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換取燈兒的

“換洋取燈兒啊!”

“換榧子兒呀!”

很多年來,就是個熟悉的叫喚聲,它不一定是出自某一個人,叫喚聲也各有不同,每天清晨在衚衕裡,可以看見一個穿着襤褸的老婦,揹着一個筐子,舉步蹣跚。冬天的情景,尤其記得清楚,她頭上戴着一頂不合體的、哪兒撿來的毛線帽子,手上戴着露出手指頭的手套,寒風吹得她流出了一些清鼻涕。生活看來是很艱苦的。

是的,她們原是不必工作就可以食稟粟的人,今天清室沒有了,一切榮華優渥的日子都像夢一樣永遠永遠地去了,留下來的是面對着現實的生活!

像換洋取燈的老婦,可以說還是勇於以自己的勞力換取生活的人,她不必費很大的力氣和本錢,只要每天早晨揹着一個空筐子以及一些火柴、榧子兒、刨花就夠了,然後她沿着小衚衕這樣的叫喚着。

家裡的廢物:爛紙、破布條、舊鞋,……一切可以扔到垃圾堆裡的東西,都歸宋媽收起來,所以從“換洋取燈兒的”換來的東西也都歸宋媽。

一堆爛紙破布,就是宋媽和換洋取燈兒的老婦爭執的焦點,甚至連一盒火柴、十顆榧子的生意都講不成也說不定呢!

丹鳳牌的火柴,紅頭兒,盒外貼着砂紙,一擦就迸出火星,一盒也就值一個銅子兒。榧子兒是像桂圓核兒一樣的一種植物的實,砸碎它,泡在水裡,浸出黏液,凝滯如膠。刨花是薄木片,作用和榧子兒一樣,都是舊式婦女梳頭時用的,等於今天婦女做發後的“噴膠水”。

這是一筆小而又小的生意,換人家裡的最破最爛的小東西,來取得自己最低的生活,王孫沒落,可以想見。

而歸宋媽的那幾顆榧子兒呢,她也當寶貝一樣,家裡的爛紙如果多了,她也就會攢了更多的洋火和榧子兒,洋火讓人捎回鄉下她的家裡。榧子兒裝在一隻妹妹的洋襪子裡(另一隻一定是破得不能再縫了,換了榧子兒)。

宋媽是個乾淨利落的人,她每天早晨起來把頭梳得又光又亮,抹上了泡好的刨花或榧子兒,膠住了,做一天事也不會散落下來。

火柴的名字,那古老的城裡,很多很多年來,都是被稱作“洋取燈兒”,好像到了今天,我都沒有改過口來。

“換洋取燈兒的”老婦人,大概只有一個命運最好的,很小就聽說,四大名旦尚小云的母親是“換洋取燈兒的”。有一年,尚小云的母親死了,出殯時沿途許多人圍觀,我們住在附近,得見這位老婦人的死後哀榮。在舞臺上婀娜多姿的尚小云,喪服上是一個連片鬍子的臉,街上的人都指點着說,那是一個怎樣的孝子,並且說那死者是一個怎樣出身的有福的老太太。

在小說裡,也讀過惟有的一篇描寫一個這樣女人的戀愛故事,記得是許地山寫的《春桃》,希望我沒有記錯。

第6章 惠安館 (5)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69章 兩粒芝麻第41章 思冰令人老第18章 後 記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55章 一件旗袍第73章 母親是好榜樣第62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2)第75章 蟹殼黃 (2)第25章 排隊的小演員第83章 沈從文和他的作品第74章 蟹殼黃 (1)第75章 蟹殼黃 (2)第29章 賣凍兒第79章 永無止境的崇敬心情第63章 奔向光明第30章 臺上臺下第43章 秋遊獅頭山第4章 惠安館 (3)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26章 陳穀子爛芝麻第15章 驢打滾兒 (1)第73章 母親是好榜樣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87章 略記吾師金秉英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78章 親情·友情·愛情 ——讀《濟安日記》第17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1章 城南舊事——冬陽·童年·駱駝隊第46章 竹第70章 貧非罪第31章 一張地圖第59章 遲開的杜鵑 (1)第15章 驢打滾兒 (1)第65章 冬青樹第30章 臺上臺下第66章 玫 瑰 (1)第56章 母親的秘密第61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1)第28章 擠老米第15章 驢打滾兒 (1)第49章 愛與牽手第57章 小紅鞋第13章 蘭姨娘 (2)第62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2)第51章 臺灣民俗雜輯 (2)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5章 惠安館 (4)第23章 看華表第52章 未了的情緣——愛情的散步第49章 愛與牽手第26章 陳穀子爛芝麻第28章 擠老米第40章 友 情第36章 家住書坊邊 (1)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4章 惠安館 (3)第81章 關於許地山第50章 臺灣民俗雜輯 (1)第87章 略記吾師金秉英第58章 墮胎記第6章 惠安館 (5)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61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1)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76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1)第53章 初 戀 (1)第11章 我們看海去 (3)第89章 “野女孩”和“嚴肅先生”第35章 我的童玩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11章 我們看海去 (3)第89章 “野女孩”和“嚴肅先生”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86章 一生兒愛好是天然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55章 一件旗袍第45章 相思仔第52章 未了的情緣——愛情的散步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27章 文津街第42章 臺北溫泉漫寫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53章 初 戀 (1)第72章 謝謝你,小姑娘第23章 看華表第70章 貧非罪第62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2)第31章 一張地圖第70章 貧非罪第41章 思冰令人老第49章 愛與牽手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74章 蟹殼黃 (1)
第6章 惠安館 (5)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69章 兩粒芝麻第41章 思冰令人老第18章 後 記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55章 一件旗袍第73章 母親是好榜樣第62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2)第75章 蟹殼黃 (2)第25章 排隊的小演員第83章 沈從文和他的作品第74章 蟹殼黃 (1)第75章 蟹殼黃 (2)第29章 賣凍兒第79章 永無止境的崇敬心情第63章 奔向光明第30章 臺上臺下第43章 秋遊獅頭山第4章 惠安館 (3)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26章 陳穀子爛芝麻第15章 驢打滾兒 (1)第73章 母親是好榜樣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87章 略記吾師金秉英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78章 親情·友情·愛情 ——讀《濟安日記》第17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1章 城南舊事——冬陽·童年·駱駝隊第46章 竹第70章 貧非罪第31章 一張地圖第59章 遲開的杜鵑 (1)第15章 驢打滾兒 (1)第65章 冬青樹第30章 臺上臺下第66章 玫 瑰 (1)第56章 母親的秘密第61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1)第28章 擠老米第15章 驢打滾兒 (1)第49章 愛與牽手第57章 小紅鞋第13章 蘭姨娘 (2)第62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2)第51章 臺灣民俗雜輯 (2)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5章 惠安館 (4)第23章 看華表第52章 未了的情緣——愛情的散步第49章 愛與牽手第26章 陳穀子爛芝麻第28章 擠老米第40章 友 情第36章 家住書坊邊 (1)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4章 惠安館 (3)第81章 關於許地山第50章 臺灣民俗雜輯 (1)第87章 略記吾師金秉英第58章 墮胎記第6章 惠安館 (5)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61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1)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76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1)第53章 初 戀 (1)第11章 我們看海去 (3)第89章 “野女孩”和“嚴肅先生”第35章 我的童玩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11章 我們看海去 (3)第89章 “野女孩”和“嚴肅先生”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86章 一生兒愛好是天然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55章 一件旗袍第45章 相思仔第52章 未了的情緣——愛情的散步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27章 文津街第42章 臺北溫泉漫寫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53章 初 戀 (1)第72章 謝謝你,小姑娘第23章 看華表第70章 貧非罪第62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2)第31章 一張地圖第70章 貧非罪第41章 思冰令人老第49章 愛與牽手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74章 蟹殼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