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在娛樂周邊方面的開發能力,可以說相當強大。
杜笙之前的幾部作品,各有各的盈利模式。
像《殺破狼》和《導火線》,雖然是動作片且口碑不錯,但不適合做手辦或玩具等周邊產品。
《寶貝計劃》因爲有程龍的加持,商業價值高了不少。
至於《無間行者》,華納兄弟操盤,碟片市場隨便撈都能進賬一兩億美金。
而這次的《通緝令》,簡直就是爲周邊量身定做的爆款種子選手!
從奇幻夢境、炫酷動作場景到主角的服裝、武器,都是極好的IP素材。
目前各種授權如手辦、模型、服飾等都已經談得差不多了,價格也不低。
惟一還在商討的就是主題樂園的合作授權。
不過這些用不着杜笙操心。
接下來,跑完歐美這邊的宣發,他打算先回國一趟。
畢竟自己的重心始終在那邊。
不提公司一堆重要事項需要敲定,還有即將暑假上映的《孤膽特工》宣傳問題,
單單那幾個安心靜養的女人們,就得時不時去見見。
而《盜夢空間》拍攝起來,最快也得兩三個月,這時間調度還是挺緊張的。
這天一早,杜笙將八爪魚狀抱着自己的某白妞女星放在牀上,洗漱一番便繼續跑最後行程。
“老闆,迪士尼樂園和環球影城都在爭《通緝令》的授權,態度都很積極……”
剛坐上車,一個電話打進來。
說起來,前世原版《通緝令》本來就是環球影業的項目,
後來還成爲了環球影城的一個特色遊樂項目,人氣頗高。
因此,杜笙更傾向於將授權給環球影城。
儘管迪士尼全球影響力更大,遊客更多,但其風格過於夢幻卡通,與《通緝令》這種帶有黑暗、暴力元素的電影不太搭調。
不過,喜歡歸喜歡,合作還是要講究條件到位。
“你們繼續壓價,態度強硬一點,一個一個敲定下來,有問題隨時彙報。”
說完正事,杜笙腦海裡又浮現出傑西卡的身影。
這白妞外表甜美性感,且很放得開,但骨子裡卻很倔強。
這兩天陪他玩得很投入,切磋時讓她打電話給男盆友都照做……
只是昨晚不知道是不是太放得開了,扎馬步扎着扎着就開始求饒。
說能不能換個招式站樁,腿都快軟了。
加上還得對着電話輸出,讓攝影師小男友都鬧掰了。
有鑑於此,杜笙覺得不能讓她瘸着去參加《盜夢空間》女主的最終試鏡,怎麼說也得保持良好形象。
於是心一軟,放她回去了。
………
紐約,赫斯特大廈48樓。
這天,阿曼達剛看完新辦公室的佈局,站在落地窗前俯瞰曼哈頓,心中頓時升起一抹自豪感。
新的赫斯特大廈前年動工,是近年來紐約第一座新建的摩天大樓。
外觀時尚現代,內部裝潢豪華環保,連地板都是可回收材料做的。
還沒入駐,就已經拿到燈塔國綠色建築委員會頒發的黃金認證。
下個月,這棟樓就要正式啓用。
這也意味着,赫斯特集團將邁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一個由她們姐妹主導的時代。
自從她提出“品牌年輕化”口號後,在家族內部的話語權越來越大。
只要再加把勁兒,就能真正掌舵了。
而眼下這一切,簡直就像命運安排好的一樣完美:
集團換新大樓,自己也要換身份。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
男人正在給電影、專輯跑宣發,不在身邊。
想到這裡,她忍不住嘆了口氣。
要是以前,這種時候她早就約上一圈名媛姐妹,找個頂級酒吧嗨到凌晨。
但現在不一樣了。
自從與杜笙一起後,那種紙醉金迷的生活早就被她扔進垃圾桶。
正想着要不要拉李伊馨去賽車場飆幾圈,釋放一下興奮的情緒,隔壁突然傳來一陣動感十足的音樂聲:
“Just you shoot for the stars
If it feels right
And aim for my heart…”
阿曼達一聽就笑了。
這不就是男人的新歌嗎?
她一邊聽着節奏感超強的旋律,一邊覺得此刻的心情和這首歌簡直完美契合。
她推門走進隔壁妹妹莉迪亞的辦公室,發現這妮子正在屋裡扭得像個舞林高手。
這歌是流行電音風格,復古感、節奏感、力量感和悠揚感兼具,更有極其抓耳的旋律。
阿曼達也忍不住加入其中。
兩姐妹就這樣在辦公室裡跳了個痛快,笑得前仰後合。
旁邊的副總站在一旁,嘴角掛着職業微笑。
雖然也很想跟着搖擺兩下,但還是剋制住了。
跳完舞,阿曼達整個人神清氣爽,瞬間愛上了《Move Like Jagger(盡情舞動)》這首歌。
“電音很洗腦,這該不會是笙哥新專輯的主打吧?”
莉迪亞眼睛亮晶晶的,語速飛快:
“對啊!超帶感吧?
還是我聰明,早就在辦公室裝了一套頂級音響系統!
以後工作累了,我就在這聽笙哥唱歌,人生不要太幸福。”
阿曼達一聽立刻心動:
“我也要一套。”
副總小心翼翼提醒:
“您的辦公室沒做噪音干擾……”
“不降噪怎麼行?”
阿曼達立馬皺眉:
“就算不裝設備,降噪必須做到最好。”
降噪很重要!
杜笙偶爾來公司探望,辦公室可是要‘多功能使用’的。
別說切磋、跳舞了,乾點別的事兒也得安靜。
副總點頭如搗蒜:
“馬上安排。”
阿曼達又吩咐幾句,轉頭對莉迪亞說:
“明天給安排新聞稿,《Move Like Jagger》這首歌必須大吹特吹!”
莉迪亞卻撇嘴一笑:
“姐,你已經慢人一步了。
伊馨已經在聯衆平臺上把這首歌的MV置頂首頁,討論熱度爆棚。”
阿曼達愣了一下,隨即哈哈大笑:
“最美好的東西,往往是最後登場。
我們的報道可以更全面、更深入!”
莉迪亞點頭表示同意:
“其實就算我們不特意安排,旗下媒體也已經寫了好多相關文稿。
畢竟《通緝令》火爆全球,杜笙的新專輯大家都翹首以待。” 由於第一張英文專輯《命運》取得了驚人的銷量,再加上這首歌還是《通緝令》的插曲之一,電影的熱度還在持續發酵……
因此,杜笙的第二張英文專輯還未發佈,就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
在這種背景下,《Move Like Jagger》這首歌自帶巨大流量,宣傳和推廣工作輕鬆了許多。
索尼的營銷團隊只需花很少代價,就能得到雙倍效果。
歌曲發佈的當天,《Move Like Jagger》直接空降燈塔國公告牌單曲排行榜第88位。
各大廣播電臺也開始頻繁播放這首歌。
僅僅兩天後,它就衝進了公告牌單曲排行榜前五。
成爲歷史上登頂速度最快的歌曲之一。
在歐洲,《Move Like Jagger》的表現同樣強勁。
陸續登頂了9個國家的單曲排行榜冠軍。
有球迷甚至將這首歌與奧運會宣傳花絮剪輯在一起,上傳到了聯衆平臺。
這個視頻得到管理優待,點擊率極高,又進一步提升了《Move Like Jagger》的人氣。
亞洲這邊也不錯。
尤其是在霓虹,《Move Like Jagger》簡直勢如破竹。
客觀地說,這首歌的歌詞雖然有點中二,但其熱血激昂的旋律卻非常符合霓虹聽衆的口味。
再加上杜笙在霓虹擁有超高人氣,這首歌一經發布便迅速登頂霓虹榜單,並開始刷屏超市、廣場等場地。
隨着《Move Like Jagger》的大火,MV中關於奧運會的內容也引發了廣泛討論:
“杜君的歌總是這麼充滿力量,聽完後渾身熱血沸騰,真想立刻去當癡漢!”
“儘管我很平庸,但這首歌讓我有種王者附體的感覺,溜爆了!”
“《Move Like Jagger》居然也是奧運會宣傳曲之一?我現在對奧運會充滿了期待!”
“MV裡面的長城、八達嶺、天安門很美啊,真的想去瞧瞧。”
“作爲霓虹人,我真的羨慕華夏能有杜笙這種傑出歌手,
他還無償爲奧運會做這麼多宣傳,不像這邊眼裡全是錢。”
“再次強調,杜笙是我們泡菜國的國際巨星!
他的血液裡流淌着高麗民族的崇高血統!”
“……”
索尼音樂看到杜笙首單打榜效果如此驚人,彷彿又看到上一張專輯《命運》的奇蹟銷量重現。
於是他們毫不猶豫地加大了宣傳力度。
各種手段齊上陣,誓要把這首主打歌推到新的高度。
此外,赫斯特集團統管電視紙媒,聯衆平臺和TVING視頻則主導互聯網陣地,杜笙的歌曲宣傳簡直如魚得水。
雖然遇到一些小波折,但效果很不錯。
說起來,原本奧組委還打算花大價錢推廣奧運會,
結果發現很多以前花錢都請不來的外國媒體,現在竟然主動爲這首歌做起宣傳。
官方簡直像是搭上了杜笙這輛快車,直接躺贏!
也是多得這次合作,奧組委才真正體會到他的國際影響力有多大。
既然國外已經這麼火爆,國內也不能落後。
於是官方將大量資源和人脈都投入到國內市場。
杜笙另一首中英雙版的奧運宣傳曲《We Are Ready》,在這種狀態下也飛了起來。
無論是在電視、電臺、大型商場、校園廣播還是互聯網上,到處都能聽到這首歌。
鋪天蓋地,場面宏大。
而在TVING平臺上,《Move Like Jagger》剛上傳一天就突破千萬播放量,並且還在不斷上升。
還有人整理了這首歌在海外受歡迎的情況,
包括口碑、榜單排名以及各國媒體的報道,做成視頻發佈到TVING平臺上,同樣得到莫大關注。
國內觀衆對這些內容也十分感興趣:
“四天時間,《Move Like Jagger》已經在13個國家和地區登頂單曲榜,笙哥真的太牛了!”
“沒錯,而且這首歌還宣傳了奧運會,不得不說官方找杜笙真的是明智之舉。”
“索尼總裁施靳格在接受採訪時說,杜笙新專輯每一首歌都像《Move Like Jagger》一樣好聽,
聽說裡面還有華語歌,真是讓人期待!”
“《We Are Ready》這首歌的確好聽,不過跑步時要注意點。”
“爲什麼?”
“因爲太動感容易迷失自我,跑步時容易扯着蛋!”
……
隨着新專輯開始上路,杜笙又重新以歌手身份佔據了主流視線。
然而沒過幾天,兩則消息再次讓大家意識到,杜笙的主業依然是演員。
首先,《通緝令》公佈全球票房數據:
2.83億美元!
按照這個勢頭,肯定打破《無間行者》的紀錄,達到3.5億美元以上。
這已經是許多好萊塢一線明星夢寐以求的成績。
其次,華納+奇蹟影業投資超過1.5億美元的大製作電影《盜夢空間》,有意邀請杜笙擔任男主角。
開出的片酬,高達1300萬美元!
一個華人小子,正式殺入千萬級片酬俱樂部!
成爲闖蕩好萊塢最成功的外籍演員之一。
畢竟在這個名利場,哪怕是湯姆克魯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等一線巨星的片酬,也就2千萬美元。
而這裡面,估計還有各種因素要打個折。
由此可見,如今杜笙在北美的人氣有多熱!
當然,《盜夢空間》這部片本身就是杜笙提供的劇本。
奇蹟影業又投了5千萬美元,再算上杜笙的片酬,算是跟搭臺的華納五五開。
儘管如此,高達1.5億美元的大製作,足見雙方對杜笙擔綱男主角有多重視與看好。
赫斯特旗下的報社在報道時,毫不吝嗇地給出高度評價:
“杜笙是藝術與商業領域的全能選手,身份自由切換,簡直遊刃有餘!”
相比之下,BBC的報道則更加直接:
“三條世界拳王金腰帶、四項影帝、單曲霸榜12國、身家超過十億美元……還有什麼能阻止他登頂!?”
法蘭茜日報則用了一種典型的法式幽默來描述:
“杜笙的能力就像他的情人一樣多,每一種身份都讓人着迷!”
相較於各大媒體相對剋制的評論,在互聯網上,粉絲們的討論則更加生動有趣:
“這幾天我完全沉浸在《Move Like Jagger》裡,正期待杜的新專輯呢,結果有人提醒我,杜寫歌只是副業。
天哪!誰去提醒杜,讓他專心搞音樂吧,別浪費了才華!”
“查了一下,《緋聞女孩》和《絕命毒師》的編劇都是他哦。”
“嘿!杜還會調酒,他在酒吧爲萊昂納多調酒手法的視頻簡直不可思議,技術堪稱一流。
此外,他還會專業賽車!
傳聞三星小公主李伊馨就是因此愛上他的。
所以想要抱得美人歸的凡人們,來跟我學車吧!”
“我覺得應該讓研究院解剖一下杜,這傢伙簡直是超人啊!”
國外觀衆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杜笙的全能和卓越成就上,紛紛豎起大拇指。
而在國內,吃瓜羣衆的焦點則更多放在《通緝令》和戛納電影節這兩件大事上。
比如在人人網的新聞下面,評論大多是這樣的:
“《通緝令》是一部特效動作片,有違西方推崇的文藝範,這樣都能拿到影帝?
不得不說,杜笙真的牛,他代表黃種人嶄露頭角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