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排隊的小演員

聽復興劇校葉復潤的戲,身旁有人告訴我,當年富連成科班裡也找不出一個像葉復潤這樣小年紀,便有這樣成就的小老生。聽說葉復潤只有十四足歲,但無論是唱工還是做派,都超越了一般“小孩戲劇家”的成績。但是在那一羣孩子裡,他卻特別顯得瘦弱、矯小。固然唱老生的外形要“清瘦”纔有味道,但是對於一個正在發育期的小孩子,畢竟是不健康的。劇校當局是不是注意到每一個發育期的孩子的健康呢?

這使我不由得想起當年家住在虎坊橋大街上的情景。

虎坊橋大街是南城一條重要的大街,尤其在遷都南京前的北京,它更是通往許多繁榮地區的必經之路。幼年幸運的曾在這條街上住了幾年,也是家裡最熱鬧的時期。這條大街上有小學、會館、理髮館、藥鋪、棺材鋪、印書館,還有一個造就了無數平劇人才的富連成科班。

富連成只在我家對面再往西幾步的一個大門裡。每天晚飯前後的時候,他們要到前門外的廣和樓去唱戲。坐科的孩子按矮高排隊,領頭兒的是位最高的大師兄,他是個唱花臉的,頭上剃着月亮門兒。夏天,他們都穿着月白竹布大褂兒,老肥老肥的,袖子大概要比手長出半尺多。天冷加上件黑馬褂兒,仍然是老肥老肥的,袖子比手長出半尺多!

他們出了大門向東走幾步,就該穿過馬路,而正好就經過我家門前。看起來,一個個是呆板的、遲鈍的、麻木的,誰又想到他們到了臺上就能演出那樣靈活、美麗、勇武的角色呢!

那時的富連成在廣和樓演出,這是一家女性不能進去的戲院,而我那時跟着大人們聽戲的區域是城南遊藝園,或者開明戲院,第一舞臺。很早就對於富連成有印象,實在是看他們每天由我家門前經過的關係。等到後來富連成風靡了北平的男女學生,我也不免想到,在那一隊我幼年所見到的可憐的孩子羣裡,不就有李盛藻嗎?劉盛蓮嗎?楊盛春嗎?

富連成是以嚴厲出名的,但是等到以新式學校制度的戲曲學校出現以後,富連成雖仍以舊式教育出名,但是有些地方也不能不改進了。戲曲學校用大汽車接送學生到戲院以後,富連成的排隊步行也就不復再見。否則的話,學生戲迷們豈不要每天跟着他們的隊伍到戲院去?

而我們那時也搬離開虎坊橋,城南遊藝園成了屠宰場,我們聽戲的區域也轉移到哈爾飛、吉祥,以及長安和新新等戲院了。

第30章 臺上臺下第48章 新竹白粉第56章 母親的秘密第9章 我們看海去 (1)第56章 母親的秘密第69章 兩粒芝麻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66章 玫 瑰 (1)第68章 會唱的球第41章 思冰令人老第59章 遲開的杜鵑 (1)第86章 一生兒愛好是天然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19章 英子對英子——東京小住札記第60章 遲開的杜鵑 (2)第87章 略記吾師金秉英第35章 我的童玩第16章 驢打滾兒 (2)第53章 初 戀 (1)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2章 惠安館 (1)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60章 遲開的杜鵑 (2)第65章 冬青樹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2章 惠安館 (1)第6章 惠安館 (5)第33章 天橋上當記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66章 玫 瑰 (1)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62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2)第7章 惠安館 (6)第59章 遲開的杜鵑 (1)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5章 惠安館 (4)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59章 遲開的杜鵑 (1)第45章 相思仔第52章 未了的情緣——愛情的散步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74章 蟹殼黃 (1)第4章 惠安館 (3)第83章 沈從文和他的作品第23章 看華表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32章 虎坊橋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6章 惠安館 (5)第2章 惠安館 (1)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5章 惠安館 (4)第69章 兩粒芝麻第86章 一生兒愛好是天然第11章 我們看海去 (3)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49章 愛與牽手第50章 臺灣民俗雜輯 (1)第88章 念遠方的沉櫻第60章 遲開的杜鵑 (2)第5章 惠安館 (4)第32章 虎坊橋第13章 蘭姨娘 (2)第42章 臺北溫泉漫寫第48章 新竹白粉第7章 惠安館 (6)第87章 略記吾師金秉英第63章 奔向光明第45章 相思仔第32章 虎坊橋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52章 未了的情緣——愛情的散步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55章 一件旗袍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26章 陳穀子爛芝麻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92章 遙念胡蝶第18章 後 記第51章 臺灣民俗雜輯 (2)第11章 我們看海去 (3)第36章 家住書坊邊 (1)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56章 母親的秘密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36章 家住書坊邊 (1)第83章 沈從文和他的作品第41章 思冰令人老第15章 驢打滾兒 (1)第49章 愛與牽手第11章 我們看海去 (3)第48章 新竹白粉
第30章 臺上臺下第48章 新竹白粉第56章 母親的秘密第9章 我們看海去 (1)第56章 母親的秘密第69章 兩粒芝麻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66章 玫 瑰 (1)第68章 會唱的球第41章 思冰令人老第59章 遲開的杜鵑 (1)第86章 一生兒愛好是天然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19章 英子對英子——東京小住札記第60章 遲開的杜鵑 (2)第87章 略記吾師金秉英第35章 我的童玩第16章 驢打滾兒 (2)第53章 初 戀 (1)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2章 惠安館 (1)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60章 遲開的杜鵑 (2)第65章 冬青樹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2章 惠安館 (1)第6章 惠安館 (5)第33章 天橋上當記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66章 玫 瑰 (1)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62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2)第7章 惠安館 (6)第59章 遲開的杜鵑 (1)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5章 惠安館 (4)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59章 遲開的杜鵑 (1)第45章 相思仔第52章 未了的情緣——愛情的散步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74章 蟹殼黃 (1)第4章 惠安館 (3)第83章 沈從文和他的作品第23章 看華表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32章 虎坊橋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6章 惠安館 (5)第2章 惠安館 (1)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5章 惠安館 (4)第69章 兩粒芝麻第86章 一生兒愛好是天然第11章 我們看海去 (3)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49章 愛與牽手第50章 臺灣民俗雜輯 (1)第88章 念遠方的沉櫻第60章 遲開的杜鵑 (2)第5章 惠安館 (4)第32章 虎坊橋第13章 蘭姨娘 (2)第42章 臺北溫泉漫寫第48章 新竹白粉第7章 惠安館 (6)第87章 略記吾師金秉英第63章 奔向光明第45章 相思仔第32章 虎坊橋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52章 未了的情緣——愛情的散步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55章 一件旗袍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26章 陳穀子爛芝麻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92章 遙念胡蝶第18章 後 記第51章 臺灣民俗雜輯 (2)第11章 我們看海去 (3)第36章 家住書坊邊 (1)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56章 母親的秘密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36章 家住書坊邊 (1)第83章 沈從文和他的作品第41章 思冰令人老第15章 驢打滾兒 (1)第49章 愛與牽手第11章 我們看海去 (3)第48章 新竹白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