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二章 武當仙山

崇禎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七日,黃道吉日,紫禁城終於準備完畢,崇禎皇帝率文武百官,藩王勳貴一百二十餘人,在中衛軍、錦衣衛護衛下,由宣德門出城,沿官道向南。

七月三十,抵達天津港,一千二百人分乘五艘戰艦,沿海岸南下,八月十日,船隊抵達南直隸,在南京城修整兩日後,揚帆起航,沿溯江而上,九月初一,抵達漢口,朱由檢匆忙遊玩了黃鶴樓,在黃鶴樓上題詩一首: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釂滔滔,心潮逐浪高。

魏藻德錢謙益讚不絕口,稱大氣磅礴,氣動山河,有魏武之風,朱由檢有些不悅,曹孟德當然不能和自己相比,不過既然這首詩都是盜版偉人的,也就不計較這些了。

九月初四,由漢口乘船北上,帆船在縴夫拉動下,緩緩向襄陽府駛去。

朱由檢站在龍船箭樓上,登高望遠,長江滔滔,羣山蒼蒼,山水相映,風景秀麗,縴夫們齊聲吶喊聲入雲霄。

自己腳下這條由漢口到襄陽府的水路,兩百多年來,成千上萬香客仕女手捧香瓣朝貢,皆由此條線路。

當年成祖大修武當,歷時十二年,明代後來進入全盛時期,朱由檢對武當山有着深厚的感情,眼下東南雖未徹底平定,然而大明蒸蒸日上,中興跡象,已經很明顯了。

他恍惚回到了崇禎十七年,想起這十年來自己篳路藍縷,浴血拼殺走到現在,不由心生無限感慨。

“皇上,你說這真武大帝到底是不是真的?臣妾聽人說起他的各種神蹟,”

柳皇后給崇禎披上了件大氅,朱由檢擡頭看時,不知不覺之間,天色已經漸黯,頭頂上星河燦爛,夜空像是水洗過一樣。

九月的夜晚已經有了些寒意,崇禎牽起柳如是纖纖細手,在甲板上漫步。高文彩方正化以及中衛軍情報局的幾位隊員,遠遠站在警戒。

“當然是真的了,當年成祖皇帝耗費那麼大精力,動用二十萬軍民,花費十多年,纔將武當山建成,當然都是真的,”

說到這裡,他擡頭望柳如是一眼,不無好奇道:

“你也要給真武大帝許願?”

皇后臉色微紅,卻把臉轉向另一邊,不讓崇禎看見,對着江面喃喃自語道:

“臣妾服侍皇上快三年了,也該有個······“

後面半句沒有說完,臉色已是緋紅。

朱由檢嘿然一笑,一把抱起柳如是就往船艙走去。

九月九日,在均州碼頭上岸,武當提督、總提調官率千戶等人,出城十里迎候。

崇禎皇帝御駕武當,是武當建成以來的大事,有明一代,武當山雖然貴爲皇家道場,然而卻從沒有任何一位帝王來此祭拜。

關於武當山的諸多傳說,很多都是關於忠孝節義,在當地流傳甚廣,這些傳說對皇家多有稱讚,有些甚至到了吹捧地步。

九月初九上午,崇禎皇帝率領羣臣,入均州城,均州縣令陳谷楊早已派人將靜樂宮清掃乾淨,靜樂宮是往來皇親勳貴進山朝拜的休憩之所,差不多佔據了均州城一半大小。

均州在春秋戰國時稱爲均陵,隋唐時才改稱均州,民國初年改爲均縣。在過去均州有“鐵打的均州”之說,其上通關中,下達江淮,有控荊楚而扼巴蜀之稱,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古均州位於今天丹江口市的囂川鎮,前幾年囂川鎮爲了紀念這個歷史名城,又將囂川改爲均縣鎮。古均州處於武當山下,全城以展示道教文化爲特色。武當山的明代建築羣,實際上包括了山上以“真武祖師大帝”銅像爲中心的道教崇拜對象和供道家弟子及包括皇室人員在內的香客停宿的均州城邑兩個部分。

均州磚城,爲洪武五年(1372年)守禦副千戶李春修築。周圍8裡,高2.5丈,寬1.2丈。壕深3丈,寬6丈。大體呈正方形,外層全部用15公斤重一塊的青磚壘砌而成,故豫西南、鄂西北一帶歷來都有“鐵打的均州”之說。遠離州城共有六座城門,其中東、西、南、北四門較大,爲了方便舟船還設有上、下水門。北門有甕城,是封建時代爲防止劫案而專門修築的刑場。淨樂宮是均州城中一個大型建築,約佔全城一半的面積,它是武當山古建築羣著名的八宮之首,是一處令人歎爲觀止的偉大建築。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座落於均州城內略略偏北的部位。宮門正對南城門而迎向高聳入雲的武當山天柱峰。宮門外矗立着高大的石雕山門牌坊和一對形態如生的巨型鐵獅,均屬藝術珍品。宮門的東側設有文習館,西側設有武習館。宮內分三層寬1米、高4米的紅圍牆,均用每塊25公斤重的大青磚砌成,並建有祖師殿、聖公聖母殿、東宮、西宮、東和西龜亭等大型建築單元。一色綠磚碧瓦。青石欄杆、臺階,一米見方的青石板路面和庭院,落落大方,古色古香,真是雅緻幽靜的遊覽勝地。除淨樂宮外,尚有城隍廟、九仙廟、學宮、文昌宮、江西館、陝西館等古建。其中,規模較大而又有價值的是城隍廟。該廟是封建時代舉行廟會的場所。均州城總面積約三平方公里,人口兩萬餘,包括城裡、城外兩大部分。城內主要是政治、文化區,城外主要是經濟、商業區。兩條主幹大街全是一米見方的青石板路面,靠南門處的一段較寬,靠南偵查處較窄。城外有朝武街。都是東西走向,長約一里米,寬約四米的青釉石路面。城外的漢江沿岸,有高約二十米的護城大堤,總長度約二公里,城廓東南角的城牆上,有一座亭臺式的魁星樓,分三層,高約二十米。明代是均州發展的頂盛期。當時的皇室對道教十分崇敬,因而撥出鉅款在武當山下修築了供皇室人員拜山之用的大型建築羣。同樣,爲加強對皇室人員的保護,而修築了固若金湯的均州城,所以纔有“鐵打的均州”之說。

“真武大帝,朕來了!”

崇禎二十七年九月十九,黃道吉日,朱由檢率皇后公主,以及一衆侍衛,由南坡神道拾階而上,開始了他的朝聖之旅。

第十一章 藩王關於朱由檢性格說明第六十章 羣魔(京師篇)第一百四十章 防禦第二百一十七章 南北第三百五十一章 從海底出發第一百五十九章 艦隊第二百六十三章 赴死第一百一十五章 困獸第一百零九章 海軍第一百十六章 收割第七十七章 南下第三百零六章 後院第三百一十八章 異形契約第三百章 忠義第三百三十章 征戰莫臥兒王朝(二)第三百一十章 淨化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說第三百零五章 永生第三百一十二章 舞女第一百九十三章 捕鯨第八十五章 兩手第三百十五章 澳洲來客第一百九十三章 捕鯨第一百五十章 光復第三百五十二章 獨立日第三百零九章 糉子第三百零五章 瘟疫來襲第一百五十一章 議和第三百零八章 病毒來襲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線無戰事第三百五十三章 十月圍城第三百三十六章 困獸猶鬥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明劫第一百零九章 海軍第一百一十五章 困獸第七十三章 注射第二百六十二章 海盜第二百一十章 衝鋒第三百二十九章 征戰莫臥兒帝國(一)第一百一十章 清廉第三百四十八章 潘神是頭羊第三百零一章 血滴第二百二十三章 聯盟第二百二十六章 鬼泣第三百三十三章 攻佔莫臥兒帝國(五)第三百二十七章 狂蟒之災第三百六十二章 敦刻爾克第一百六十章 祭奠第一百四十一章 炮擊第二百零七章 角鬥第四十七章 初戰第三百十二章 霸業第三百章 通天第一百四十六章 血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公主第三百十五章 澳洲來客第二百章 後宮第三百五十章 守望者第三百三十八章 哥薩克騎兵的末日(1)第六章 緹騎第三百二十章 一眉道長第三百十五章 澳洲來客第三百三十五章 宿怨第二百二十三章 聯盟第六十二章 激戰(京師篇)第二百九十一章 復仇第七十六章 賜婚第三百三十章 征戰莫臥兒王朝(二)第四十一章 節制第三百章 炮灰第一百四十一章 炮擊第三百章 血仇第一百五十章 光復第三百零九章 登陸第三百十五章 文明野蠻第二百一十六章 盜墓第七十章 屯田第二百六十一章 相煎第十九章 瘟疫第一百零二章 援軍第一百四十五章 動員第十六章 火器第三百十五章 玉石俱焚第三百章 婦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進攻第三百一十章 天朝王國第一百十六章 收割第二章 朝會第一百八十五章 騎兵第一百零五章 撤兵第三百零四章 殖民第二百六十八章 三國第二百四十五章 回國第三百十五章 澳洲來客第七十六章 賜婚第三百五十二章 英國病人第三百四十章 哥薩克悲歌第五十四章 自殘(山西篇)第一百五十章 光復
第十一章 藩王關於朱由檢性格說明第六十章 羣魔(京師篇)第一百四十章 防禦第二百一十七章 南北第三百五十一章 從海底出發第一百五十九章 艦隊第二百六十三章 赴死第一百一十五章 困獸第一百零九章 海軍第一百十六章 收割第七十七章 南下第三百零六章 後院第三百一十八章 異形契約第三百章 忠義第三百三十章 征戰莫臥兒王朝(二)第三百一十章 淨化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說第三百零五章 永生第三百一十二章 舞女第一百九十三章 捕鯨第八十五章 兩手第三百十五章 澳洲來客第一百九十三章 捕鯨第一百五十章 光復第三百五十二章 獨立日第三百零九章 糉子第三百零五章 瘟疫來襲第一百五十一章 議和第三百零八章 病毒來襲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線無戰事第三百五十三章 十月圍城第三百三十六章 困獸猶鬥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明劫第一百零九章 海軍第一百一十五章 困獸第七十三章 注射第二百六十二章 海盜第二百一十章 衝鋒第三百二十九章 征戰莫臥兒帝國(一)第一百一十章 清廉第三百四十八章 潘神是頭羊第三百零一章 血滴第二百二十三章 聯盟第二百二十六章 鬼泣第三百三十三章 攻佔莫臥兒帝國(五)第三百二十七章 狂蟒之災第三百六十二章 敦刻爾克第一百六十章 祭奠第一百四十一章 炮擊第二百零七章 角鬥第四十七章 初戰第三百十二章 霸業第三百章 通天第一百四十六章 血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公主第三百十五章 澳洲來客第二百章 後宮第三百五十章 守望者第三百三十八章 哥薩克騎兵的末日(1)第六章 緹騎第三百二十章 一眉道長第三百十五章 澳洲來客第三百三十五章 宿怨第二百二十三章 聯盟第六十二章 激戰(京師篇)第二百九十一章 復仇第七十六章 賜婚第三百三十章 征戰莫臥兒王朝(二)第四十一章 節制第三百章 炮灰第一百四十一章 炮擊第三百章 血仇第一百五十章 光復第三百零九章 登陸第三百十五章 文明野蠻第二百一十六章 盜墓第七十章 屯田第二百六十一章 相煎第十九章 瘟疫第一百零二章 援軍第一百四十五章 動員第十六章 火器第三百十五章 玉石俱焚第三百章 婦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進攻第三百一十章 天朝王國第一百十六章 收割第二章 朝會第一百八十五章 騎兵第一百零五章 撤兵第三百零四章 殖民第二百六十八章 三國第二百四十五章 回國第三百十五章 澳洲來客第七十六章 賜婚第三百五十二章 英國病人第三百四十章 哥薩克悲歌第五十四章 自殘(山西篇)第一百五十章 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