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六章 憋屈的河西、隴右兵馬

永王李璘走了,未到扶風便已經走了。

從長安一路風塵撲撲追上來的少府監竇昭被王慶任命爲李璘的副手,與李璘一起帶着百餘名禁軍以及王慶所下的任命文書,南下江陵。

這個時候,太子被王慶出手給懟死了,自然不可能再出現王思禮、郭子儀等擁立太子爲帝的事情發生。

江南的那些官員,包括很會寫詩的高適在內,都沒有理由不支持自己的工作。

不可能再像歷史上那樣,見到老皇帝式微,立刻就站到了肅宗那頭,然後反戈一擊,將老皇帝最後的一次掙扎也給徹底掐死!

如此,富庶的江南之地,便可以保持安定,不斷將賦稅送往關中,供自己使用。

可以說,把太子李亨懟死,是平定安史之亂非常必要的一步。

正所謂國無二主。

只要大唐不同時出現兩位皇帝,這些文武大臣就只能別無選擇的跟着自己幹,不管內心願不願意。

當然,此時已經在東都洛陽稱帝號燕的安祿山不算事。

在安排李璘南下江陵維持糧道的同時,王慶也派人持着他所寫的聖旨飛速前往河西隴右,準備將河西隴右精兵再抽調出來一萬,前來扶風勤王。

河西隴右之兵肩負着抵擋吐蕃的重任,自去年安史之亂爆發到現在的七個月時間裡,吐蕃就已經連番攻克大唐隴右所轄的威戎、神威、定戎三軍。

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河西隴右邊軍大量內撤勤王。

在原本的歷史上,隨着安史之亂的不斷加深,所帶來的惡略影響也越發嚴重。

唐肅宗爲了平叛不僅將河西隴右之兵盡數撤回,還將北庭和安西兩個都護府的兵馬往回撤,以至於後來隴右河西之地盡數落入吐蕃之手。

邊陲四鎮雖然未曾陷落,但也丟失了大片的土地,和唐廷之間被斬斷,成爲了孤立的存在。

而且吐蕃兵馬更是在763年佔領奉天,兵臨長安。

當時玄宗、肅宗相繼死亡,在位的是代宗。

代宗如同祖父玄宗一樣,一看事情不對,撒丫子就跑,往東過潼關,前往陝縣。

吐蕃兵馬刀不血刃的佔領了唐朝的都城長安,並且立下了一個僞皇帝。

後來唐雖然收回了長安,但想要再如同先前那樣攻伐,將河西隴右之地盡數收復顯然是不可能了。

而且在二十年後,被吐蕃打怕了的唐廷和吐蕃簽訂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割地賣國的條約——《唐蕃清水盟約》

“唐地涇州右盡彈箏峽,隴州左極清水,鳳州西盡同谷,劍南盡西山、大渡水,吐蕃守鎮蘭、渭、原、會,西臨洮,東成州,抵劍南西磨些諸蠻、大渡水之西南”。

從此以後,隴南文、武、成、迭、宕、岷各州郡縣俱廢全部成爲吐蕃的領土。

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安史之亂大大的耗費了大唐的元氣。

並且安史之亂後,節度使制度成爲定製,各個節度使之間都有着自己的打算,唐中央權力大大削減。

范陽等地表面上被收復,但實際上依然被安史餘孽所把持,與唐廷貌合神離,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黃巢起義,大唐覆滅。

這樣的歷史王慶自然不想重演。

在他的印象中,大唐自當萬國來朝,鐵騎橫掃天下,碾壓異族。

但如今安史之亂爆發,自己過來的時間又晚,手中又沒有兵力,如果沒有一些精銳,僅靠這幾百禁軍以及還沒有收攏過來的潰兵和即將徵發的沒有絲毫征戰經驗的丁壯,短時間內想到形成足夠的戰鬥力根本就不可能。

范陽戰場之上,此時郭子儀李光弼所帶領的朔方兵馬已經形成了壓倒性的勝利,想要快速的解決安史之亂,這二人不帶領朔方兵馬回師是重中之重!

但現在的情況是,原本在潼關和哥舒翰對峙的崔乾佑七八萬兵馬隨着哥舒翰的戰敗潼關的陷落已經徹底解放出來。

一旦他們北進,便可入山西,截斷朔方兵馬歸路,而後東出井陘,和被圍困博陽保存精銳的史思明聯手,將大唐最精銳的一支隊伍吃掉!

王慶想要做到不讓關中的安祿山兵馬西進,就必須擁有一定的武力迅速的將其牽制。

這個時候,只有距離最近的河西隴右兵馬可以動用。

只是再抽調一萬河西隴右邊軍回援,一定會讓本就嚴峻的河西隴右形勢變得更加雪上加霜。

但這是沒有法子的事情。

如果不快速的將安史之亂平定,如同歷史上那樣拖上個七八年,大唐多年積存下來的國力一定會被耗幹,然後無力西顧,被吐蕃壓着打。

思前想後,王慶也只能做出抽調一萬隴右兵馬回援,同時讓河西隴右兵馬主動收縮防線,將挨着吐蕃的宣威、制勝、金天三軍回撤。

將石堡、百穀二城放棄。

以剩餘三萬多河西隴右邊軍暫時防守抵禦吐蕃。

而他則儘快的將安史之亂平定,而後派遣大軍入駐河西隴右,反攻吐蕃!

這樣做,雖然一時會比較憋屈,但從長遠來看卻是上上之選。

最起碼要比原本歷史上玄宗退守蜀中之後,將河西隴右之兵盡數回撤,而後空降純文官的指揮系統,和已經成爲皇帝的李亨派遣的宦官監軍系統完全將河西隴右餘部架空。

相互牽扯之中,與佔領長安的安守忠等展開決戰,最終目的依然是打開潼關往東的道路。

而後又如同潼關外桃林之戰一樣,以內鬥內行、軍事之上一竅不通的文官以及宦官指揮的軍隊,在遇到安守忠之後,平原地帶的決戰,戰鬥減員高達百分之八十的陳濤斜之戰要好的太多!

縱觀整個安史之亂,與朔方齊名的河西隴右兵馬是真憋屈,兩場決定命運的翻身仗都被各方面牽制的一塌糊塗。

以至於後來連番號都沒有了……

王慶這樣思索着事情,坐在馬上擡頭往前望去,只見兩騎飛奔而來。

隊伍並沒有因此而受到驚擾,因爲過來的兩騎是他先前派遣出去前往奉天通知太守張不靈安排食宿迎接聖駕的人。

不過王慶的眉頭卻微蹙了起來,因爲他沒有看到奉天的公人……

第一三九章 丟了魂的西門大官人第三八七章 跑的比皇帝都快第三十章 英雄遲暮第五十一章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第三九三章 老糊塗的皇帝第二五九章 梁山泊上,奮力耕耘第一二九章 花和尚魯智深(三)第五十八章 神秘禮包,系統空間第三二七章 血染十字街口第五零三章 信鬼神蜀中下詔,依前計潼關涌動第二八零章 尚未發跡的兵仙韓信第四八六章 心驚不已的鄧艾第一九八章 阮氏三雄第二八八章 虞姬:牀第之間,男人的話果然不能信第四一零章 兵臨七俠鎮第一五八章 爲君將兮奮匈奴第一六五章 出水纔看兩腿泥第十七章 衛生防疫第九十章 將軍夜引弓第二一三章 憤怒的宣贊第四二七章 有點位面之子的風範第一九六章 被催婚的大齡青年第三七八章 聖駕將何往?第三二九章 王慶血濺太守府第四三九章 謀於密室第五二二章 專屬於華人的基地第四十章 出兵之爭第二七零章 出乎意料的結局第十五章 過河卒子第一六一章 唯有讀書高第三零四章 夜宴之叔侄對決(二)第四九八章 壺被收、人被打第七十四章 可汗大點兵第二零七章 越簡單越複雜(160均定加更)第一一二章 制酒(一)第一五八章 爲君將兮奮匈奴第四二三章 有心脫離安祿山的阿史那從禮第一零四章 調教(一)第五零九章 諸葛連弩第二零五章 怎會如此第四十五章 衝突起第五零七章 屈死的皇后第八十五章 給白大詩人丟臉了。第四三九章 謀於密室來自撲街作者的一封信。第四零二章 麪皮抽搐的陳玄禮第五一二章 遼東叛亂,曹睿思退。第二四二章 戰!死戰!第三五三章 滅韓之戰第一一三章 制酒(二)第三四零章 關東亂之彭越攻楚第五十二章 少了續命半小時第四四零章 安祿山之死第四十四章 曹劌論戰第二二三章 傳令下去,這是朱仝首領的計策(均定170加更)第一零四章 調教(一)第二五九章 梁山泊上,奮力耕耘第四一九章 來自王皇帝的譴責信第二三一章 鬱悶的吳用第二十章 榮歸故里第一零七章 調教(四)第三九八章 這疆土誰來守?第五一八章 兩面的女人與妖貓第一一一章 人到中年……第二八二章 上位太晚的王者——子嬰第三零六章 擲杯爲號第七十五章 一言不合就織布第一六八章 策論——專權的利弊第六章 王謝桓庾第一二八章 花和尚魯智深(二)第一六八章 策論——專權的利弊第五一九章 令人難受的捕捉術第一一七章 獅子樓第四九三章 關禁閉鄧艾投降,得回信曹睿大喜第三六九章 馬嵬之亂的真相(一)第一五二章 氣節第六十二章 冰雕第三九七章 扳回一局第四零九章 不該出征的皇帝第五零五章 坐地漲價第三四八章 韓信滅趙第八十四章 嫉妒是魔鬼第二八五章 蕭規曹隨?劉規項隨!第一八一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二)第三八一章 難以抵抗的誘惑——楊貴妃第八十四章 嫉妒是魔鬼第五零四章 潼關之前,各懷鬼胎第二四六章 花和尚阻路第一九四章 大戰將起(第一個萬賞有優待,再來一更)第四四八章 畫大餅第四五七章 岳家軍舊屬聽令第一一三章 制酒(二)第二一九章 大好頭顱在此,何需他人?第一二二章 良善人家第八十七章 烏雀南飛第六十章 白老漢第四五九章 檀香刑第七十五章 一言不合就織布第一八一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二)
第一三九章 丟了魂的西門大官人第三八七章 跑的比皇帝都快第三十章 英雄遲暮第五十一章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第三九三章 老糊塗的皇帝第二五九章 梁山泊上,奮力耕耘第一二九章 花和尚魯智深(三)第五十八章 神秘禮包,系統空間第三二七章 血染十字街口第五零三章 信鬼神蜀中下詔,依前計潼關涌動第二八零章 尚未發跡的兵仙韓信第四八六章 心驚不已的鄧艾第一九八章 阮氏三雄第二八八章 虞姬:牀第之間,男人的話果然不能信第四一零章 兵臨七俠鎮第一五八章 爲君將兮奮匈奴第一六五章 出水纔看兩腿泥第十七章 衛生防疫第九十章 將軍夜引弓第二一三章 憤怒的宣贊第四二七章 有點位面之子的風範第一九六章 被催婚的大齡青年第三七八章 聖駕將何往?第三二九章 王慶血濺太守府第四三九章 謀於密室第五二二章 專屬於華人的基地第四十章 出兵之爭第二七零章 出乎意料的結局第十五章 過河卒子第一六一章 唯有讀書高第三零四章 夜宴之叔侄對決(二)第四九八章 壺被收、人被打第七十四章 可汗大點兵第二零七章 越簡單越複雜(160均定加更)第一一二章 制酒(一)第一五八章 爲君將兮奮匈奴第四二三章 有心脫離安祿山的阿史那從禮第一零四章 調教(一)第五零九章 諸葛連弩第二零五章 怎會如此第四十五章 衝突起第五零七章 屈死的皇后第八十五章 給白大詩人丟臉了。第四三九章 謀於密室來自撲街作者的一封信。第四零二章 麪皮抽搐的陳玄禮第五一二章 遼東叛亂,曹睿思退。第二四二章 戰!死戰!第三五三章 滅韓之戰第一一三章 制酒(二)第三四零章 關東亂之彭越攻楚第五十二章 少了續命半小時第四四零章 安祿山之死第四十四章 曹劌論戰第二二三章 傳令下去,這是朱仝首領的計策(均定170加更)第一零四章 調教(一)第二五九章 梁山泊上,奮力耕耘第四一九章 來自王皇帝的譴責信第二三一章 鬱悶的吳用第二十章 榮歸故里第一零七章 調教(四)第三九八章 這疆土誰來守?第五一八章 兩面的女人與妖貓第一一一章 人到中年……第二八二章 上位太晚的王者——子嬰第三零六章 擲杯爲號第七十五章 一言不合就織布第一六八章 策論——專權的利弊第六章 王謝桓庾第一二八章 花和尚魯智深(二)第一六八章 策論——專權的利弊第五一九章 令人難受的捕捉術第一一七章 獅子樓第四九三章 關禁閉鄧艾投降,得回信曹睿大喜第三六九章 馬嵬之亂的真相(一)第一五二章 氣節第六十二章 冰雕第三九七章 扳回一局第四零九章 不該出征的皇帝第五零五章 坐地漲價第三四八章 韓信滅趙第八十四章 嫉妒是魔鬼第二八五章 蕭規曹隨?劉規項隨!第一八一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二)第三八一章 難以抵抗的誘惑——楊貴妃第八十四章 嫉妒是魔鬼第五零四章 潼關之前,各懷鬼胎第二四六章 花和尚阻路第一九四章 大戰將起(第一個萬賞有優待,再來一更)第四四八章 畫大餅第四五七章 岳家軍舊屬聽令第一一三章 制酒(二)第二一九章 大好頭顱在此,何需他人?第一二二章 良善人家第八十七章 烏雀南飛第六十章 白老漢第四五九章 檀香刑第七十五章 一言不合就織布第一八一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