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迫使持新

江南提刑按察使汪春木上奏糾察關於楚親王藍承羨在公審時,無理由的審判他人,並且羅列了一些藍承羨在江南一地的放肆之舉,比如不重禮儀,欽差儀仗尤於沒有一般,乃是不尊天子,不重朝廷法度的表現。

這份奏摺一上書,朝堂上攻訐楚親王藍承羨的理由又多了一個,而顯得有些平靜的江南行省,衆多等待着公論的人,卻是意想不到,三司主官之一的江南提刑按察使開始糾舉楚親王,其意義無非就是他也反對新法。

就在衆多有心的關注下,想着是不是江南布政使王秉良也會上奏呢?他的態度也有一定的決定性,畢竟江南提刑按察使雖然明面上是說的藍承羨不尊朝儀規矩,其實是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新法的不滿,而布政使又有不同,畢竟掌管着江南行省的民政賦稅大事,最有資格說道。

可讓他們沒有想的是,就在江南提刑按察使汪春木上奏的第二天,江南布政使王秉良就親自來到了總督府,會見了楚親王藍承羨,這個消息基本也就斷定了,原來布政使王秉良選擇了站在楚親王藍承羨這邊,一下子江南的局勢又變得瀰漫起來。

東安郡王的舉查,查到的只是應天府知府鄒稹禮和江南蘇家,其實真正說起來和楚親王藍承羨有多大關係嗎,藍承羨所做其實根本就無足輕重,反而應天府知府鄒稹禮被解職押送至京,所以新法的定論在於朝廷和皇上。

而來到了總督府的王秉良卻心裡很是不是滋味,自己的罪證沒想到有這麼多,他自認一路走來,沒有靠着王家,也沒有靠座師徐言的提攜,自己一步一步的爬到了這個位置,他以爲他兩袖清風,並無特別的徇私枉法之事,只是卻是有些不拘小節的事情,在他看來無關緊要,可當他收到楚親王藍承羨給他送來的鐵證時,才發現,自己能坐到布政使的位置,可謂是“負債累累”,正是他的不拘小節,積累起來就是“富可敵國”的髒款,看到這些東西后,王秉良倒吸一口涼氣,如藍承羨真的將這些鐵證替給皇上,那他的身家性命,以及自己的妻兒也將全部不保。

不過藍承羨沒有直接上奏,而且通過送信的辦法告訴他,就是在給他機會,自然不得不屁顛屁顛的跑來了總督府面見楚親王藍承羨。

他前面還在想着,新法對於他來說自然有如在他身上割肉一般痛苦,不過楚親王藍承羨是他座師特意寫信給他,讓他鼎力支持的,不過看到江南提刑按察使汪春木的反應,王秉良對於座師的愧疚也就消散的沒有了,汪春木也是出自徐言的門下,也一定知道,楚親王藍承羨跟徐言老爺子的關係,可他卻義無反顧的直接“針對”藍承羨,在王秉良心中,覺得至少自己沒有明着反對和“針對”楚親王,也算是對的起自己的座師了。

另外就是他也捨不得自己繳納賦稅,當官不就是爲了自己和自己一家甚至家族過的好一點嗎,如果當官的都需要納糧,那麼士人還是士人嗎?所以王秉良一直不表態,等着朝廷的公論,如果朝廷諸公都覺得新法可行,那麼他一人反對自然也是無用,如果新法沒能經得起朝臣們的洗禮,他自然也就不用擔心了。

可事與願違,他不得不站出來,而且站在了他現在最不想來的地方,江南總督府,也是楚親王藍承羨,替天子巡視的欽差行在。

藍承羨將魏昌榮給撤了,自然也就接手了素寧衛的南鎮撫司了,關於王秉良的一些徇私枉法的“鐵證”他自然也就能夠看到了,之前他還在想,王秉良要不要除掉,畢竟這種大貪官除掉一個少一個,可看到這些“鐵證”的時候,藍承羨猶豫了,而且最主要他需要有人在江南行省,無理由的支持他。

所以不得不用這種辦法,逼迫這位江南布政使站到自己這邊來,而且如果真的換一個固執正直的人來江南坐布政使,藍承羨心想,還不如先將王秉良穩住再說,而且王家已經沒了一個王寬俞,也就是之前的江南都轉鹽運使,王家的家主藍承羨雖然沒有碰面過,可王家的背後是王太后,也就是藍承羨的母后,雖說王太后的意思,不用在意她的面子,可怎麼說也是和她有關聯的,所以想來想去,藍承羨覺得還是先用一用這位江南布政使吧。

“下官江南布政使拜見楚親王!”

“起身吧,王大人日理萬機,讓王大人親自來一趟總督府可是不容易啊!”藍承羨的話卻是在說,王秉良從來不來總督府和他交談,雖說藍承羨只是臨時的總督大人,可怎麼說也是他的頂頭上官了。

“王爺說笑了,下官只是覺得王爺體察民情,安撫百姓,還要替民申冤,可謂是大安朝臣的榜樣,下官實在愧疚,不敢前來打擾王爺!”王秉良卻是恭敬地回道。

“王大人說的本王都有些臉紅了,不說說起爲民着想,不知道王大人對於本王提出的新法怎麼看待呢?”

藍承羨的話讓王秉良心中有些不屑,明明他就沒提這一茬,怎麼就說到新法上去了,不過來之前就想明白了,這話題自然是避不開的了。

“新法對於朝廷和百姓來說自然是極好的,下官覺得王爺提出的新法,卻是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法子了!不管朝廷怎麼回覆,下官定當鼎力支持王爺的新法!”王秉良知道自己此時已經沒得選擇,東安郡王手中不知有沒有自己的“罪證”,不過藍承羨先拿出來的,他也不得不先向藍承羨表明自己的立場了。

藍承羨聽着王秉良這近乎沒有絲毫主意的話語,也是覺得可笑,怎麼說也是從二品的封疆大吏,就因爲自己的不檢點,被人操控至此,也是覺得很是可悲和可笑。

“如此甚好,本王希望王大人,以江南百姓爲主,擬一份奏摺上奏朝廷和皇上,關於新法的利弊都要有,還有本王聽說不少士子在抨擊新法對於他的不利,甚至百姓們也信了,本王希望王大人加強一下這方的事情,讓百姓們知道新法對於他們來說,是利還是弊,而不是聽幾個讀書人瞎解釋!”

王秉良聽了躬身領命,這樣一來,江南行省三司裡,就有一派已經站在了藍承羨這邊,而江南都指揮使葉棠林在藍承羨看來,他應該不會插手這種事情的,不過有了布政司的支持,藍承羨的新法也算是有了實質性的衙門支持了。

第四百零二章 無意回援第三百七十一章 查而求援第九十三章 時機已到第一百四十八章 分道第十九章 聽而不得第四百一十五章 心由赴京第二百一十章 一眼盡底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法疑論第六十三章 逢未年春第四百三十一章 馬車商行第三百三十六章 查缺補遺第二百四十九章 家有一老第三百八十一章 家室溫情第二百零三章 事情變大第三百八十五章 席間默論第三百二十八章 就此揭過第七十一章 起風場外第四百二十二章 鶴唳風聲第四百四十八章 重情轉意第二百五十八章 朝天新知第三百三十七章 討作名分第四十七章 婚後諸事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朝之恥第一百四十章 贖銀上山第二百八十二章 不負苦心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見諸官吏第三百七十三章 輿論疑雲第四百四十二章 疑是密探第二百八十三章 混入海寇之中第一百零六章 國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時運第六十七章 第一才子第二百二十一章 先聲奪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輿論疑雲第一百四十九章 暢聽第二百三十三章 給個公道第一百五十八章 平常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獄第二百七十九章 猜疑不定第三百一十二章 北上第二十八章 佳節家宴第一百四十四章 勾結外人第五十六章 大雪時日第三百七十六章 聞說葉家第二百八十六章 更加駭然的聽聞第一百九十章 陸鳶歸家第三百七十一章 查而求援第一百九十二章 家宅訴說第十九章 聽而不得第六十七章 第一才子第四百四十四章 情意難解第二百五十六 再次支持第四十章 太子小朝堂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式馬車第二百七十章 海寇來襲第一百零三章 虛驚第四百三十三章 謹小連大第二百三十章 有恃無恐第三十章 偶得信道第四百二十九章 落得乾淨第三百四十六章 納娶庶妃第六十九章 事內之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當頭薰心第三百七十二章 閒逛所得第一百四十八章 分道第三百八十九章 猜疑推斷第三十九章 翁婿初見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情往復第六十七章 第一才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世道不變第二百零九章 點破之處第一百三十一章 相通第七十一章 起風場外第六十三章 逢未年春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地背後第三百七十二章 閒逛所得第三百三十六章 查缺補遺第一百七十章 思慮第五十五章 訴說差事第二百九十二章 路遇夷人第二百四十二章 鹽商總會第三百八十五章 席間默論第七十一章 起風場外第二百四十八章 勤國公府第一百一十八章 言老忠告第二百八十九章 局勢穩和第三百二十六章 及時救場第三百五十章 突然解開第三百五十一章 扳倒首參?第二百六十三章 無人敢議第五十八章 邢衛死士第一百六十九章 循序第三百三十三章 世態炎涼第二百九十三章 聞夷人說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當家現身第二百三十六章 表心比意第一百九十四章 總督言論第一百三十章 狗血第四百零一章 奇兵之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時局
第四百零二章 無意回援第三百七十一章 查而求援第九十三章 時機已到第一百四十八章 分道第十九章 聽而不得第四百一十五章 心由赴京第二百一十章 一眼盡底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法疑論第六十三章 逢未年春第四百三十一章 馬車商行第三百三十六章 查缺補遺第二百四十九章 家有一老第三百八十一章 家室溫情第二百零三章 事情變大第三百八十五章 席間默論第三百二十八章 就此揭過第七十一章 起風場外第四百二十二章 鶴唳風聲第四百四十八章 重情轉意第二百五十八章 朝天新知第三百三十七章 討作名分第四十七章 婚後諸事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朝之恥第一百四十章 贖銀上山第二百八十二章 不負苦心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見諸官吏第三百七十三章 輿論疑雲第四百四十二章 疑是密探第二百八十三章 混入海寇之中第一百零六章 國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時運第六十七章 第一才子第二百二十一章 先聲奪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輿論疑雲第一百四十九章 暢聽第二百三十三章 給個公道第一百五十八章 平常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煉獄第二百七十九章 猜疑不定第三百一十二章 北上第二十八章 佳節家宴第一百四十四章 勾結外人第五十六章 大雪時日第三百七十六章 聞說葉家第二百八十六章 更加駭然的聽聞第一百九十章 陸鳶歸家第三百七十一章 查而求援第一百九十二章 家宅訴說第十九章 聽而不得第六十七章 第一才子第四百四十四章 情意難解第二百五十六 再次支持第四十章 太子小朝堂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式馬車第二百七十章 海寇來襲第一百零三章 虛驚第四百三十三章 謹小連大第二百三十章 有恃無恐第三十章 偶得信道第四百二十九章 落得乾淨第三百四十六章 納娶庶妃第六十九章 事內之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當頭薰心第三百七十二章 閒逛所得第一百四十八章 分道第三百八十九章 猜疑推斷第三十九章 翁婿初見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情往復第六十七章 第一才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世道不變第二百零九章 點破之處第一百三十一章 相通第七十一章 起風場外第六十三章 逢未年春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地背後第三百七十二章 閒逛所得第三百三十六章 查缺補遺第一百七十章 思慮第五十五章 訴說差事第二百九十二章 路遇夷人第二百四十二章 鹽商總會第三百八十五章 席間默論第七十一章 起風場外第二百四十八章 勤國公府第一百一十八章 言老忠告第二百八十九章 局勢穩和第三百二十六章 及時救場第三百五十章 突然解開第三百五十一章 扳倒首參?第二百六十三章 無人敢議第五十八章 邢衛死士第一百六十九章 循序第三百三十三章 世態炎涼第二百九十三章 聞夷人說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當家現身第二百三十六章 表心比意第一百九十四章 總督言論第一百三十章 狗血第四百零一章 奇兵之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