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賭上國運的一戰!

袁崇煥的優柔寡斷,讓他錯過了最寶貴的時間,也讓關寧軍墜入到萬劫不復的深淵!

繼光復廣寧之後,祖大壽領兵一路東向,沿途所向披靡,不三日,西平光復!

消息傳入錦州,關寧軍上下軍心大振,士氣高漲數倍不止,總兵以下,所有將校盡皆請命出兵。

皇太極已經完了,後金已經完了,這個時候再不出兵去追擊窮途末路的賊寇,那不是眼睜睜看着功勞被祖大壽一人獨吞嗎?

這可是光復故土的榮耀啊,是能夠名垂青史的!

沒有人不想當民族英雄。

袁崇煥一樣,他也動心了。

可朱由檢的皇命壓在腦袋上,讓袁崇煥遲遲難以下決斷,直到。

“大捷,遼陽大捷!”

又是一次捷報,而這一次戰果更加震撼。

“吳、祖兩位將軍於遼陽大勝建奴,殲敵七千,遼陽,光復了!”

這場勝利,讓袁崇煥下定了決心。

宜將勝勇追窮寇!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督師,出兵吧。”

帥府之內,幾十名中高級將校齊齊看向袁崇煥,單膝跪地抱拳:“建奴糧食已盡,軍心全無,我軍所到之處敵人無不望風披靡,這個時候正是我軍一舉收復瀋陽,攻克赫圖阿拉的天賜良機。

直搗黃龍府,一戰畢全功!”

袁崇煥望向這幾十雙火熱的眸子,擡起手。

軍心可用,軍心不可違!

他不能再強壓下去了。

光復廣寧的時候他壓住了,光復西平的時候他也壓住了,而現在,連遼陽老營都光復回來,再壓,難不成連光復瀋陽的功勞都不給眼前這些將校分潤嗎?

名垂青史就在眼前。

更何況,如果真能光復瀋陽、攻克赫圖阿拉,那他袁崇煥,就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救世主!

官爵袁崇煥不在乎,但這個名聲,可以傳千古,傳萬古!

無論是出於公還是出於私,袁崇煥都不打算再壓制衆將了。

“傳本帥之令,全軍開拔,直撲瀋陽!”

-----------------

中情局千戶董釗終究還是來晚了一步,他抵達錦州的時候,袁崇煥已經領兵離開七日之久!

此刻的袁崇煥已經進了瀋陽的滿洲皇宮。

“皇太極一個蠻夷,還敢僭越造皇宮?”

袁崇煥戰靴踏足這裡,意氣風發。

在袁崇煥身後兩側,是滿面春風的數十員戰將。

這場仗打得實在是太順了,一鼓作氣,連瀋陽這個後金的國都都給打了下來。

幾十年了,大明朝面對建奴輸多勝少,今朝可謂是一雪前恥!

“諸位,現在不是歡慶勝利的時候。”

袁崇煥環顧四周:“建奴已經全線潰逃,斥候五十里之內都沒有發現賊情,可見皇太極已經徹底走向了末路,如今我軍士氣高漲,上下求戰、求功心切,正當一鼓作氣,一戰畢全功!”

“督師英明!”

袁崇煥沒有進住皇宮,而是參觀一圈後回到軍營,升帳點兵。

正如他之前說的那般,現在需要的,是一鼓作氣。

“各部即刻歸營集結,沿渾河北上取撫順、鐵嶺,截斷皇太極和察哈爾的聯繫,最後東渡渾河,一舉攻克赫圖阿拉!”

衆人興奮起身,抱拳唱諾。

就這般,在一連串大捷、光復故土的迷惑下,

上到袁崇煥,下到一名普通的關寧軍士兵,全部都被勝利衝昏了頭腦。

沒有任何一個人仔細觀察過,皇太極的滿八旗主力呢?

從光復廣寧開始,出現在袁崇煥和關寧軍面前的,只有漢八旗和來自察哈爾的蒙古人!

躊躇滿志的袁崇煥點齊三軍拔營北上,一路進軍神速,沿途之處幾無抵抗便打到瀋陽城下,而此刻的瀋陽,暴露在袁崇煥眼中的,是一片混亂。

城中數萬後金人此刻正在倉皇逃離。

這哪裡是逃難的難民,簡直就是移動的軍功章啊。

“一顆金人的腦袋就是五兩銀子,五顆腦袋就是一級官爵。”

大明不是大秦,沒有軍功爵位制度,但當年萬曆時期,爲了抑制女真發展,以非公文形式在遼東軍中推行此政策,爲的就是鼓勵遼東軍能在作戰時勇敢,多殺些女真人。

這條政策直接導致了李成樑的濫殺無度,包括數次屠城事件的發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屠古勒城,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和其父親塔克世便是死在這次屠城中。

後面就是努爾哈赤發八大恨起兵反明,屠城便成了遼東土地上司空見慣的事情。

漢人與滿人之間的民族仇恨越打越深,繼撫順屠殺、瀋陽屠殺之後,又到金州屠城、復州屠城,明金之間便完全成了死結,在這一時期的歷史背景下,大明和滿洲國之間彼此都有一個共識。

那就是誰都不能輸,輸的一方,亡國,滅種!

也是基於這一個冰冷的共識,因此這條人頭換官爵賞銀的‘弊政’便沒有取消,一直延續到明朝亡國,即使到了崇禎十六年,李自成都已經打進了北直隸,崇禎皇帝還奮起最後一絲餘力,向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輸送最後一筆軍費,十八萬兩!

逃難離城的女真族民,此刻看在關寧軍這羣將校士卒的眼中,那就是移動的官爵、賞銀,是唾手可得的榮譽。

“督師,追殺吧!”

袁崇煥尚存些理智,面對軍中衆將懇切的請求並沒有急火火的答應下來,而是撒出了二十里斥候進行偵查。

耽誤了足足一個多時辰,直到斥候來報四周並無偵測到敵情後,袁崇煥才下令追殺。

三軍齊動,沿渾河兩岸一路窮追不捨,兵鋒北上推進近四十里方停。

斬獲足有兩萬餘。

雖然這裡面,大多都是老弱婦孺。

“痛快,痛快,哈哈哈哈!”

渾身浴血的祖大壽昂着脖子,大笑着走入袁崇煥帥帳,將染血的兜鍪解下扔到桌上,大笑道:“孃的,憋在錦州多少年了,可算打一場痛快的大仗了。”

袁崇煥沒搭理他,滿面嚴肅的死死盯着戰圖。

過了瀋陽,就是撫順馬市,撫順是後金人的重要物資中轉站,當年八大晉商還在的時候,就是在撫順馬市和後金人進行交易資敵,另外察哈爾的蒙古各部和後金之間的聯繫紐帶也在撫順。

等拿下撫順,後金的國運就算徹底亡了。

袁崇煥想起斥候最新的軍報,如今的撫順城也是一片混亂,根本沒有成建制的建奴軍隊。

看來,皇太極真的是因爲斷糧而導致全國上下餓死的差不多了。

“準備......”

袁崇煥剛打算下令繼續追擊,爭取在今夜前拿下撫順,耳邊陡聽得帳外一陣喧鬧之聲。

當下眉宇一皺,厲喝一聲。

“帳外何人喧譁?”

親兵走了進來,抱拳稟報:“回督師,有一自稱什麼中央情報局的千戶,說奉陛下聖諭來此,被中軍營扣了下來。”

中央情報局?

聖諭?

袁崇煥也沒聽過這個衙門,但聖諭這麼大的事總不敢懈怠絲毫,趕忙正容肅穆:“速速請進來。”

“諾。”

親兵離開,片刻後帶着一身穿飛魚賜服的千戶回來。

飛魚服並非錦衣衛專屬,而是皇室賜服,錦衣衛可以穿,以前東西兩廠的番子檔頭也有人能穿。

“卑職董釗,見過袁督師。”

董釗面色蒼白,嘴脣乾裂着,此刻也只是強大起精神說道:“陛下聖諭,火速撤軍,這是皇太極的圈套,遼陽城早在一個月前便已經有序撤離,鎮守遼陽的代善三萬精銳絲毫無亂,這都是皇太極的苦肉計,那幾萬來不及撤離的老弱婦孺根本就是留下來的餌料。”

說罷,一口氣沒喘上來噗通一聲栽倒暈厥過去。

袁崇煥大驚,連忙命親兵將董釗帶下去救治,自己則眉心猛跳,坐立難安。

這情報,是不是真的?

“督師,全功近在眼前了。”

祖大壽眼見袁崇煥有撤兵的打算,當下趕忙開口進言。

“不要多言。”

袁崇煥擡起手攔住:“聖諭撤兵,我等便撤,此戰斬獲已然巨大,大不了咱們先撤回遼陽老營,扎住跟腳後再坐待戰機。”

“督師!”祖大壽急了,一手指向帳外:“現在三軍上下戰意十足,將校士卒一體同心,都打算藉此戰徹底亡建奴國祚,一旦撤兵戰意皆無,反成憾事矣!

更何況,三軍上下兒郎,哪一個跟女真不是有着血海深仇?這一番報仇雪恨,兒郎們已然是殺紅了眼,有的已經報了仇,有的還未報仇,這個時候您下令撤兵,軍心必然混亂。”

袁崇煥心煩意亂:“可以同軍士們解釋。”

“沒法解釋!”

祖大壽很是乾脆的說道:“咱的兒郎,咱最清楚,都是血性兒郎,這場仗不讓他們將家仇報掉,他們絕不會願意撤退。”

軍隊是國家的戰爭機器,可軍人不是機器,軍人是有血有肉有私人感情的。

只不過遺憾的是,軍人,尤其是這個時候的軍人,可能思想覺悟、教育水平以及對軍紀軍令的執行力並不高。

更何況還是在殺紅眼的情況下。

撤兵?

能撤動嗎。

袁崇煥動了肝火,可他也知道祖大壽說的有道理,便言道:“即使無法撤兵,那也不能繼續追擊了,先回撤瀋陽,再做定奪。”

眼見祖大壽還要說話,袁崇煥怒喝一聲。

“去辦!”

祖大壽鼓起腮幫,最後擠出一個字來。

“是。”

-----------------

撫順東北三十里外,渾河河畔。

皇太極坐在河岸邊一塊巨石上望着波光嶙峋的水面發呆,直到索尼走了過來。

“皇上,袁崇煥停軍了。”

“停軍了?”皇太極騰地一下站起身,頗爲不可置信的看向索尼:“怎麼可能?袁崇煥前邊不是追的很兇嗎。”

索尼焦急道:“奴才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可是袁崇煥確實已經停了,幾萬大軍正陸續收攏南撤,看方向應該是去瀋陽的。”

皇太極握緊了拳頭。

爲了這場仗,他不僅是賭上了國運,還犧牲了數萬族人做餌料,這件事,整個八旗內部只有代善和眼前的索尼知道!

犧牲族人是一件兩全的好事,一來可以激起軍隊的報仇雪恨的戰鬥意志,二來也可以通過減丁減口的方法來緩解如今的糧食危機,增強長期作戰能力。

現在,袁崇煥不追了?

要撤?

“皇上。”索尼望着皇太極,滿眼焦急:“現在不能確定袁崇煥是打算撤回瀋陽修整還是打算直接撤回寧錦,若是後者的話,那咱們這一次所作的苦功可就全部白白浪費了。”

“朕知道,朕知道。”

皇太極跳下石頭,負着手來回踱步,神情間滿是猶豫不決。

正自思量着,遠處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多爾袞等幾個八旗旗主聯袂而來。

“老四,你還在等什麼。”阿敏雙目通紅,怒吼着指向瀋陽方向:“咱們的族人正在被明人屠殺,你這個時候竟然還要按兵不動,執行什麼狗屁伏擊的命令。”

皇太極眉宇間閃過一絲惱怒,可也是轉瞬即逝,因爲代善開口了。

“老四,不能再拖了,明軍有回撤的跡象。”

代善開了口,皇太極必須要給面子,因此深吸一口氣,目露猙獰兇光。

“傳令全軍,取消預定的埋伏,迅速開拔向瀋陽進軍,將袁崇煥連他的關寧軍一道,圍死在瀋陽!一個,都不能跑掉!”

阿敏這才消去怒意,也不搭理皇太極,扭頭就走。

莽古爾泰看了一眼皇太極,又看了一眼阿敏的背影,衝着皇太極抱了一記拳,轉身跟上。

望着兩人離開,皇太極氣的咬牙切齒,卻也不好當着代善的面發作,只能生生將這口氣嚥下去,還是代善此刻開口說了一句。

“老四,不要和老二、老三計較,他們倆頭腦簡單,做事有的時候欠考慮了些,但也都是爲了咱們八旗。”

“朕知道,索尼,送大貝勒。”

索尼上前三步,衝着代善行禮:“貝勒爺......”

代善嘆出一口氣,也是轉身離開。

現場只留下皇太極一個人,望着藍天陷入深思。

甭管他們四大貝勒之間矛盾如何,隨着皇太極的軍令下達,隱蔽於薩爾滸各處的滿八旗走了出來。

足足一百八十五個牛錄,混以蒙古八旗六十個牛錄、漢八旗十二個牛錄,加之輔兵,足足十二萬大軍迅速向着瀋陽移動。

這是皇太極此刻所能拿出的全部實力,也是後金全國上下所有的軍事力量。

一場真正意義上的賭國運之戰!

而這場戰爭的最終決戰場,便是。

瀋陽!

第36章:蝴蝶的翅膀第92章:炮斃阿敏!第93章:突破海上封鎖第53章:巨大的財政赤字危機第92章:炮斃阿敏!第25章:蒙塵的皇權即將重光第77章:大改革的第三步:軍隊、監察與宗教第39章:東印度公司第75章:大改革的第一步:貨幣體系第19章:天啓七年--庚申事變!第71章:廢除一條鞭法第3章:蟲豸第68章:寸土不讓!第25章:蒙塵的皇權即將重光第7章:大禮議第58章:任他洪水滔天!第36章:蝴蝶的翅膀第87章:左右爲難的袁崇煥第90章:丁鳴鸞、皇太極(5/32)第75章:大改革的第一步:貨幣體系第14章:權力、銀子、國家。第47章:重建工作邁出堅實第一步第6章:步步驚心第7章:大禮議第55章:忠臣反賊第41章:張獻忠的建議第22章:南京朝廷的小算盤第73章:光耀大明(1/18)第10章:一網打盡第8章:狗咬狗第45章:態度曖昧的東江鎮第64章:黃袍加身命自來第32章:一切,都會慢慢變好第39章:東印度公司第74章:公信力危機(2/18)第17章:黨內生隙第83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4/26)第76章:大改革的第二步:海權與選官第4章:生死一線第45章:態度曖昧的東江鎮第83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4/26)第61章:英國客人第60章:徐光啓和西方學術第32章:一切,都會慢慢變好第40章:航海王鄭芝龍第18章:崇禎版奪門之變第12章:真正意義上的地獄難度第87章:左右爲難的袁崇煥第90章:丁鳴鸞、皇太極(5/32)第50章:驚疑第74章:公信力危機(2/18)第61章:英國客人第62章:晉商的政治投資第42章:三省督師秦良玉第33章:腐爛第32章:一切,都會慢慢變好第5章:簡陋的勸進,兒戲的繼位第82章:雙喜臨門(3/26)第71章:廢除一條鞭法第35章:保境安民第50章:驚疑第66章:張獻忠稱帝第66章:張獻忠稱帝第1章:拿了崇禎劇本第5章:簡陋的勸進,兒戲的繼位第59章:張獻忠的皇帝夢第46章:這風雲激盪的時代多麼迷人第33章:腐爛第52章:至死方休第49章:革職第61章:英國客人第64章:黃袍加身命自來第57章:除夕之夜第46章:這風雲激盪的時代多麼迷人第52章:至死方休第32章:一切,都會慢慢變好第61章:英國客人第21章:暴君面前無氣節第64章:黃袍加身命自來第46章:這風雲激盪的時代多麼迷人第7章:大禮議第41章:張獻忠的建議第43章:鄭芝龍的條件第40章:航海王鄭芝龍第9章:真誠還是欺騙?第44章:各自爲難第72章:中糧、中棉、中港第46章:這風雲激盪的時代多麼迷人第33章:腐爛第14章:權力、銀子、國家。第36章:蝴蝶的翅膀第46章:這風雲激盪的時代多麼迷人第34章:消失的錢糧第37章:狼煙四起第90章:丁鳴鸞、皇太極(5/32)第48章:外交手段第53章:巨大的財政赤字危機第15章:袁崇煥第84章:抄家
第36章:蝴蝶的翅膀第92章:炮斃阿敏!第93章:突破海上封鎖第53章:巨大的財政赤字危機第92章:炮斃阿敏!第25章:蒙塵的皇權即將重光第77章:大改革的第三步:軍隊、監察與宗教第39章:東印度公司第75章:大改革的第一步:貨幣體系第19章:天啓七年--庚申事變!第71章:廢除一條鞭法第3章:蟲豸第68章:寸土不讓!第25章:蒙塵的皇權即將重光第7章:大禮議第58章:任他洪水滔天!第36章:蝴蝶的翅膀第87章:左右爲難的袁崇煥第90章:丁鳴鸞、皇太極(5/32)第75章:大改革的第一步:貨幣體系第14章:權力、銀子、國家。第47章:重建工作邁出堅實第一步第6章:步步驚心第7章:大禮議第55章:忠臣反賊第41章:張獻忠的建議第22章:南京朝廷的小算盤第73章:光耀大明(1/18)第10章:一網打盡第8章:狗咬狗第45章:態度曖昧的東江鎮第64章:黃袍加身命自來第32章:一切,都會慢慢變好第39章:東印度公司第74章:公信力危機(2/18)第17章:黨內生隙第83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4/26)第76章:大改革的第二步:海權與選官第4章:生死一線第45章:態度曖昧的東江鎮第83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4/26)第61章:英國客人第60章:徐光啓和西方學術第32章:一切,都會慢慢變好第40章:航海王鄭芝龍第18章:崇禎版奪門之變第12章:真正意義上的地獄難度第87章:左右爲難的袁崇煥第90章:丁鳴鸞、皇太極(5/32)第50章:驚疑第74章:公信力危機(2/18)第61章:英國客人第62章:晉商的政治投資第42章:三省督師秦良玉第33章:腐爛第32章:一切,都會慢慢變好第5章:簡陋的勸進,兒戲的繼位第82章:雙喜臨門(3/26)第71章:廢除一條鞭法第35章:保境安民第50章:驚疑第66章:張獻忠稱帝第66章:張獻忠稱帝第1章:拿了崇禎劇本第5章:簡陋的勸進,兒戲的繼位第59章:張獻忠的皇帝夢第46章:這風雲激盪的時代多麼迷人第33章:腐爛第52章:至死方休第49章:革職第61章:英國客人第64章:黃袍加身命自來第57章:除夕之夜第46章:這風雲激盪的時代多麼迷人第52章:至死方休第32章:一切,都會慢慢變好第61章:英國客人第21章:暴君面前無氣節第64章:黃袍加身命自來第46章:這風雲激盪的時代多麼迷人第7章:大禮議第41章:張獻忠的建議第43章:鄭芝龍的條件第40章:航海王鄭芝龍第9章:真誠還是欺騙?第44章:各自爲難第72章:中糧、中棉、中港第46章:這風雲激盪的時代多麼迷人第33章:腐爛第14章:權力、銀子、國家。第36章:蝴蝶的翅膀第46章:這風雲激盪的時代多麼迷人第34章:消失的錢糧第37章:狼煙四起第90章:丁鳴鸞、皇太極(5/32)第48章:外交手段第53章:巨大的財政赤字危機第15章:袁崇煥第84章: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