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第二世代飛船成型

引擎是飛船的動力之源,數月前在木星的大氣層實驗室舉行的快式聚變結束後,第二世代飛船便從概念階段進入到預研階段。

預研階段要做的是找處除引擎外的問題解決方案,從最基本的結構設計,材料,船體拼接,控制系統,維生系統,武器裝備,通訊系統,涉及到方方面面。

可以說,沒有足夠技術積累的話,根本別想完成,不過因爲最關鍵的引擎問題已經解決,剩餘的問題相對而言的便不再那麼困難。

曹川來到面積擴大到5平方公里的實驗室,一艘名爲太陽級的原型船已經安穩的停泊在船塢內,裡面到處是忙碌的科學家,技術工人,機器人。

快式聚變對空間的要求極高,太陽級原型船的長度最低被限制在200米以上,他面前的原型船更是長達260米,寬度45米,高度70米,載重6萬噸,已經可以跟二戰時期旭日國的大和級戰列艦,自由燈塔國的衣阿華級戰列艦長度相提並論了。

當自己站在巨大的飛船腳底下時,會感受到自身的渺小,甚至旁邊的恆月級飛船改都是宛如稚童被覆蓋在船體龐大陰影中。

曹川聽到過飛船組的私底下討論,他所見到的還不是第二世代飛船的極限,考慮到太空運輸的強烈需求,再加上覆合材料和人造材料的進一步泛用,研究部門認爲在這個世代,如果飛船的速度控制在1萬公里/秒以下的話,足以建造出500米長度的巨型宇宙飛船。

500米長度是什麼概念呢?就在15年前,世界上最長的海船,由萁聖國製造帝國大廈號剛剛下水,長度爲480米,重量60萬噸,是專門用來開採天然氣的。

因此,當他算了算數據後,發現真的有實現的可能,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感慨,這回飛船組的員工們還真是玩大了啊。

“報告顧問先生,到目前爲止,原型船已經裝載了最先進的快式反應堆,中微子通訊設備,引力模擬設備,碳晶計算機等等最新型的技術產品,完成度大概爲50%,已經可以維持在3000公里/秒的速度上平穩運行。”

聽到飛船組組長的報告,進度相當喜人,實際上,這些完成的項目大部分是東銀河積澱多年的技術,才能如此輕鬆的被移植到第二世代的飛船上。

再下面,比如對抗50米以上星體衝擊的防護措施,應對高速航行下接擊時間不超過10秒的新型武器裝備,遠離恆星系以後的空間定位技術,這些難啃的硬骨頭纔是最讓研究員們焦灼的,包括整體的飛船設計,如何進一步的統合優化精簡,更是個關鍵問題。

對於地球上的普通人,想要在短暫的幾年內比較好的解決難於登天,但是飛船組的員工們大部分接受過智慧激發,實際上負責攻關問題的是一羣“超人”科學家,他們解決問題的效率是常人的數倍。

“你們估計還得花費多少時間完成全部的預研工作?”曹川審視着長長一串的技術清單。

“還得花費半年左右時間,顧問先生,經過我們討論,這還只是保證第二世代飛船有辦法投入實際應用,而要等到完全成熟,集成更多技術,起碼要50年。”

“差不多。”曹川覺得相當滿意,這是大部分研究人員的特點,腳踏實地,不怎麼喜歡誇張,最多是敢想。

“不知道顧問先生還有什麼能夠指點的?”

曹川思索着,他比較在意的是飛船設計,一方面這樣複雜的設計已經跟單獨的技術脫離關係,講究的是整合;另一方面,飛船設計不光代表的是科學技術結晶,還代表着一個勢力的臉面和實力。

“我該親自提供前兩艘飛船的設計圖紙,否則,我非常擔心研究部門的審美癖好,把飛船弄得醜陋無比…”曹川想,又是想到飛船組內怎麼沒有精通工業設計的專家,無怪乎他得親自出馬。

他把自己的想法說出口,“我會提供太陽級原型船一,太陽級原型船二的圖紙來保證你們的研究效率。”

其中原型船一對應着展現在自己面前的200米長度的太陽級飛船,原型船二的對應着研究部門還在意淫中的500米長度的太陽級飛船。

“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好!”飛船組組長有些吃驚,“還請顧問先生儘快把技術資料發給我們,這樣子,我們保證在1年內解決問題。”

“沒問題!”曹川答應下來,回去規則模擬,來兩艘太陽級飛船設計圖紙,好方便快點從預研階段轉入研發階段,再從研發階段轉入生產階段。

“第一艘飛船是250米長度的…叫做長陽級吧。”

“性能參數是長度280米,寬度45米,高度70米,空重3.5萬噸,載重6.5萬噸,船員2000名,乘員3萬名,極限速度1.2萬公里/秒…”

大體上跟現有原型船相近,區別在更加巧妙的內部結構,刪減了冗餘的結構,增加對空間的利用,對功能區域做更加妥當的排布,從而防止弱點部位的產生。

“到了最關鍵的時候,是造型了!”

曹川對飛船的造型是有自己愛好的,像是飛碟外型,海船外型,尖梭外型,甚至是不少現代戰艦採用的科幻感十足的多棱面外型他都不喜歡。

他比較傾向於有着古典風格,一個個大大的長方形狀的磅礴船體,配合一定數量的艦橋,塔形連接體,遮蔽在頭頂時,纔會引發震撼,哪怕是會犧牲不少性能。

否則,想象下一艘長着跟海船一樣的飛船出現在頭頂時,真的不是來搞笑的嗎?

花了1天時間,長陽級的設計圖紙規則模擬完畢,如果看到圖紙,會發現果然是曹川嗜好的長方形結構,跟逐月級,恆月級一脈相承,區別是高度更高。

另外,這回他專門設計呈現東銀河公司標記的區域,在飛船的外殼面上,面積是400平方米,通過特殊顯色材料,甚至是光感材料製作出的,上面寫着“東銀河公司”5個字,沒有LOGO,主要暫時沒有合適人選來設計,再說如此直白,其實效果並不差。

曹川不禁想到自己在動畫中看到的一些角色,他們的額頭,衣服胸口,衣服背部標記着大大的“龜”“神”字,不是很常見嗎,爲什麼非得要有LOGO?

第二艘遠陽級對應的是研究人員意淫中的500米長度飛船。

“性能參數是長度520米,寬度120米,高度140米,空重15萬噸,載重55萬噸,船員5000名,乘員15萬名,極限速度6000公里/秒…”

光從設計目的,遠陽級的目的是爲了服務行星間貿易的,不追求極限的速度,如此大的載重量,是恆月級的100倍,代表着不少無利可圖的資源,產品都有了貿易的價值。

花費1天時間規則模擬完以後,曹川揉揉眼睛看着數據,“第二世代飛船的造價和費時在同步增加啊。”

“長陽級的成本是3000萬功績,製造時間是半年,遠陽級是2億功績,製造時間是2年…”他無法想像,想要徹底普及第二世代飛船,他們得投入多少的資金,哪怕是再多上100萬人口都做不到。

“看起來,東銀河直屬城市和開拓地的發展也要跟上,否則,如果每隔幾年纔有1艘第二世代飛船竣工,由此帶來的好處會大大弱化。”

第352章 200年紀念日第435章 舊世界第608章 征服室女座超星系團第385章 遷徙第618章 技術終點第119章 暫時安全第607章 相繼完成第373章 總攻第417章 25世紀的曙光第227章 遠方的消息第244章 E3第448章 星體演變第445章 匯合與發現第49章 傳教活動第88章 歸來第509章 更高維度第466章 時空泡沫第296章 重子星第4章 重返地球計劃第553章 烏爾薩的更多秘密第378章 航路開拓與分封星球第614章 支援,撤退與達成目標第536章 愚昧之國第392章 “新星”第212章 第二世代城市模塊第5章 隱匿與籌資第234章 暗能量潮汐研究第451章 小事情第466章 時空泡沫第319章 全軍出擊第498章 挺近中樞區第397章 推進的戰爭第397章 推進的戰爭第463章 孕育資源第402章 大統一第98章 壓力與動力第109章 地底下的…第471章 兌換風潮第540章 迷霧之路第432章 堅守第539章 對話第294章 機會第588章 宇宙新局勢第179章 韋恩第463章 孕育資源第115章 大型未知第404章 傾斜的天平第293章 走私第235章 躍遷之路第485章 爭執第48章 文化戰爭武器第219章 文物收集第154章 木星開拓之始第89章 白蓮第163章 內部矛盾第468章 答案還是種田第418章 超新星遺蹟與黑洞第237章 歐陸風雲第259章 深空觀測原理第439章 延續的戰爭第70章 冬天的結束第111章 最高機密與遠征軍團第406章 最後的試探第200章 勝利的方式第327章 東博會的召開第397章 推進的戰爭第446章 支援第257章 希望星的報告第528章 籌備第344章 未來的道路第578章 戰後處理第258章 移民招募第518章 星系開拓啓動第431章 棘刺第59章 見聞第86章 殲滅第562章 更新的宇宙地第290章 第三世代外骨骼裝甲第244章 E3第600章 時空干擾第161章 忙綠第232章 偶發事件第380章 固化能量第471章 兌換風潮第475章 “未知倖存者”第414章 破碎之路的發展第608章 征服室女座超星系團第537章 神第619章 最後一戰第255章 晶蟲第167章 神秘的快遞第202章 堅持第136章 開拓制度第140章 圈定第202章 堅持第547章 一攬子後續技術第144章 超新星爆發第26章 聚變能第171章 互助計劃
第352章 200年紀念日第435章 舊世界第608章 征服室女座超星系團第385章 遷徙第618章 技術終點第119章 暫時安全第607章 相繼完成第373章 總攻第417章 25世紀的曙光第227章 遠方的消息第244章 E3第448章 星體演變第445章 匯合與發現第49章 傳教活動第88章 歸來第509章 更高維度第466章 時空泡沫第296章 重子星第4章 重返地球計劃第553章 烏爾薩的更多秘密第378章 航路開拓與分封星球第614章 支援,撤退與達成目標第536章 愚昧之國第392章 “新星”第212章 第二世代城市模塊第5章 隱匿與籌資第234章 暗能量潮汐研究第451章 小事情第466章 時空泡沫第319章 全軍出擊第498章 挺近中樞區第397章 推進的戰爭第397章 推進的戰爭第463章 孕育資源第402章 大統一第98章 壓力與動力第109章 地底下的…第471章 兌換風潮第540章 迷霧之路第432章 堅守第539章 對話第294章 機會第588章 宇宙新局勢第179章 韋恩第463章 孕育資源第115章 大型未知第404章 傾斜的天平第293章 走私第235章 躍遷之路第485章 爭執第48章 文化戰爭武器第219章 文物收集第154章 木星開拓之始第89章 白蓮第163章 內部矛盾第468章 答案還是種田第418章 超新星遺蹟與黑洞第237章 歐陸風雲第259章 深空觀測原理第439章 延續的戰爭第70章 冬天的結束第111章 最高機密與遠征軍團第406章 最後的試探第200章 勝利的方式第327章 東博會的召開第397章 推進的戰爭第446章 支援第257章 希望星的報告第528章 籌備第344章 未來的道路第578章 戰後處理第258章 移民招募第518章 星系開拓啓動第431章 棘刺第59章 見聞第86章 殲滅第562章 更新的宇宙地第290章 第三世代外骨骼裝甲第244章 E3第600章 時空干擾第161章 忙綠第232章 偶發事件第380章 固化能量第471章 兌換風潮第475章 “未知倖存者”第414章 破碎之路的發展第608章 征服室女座超星系團第537章 神第619章 最後一戰第255章 晶蟲第167章 神秘的快遞第202章 堅持第136章 開拓制度第140章 圈定第202章 堅持第547章 一攬子後續技術第144章 超新星爆發第26章 聚變能第171章 互助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