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節 寒心

御書房裡,衆人皆把目光投在莫太監身上。

而莫太監垂首回答,沒有留意到衆人的詫異。

等他說完,御書房裡靜得落針可聞,莫太監心裡也打鼓。

他更不敢擡頭。

“好,你速速去找來。”皇帝的聲音低沉,隱着雷霆重怒。

莫太監聽在耳裡,心裡微微發顫。他在想,自己說錯了什麼,還是做錯了什麼?

他連忙磕頭道是。

臨走的時候,他看了眼晉王。

晉王縮着肩膀,目光迷茫,不知何故看着莫太監。

莫太監心裡更疑惑。

他快步往回趕,拿了東西,仔細看了眼,沒發現有什麼異樣,就自己端在手裡,趕到了御書房。

皇帝讓莫太監當衆打開,上前給他瞧。

他好似不認識這塊玉佩似的,前前後後仔細看了遍,然後重重把玉佩扔到了匣子裡,根本不顧是否摔壞了玉佩,然後聲色俱厲:“給太子爺和晉王瞧瞧,瞧瞧這是什麼東西!”

莫太監不知道出了什麼事,卻也明白這塊玉佩有點燙手。

他恭敬端了下來,走到了太子面前。

太子臉色發紫,拳頭緊緊攥着,都起了青筋。

見莫太監端過來,太子也不看,只是上前幾步,道:“父皇,三弟哭得那麼可憐,說他的玉佩被盜,兒臣見他這般,維護心切,才……”

咣噹一聲脆響。皇帝把案前的墨盒重重摔到了地上。

皇帝臉色白皙,此刻已經氣得通紅。

服侍的太監們,個個斂聲屏氣,都嚇得腿發顫。

皇帝用摔東西,打斷了太子的話,目光就投向了另一個兒子晉王。

“彥善,你怎麼跟太子爺說的?”皇帝聲音更低沉。

他現在,極力忍着咆哮的衆怒,故而聲音比往常還要低。

晉王哇的一聲,大哭不止:“……兒臣……兒臣不知道。是太子哥哥害兒臣……”

太子氣得差點一口血吐出來。

晉王攀咬太子。看似是沒有邏輯的。

皇帝卻從中聽出了一個真相:是太子逼着晉王來告狀的……

晉王從小就是被寵着長大的。

比起太子,皇帝對晉王從未寄予厚望,所以更加疼愛他。皇帝沒有苛責晉王此刻的攀咬,只覺得晉王只是孩子。

孩子不懂事。

晉王才六歲。皇帝都未請老師給他啓蒙。他所知道的道理。都是來自禁宮的女人。

他一有事就哭得不知所措。甚至把責任推薦太子,並非他人格的缺陷,僅僅是不諳世事。

晉王此刻的孱弱無能。也能讓皇帝看到后妃們的影子。

皇帝痛心疾首。

這兩個兒子,一個弱,一個蠢。

“父皇,兒臣沒有。”太子見晉王攀咬他,立馬跪下道,“父皇,兒臣只有三弟一個兄弟,兒臣怎麼會害他?就是他自己說,他的玉佩被偷了的……”

可晉王的哭聲,響徹了整個大殿,掩蓋了太子的狡辯聲。

彥穎被他們嚇住了,讓朱仲鈞身後躲。

朱仲鈞輕輕護住了兒子,默默立在一旁。

“不許哭!”太子厲聲呵斥晉王,“你這個沒用的東西,動不動就哭得像個娘們!你把對我講的話,原原本本告訴父皇,否則……”

“否則如何?”皇帝接口。

太子被晉王哭得心煩意亂,說話就口不擇言,有點狗急跳牆的失態,卻被皇帝看在眼裡。

這個兒子,不足以託付江山,皇帝此刻想。

晉王年紀還小,尚能教養,太子已經快二十歲,早已失去了雕塑的可能。

皇帝的怒氣,頓時就消了。

他一直對太子不滿,直到此刻纔在心裡下定了決心:等他這次收拾了蒙古的瓦剌和韃靼人之後,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要培養晉王,讓他取代太子彥擇。

太子被皇帝接話,嚇得磕頭,道:“父皇……”

皇帝卻道:“太子起身吧。朕今日累得緊,你們都退下去。”

太子還要還說,皇帝已經給身邊的太監使眼色,讓他們把太子請下去。

晉王也嚇得不敢哭了。

皇帝也讓他跟着莫太監下去。

御書房只剩下皇帝和朱仲鈞父子時,皇帝對朱仲鈞道:“朕知道彥穎受了委屈,內藏裡不少的玉佩,朕讓向樑去挑幾塊給彥穎……”

他要這樣輕描淡寫把事情揭過去。

皇帝的兒子誣賴彥穎,到底也不適合廣而告之,讓太子和晉王面上無光。

皇帝可以罵自己的兒子,卻不想讓朱仲鈞深究不放。

朱仲鈞見好就收,知道現在給皇帝留面子,皇帝心裡是感激的,就道:“謝皇兄賞賜。”

旁的話,他一句也沒有多說。

他帶着彥穎,從御書房出去了。

當即,皇帝就讓人去內藏,尋了十塊上好的玉佩,給彥穎送去。

事情交代完了之後,皇帝獨坐在御書房,沒有再召見大臣。

這次要遠征,皇帝心裡是沒有把握的。他跟着先帝出征過一次,也上過一次前線。

可那次,若不是申國公徐欽救了他,他就差點丟了性命。

那件事,在軍中成爲笑談。

旁人都說太子無用,只是個長得婦人之塌、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子。

在邊關將領們心裡,他只怕不如元平侯姜樑的地位高。

這幾年,西北的士氣越發低靡。

假如還是先皇在時,不可能隨便就丟了一個固原鎮。

那等重鎮,假如不取回。朝廷的士氣會更加低落,蒙古部落總有一日要打到京城的。

皇帝是必須親征的。

這次的親征,他尚未走,就像照妖鏡,把太子的本性照得原形畢露。

太子的毛病,是皇帝從前知道的遠遠要多。

從前皇帝覺得,太子尚有可取之處。太子是個性格溫和又善良的孩子,但是他情緒容易激動。

說得好聽些,太子叫恩怨分明;說得難聽點,太子就是任性。

他這種性格。假如是個普通人家的孩子。這麼直爽又熱情,頗有人緣的。

但是作爲君王,他這種性格,就是他致命之處。

這次的準備親征。讓皇帝把太子看了個透。

皇帝已經心涼了半截。

而如今這件事。太子分明就是想報復朱仲鈞上午駁了他的話。根本不去查就把晉王拖到了皇帝面前,還當着皇帝的面,既諷刺朱仲鈞。又辱罵晉王。

若他僅僅是兒子,皇帝也能原諒他。

但是,他是太子。

他的行爲,輕率又魯莽。假如天下託到他手裡,遲早要大亂的。

換太子並非易事……

皇帝此前最關注的,還是出征之事。調兵需要一個月。他沒時間先去去想太子的事。

再有一個月,他就要出征了。

他真的不放心把京城交給太子。

所以,他把顧延韜先擡到了首輔的位置,再留下朱仲鈞。他在太子面前拔高朱仲鈞的地位,甚至當着朱仲鈞罵太子,就是想讓太子明白:朱仲鈞是皇帝最信任的人,皇帝不惜太子的顏面……

太子若是得罪了朱仲鈞,就是得罪了皇帝。

可惜,從今天的事情上看,太子根本沒有領悟到皇帝的意思。也許他領悟到了,但是他根本不怕。

他大概覺得,他的太子之位是堅固而無法動搖的。

他根本不需要討好皇帝。

這點,皇帝既失望又心驚。

晚上,朱仲鈞回了平就殿。

顧瑾之正在等他回來。

皇帝賞賜的玉佩已經送到了。

“……皇帝那邊怎麼說?”顧瑾之讓朱仲鈞放下孩子,夫妻倆說起私密話,“我瞧着賞賜了這麼多玉佩,肯定是晉王的事讓皇帝知道了。皇帝讓你們父子不要再提嗎?”

顧瑾之當玉佩是封口費。

其實這也不假。

這些玉佩,的確是這個意思。

朱仲鈞拉了她在懷裡,輕輕抱着她,才悄聲道:“我去把事情處理了一遍。宮裡已經沒人知道晉王把玉佩賠給彥穎的事,只要彥穎和燕山不說出去……”

顧瑾之心裡微亂,道:“皇帝會不會回過神來,覺得事情蹊蹺?”

“……不會。意想不到,今天這件事,把太子牽扯進來了,他捱了頓罵。”朱仲鈞笑了笑,“皇帝現在滿心都是對太子的不滿,和出征的擔心。他不會有精力留意我的。”

朱仲鈞能在宮裡把事情辦得這麼圓滿,足見他在宮裡有不少的人脈。

顧瑾之想到,在廬州的七年,他每年往京城送的錢都佔了廬州府庫的三成。那是非常多的一筆錢。

如今看來,那些錢都用在刀刃上的。

顧瑾之點點頭。

朱仲鈞就拍了拍她的後背,鬆開了她。

顧瑾之不再提這件事。

晚些時候,太后隱約聽到了一點風聲。

皇帝發了那麼大的火,素來耳目清明的太后是不可能不知道的。

她派人去查。

結果,晉王砸了彥穎腳的事,她沒有查到,僅僅是聽說晉王在御花園遇着了太子,太子發了通脾氣,罵了晉王幾句。

最後,太子就帶着晉王,去了御書房告狀,誣陷彥穎。

太后想了想,整件事的主謀,只怕是太子。

她很生氣。

偷竊,在律令上不算大罪,可是在人格上,幾乎能抹殺一個人所有的優點。彥穎要是背上了偷竊之名,這輩子大概都要低人一等的。

太后覺得,太子和朱仲鈞在朝廷上的矛盾,居然牽扯到一個小小孩子身上,手段既低賤又狠毒。

若是將來太后有絲毫讓太子不滿呢?

他會不會也這樣對太后甚至皇帝?

太子從前那點孝順,都變得無足輕重。

皇太后感覺很寒心。(未完待續。。。)

第225節 達成第394節 奶爸第52節 青澀第235節 主動第273節 緘默第379節 陰謀第384節 長子第374節 拜年第140節 失策第274節 私密第207節 手心手背第196節 登門第71節 哭泣第123節 不敬第282節 求學第233節 抓週第221節 高瞻第271節 心絞痛第283節 餓病第281節 風寒第512節 所剩第169節 親信第430節 舊書房第81節 追憶第84節 商議搬家第340節 大婚第160節 有喜第384節 長子第509節 寵妾第30節 陰謀第149節 輕狂第540節 孩子的心思第151節 奉旨辦差第370節 夫妻同心第3節 分桃第59節 探險第98節 自作孽第80節 賞賜第103節 醒來第83節 嫉妒第55節 威脅第65節 客人第433節 伏邪第190節 落花有意第70節 猜測第426節 失竊(2)第361節 暴雪第99節 香一口第291節 送信第408節 別有用心第307節 怒因第105節 選定第404節 捱罵第467節 騙小孩第254節 尊卑第316節 見面第395節 話裡有話第293節 精神分裂第270節 打臉第438節 故人來第446節 完美第327節 異象第331節 重現第71節 哭泣第316節 見面第205節 初吻第230節 姨娘第127節 滿月第77節 瘥愈第386節 遮掩第225節 達成第199節 第一位第58節 出門第373節 告狀第394節 奶爸第466節 認知第386節 遮掩第309節 身教第523節 互利第120節 天意第404節 捱罵第281節 風寒第138節 聽話第104節 交談第269節 長孫第64節 辭別第521節 護子第449節 難言之隱第156節 送匾第497節 雞飛狗跳第367節 重逢第392節 生機第426節 失竊(2)第454節 不顧第259節 驚豔第341節 花燭夜第259節 驚豔第511節 擺正地位第443節 打人第340節 大婚
第225節 達成第394節 奶爸第52節 青澀第235節 主動第273節 緘默第379節 陰謀第384節 長子第374節 拜年第140節 失策第274節 私密第207節 手心手背第196節 登門第71節 哭泣第123節 不敬第282節 求學第233節 抓週第221節 高瞻第271節 心絞痛第283節 餓病第281節 風寒第512節 所剩第169節 親信第430節 舊書房第81節 追憶第84節 商議搬家第340節 大婚第160節 有喜第384節 長子第509節 寵妾第30節 陰謀第149節 輕狂第540節 孩子的心思第151節 奉旨辦差第370節 夫妻同心第3節 分桃第59節 探險第98節 自作孽第80節 賞賜第103節 醒來第83節 嫉妒第55節 威脅第65節 客人第433節 伏邪第190節 落花有意第70節 猜測第426節 失竊(2)第361節 暴雪第99節 香一口第291節 送信第408節 別有用心第307節 怒因第105節 選定第404節 捱罵第467節 騙小孩第254節 尊卑第316節 見面第395節 話裡有話第293節 精神分裂第270節 打臉第438節 故人來第446節 完美第327節 異象第331節 重現第71節 哭泣第316節 見面第205節 初吻第230節 姨娘第127節 滿月第77節 瘥愈第386節 遮掩第225節 達成第199節 第一位第58節 出門第373節 告狀第394節 奶爸第466節 認知第386節 遮掩第309節 身教第523節 互利第120節 天意第404節 捱罵第281節 風寒第138節 聽話第104節 交談第269節 長孫第64節 辭別第521節 護子第449節 難言之隱第156節 送匾第497節 雞飛狗跳第367節 重逢第392節 生機第426節 失竊(2)第454節 不顧第259節 驚豔第341節 花燭夜第259節 驚豔第511節 擺正地位第443節 打人第340節 大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