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顧慮

思州地廣人稀,短短七八日就有四五千暴民聚集作亂,規模已經可以說是極大,楊氏即便能平息民亂,也會元氣大傷,削弱對婺川地區的控制。

倘若僅僅是思、渝兩州之事,當然應該趁機提出將州界往南推移,以便渝州能佔得更多的地盤。

不過,事涉蜀楚兩國,事情就要複雜得多。

即便此時楚國內患未定,但已完全控制富庶的太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洞庭湖、荊漢平原及附近的區域,領有四十餘州、兩百餘縣的地域,人口規模是蜀國的三四倍。

此外,雙方雖然都面臨樑國的威脅,但認真揣測下來,蜀國面臨的威脅要更嚴峻、更迫切一些。

楚樑相接之地,分東中西三線,東線爲信王楊元演所佔據、中線爲安寧宮及徐氏所佔,唯有西線乃是楚國的嫡系兵馬鄭暉所部。

從另一個角度,樑軍相當長的時間內,根本無需考慮楚軍來自東線與中線的威脅,這時候只需要派一部精銳守住南陽盆地北面的蔡州、汝州,便能集中兵力,從關中長驅挺進蜀國。

而一旦樑國佔領蜀國,便能在地理上對楚國佔據高屋建瓴的優勢。

曹幹拜見過郡主,與韋羣回到都亭驛後,便一直在思量這事。

他心裡想,換作他坐在樑帝朱裕的位子上,只要條件允許,也必然先考慮伐蜀,而不是直接南下與楚軍主力糾纏。

這種情形下,曹幹便覺得兩國應該儘快化解分歧、締結盟約,而不該貪圖小利,在思渝州界這事上糾纏下去。

韋羣怕擔干係,猶豫不決,曹幹還是勸他早做決斷,無需遣人趕回蜀都請示國主,路途來去少說要耽擱兩三個月的時間。

只是曹乾的這個想法僅維持了一個夜晚,次日午時,雲朴子便趕到都亭驛登門求見,叫他改變了主意。

雖說這次見面,依舊有大楚鴻臚寺的官員作陪,但飲酒時,雲朴子喝得醉意酣然,拿着酒杯走到曹幹身邊,熱情洋溢的說幾句私己話,鴻臚寺的官員還能伸長脖子,將腦袋湊過去監聽?

“郡主要老道給曹大人捎句話,郡主說她與渝州若想無憂,唯敘州可依……”

雲朴子老老實實將清陽郡主的話,原封不動的傳到曹幹耳中,便拿着酒杯,步履蹣跚的走回到對面的酒案後,似乎是真喝醉了。

曹幹卻是禁不住愣怔了半晌,纔回過神來,接下來飲酒時便滿心在琢磨這句話的意思。

當然,曹幹也不會聽了雲朴子的傳話,便會信之無疑。

驗證卻也是容易得很。

大楚內患未靖,面對樑軍的威脅,比大楚更爲弱小的蜀國,是天然的同盟。

朝臣不希望看到王貴妃在後宮太過強勢,但對蜀使的態度卻相當的客氣。

延佑帝也是很快便國宴款待韋羣、曹乾等蜀使,也特意召清陽作陪。

清陽在這種宮宴場合,隨時都要坐在延佑帝楊元溥的身側,不便,也不可能多說什麼不合時宜的話,但曹幹想要驗證一兩件事,自然有很多巧妙的說辭。

在確定清陽的傳話無誤後,曹幹也沒有跟韋羣說詳情,只是改口要韋羣暫緩遞交國書,等他親自回蜀都稟奏此事再做定度。

韋羣看到曹幹突然間轉變態度,雖然有很多可疑的地方,但他還是不敢擅作主張。

他是與世子清江侯較爲親近,卻也不是清江侯的死忠,這時候也只是希望曹幹能儘快趕回蜀都,拿到國主新的旨意後再說其他,這樣他才能避免淪爲長鄉侯與清江侯鬥爭的犧牲品。

…………

…………

曹幹一路沿驛道先馳快馬經荊州趕到夷陵,然後從夷陵乘漿舟到瞿州,再換快馬趕赴渝州,一路通關過境沒有半點阻礙,見到長鄉侯王邕時,已經是半個月之後的事情了。

進渝州城後,曹干與隨扈都狀如乞丐,衣袍破損、鬍鬚蓬亂,這個樣子實在不宜去見長鄉侯,他便先帶着幾名隨扈趕回宅邸洗漱換身乾淨的袍衫。

趕巧他的長子曹哲也是在城裡。

曹幹這時候才知道思州民亂的消息四天前才傳到渝州來;長鄉侯王邕隨後便遣人趕往蜀都奏稟其事,但此時還沒有得到國主王建的回覆。

思州、渝州打通黔江通道,兩州便捱到一起,但前期大宗貨物往來,都是官方直接在婺川縣北部的蟄僚寨交接,民間商賈還沒有互相進入其境。

曹乾沒想到思州的消息,會封鎖得這麼好,他吃了一碗涼麪填飽肚子,將途中都沒有時間清理的鬍鬚絞去,便帶着長子曹哲趕往州衙,去見長鄉侯王邕。

過了八月半,渝州酷熱的天氣也涼爽下來。

渝州刺史府後宅園子挖出一座數畝方圓的池塘,蓮葉碧毯鋪陳水面,荷花娉婷綻放。

院子裡沒有閒雜人等都驅散,長鄉侯王邕身穿蟒袍,站在荷池前的涼亭裡,入鬃劍眉微蹙,盯着曹幹問道:“清陽就說了這麼一句話?”

“我們在金陵,進出都有楚國的官員陪同,傳話多有不便,但卑職臨行時找郡主確認過,郡主確是這個意思不假。”曹幹據實稟告道。

“那你怎麼看待這事?”長鄉侯王邕問道。

“在知道郡主傳話之前,卑職以爲兩國當儘早締結盟約,以消除樑軍對我大蜀的威脅,也曾勸韋大人無需等國主新的指示,直接照原定的計劃行事便是,畢竟不能叫婺川這塊地方的歸屬,干擾到兩國約盟的大事,”曹幹說道,“但卑職思慮,確實沒有郡主周詳、深入。”

“還有呢?”長鄉侯王邕追問道。

“有些話,不是卑職該說的。”曹幹說道。

“你是想說父王用我治渝州,更主要是制衡清江侯,叫清江侯變得老實些,而未必是用我取代清江侯?”長鄉侯王邕問道,“所以我即便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平定婺僚人,卻還只是僅治渝州一地——不要說統兵去征伐川南叛軍了,連渝州以東的州縣,都節制不了……”

“國主思慮深遠,卑職智慮有限,不敢妄加揣測。”曹幹即便是長鄉侯王邕的嫡系,但有些話涉及到清江侯與國主的父子關係,也不是他此時能胡亂說的。

“我知道,父王以天壽辭世,清江侯安安穩穩以世子繼位,蜀國安好,你們一個個也都可以投效新主,以繼富貴,我到最後淪落成怎樣的命運,是無關緊要的,”長鄉侯王邕長嘆一口氣說道,“你大概是這個意思吧?”

長鄉侯王邕這番話,聽得曹幹汗流浹背,撲通跪倒在地,說道:“卑職馬不停蹄趕回渝州稟呈此事,絕無異念。”

曹哲在渝州也漸得重用,這次得以參與最機密的事沒有迴避,此時沒有資格在這些敏感話題上置喙,也只是陪着父親跪拜在地,以示忠誠。

“那你有什麼遮遮掩掩不能說的?”長鄉侯王邕問道。

“郡主所說是有道理,不過,郡主初到岳陽時,身邊還有敘州所派的人伺候,但隨後便冷落敘州之人,之時與敘州也難有什麼聯絡,故而也難以判斷敘州這一次的真實意圖,侯爺要是應對有誤,卻是要留下把柄給清江侯拿捏,”

曹幹說出他顧慮的地方,道,

“卑職一路上也思慮良多,但總覺得委實難下斷論,纔不敢急着胡言亂話,干擾到侯爺……”

“你說的是確有道理。”長鄉侯王邕說道。

曹幹繼續說道:“卑職這次到金陵,也見過楊護及辰州長史曹休石。雖然他二人口口聲聲咬定思州民亂是黔陽侯在背後搗鬼,但卑職想不明白的是,黔陽侯這次倘若給楚帝抓住把柄,或叫楚帝下定決定先解決敘州之事,這件事對敘州又有什麼好處?黔陽侯即便有野心,也不應該如此迫切。卑職想不明白這些,怎麼敢妄言?”

“倘若黔陽侯想着不留把柄而得思州呢?”長鄉侯王邕問道。

“一是這事很難不留把柄,二是我們在渝州僅僅是猜測,此時也來不及派人去敘州聯絡,”曹幹趕路回來,在途中思考良多,這時候將他所想到的諸多顧忌一一說出來,“第三就算敘州有謀思州的心思,兩邊沒有謀算妥協,我們這邊就輕舉妄動,黔陽侯也不會念我們的好不說,而楚帝震怒,撕毀盟約,兩國交惡,這便成爲清江侯拿捏侯爺的大把柄吧……”

“哈哈,我就說曹將軍對侯爺忠心耿耿,諸事都會替侯爺思慮周全,”這時候從假山後走出一人,一邊哈哈大笑,一邊朝曹幹拱手行禮,說道,“龍牙山一別,好久未見曹將軍的風采了。”

看到從假山後走出的人乃是韓謙的嫡系、敘州長史馮繚,曹幹也是愣怔了半天,都不知道該說什麼纔好。

他思量着韓謙不會急着去貪思州這塊貧瘠之地,但馮繚此刻出現在渝州刺史府時,無疑又證明他之前的猜測是徹徹底底的錯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鴨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功可居第一百二十四章 暗計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見第五百二十章 江心相見第七百二十四章 奪島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詔(二)第七百三十章 襄山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送給你第一百五十一章 滄浪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策第八十八章 精英斥候第一百四十三章 籌貸第五百八十八章 長街第五百八十二章 晉帝消息第一百章 黔陽第五百零四章 密談第一百七十五章 秘謀第一百四十八章 會合第三十章 疫水疏第五百一十四章 相見(二)第四十一章 把柄第三百一十一章 使蜀第五百五十八章 對峙(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知誥的難處第二百四十八章 龍牙城第四百六十六章 韓府第四百八十九章 新官第四百八十章 棋子第六百八十章 風起第二十四章 真龍種第四百九十三章 越境第四百二十四章 宣州易謀第五百八十章 淮東第九十三章 相邀第三百零八章 天涼好個秋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鴨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二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見第七百八十章 絕望突圍第六百九十六章 靴子落地第六十九章 破綻第六百三十四章 異動第五百六十八章 選擇第二十六章 收奴第七百五十七章 關中(四)第一百九十四章 解圍第七百五十二章 戰後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一百二十六章 拉人入彀第二百八十二章 問策第六百七十六章 世子第五百八十九章 返回揚州第七百九十一章 渡江(二)第六十二章 爪牙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知誥的難處第二百二十五章 皇陵第四百五十七章 相逢第三百五十六章 弒第一百零三章 龜山第七百八十四章 私宴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一百零一章 殺人活命第三百二十四章 熱鬧第二百五十八章 伏兵第四百一十八章 學堂第六百二十六章 順水推舟第二百二十章 厚禮第二十六章 收奴第五百三十一章 選擇第四百章 計劃第一百章 黔陽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辯第七百六十一章 洛陽(二)第四十三章 教訓家兵第二十一章 授計第六百二十章 北上(一)第五百八十四章 溯流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江東去第一百三十二章 監視第二百二十一章 無害而肥第六百四十二章 阻攔第五十章 互爲一體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信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釁(一)第五十四章 再設司曹第三百七十九章 歸鄉第二百九十章 文瑞臨(一)第四百零四章 請戰第七百一十九章 喘息第六百二十章 北上(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刺殺第一百八十六章 封賞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選之迷第七十九章 深夜闖營第二百零六章 重逢第六百零五章 意圖第八章 殺人
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鴨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功可居第一百二十四章 暗計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見第五百二十章 江心相見第七百二十四章 奪島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詔(二)第七百三十章 襄山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送給你第一百五十一章 滄浪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策第八十八章 精英斥候第一百四十三章 籌貸第五百八十八章 長街第五百八十二章 晉帝消息第一百章 黔陽第五百零四章 密談第一百七十五章 秘謀第一百四十八章 會合第三十章 疫水疏第五百一十四章 相見(二)第四十一章 把柄第三百一十一章 使蜀第五百五十八章 對峙(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知誥的難處第二百四十八章 龍牙城第四百六十六章 韓府第四百八十九章 新官第四百八十章 棋子第六百八十章 風起第二十四章 真龍種第四百九十三章 越境第四百二十四章 宣州易謀第五百八十章 淮東第九十三章 相邀第三百零八章 天涼好個秋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鴨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二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見第七百八十章 絕望突圍第六百九十六章 靴子落地第六十九章 破綻第六百三十四章 異動第五百六十八章 選擇第二十六章 收奴第七百五十七章 關中(四)第一百九十四章 解圍第七百五十二章 戰後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一百二十六章 拉人入彀第二百八十二章 問策第六百七十六章 世子第五百八十九章 返回揚州第七百九十一章 渡江(二)第六十二章 爪牙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知誥的難處第二百二十五章 皇陵第四百五十七章 相逢第三百五十六章 弒第一百零三章 龜山第七百八十四章 私宴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一百零一章 殺人活命第三百二十四章 熱鬧第二百五十八章 伏兵第四百一十八章 學堂第六百二十六章 順水推舟第二百二十章 厚禮第二十六章 收奴第五百三十一章 選擇第四百章 計劃第一百章 黔陽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辯第七百六十一章 洛陽(二)第四十三章 教訓家兵第二十一章 授計第六百二十章 北上(一)第五百八十四章 溯流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江東去第一百三十二章 監視第二百二十一章 無害而肥第六百四十二章 阻攔第五十章 互爲一體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信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釁(一)第五十四章 再設司曹第三百七十九章 歸鄉第二百九十章 文瑞臨(一)第四百零四章 請戰第七百一十九章 喘息第六百二十章 北上(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刺殺第一百八十六章 封賞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選之迷第七十九章 深夜闖營第二百零六章 重逢第六百零五章 意圖第八章 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