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一章 返程

如何能讓保持克制的頡利與突利爭鬥起來?

於秋所用的方法,就是打破他們的平衡。

當軍事實力稍弱的突利比頡利富裕很多的時候,頡利肯定會抑制不住的要搶他,被搶的突利不甘心,肯定會想辦法報復回來,兩人的仇怨會不斷的升級,在這個過程中,其它一些原本不在他們關注範圍內的勢力,就會乘勢崛起。

山頭越多,對於秋就越有利,因爲把持着越冬場的他,在草原上有超然的地位。

只要越冬場在頭一兩年幫助突厥人很好的渡過了冬天,那麼,任何想要襲擊它,破壞它的人,都是所有突厥人的罪人。

於秋跟突利說的新禮儀,就是獻哈達。

潔白的絲綢長巾,代表了兩族人民純潔的友誼,傳遞的是和諧安康,標誌着崇高的敬意。

當然,這是於秋對突利或所有突厥部落的酋長的說詞,而對於李世民,他則有另一番說詞。

絲綢是隻有漢人能生產的高級織物,當它成爲了突厥人,或者更多遊牧民族在禮儀場所的必備之物的時候,那麼,這些人對於絲綢的需求就會大大的增加,這是對中原百姓有利的事情,應該大力推廣。

李世民聽完之後覺得,朝廷禮部有必要在與所有少數民族和外邦小國朝貢的環節,都設置獻哈達這個程序,象徵純潔的友誼,傳遞和諧安康,標誌崇高的敬意,多美好的寓意啊!最關鍵的是,把政治與推銷相結合了。

在次日經過了大半天最後的討論之後,於秋,李世民,頡利,突利,共同在經過四方同意而起草的盟約上籤署了自己的大名,並且用印。

在一萬二千兵馬的見證下,他們相互獻上了哈達,並且對天起誓,會遵照盟約執行。

類似這種儀式和盟約,在歷史上還是頭一遭,讓所有人都感覺很新鮮,李世民甚至專門讓軍中主薄詳細記錄了全過程,方便稍後奏報朝廷。

而四人在四份盟約書上分別簽名用印之後,善陽城就成爲了李唐的領土。

於秋輕鬆完成了他之前的說過的話,不費一兵一卒收復善陽往北百里以內所有的土地,這也算是鑽了突厥人目前根本沒有領土意識的空子。

除了幾處水草豐茂的地方,他們對草原具體有多大,多幾百裡,少幾百裡範圍,並不太感興趣。

倒是李世民,開始一門思想的琢磨,這些邊地城池未來可能幫李唐帶來多麼巨大的好處,畢竟,沒有戰亂的話,這裡肥沃的土地,是非常適合耕種的,並且,它能用於招待往來經商的人,和設置徵過稅的關卡。

協議達成了之後,就要快速運作起來,於秋帶着鬼面騎士返回洺州,開始進行越冬場建設的前期設計和人員物資抽調安排。

李世民則是去了馬邑,準備帶着當初他從關中帶出來的三萬大軍回朝交旨。

這次出征,他不僅收復了河朔地區,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通道,還擊退了突厥,與突厥達成了善陽之盟,爲李唐在北方邊境,開拓了至少千里方圓的土地,算是大功一件了,回到長安,勢必會有封賞。

而葦澤關這邊,李三娘在做好了數萬邊民的臨時生活安排之後,也帶着兩萬餘娘子軍啓程回長安,朝廷對他們的安排,是暫時卸甲歸田。

最後離開葦澤關的反而是高雅賢,因爲他將那些邊民中,願意到洺州生活的老弱婦孺和小孩全部都帶上了。

李三娘在安置他們的過程中,已經做好了他們的思想工作,只要各家的青壯願意去草原上幫助洺州修建兩年的越冬場,他們就能在洺州獲得土地,房屋,或者是有穩定收入的工作。

這將爲洺州再度增加五千多戶,三萬多人口。

於秋向來不喜歡把時間浪費在趕路的過程中,但是,一路上他還是走的很慢。

北方的戰亂雖然結束了,但是想要恢復生機,至少還需要兩三年的時間,這個時代的政治效率通常十分低下,這都兩三個月過去了,李唐朝廷給各個州縣派的官員,都還沒有上任。

於秋沿途路過了很多人煙稀少的村莊,發現了很多被冰雪凍死的人,最後他不得不下令,讓鬼面騎士沿途搜尋各個村莊,將那些沒法過活的百姓帶去洺州。

三千騎的隊伍在進入洺州境內的時候,已經變成了三萬多人,不過一千多裡的路程,硬是走了他們半個月之久。

於安準備了很多衣服和食物到了洺州北部的雞澤縣迎接於秋,同時給於秋彙報了一些洺州的情況。

各縣的生產,基本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但是產出與消耗,並不成正比,因爲大雪幾乎阻斷了大部分商業貿易。

五十多萬百姓中,目前只有三成了人穿上了皮毛製作的新冬衣,勉強保證了不被凍死。

食物方面,有葦澤關送過來的牛羊,以及於秋之前通過交易收購的儲備糧食,勉強能幫助大家餬口,但食物的質量,比之前並沒有什麼提升。

倒是已經完成了一小半,差不多十萬畝種植的大棚蔬菜,開始有所產出了。

現在這種寒冬臘月,正是各家將儲備在地窖裡的蔬菜吃完,吃菜乾吃到想吐的季節,新鮮蔬菜如果在市面上售賣,肯定貴到離譜,於秋在外,沒有具體安排這些事務,武安縣那邊就一直不敢將其收割,直等很多蔬菜老在了田裡,這讓於秋感覺很鬱悶。

自李士誠事件之後,整個洺州基本就是實行軍事管制的狀態,這些文化水平較低的軍官在處理這類事情上的時候,通常比較死腦筋,認爲這種關鍵時刻,一切物資,尤其是這種都督府投資建設的公產,都應該是軍事儲備,任何人不能動。

而大棚裡的菜既然可以食用了,正確的處理方法,自然是收割之後想辦法高價對外出售,再不濟,也要拿出來改善大傢伙食,不動它,就是一種浪費。

幾乎沒有在洺州歇息,於秋就直接朝武安縣趕去,同時,準備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將軍政體系的分工明確,將人事格局重新佈置,權力結構重新分配。

要知道,他原先任命的那些出自盧氏中低管理層的人其實是很有經營頭腦的,斷不會犯這種浪費資源的錯誤。

索性,他去葦澤關那邊只有兩三個月的時間,大部分蔬菜並沒有錯過食用的最佳時期,於秋立即發動了大家進行收割的同時,也領取了系統的物品兌換任務。

那些用營養鉢培植的棉花物,都長到了一米多高了,雖然因爲日照不足,沒有開花結棉桃,但系統已經判定他任務完成,八十斤良種番茄種植,能種多少畝番茄地,於秋想想就興奮。

他只知道,30克的番茄種子,只要出苗率達到七成,就大概可以出一千株苗,而一千株苗,則是可以在後世一畝大小的大棚裡進行密植,在這個時代肥力稍微與後世有些差距,一畝地的面積也小些,一千株苗,種兩畝地都足夠。

而一唐斤有六百多克,足以種植四十畝以上,八十斤,則是可以種植三萬多畝,這樣他都不需要進行多輪種植,就直接可以讓大家都吃上番茄了。

剷掉不能開花結桃的棉花苗,對於一些收割了蔬菜的田地進行翻土施藥,增肥,種植番茄,就成了於秋接下來幾天的首要任務。

番茄即便在後世,也屬於超高產作物,一畝輕鬆可以達到好幾千斤,種的好的大棚番茄,畝產大多都是一萬多斤。

於秋有系統出品的良種,又有自己根據番茄的需求,針對性製作的肥料,產量應該不會比後世低多少。

而且,這種作物的生長週期,夏天的時候只有三個多月,寒冷天氣也就五個月左右,也就是說,現在種植,明年四五月份,北方農作物還青黃不接的時候,它正好能補充大家的一些食物所需。

第四百二十三章 人究竟要到哪一步纔算好?第十九章 兌換第三百二十五章 建立封國前的準備第三百三十章 洺州有多富第四百四十六章 夏王有喜第七十四章 物品獎勵任務線開啓第六十八章 招攬羅士信第一百四十六章 論錢第兩百七十八章 立規矩第一百七十一章 投資回水第一百五十五章 都是會挖坑的第一百九十七章 四方會盟第二十章 北地的未來第五百零六章 預防針第四百四十一章 夏國的教育第一百六十一章 使團到長安第兩百五十二章 經營原則第一百三十七章 山莊的日常第一百八十二章 出兵白狼谷第九章 好吃到流淚第一百一十九章 名聲的問題第兩百二十章 新船的捕撈能力第九十三章 製冰第九十六章 塵埃落定前夕第六十一章 闞棱第一百三十一章 系統初步升級第一百零五章 領取牲畜養殖任務獎勵第四百六十二章 花錢的學問第三百三十五章 原來都是坑第四百九十二章 首戰第八十九章 正確的打開方式第二百零四章 套中有套第一百零一章 商場居然如戰場第三百一十八章 準備發動第三百三十八章 掌控商業的步伐第四百一十四章 經濟控制基本完成第一百九十二章 爭辯第一百七十九章 李二坑姐第四百四十二章 夏國的火車第兩百八十九章 吐蕃使者第三百七十八章 泉州和琉球第一百一十一章 牛神大黑第四百四十四章 洺津渡購物第三十四十八章 意向確立第六章 哭成一團第三百四十一章 亮艦第三百三十四章 閹豬第兩百九十二章 所謂天雷第八十二章 碰到狠人就忽悠第四百二十七章 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第兩百三十三章 人工降雨第一百三十二章 聖旨到了第兩百二十九章 長安事發第五百三十二章 人才都得利用起來第一百三十九章 獒犬阻路第三百二十六章 洺州的十月第一百一十四章 工匠的現狀第三百四十二章 海軍演練展示第兩百九十八章 洺山書院(皓炫哥萬賞加更)第一百五十章 晚宴第兩百五十四章 外來人口的問題第五百一十七章 堅硬的後盾第四百四十六章 夏王有喜第三百七十一章 到荊州第二十六章 英雄和梟雄的區別第三百四十四章 又用忽悠技第四百六十九章 李淵的返程路第五百一十八章 略帶優越感的微笑第三十六章 醋火第四百六十九章 李淵的返程路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征第兩百二十四章 山東情形第三百二十四章 長安的九月第一百二十章 行軍途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發散思維第一百七十四章 發難第兩百六十九章 爭取立於不敗之地第一百三十二章 聖旨到了第五百一十四章 走在前進的道路上第四百五十四章 各有心思第五百一十二章 衛星發射試驗第兩百四十六章 飲料產業第兩百二十一章 河口縣第兩百二十四章 山東情形第兩百九十七章 大忽悠第三百七十四章 定計第兩百六十七章 馮氏兄弟第四十章 好奇第六十三章 養殖教學第十六章 吃貨兵痞蘇定方第兩百九十三章 桂花樹種植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編高雅賢第五百二十五章 建設吐蕃的工作第一百一十五章 無工不商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征第四十九章 再見劉黑闥第一百一十章 忽悠第三百零一章 玉米收穫第七十九章 經驗獎勵任務線
第四百二十三章 人究竟要到哪一步纔算好?第十九章 兌換第三百二十五章 建立封國前的準備第三百三十章 洺州有多富第四百四十六章 夏王有喜第七十四章 物品獎勵任務線開啓第六十八章 招攬羅士信第一百四十六章 論錢第兩百七十八章 立規矩第一百七十一章 投資回水第一百五十五章 都是會挖坑的第一百九十七章 四方會盟第二十章 北地的未來第五百零六章 預防針第四百四十一章 夏國的教育第一百六十一章 使團到長安第兩百五十二章 經營原則第一百三十七章 山莊的日常第一百八十二章 出兵白狼谷第九章 好吃到流淚第一百一十九章 名聲的問題第兩百二十章 新船的捕撈能力第九十三章 製冰第九十六章 塵埃落定前夕第六十一章 闞棱第一百三十一章 系統初步升級第一百零五章 領取牲畜養殖任務獎勵第四百六十二章 花錢的學問第三百三十五章 原來都是坑第四百九十二章 首戰第八十九章 正確的打開方式第二百零四章 套中有套第一百零一章 商場居然如戰場第三百一十八章 準備發動第三百三十八章 掌控商業的步伐第四百一十四章 經濟控制基本完成第一百九十二章 爭辯第一百七十九章 李二坑姐第四百四十二章 夏國的火車第兩百八十九章 吐蕃使者第三百七十八章 泉州和琉球第一百一十一章 牛神大黑第四百四十四章 洺津渡購物第三十四十八章 意向確立第六章 哭成一團第三百四十一章 亮艦第三百三十四章 閹豬第兩百九十二章 所謂天雷第八十二章 碰到狠人就忽悠第四百二十七章 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第兩百三十三章 人工降雨第一百三十二章 聖旨到了第兩百二十九章 長安事發第五百三十二章 人才都得利用起來第一百三十九章 獒犬阻路第三百二十六章 洺州的十月第一百一十四章 工匠的現狀第三百四十二章 海軍演練展示第兩百九十八章 洺山書院(皓炫哥萬賞加更)第一百五十章 晚宴第兩百五十四章 外來人口的問題第五百一十七章 堅硬的後盾第四百四十六章 夏王有喜第三百七十一章 到荊州第二十六章 英雄和梟雄的區別第三百四十四章 又用忽悠技第四百六十九章 李淵的返程路第五百一十八章 略帶優越感的微笑第三十六章 醋火第四百六十九章 李淵的返程路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征第兩百二十四章 山東情形第三百二十四章 長安的九月第一百二十章 行軍途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發散思維第一百七十四章 發難第兩百六十九章 爭取立於不敗之地第一百三十二章 聖旨到了第五百一十四章 走在前進的道路上第四百五十四章 各有心思第五百一十二章 衛星發射試驗第兩百四十六章 飲料產業第兩百二十一章 河口縣第兩百二十四章 山東情形第兩百九十七章 大忽悠第三百七十四章 定計第兩百六十七章 馮氏兄弟第四十章 好奇第六十三章 養殖教學第十六章 吃貨兵痞蘇定方第兩百九十三章 桂花樹種植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編高雅賢第五百二十五章 建設吐蕃的工作第一百一十五章 無工不商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征第四十九章 再見劉黑闥第一百一十章 忽悠第三百零一章 玉米收穫第七十九章 經驗獎勵任務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