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顯擺

其實沒什麼奇怪的,漸漸騰出手來的中國海軍早已經開始加大對潛艇的投入了。戰爭前,已經至少有4艘潛艇在鄱陽湖裡嬉水,還有兩艘等待接收,船臺上還有兩艘在動工。

之所以沒有儘快地加入海軍,是因爲張漢卿不想動靜太大----沿長江走免不了經上海,英美日等國的情報人員可是緊盯着這塊,如此龐大的傢伙藏是沒法藏的,這樣想低調都不成。

中國海軍軍費好歹也在近兩年佔了總軍費的兩成多,按照絕對值來講已經超過日本海軍軍費,但是明面上卻沒有多少看點:有限的18艘“九江”級驅逐艦算是新的,55艘“漢口”級炮艦是新造的但談不上優秀,甚至在建造之初已經落伍----它們本是美國淘汰的炮艦的仿造品,只是解決了有無的問題。

以中國海軍這麼點家底倒不至於懼怕什麼“中國|威脅論”,但適當的低調有助於中國埋頭髮展自己的事業,而不至於被盯上。中德關係特別是軍工產業的資源共享,很讓法國英國頭疼,日本也在很多場合向外界表達了不快。

不過既然撕破臉來,爲了打消日本在海上對中國的封鎖以及儘快實現以“大戰迫求和”的戰略,中國潛艇便開始高調起來。這不,6艘潛艇奉命加入長江艦隊和渤海艦隊,番號分別擬爲潛艇第13、23大隊。

這些潛艇也沒有避人,故意選擇在白天的時候經過上海,就是要讓上海各界人等看一看中國的實力。

講起來這支編隊的數量也並不多,但難得的是集中,而且中國海軍有意顯擺,在前後都由兩艘“九江”級驅逐艦護衛----不用說,它們也是新造出來要加入現役的。

這樣做,既給了中國軍民以鼓舞,也讓日軍不敢過分逼近上海,還能給英國人施壓,有一箭三雕的作用。可以想象,對此情此景,英國人再反應遲鈍也知道是什麼意思。

無數懷着各種各樣心思的人們傳唱着中國潛艇羣大搖大擺地穿越寬闊的長江水面的場景,對懷着能拖就拖至不濟也是死道友不死貧道的英國人來說則是倒吸一口涼氣,對久戰不決而對龜縮在上海公共租界的日本軍民無計可施的日本海軍來說是又一道枷鎖,而對蓬勃興起的民族獨立意識的中國人民來說又是一劑強心針。

不好善了了。

否則人們不禁要問:這麼這幾年投入的那麼多軍費到哪兒去了呢?包括空軍的投入都一樣。佔陸軍一半軍費的空軍,佔空軍一半軍費的海軍,雖然比例上可能不過是國防總預算的七分之一和七分之二,但是有陸軍強盛的光芒在,它們怎麼也不會太弱纔對啊!

其實這是張漢卿打的時間差,只是沒有打好而已。

二、三十年代,正是航空兵發展日新月異的時候,也是各種新式武器層出不窮的時候,在這個時代下,張漢卿認爲,用寶貴的資金來發展註定被淘汰的武器是要不得的,因此在很早,他的着眼點就放在追趕世界一流的軍工技術和引進世界第一流的人才上。

雖然在張漢卿的帶領下,中國發展駛入了快車道,在各行各業都有迅猛的進步。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才的培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新建的多如牛毛的學校是可以批量“生產”大批有一定知識素養的未來技工人員,但經驗的積累沒這麼快,特別是中國需要補的課太多。

在這種情況下,網羅全球人才爲我所用就顯得非常有必要,“道奇”卡車的引進是一例,而奠定中國航空工業基礎和力量的大動作是高薪聘請的一名德國專家,梅塞施密特。

這個名字可能相當多的中國人不知道,但研究過二戰德國戰史特別是空軍的人員都清楚,德國空軍給歐洲各國帶來的災難性的打擊。數十個以“Me”開頭的型號是梅塞施密特公司給德國帶來的禮物,也是締造其“閃電戰”的要素之一。

梅塞施密特公司的前身爲巴伐利亞飛機制造廠(簡稱BFW),因爲一戰的終結, 軍用戰機的需求大大地減低,嚴重衝擊到它的業務,公司的管理階層被迫找尋其它的產品來保持他們在業界的地位。

於是它於1926年在巴伐利亞奧格斯堡重組,第二年,威利-梅塞施密特以總設計師和總工程師的身分加入了公司,並帶給它舉足輕重的影響。

在最初的幾個設計中, M20運輸機的結果對於設計者和公司而言是悲劇性的。有好幾個原型機發生事故而墜毀,其中一起事故奪走了漢斯-哈克曼的性命,他是漢莎航空和德國帝國航空部首長艾爾哈特-米爾希的摯友。

米爾希對梅塞施密特漠不關心的態度感到憤怒,最終取消了所有有關梅塞施密特的合同,以至於最後公司不得不在1933年申請倒閉。

梅塞施密特博士提倡一種叫做“輕重量結構”得一種概念。在這一理念下,有許多負重對象被整合成一個經過加強的硬體,這樣子就可以減輕許多重量進而增強效能。

歷史上第一架根據此概念設計出的飛機是“Bf 108颱風式”,這架飛機馬上就創造了許多飛行紀錄。從此之後,梅塞施密特成爲了納粹德國的新寵兒。

後來在1938年巴伐利亞飛機制造廠重新整合成爲梅塞施密特股份公司(Messerschmitt AG)。至此飛機名字字頭的縮寫也從原來的“Bf”變成了“Me”,從此世界上多了許多設計優秀的戰鬥機,以它名字命名的企業也成爲二戰中德國最大的飛機制造商之一:Bf 109戰鬥機,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爲德國空軍最重要的戰鬥機。

直至今日,它仍然是產量最多的戰鬥機,大約有35,000架;Me 209戰鬥機,則打破了活塞螺槳飛機平飛速度的世界絕對記錄;梅塞施密特公司也製造了世界第一種服役的噴氣式戰鬥機…

在梅塞施密特博士最煎熬的時刻,是張漢卿主動伸出了援手,通過德國政|府以人才引進的方式把他聘請到成都飛機廠,給中國升級戰鬥機。

這位理工科的博士,給中國帶來了全新的理念,並在殲-1的基礎上,成功地設計出符合中國需求的第一架輕金屬機構的新式戰鬥機“殲-2”。他的貢獻不僅僅在此,而是通過設計此型號,爲中國培育出一批能夠接得上手的飛機設計師,從此中國走在了戰鬥機發展的快車道…

引進尖端軍工人才並不意味着鉅額的軍事投入。在人才引進和技術更新方面,張漢卿捨得花錢,但並不意味着他現在會把產出上馬,只是用軍費建造大量的軍工企業,分門別類,設施齊全。

但在最初,卻是讓它們生產民用物品,如北方重工集團雖然是造坦克及各種裝甲車爲目的組建的,但是現在主力卻放在拖拉機與汽車的生產上;

武漢造船廠能夠大量生產中國現役潛艇、驅逐艦與炮艦,其民用船隻的建造卻佔了業務量的九成以上;南昌發動機廠雖然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飛機發動機制造商,卻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車船用發動機上…

一是國家經濟發展亟需這些東西,二是在大量製造的過程中提升技術水平,爲以後的井噴儲備力量。

技術的積累是需要時間的,在中國各行各業的力量與外國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時,大規模地製造一些很快就要淘汰或者必須升級的產品對國家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因爲張漢卿早就想建造更大的軍艦,那麼“漢口”級這樣只能在內河逞威的炮艦在國家統一後已無存在意義,而“九江”級驅逐艦隻能作爲近海巡邏使用而無力進行海上決戰的軍艦造再多對海軍力量的提升也沒有多少好處。

同樣,無論是戰鬥機還是轟炸機,它們都還相當原始…

所以海空軍的軍費使用方向順序爲軍校(技術官兵的培養)、工業技術引進、相對來說淘汰不會太快的兵種如高炮部隊、海軍陸戰隊、岸炮部隊,以及潛艇,然後才輪到水面艦只。

這也是中國海軍投入巨大但效果不彰的原因之一,無它,張漢卿着眼點在未來。按照“寧可人等武器,不可武器等人”的想法,無數優秀的艦船指揮員被培養了出來,只等待國家財力允許後的井噴。

這個想法不錯,但是前提是在此期間不發生大的戰爭。

按照張漢卿的想法,歷史上經歷了直、奉、皖系軍閥大戰、北伐、中原大戰的中國是在因內戰而元氣大傷的情況下被日本人鑽了漏洞的,就那樣在起初他們還遮遮掩掩不敢相信。

現在中國的政治、經濟形勢遠好於正史,也優於日本,所以類似於“九一八”那樣的大戰會不會延遲暴發一直是他思索的,他也想在此之前多在經濟上進行補足。越是經濟發達了,日本人先動手的概率就越小。

當然他從來沒抱有兩國能夠善了的幻想:就衝着日據臺灣、大連,以日本人的脾性,他們沒經過打痛,是不會吐露口中的肥肉的,只是最好的戰爭是由中國首先發起,那時候一定是中國認爲最合適的!

第570章 送上門的交易第263章 許願第197章 陰第624章 各領風騷第876章 戰爭升級第278章 泥巴里的陽春白雪第378章 請尊重司法獨|立第940章 少帥的怒火第505章 出塞第795章 得寸進尺第96章 三個有利於第320章 遠東局勢第885章 突圍第997章 清酒櫻花和鯉魚第732章 經濟戰線的一場較量第820章 巨流河驚變第270章 行政管理之初體驗(下)第246章 突破第824章 第一次三權分立的實踐第283章 分裂第50章 生日第714章 血腥的一天第148章 毛腳女婿第142章 龍鳳緣第642章 權力的第二次轉移第738章 收租第820章 巨流河驚變第804章 敲定第1003章 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內第427章 汽車第416章 故人來第903章 僥天之倖第42章 君子之黨第615章 如夫人第348章 東北新政第371章 黃金!黃金!第690章 閱第118章 禮遇第1010章 停戰協議第67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201章 護短第183章 打算賴賬的貸款第34章 惺惺相惜第487章 如此追擊第696章 一種情第703章 統一第357章 一個朋友第242章 城南槍聲第792章 紳士與野獸第807章 晴天霹靂第796章 美人揪心第407章 大正不正第797章 分化第899章 拼刺刀我也不怕你第423章 又見麗人行第381章 入蒙第886章 危局第649章 接收上海(下)第764章 皇族溥傑和他的女人第569章 博弈第219章 犧牲第918章 有美如斯第730章 緋聞第223章 一統第724章 奠第18章 吾爲四萬萬人爭人格第911章 破釜一戰第63章 找茬第726章 英國人要掀起金融戰第988章 女權運動的偉大勝利第138章 玩命的小張第958章 硬茬第324章 刺蝟第334章 雙管齊下第536章 武漢軍校第980章 忍辱第969章 肉彈攻勢第597章 意外之喜(下)第456章 取姓法第3章 各有所思第45章 戰鼓擂第761章 暗流第321章 那一方國土第54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496章 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官第355章 奉軍建軍綱要第883章 阻擊第512章 姓張還是姓楊第870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第465章 不差錢第727章 糧食危機第444章 天堂第17章 兜底第461章 借殼上市第617章 曹錕賄選(下)第215章 皿煮集中制的第一次實踐第923章 厲兵秣馬第671章 在鋼絲繩上跳舞第634章 訛詐第671章 在鋼絲繩上跳舞
第570章 送上門的交易第263章 許願第197章 陰第624章 各領風騷第876章 戰爭升級第278章 泥巴里的陽春白雪第378章 請尊重司法獨|立第940章 少帥的怒火第505章 出塞第795章 得寸進尺第96章 三個有利於第320章 遠東局勢第885章 突圍第997章 清酒櫻花和鯉魚第732章 經濟戰線的一場較量第820章 巨流河驚變第270章 行政管理之初體驗(下)第246章 突破第824章 第一次三權分立的實踐第283章 分裂第50章 生日第714章 血腥的一天第148章 毛腳女婿第142章 龍鳳緣第642章 權力的第二次轉移第738章 收租第820章 巨流河驚變第804章 敲定第1003章 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內第427章 汽車第416章 故人來第903章 僥天之倖第42章 君子之黨第615章 如夫人第348章 東北新政第371章 黃金!黃金!第690章 閱第118章 禮遇第1010章 停戰協議第67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201章 護短第183章 打算賴賬的貸款第34章 惺惺相惜第487章 如此追擊第696章 一種情第703章 統一第357章 一個朋友第242章 城南槍聲第792章 紳士與野獸第807章 晴天霹靂第796章 美人揪心第407章 大正不正第797章 分化第899章 拼刺刀我也不怕你第423章 又見麗人行第381章 入蒙第886章 危局第649章 接收上海(下)第764章 皇族溥傑和他的女人第569章 博弈第219章 犧牲第918章 有美如斯第730章 緋聞第223章 一統第724章 奠第18章 吾爲四萬萬人爭人格第911章 破釜一戰第63章 找茬第726章 英國人要掀起金融戰第988章 女權運動的偉大勝利第138章 玩命的小張第958章 硬茬第324章 刺蝟第334章 雙管齊下第536章 武漢軍校第980章 忍辱第969章 肉彈攻勢第597章 意外之喜(下)第456章 取姓法第3章 各有所思第45章 戰鼓擂第761章 暗流第321章 那一方國土第54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496章 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官第355章 奉軍建軍綱要第883章 阻擊第512章 姓張還是姓楊第870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第465章 不差錢第727章 糧食危機第444章 天堂第17章 兜底第461章 借殼上市第617章 曹錕賄選(下)第215章 皿煮集中制的第一次實踐第923章 厲兵秣馬第671章 在鋼絲繩上跳舞第634章 訛詐第671章 在鋼絲繩上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