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院區的練功房尚未修繕,可方子業自己出資在附近民房裡給科室裡的學生們建立了‘技能訓練室’!
配備不如本院區那麼完善,還有老教授們在練功房裡坐鎮,僅有操作檯數張,操作器械十幾套,還需要學生自己操作完成後清洗。
房間裡擺了一個大型的紫外線消毒櫃……
房頂的燈光是特意修正了的。爲此,方子業單獨耗資了接近十萬塊錢。
不過都當主任了,方子業如今的收入也還行,當然不能太過於吝嗇。
方子業站在一個操作檯旁,對面站着的是方子業的愛徒胡青元鎮定地站着作爲助手。
方子業的手下方放置的是碩士們最想完成縫合的豆腐。方子業縫合完數針後,對胡青元說:“手術刀給我!”
“給,師父!~”胡青元馬上規規矩矩地把柳葉刀遞到方子業的手裡。
方子業大概評估了一下豆腐側方的深度,而後就毫不猶豫地平切而下。
刀鋒穩穩當當地破開了豆腐,如同平削一樣地將豆腐削開。
在這時候,並無異樣,但等方子業將切下來的豆腐翻轉過來後。
室內響起一陣陣倒吸涼氣聲音!
被縫合拼接豆腐的斷面,縫合的線段整齊排列,整齊劃一,如同是機器測量過。
很明顯,方子業在縫合時,就嚴謹地計算了每一針的縫合深度,每一針的縫合深度,縫合跨度都整齊一致。
並且,方子業在切開術時,也可以精準地把控切開厚度!
這不僅需要手穩,還需要對切開與縫合術的每一步細節,哪怕每個數據都掌握至化境!
方子業一邊解釋:“如果更加通透地給你們拆析要怎麼縫合好豆腐,這就是標準答案了。”
“要掌握的絕對線非常明顯,就是不僅要控制好每一針縫合的間距,包括進針點、入針點、縫合深度、跨越斷面的位置,都要恰到好處。”
“平時從表層縫合,只是給你們這麼講,你們很難理解!”
“我現在把它剖開給你們看,你們都會看吧?”
首先應答方子業的就是站在對面的胡青元,胡青元的記憶力非常好:“師父,我們科的碩士闖出練功房的基本要求只是把豆腐縫合好!”
“並不需要像師父您縫合得這麼平整吧?”
胡青元當然很聰明,所以知道該怎麼誇:“如果其他老師能夠做到師父您這樣的話,肯定不會藏而不露,不願意給我們展示縫合後的細節。”
“但這麼多年來,都沒有老師們切開斷面給我們展示,應該是他們都……”
胡青元半隱半遮面,恰到好處地隱匿了關鍵詞。
他們不會。
方子業好笑:“你管其他老師們會不會幹嘛?”
“我這是在給你們教學!!!!”
“讓你們可以明白縫合術的不同水平,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最入門,你們要控制好的,就是幾個1cm!”
“留線長度1cm,縫合間距1cm,這是你們肉眼可見的!”
“但是,有些東西,是你們無法直觀看到的,就需要你們去練,去不斷地感受,要如何管控好自己的縫合深度,標準答案就是這樣了。”
“基礎縫合沒有太多技巧,也沒有練習技巧,就是掌控,做到極致的掌控,做到了這一點,就能讓你們以後受益終生……”
手裡的功夫是不能外借的,基本功的功力也沒有太多的技法可言,全都是紮紮實實地基本功,是內功。
一羣小碩士乃至博士們都紛紛鼓掌起來。
曾多勤的博士謝週週問道:“方老師,您現在施展的切開術,比起一刀下去切八頁紙,怎麼樣?”
一刀下去只切了八頁紙,代表着切開深度的掌控。
可方子業現在的切開術,相當於用手術刀平切了一個長方體!
手術刀可不是菜刀,沒有那麼大的切面,需要多次環繞切開才行。
“縫合術就是縫合術,你管切開術幹嘛?”
“切開深度的掌控與切開平移,是兩個維度,不同維度的東西,怎麼好直接比較?”
“不過,你們真的想看切開術嗎?”方子業今天有空,學生們又想看,他倒是不介意露一手。
謝週週點頭。
胡青元點頭。
方子業的學生馮俊峰和田垚二人也點頭,都是十分期待方子業這位外科技術天花板的切開術操作。
方子業就把手裡的手術刀提了起來,而後稍微想了一下,用執弓式將其提了起來。
再緊接着,方子業非常非常慢地將手術刀筆直豎下。
方子業的動作非常緩慢,沒有任何技巧可言。
衆人都還在疑惑之際,大概十秒鐘後,方子業將手鬆開了。
而後發現,手術刀非常筆直地在豆腐表面立住了,沒有任何方向上的傾移和偏斜。
“嗯,你們如果在豆腐上可以做到這樣,那麼你們在外科手術中,基本上就哪裡都可以去了。”方子業故弄玄乎。
說完,方子業走了。
方子業插着的手術刀並未被動,其他所有人都紛紛將其進行拍照之後便開始摹仿。
而後室內便是唉聲一片,臥槽聲、驚疑聲、臥槽聲此起彼伏……
這種模仿還形成了一定的熱度,將近三四天才散了開。
終究還是沒有人做到的謝週週等人,便拿着這樣的照片去問了科室裡的曾多勤教授。
曾多勤只是看了一眼,便笑了起來,直接便高調宣佈:“誰要是能夠做到這樣,他保證對方可以留院!”
衆人的嘴都被吊出了翹嘴!
這個承諾也傳回了本院區。
留院的誘惑可比讀博的誘惑大得多。
……
6月3日,週二。
上午七點四十分,胡青元跟着方子業一起並行從病區趕往門診診室的路上,胡青元好奇道:“師父,你那把手術刀倒了。”
“謝週週師兄往裡面再按了不到一個毫米,平衡就被打破了!”
“這是爲什麼?”
“謝師兄本來想的是,越往裡插,就越能保持穩定的!~”
方子業說:“青元,你的理科成績比我好,對平衡的理解應該比我更加透徹啊?”
“切開術的極致,就是平衡!”
胡青元聞言,將懂將惑:“師父,那要怎麼才能做到?”
胡青元強調;“我不是想曾教授保我留院,我只是想做到!”
胡青元覺得,以自己的資質,再加上方子業團隊裡的資源,自己要是不能留院的話,趁早改行算了。
在方子業的團隊裡,放一頭豬進來也能發幾篇文章,學點外科技術了。
“那你要做好拉鋸戰的準備,需要很久很久的時間。”
“如果是專科技法,是有技巧的,哪怕是復位術,都有技巧,唯獨這種基本功,是沒有任何技巧可言的。”
“手術的基本組成就是,切開、清創、縫合。”
“專科術式,全都是技巧與基本功的組合。形成了特殊的技巧之後,才被總結爲專科術式!”方子業說。
胡青元跟着方子業時間不短了,知道基本功最難複製。
否則的話,也不至於到現在爲止,也沒人可以替代方子業在脊髓損傷治療中的作用了。
“師父,那切開術做到這樣,到底能學些什麼手術啊?”
“我現在接觸臨牀也有半年了,好像什麼手術都沒學會,全都是學基本功去了。”胡青元有些期待。
方子業現在做的手術,曾多勤教授都無法複製,胡青元更加沒機會上手。
他能做的,也就是縫合皮膚這些。
可這種簡單的操作,當然無法滿足胡青元的獵奇心!
“單純切開術能做什麼樣的手術?那可多了,比如說肌腱延長術、複雜的肌腱鬆解術,腫瘤剝離術,惡性腫瘤清理術。”方子業說。方子業也知道胡青元目前的臨牀參與度不算很高,所以給他再加點“餌料”!
果然,胡青元一聽這些術式都格外高大上,難度也很高。
“切開術學到這麼好了,就可以做這樣的操作???”胡青元驚喜過望地問。
他的導師是方子業,所以胡青元知道自己的學習曲線與別人不同。
於其他人而言,需要想的是學習什麼樣的術式,可於自己而言,自己要想的就是可以完成師父組裡的哪一部分操作。
方子業目前接診的病種,哪怕是一部分操作放出去,那都是超級高難度的術式了。
比如說複雜的肌肉鬆解、比如說肌腱延長、比如說肌腱血管神經轉位術,比如說神經移植術。
哪一個放在地級市醫院不是高不可攀的?
而在方子業組裡,這些操作都只是術式的組成!!!
方子業先把地基打好了,甚至可以強行託舉現在的胡青元縫合兩針肌腱。
碩士一年級,哪怕是手外科特別優秀的專碩,也很難縫合肌腱,可胡青元有機會。
這就是平臺和病種差異!
“肯定可以的,不過想要學到可不容易哦。”方子業點頭。
“慢慢練嘛,師父,我還年輕的。”胡青元期待着。
胡青元知道,自從自己選定了方子業後,自己就會走上與大部分學生都不一樣的道路。
不僅僅是自己的老師很特殊,更多的是自己也有些特殊。
同樣是師父的學生,胡青元如今也感覺得到,自己的兩位師兄好像都挺普通。
因此,胡青元要考慮的問題與他們不同,他們在瘋狂地想着如何留院,胡青元則考慮的是該怎麼接替方子業的衣鉢。
如果以後,自己可以替代方子業的角色,讓方子業休息,自己在手術室裡大展神威,全國的同行都仔細觀摩自己的術式,這不比直播有成就感……
胡青元馬上道:“師父,今天的第一個病人,能不能給我一個看診的機會呀?”
“我也跟您半年門診了,該看的書也差不多看完了。”
胡青元的記憶力非常好,該看的書他的確都看了,文獻也看得不少。
而且經過了方子業的整理,胡青元覺得自己的理論水平已經有了系統化雛形,接下來應該通過門診歷練。
“可以啊,等會兒第一個交給你看!~”方子業說。
二人走到了門診診室門口時,依舊有人圍着,而且也有很多沒掛到號的人。
看到方子業後,他們就都圍了上來。
這一次,方子業非常果斷地道:“不加號,今天我不加號,我晚上還有重要的任務的。”
“沒有掛到號的病友和家屬,請你們理解一下,去掛其他教授的門診,或者是下週再來看。”
“今天晚上八點會準時放號的……”
“方教授,我來一趟不容易,我是從利川趕來的。”一箇中年男子忙開口解釋。
利川也是恩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是方子業的老鄉。
方子業回道:“那是很遠了,但我今天有重要的事情,加不了號,希望您也能理解一下。”
“我不是在玩,我今天放出來了七十個號,比平時就多了二十個號。”
“我看不完。對不起了。”
方子業說完,就帶着胡青元往診室裡走。
“方教授,我來一趟真不容易……”病人要往前面擠。
“別插隊啊,方教授都說加不了號了,七十個號,看起來很久的……”
“管你什麼事兒啊?你是運氣好掛到號了是吧?”中年男子的語氣很衝。
“你別擠我就是了。”開口的人也不想吵。
“方教授……”中年還要往裡面衝。
開口的人被撞了一下,而後直接坐倒在地上。
不客氣地警告:“你別走,我屁股好痛!~都說了讓你別擠,我腿腳本來就不方便。”
他拿起手機便開始報警:“……”
“……”
胡青元非常熱情地就把第一個門診病人引進了病房,笑着上前去問道:“大姐您好,您是哪裡不舒服啊?”
“我是這條手以前非常麻木,之前還有紅腫……”中年婦女將自己左側上肢舉了起來。
她的肘關節處,還可以看到色素沉着。
普通人的肘關節有一定的橈偏角度,但她的橈偏角度明顯有點過度了。
根據病史,胡青元馬上考慮是感染:“那你之前有住過院嗎?做過什麼治療呢?病程大概多久了?”
“住過院,在當地醫院住了很久,當地醫院的醫生說是感染,打針啊之類的都沒什麼效果。”
“有的醫生說是痛風,也有的醫生說是非特異性炎症,還有醫生說是風溼性關節炎。”
“只是抽血之後又沒發現特殊的病因。”
“這種情況斷斷續續持續了將近兩年…”病人長嘆了一口氣。
“抽血有提示感染嗎?有沒有說是什麼細菌感染?”胡青元心裡略瞭然。
痛風、風溼性關節炎,都有明顯的特異性指標,如果沒有的話,更大概率是考慮感染。
“好像也還好,它只是紅腫,醫生沒有說什麼特殊的情況。”
病人見只有胡青元問,便看向了方子業:“方教授,我這個情況,到底是什麼原因啊?”
方子業在喝水:“我們這不是在檢查麼?我也沒有透視眼,你這種情況應該是比較罕見的病種。”
方子業心裡大概有了猜測,所以給了胡青元一點提示。
胡青元多聰明,馬上聽懂了方子業的暗示,開始往罕見病方向尋找!
“大姐,那你這隻手有受過傷嗎?”胡青元問。
如果是有過外傷,那可能是創傷性關節炎。
中年婦女搖頭:“沒有受過傷啊,我的工作體力強度也不大。”
那就不是創傷後頑固性肘關節畸形。
“那你還有其他關節痛嗎?”胡青元又想起了罕見病裡面的胱氨酸症。
他的記憶非常深刻,肘關節罕見病這個東西進行定位後,他可以一一追尋。
胱氨酸症因溶酶體胱胺酸轉運缺陷,導致胱胺酸晶體沉積於骨骼、關節等組織。可引發全身性骨關節病變!
中年婦女也搖頭:“就只有這個關節痛,沒有其他關節痛,以前也有醫生問過,說是風溼會累及多個關節。”
胡青元暫時把胱氨酸症排除:“那你有其他疾病嗎?比如說糖尿病?”
Charcot關節病(夏科氏關節),多繼發於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因關節感覺喪失導致反覆微創傷,最終引發關節破壞、畸形及功能障礙,常見於下肢,肘關節的夏科氏關節非常罕見。
“我血糖一直正常,上個月剛體檢完!~空腹4.2,餐後也都正常,不到6.”
餐後血糖不過6,就沒有糖耐量損傷。
胡青元看了一眼自己的師父,眼珠子亂竄,心裡暗道,師父,好像都不是啊!
是我瞭解的罕見病數量太少了麼?
胡青元當即告慫:“師父,我問診完了,我先去給病人做個查體哈。”
他知道,該把診斷權交出去了。
自己的運氣非常不好,這個罕見病太過於罕見,於他而言稍微有點過於超綱了。
方子業聞言,道:“那你先做查體吧。”
接着查體的功夫,方子業又問:“你現在的左手和雙腳麻不麻?”
中年婦女想了一下,搖了搖頭:“也不麻了,以前麻過。”
方子業聞言,立刻了然:“胡青元,你給病人測試一下痛覺和觸覺。”
“這個病人還是考慮夏科氏關節病。不過不是因糖尿病引起的,更可能是脊髓疾病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