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有點不安的說道:“老爺”
張準隨手將書信放下,漫不經意的說道:“小女娃,懂得什麼。”
柳如是撲哧一聲笑了,嬌聲說道:“老爺,不興這樣說別人的。”
張準不屑的說道:“難道不是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聽風就是雨,管中窺豹,不知道就裡,就隨便指指點點,倒像是朝廷的那些大臣似的。”
柳如是細細的回味着張準的話,若有所思的說道:“老爺說得好,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實在是至理名言。要不是實地到山東來這個誤會,是永遠都不會消除的。只有親眼看到的,才能令他們信服。但是,他們那些人,是肯定不會到山東來的。他們可以滔滔不絕的說上一萬句,寫上幾百篇的文章,但是絕對不願意到田間地頭去親自走一走。因爲那樣做,有損他們的身份。”
張準點頭說道:“她在江南一畝三分地,和幾個士子說說風月,就以爲了解天下大勢了,其實,差得遠。她根本不明白,現在的天下,是誰家的天下。現在的天下,已經不是朱家的天下。現在的大明朝,到處都是熊熊燃燒的大火。這一把把大火,將會把大明朝徹底的燒掉!鳳凰涅巢,在烈火之後,將誕生新的王朝!她以爲建一座眉樓,往來都是士子,就清楚天下的大勢了?簡直是笑話!”
柳如是恭謹的說道:“老爺言之有理。”
張準繼續說道:“她一個女子,相夫教子是正經,還想着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呢!”
忽然意識到這句話是將柳如是也囊括在其中了,就放緩了語氣說道:“女子也不是說不能做事,要是自己的份內做事。不過,對於顧眉來說,恐怕賢妻良母是做不來的。出來看看總是好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王陽明不是一直主張知行合一嗎?怎麼說起來個個都一套一套的,做起來就是另外一回事呢!”
柳如是含笑說道:“老爺,賤妾這兩個月,已經跑了不少地方了,深深的明白了知行合一的道理。”
張準笑着說道:“哦?你這個採風使,覺得如何?”
柳如是一本正經的說道:“老爺要不要賤妾現在就向老爺稟報呢?”
張準隨意說道:“你說說你的感受,真實的感受,不要來虛的。敷衍的客套話,我這兩個月是聽得太多了。那個週一航,什麼都好,就是客套話太多,整個人顯得虛僞。人倒是不壞。對了,你要是真的願意回去江南,我放你回去,也不要你的銀子,還送你一份大禮物。”
柳如是低聲說道:“賤妾不願意回去。”
張準笑着說道:“你是真的這麼想,還是在敷衍我?”
柳如是低聲的說道:“賤妾願意留在山東,這裡是好地方。”
張準點點頭,慢慢的說道:“既然如此,你就好好的給顧眉回信,也不要罵她,只是描述你在這裡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有什麼好的,有什麼壞的,都可以跟她說。對了,你還可以跟她說,她要是願意來山東,你可以負責她的全程車馬費,包吃包住,只要她願意來開開眼界。”
柳如是興致勃勃的說道:“賤妾馬上給她回信。”
張準搖頭說道:“不急。”
柳如是急忙說道:“老爺還有什麼吩咐?”
張準來回踱步,緩緩的說道:“你幫我措辭,我想寫一封信給張慎言。”
柳如是熟知天下人物,自然知道張慎言的名宇,下意識的說道:“是藐山公?”
張準點頭說道:“正是。”
柳如是謹慎的問道:“不知道老爺要寫什麼內容?”
張準慢慢的說道:“藐山公最近被貶職了,準備回山西陽城休養。他這樣的人才,回去老家休養,實在是太浪費了。我想請他微服到山東來看看。嗯,是微服私訪,不暴露身份的。只要他自己願意,我這邊就會派人接應。保管不知不覺的,不會給他帶來什麼麻煩。”
頓了頓,張準又緩緩的說道:“另外,幫我給史可法也寫一封信,請他有時間也到山在來看看。
當然,同樣是微服私訪。他這次到揚州,沒有完成任務,已經從戶部郎中降爲戶部主事了。從正四品降爲正六品,看來這位老哥應該也是挺鬱悶的。他擔任的戶部主事,剛好是主管山東的,請他找個機會出來應該不難。”
柳如是略微凝神細思,當即提筆寫起來。對於她來說,寫一封言辭懇切的書信,自然不在話下,很封言辭懇切的書信就寫好了。至於給史可法的書信,就顯得比較正式一下,用語也比較隱晦。畢竟,送信到京城,是有被人截留的可能的。萬一因此牽連史可法,導致他被扣上一頂“勾結叛賊”的罪名,結果被崇禎皇帝推出去斬首,那就是好心做壞事了。
張準看過以後,很是滿意,照着仔細的抄寫了一遍。這樣的書信,自然是要他親筆書寫,才顯得有誠意。至於宇體難看,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相信張慎言、史可法要是真的有心到來山東是不會介意的。張準有足夠的信心,張慎言、史可法只要到來了萊州府,目睹老百姓生活的改善,自己的思想,肯定會發生變化的。
好像張慎言、史可法這樣的,愚忠思想肯定是非常強烈的,輕易不會改變自只的走主張。但是,同樣的,他們爲天下民衆謀取福利的責任,同樣強烈。眼下的朝廷,讓他們覺得非常的失望。如果經過他們的親身實地的觀察,發現國家有更好的出路,他們是會慎重考慮改弦更張的。
將書信寫好以後,張準就安排人員送出。張慎言眼下還在海州城,要是沒有意外的話,五天左右的時間,就能送到他的手上。張慎言可能需要幾天的時間考慮。來與不來,大概半個月的時間,就能知]分曉了。至於史可法,時間就長了,可能要幾個月的時間。不過,沒關係,張準不着急。
隨後,張準在書房裡又繼續和柳如是說了一些話,主要是瞭解她這段時間的所見所聞。柳如是這個採風使,還是很稱職的,經常女扮男裝的往外面跑。她和老農在田頭地間說話,瞭解 第 393 章 方面的工作,自然做得不是很到位。沒辦法,大家的精力,都集中在土地改革和剩匪的工作上,在安置難民方面,工作力度自然是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張準粗略估計一下,這三千人的難民,每天的口糧,至少需要五千斤。半年的時間,就是一百八十天。總共是九十萬斤(約4800石)的糧食。說多不多,說少不少。要是自己出面,當然不成問題,要是他們自己去找,那就麻煩了。
幸好,張準的手裡,糧食儲備還是蠻多的。在朝廷還沒有宣佈張準是逆賊的時候,他已經從江南購買了大量的糧食囤積起來。同時,用合適的價格,從浮山城民衆的手上,又購買了幾百萬斤的糧食。控制萊州府的時候,也繳獲了部分的糧食。現在已經是三月份,只要熬到六月份,靈山衛的那些大農莊冬小麥豐收,糧食問題,基本上不需要過分擔心了。
張準當即讓何佳寧回去傳令,先調一千石的糧食過來,滿足這些難民一個月左右的需要。至於他們的活計,自然有專職的人員來安排。只要他們願意千活,眼下的萊州府,多的是活計。每個月掙一兩銀子,是絕對不成問題的。但是要更多,就要努力了。
根據以前安置難民的經驗,基本上都是隻要給予難民一個月左右的糧食,他們就基本上能夠依靠自己的雙手自力更生了。現在,這個時間還在縮短。因爲,浮山城有部分的紅薯、玉米、土豆能農作物開始收穫,糧食的產量增加。上一茬的紅薯,好像就收穫了幾百萬斤。由於播種面積大,生長快,反正是相當高產的。
這些紅薯、玉米、土豆的味道,其實沒有後世的好,因此,要是有米麪吃的話,浮山城的民衆,一般都不自己吃,而是拿出來便宜的賣掉。基本上,三文錢能買到一斤的紅著。要比購買米麪便宜多了。這些難民每天賺取三十文錢左右,能買十斤的紅薯,基本上夠一家人填飽肚子了。中間偶爾吃一些米麪,日子就這樣對付過去了。其實,紅薯的營養作用一點都不差,靠紅著過日,身體照樣是健健康康的。
“你的鄉親們裡面,有工匠之類的嗎?”
張準忽然問道。
“有一些。”
紅娘子回答。
張準當即讓她將所有的工匠都集中起來。
紅娘子答應着去了。
很快,大概四十多名的工匠,就被集中起來。張準一問之下,欣然得知,他們這些工匠,竟然是玉匠,專門是雕刻玉石的。所謂盛世珠寶,亂世糧食,現在天下大亂,做金銀首飾的工匠,都不太吃香,除非是大城市裡的。沒辦法,他們也跟着到張準的地盤來謀生。
“你們有技術,很好!”
“我有大量的夥計讓你們幹!”
“至於待遇,只要你們努力幹,每個月二兩銀子,是不成問題的!”
張準肯定的說道。
那些工匠頓時放下心來。
張準當即介紹了他們的夥計:
千里鏡!
瞄準鏡!
玻璃製品!
這些東西的琢磨,其實和玉石是差不多的,都是要求膽大心細,需要非常高超的琢磨技術。張準現在需要大量的千里鏡和瞄準鏡,沈凌菲帶來的工匠,顯然是不敷使用的。同時,涉及到保密的關係,玻璃製品也無法交給他們去處理。
好,張準對沈凌菲是信任的,一般的機密,也不會隱瞞她,但是她手下的匠人,還不能完全信任。原因很簡單,部分沈家匠人的家眷,還在江南。而紅娘子帶來的這些工匠,卻是拖家帶口到來的,以後要在萊州府生根發芽,泄密的耳能性比較小。
“宇文寒濤!”
張准將宇文寒濤叫過來。
“你們跟着他,去找一個叫做週一航的人!”
“週一航會安排你們的夥計。”
張準吩咐說道。
很快,宇文寒濤就帶着這些工匠去了。
張準提到的週一航,乃是生夏宗的新成員。他原來是周汝登的別,子,卻是高弘圖的弟子。週一航學識過人,受到祖父的影響,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就敢寫書攻擊許顯純、崔應元等閹黨成員,結果,他被閹黨禁止入學。於是師從高弘圖。高弘圖投靠張准以後,他也跟着投靠過來了。在高弘圖的弟子裡,他是相當出色的一個。之前高弘圖說自己的弟子不成材,其實是在謙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