第1882章 縱橫第1130章 大船第2229章 窮途末路第219章 英雄坎坷第149章 全都是套路第1644章 有爲與無爲第2116章 激將第2354章 羣英會第1871章 識勢第1499章 牢騷第1647章 義與利第1821章 千秋功業(犯錯打賞加更)第2442章 金幣第1453章 首先,你得有錢(冬雷1977打賞加更)第1532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2129章 心理戰第2260章 一見傾心第1117章 不比從前(求保底月票!)第557章 推心置腹(刀刀口打賞加更)第1243章 胡攪蠻纏第256章 陣前論治第034章 新寡蔡氏第788章 打上門第1544章 初心第1458章 初戰不利第453章 厚彼薄此第1679章 虛晃一招(求推薦!)第1594章 試探第2044章 計劃不如變化(☆墮落の天使打賞加更)第1379章 敢做不敢認第225章 合股第1128章 看誰會裝(殤今恫古打賞加更)第1218章 回頭錢第002章 大戰略第863章 引路人(求月票!)第727章 不要急第1697章 雪災第852章 大婦難爲第150章 禍不單行第139章 木學堂(求推薦,求收藏!)第1238章 麴義殺將第1817章 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