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李倧

隨後,後金鐵騎乘冬季冰堅,進攻與鐵山僅三裡之隔的雲從島。毛文龍率部英勇反擊,派部將毛有見、尤景和等逆襲後金軍。雙方在冰面上展開激烈戰鬥。東江健兒面對武器、裝備和人數都佔優勢的後金軍,毫無懼色,浴血奮戰,雙方互有殺傷,後金軍強攻多日,始終不能前進一步。後金主帥阿敏見部隊傷亡太大,佔不到半點便宜,遂遷怒於朝鮮人,轉而進攻朝鮮義州和安州,攻破城池,大開殺戒。得手後,又率大軍移向朝鮮首都王京,準備滅掉朝鮮稱王,朝鮮國王李倧一面倉皇出逃,一面遣使嚮明朝和毛文龍請罪,說導敵不是自己的主意,而是臣子所爲,請求援救。

天啓皇帝認爲朝鮮雖然協助後金,但不應該計較屬國的過錯,纔是天朝氣量。於是下詔給毛文龍,要求毛文龍不計前嫌,出兵援朝。他說:“奴兵東襲毛帥,銳氣未傷,深慰朕懷。麗人導奴入境,固自作孽,但屬國不支,折而入奴,奴勢益張,亦非吾利。還速諭毛帥相機應援,無懷宿嫌,致誤大計。”

毛文龍接到詔書以後,不顧自身糧餉短缺,毅然率部進入朝鮮,反擊後金大軍。在天寒地凍的環境中,東江軍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每日“拉死屍爲食”,仍在毛文龍的激勵下,頑強作戰。雙方在宣州、晏庭、車輦、義州等地反覆拉鋸,而隨着天氣逐漸轉暖,戰事逐漸向有利東江軍的方面轉變。隨着河水、海水的解凍,東江軍逐漸依靠朝鮮境內的大小河流。把以騎兵爲主的後金困住。多次重創敵軍。“三戰三捷,困奴於銀杏江”,隨於千家莊、瓶山一帶與後金主力展開決戰,“文龍自率兵出,大戰,殺固山三、牛鹿八人,斬六千餘級。”阿敏不得不放棄在朝鮮稱王的打算,“殺出一條血路回到本土”。東江軍取得了戰役的最後勝利。

“丁卯之役”之始,後金判斷明軍主帥毛文龍極有可能在鐵山,遂於朝鮮方面勾結,冒充朝鮮人突襲鐵山,若成功便能成爲一次出色的“斬首行動”,體現了其首領皇太極一慣大膽、果斷的作風。但是,由於非常偶然的原因,毛文龍不在鐵山,後金突襲失敗,使得戰事變爲持久戰。一拖再拖,最終讓明軍反敗爲勝。這種出乎意料的情況。體現了戰爭的偶然性。

後金主帥阿敏在突襲鐵山失敗,強攻雲從不下的情況下,遷怒朝鮮, 又想“東邊損失西邊補”,在朝鮮撈一票,甚至打算在朝鮮稱王,不但沒有成功,反而將朝鮮推向明朝方面。這反映了阿敏魯莽急躁,毫無謀略的性格。戰役後期,隨着天氣轉暖,騎兵爲主的後金軍十分被動,甚至有可能被困死於鴨綠江以南,阿敏卻一再拒絕撤軍,終於令後金軍在瓶山決戰中蒙受重大損失。

“丁卯之役”使得皇太極用軍事手段解決東江鎮明軍的戰略失敗了,不得不轉而尋求外交和政治手段解決的途徑,“通款崇煥,求殺文龍”。但是,他至少利用明軍削弱了牛錄比自己還多的兩個旗:阿敏的鑲藍旗、阿濟格的鑲白旗的實力,解除了此二人對其汗位的威脅。可以說,無論後金“丁卯之役”在軍事上成功與否,對皇太極個人來講,都是勝利的。

現在問題的關鍵是,毛文龍已經死了,而且確實是被袁崇煥給殺死的,至於袁崇煥是不是被遼東將門脅迫,對於崇禎皇帝朱由檢來說,已經無關緊要了,問題是毛文龍已經死了,東江軍現在的情況不明!而且,再也沒有強有力的軍事人物來震懾後金和朝鮮人,這也正是崇禎皇帝朱由檢急着要滿桂組建大明第二軍,並讓第二軍儘快的開赴朝鮮的一個原因!

“你對李倧的問題,有什麼看法?”崇禎皇帝朱由檢看着劉鴻訓,想看看這個老頭能夠說出點什麼來嗎?

這麼重大的政治問題,劉鴻訓哪裡敢說什麼?事實上他也沒有什麼主張,怯懦道,“皇上,微臣以爲,李倧雖然是通過政變上臺的,並沒有得到我大明的認可,但他實際對大明有些幫助,這都是事實,所以,不太好說。”

崇禎皇帝朱由檢嘆口氣,等於沒有說,他身邊是一個能夠出主意的人都沒有,對於這些有經驗的外事大臣,尚且如此,這些事情問王承恩或者曹化淳,就更是等於胡扯淡了。

顏繼祖事實上和劉鴻訓的私交不錯,看見皇帝似乎很不滿意劉鴻訓的話,大着膽子插嘴道,“皇上,微臣覺得應該對朝鮮用兵!一方面朝鮮人太過無用,如果讓後金徹底的解除了來自朝鮮的隱患後,對我大明是很不利的,另外一方面,不經過我大明承認就可以當上朝鮮國王,這本身便是不合大明律法的,這種風氣不能助漲,不管李倧有沒有幫助過大明,或者是不是向着大明,都需要將朝鮮的實際控制權拿到手裡,這樣的話,我大明在朝鮮就有了一個穩固的後勤基地,後金要對大明用兵,就會顧忌重重。”

崇禎皇帝朱由檢很欣賞顏繼祖,甚至超過了對傅永淳和孫傳庭的欣賞,這也是那兩個人回京之後,他一直都沒有安排見那兩個人的原因。

崇禎皇帝朱由檢的性格就是這樣,必須經常在一起,否則隔了一段時間沒有什麼接觸,他就會淡忘了,除了女人,女人是越久不見,越思念的緊,男人則不能隔得太久。

崇禎皇帝朱由檢並沒有給與顏繼祖的話一個答覆,他不打算給什麼答案,事實上,直到此刻,他心裡也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計劃,但有一點他是肯定的!大明不能放棄朝鮮!即使沒有了毛文龍,也必須要保留對朝鮮的控制能力,這跟對察哈爾部林丹汗的支持,在戰略意義上是一樣的!

第223章 文人互掐第730章 入戲第640章 大明血性1128 山河秀麗第532章 完爆第24章 朕喜歡聰明人第152章 兩邊都在鬥智鬥勇第897章 很做自己的皇帝第486章 抱着雍容華貴1135 大結局上第238章 好勝的鄭月琳第713章 一文錢第304章 定親第7章 近衛軍第一師第800章 濟長海第421章 罷免孫承宗第647章 數字第1030章 動情第145章 威震大衚衕第1090章 撞上來的俄羅斯鐵騎第166章 梨花帶雨第593章 國色天香第876章 殺人只是揮揮手第1004章 倭奴第884章 心情好了第249章 二十萬美金第605章 藝術家1098 涼山戰場第797章 皇子問題第879章 目空一切第314章 還是叫錦衣衛第648章 出來第507章 鹽引招標第106章 漂亮母老虎第831章 文官集團第531章 風大雪急第476章 承天門第572章 太康伯張國紀第246章 誰排在第一個?第654章 嚴婷第714章 談攏第957章 天地都裝不下的愛第60章 送人回家第29章 登聞鼓第1004章 倭奴第748章 朕的心第389章 教育改制第342章 到岸第916章 高三老的家第748章 朕的心1128 山河秀麗第978章 熟悉的場景第67章 天津直轄區第691章 女人當官第976章 運動員第25章 東廠的水夠深第486章 抱着雍容華貴第1040章 周皇后第43章 到底是要改革還是要革命!?第587章 泡澡第140章 酸不溜秋的心情第10章 糾糾大明共赴國難第100章 不要隨便抓別人的老二第71章 皇太極的議和第784章 朕開始沉下心來了第721章 舞會第660章 子彈第376章 開車第339章 你有感覺嗎第513章 田家第1040章 周皇后第507章 鹽引招標第280章 不能說第173章 站左邊還是站右邊第1013章 京都之戰第1069章第217章 匪夷所思的政論第652章 機牀第311章 與洪承疇鬥智第946章 兩小無猜第920章 恨世界第292章 後院第227章 你是不是皇帝1115 飯後慶祝第379章 對症下藥第681章 送花瓶第573章 付出有屁用第217章 匪夷所思的政論第340章 用嘴第168章 膜拜大神第154章 闖營第717章 貪婪愚蠢第796章 鄭月琳的價值第76章 考選令第138章 皇帝被羣嘲了第193章 妾有意郎無心第1010章 江戶撤兵第695章 蘇茉兒第963章 漢蒙通婚
第223章 文人互掐第730章 入戲第640章 大明血性1128 山河秀麗第532章 完爆第24章 朕喜歡聰明人第152章 兩邊都在鬥智鬥勇第897章 很做自己的皇帝第486章 抱着雍容華貴1135 大結局上第238章 好勝的鄭月琳第713章 一文錢第304章 定親第7章 近衛軍第一師第800章 濟長海第421章 罷免孫承宗第647章 數字第1030章 動情第145章 威震大衚衕第1090章 撞上來的俄羅斯鐵騎第166章 梨花帶雨第593章 國色天香第876章 殺人只是揮揮手第1004章 倭奴第884章 心情好了第249章 二十萬美金第605章 藝術家1098 涼山戰場第797章 皇子問題第879章 目空一切第314章 還是叫錦衣衛第648章 出來第507章 鹽引招標第106章 漂亮母老虎第831章 文官集團第531章 風大雪急第476章 承天門第572章 太康伯張國紀第246章 誰排在第一個?第654章 嚴婷第714章 談攏第957章 天地都裝不下的愛第60章 送人回家第29章 登聞鼓第1004章 倭奴第748章 朕的心第389章 教育改制第342章 到岸第916章 高三老的家第748章 朕的心1128 山河秀麗第978章 熟悉的場景第67章 天津直轄區第691章 女人當官第976章 運動員第25章 東廠的水夠深第486章 抱着雍容華貴第1040章 周皇后第43章 到底是要改革還是要革命!?第587章 泡澡第140章 酸不溜秋的心情第10章 糾糾大明共赴國難第100章 不要隨便抓別人的老二第71章 皇太極的議和第784章 朕開始沉下心來了第721章 舞會第660章 子彈第376章 開車第339章 你有感覺嗎第513章 田家第1040章 周皇后第507章 鹽引招標第280章 不能說第173章 站左邊還是站右邊第1013章 京都之戰第1069章第217章 匪夷所思的政論第652章 機牀第311章 與洪承疇鬥智第946章 兩小無猜第920章 恨世界第292章 後院第227章 你是不是皇帝1115 飯後慶祝第379章 對症下藥第681章 送花瓶第573章 付出有屁用第217章 匪夷所思的政論第340章 用嘴第168章 膜拜大神第154章 闖營第717章 貪婪愚蠢第796章 鄭月琳的價值第76章 考選令第138章 皇帝被羣嘲了第193章 妾有意郎無心第1010章 江戶撤兵第695章 蘇茉兒第963章 漢蒙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