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恆克兩國商貿談判

下個月初舉行的兩國貿易會談,大恆帝國這邊的主持人可就不是蔣萬業這個外交大臣了,而是大恆帝國參務大臣之一、分管經濟、民生事務的丁權坤。

縱然蔣萬業這個外交大臣在帝國裡已經算是高官了,但是和丁權坤侯爵比起來,依舊是小巫見大巫、

大恆帝國的權力體系裡,真正的核心權力機構乃是參務院,統管着大恆帝國的軍政事務,任何一名參務大臣那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佬。

大恆帝國參務院,初立時爲七人,統一之初一度達到十三人的規模,不過隨後逐步縮減到了十一的規模。

目前大恆帝國參務院裡,有十一名參務大臣,其中軍方系統有四人,通常有現役陸海軍、近衛軍上將級大佬擔任,設立最高統帥部後,這四人一般都是聯合參謀部部長,也就是聯合參謀長、其次則是陸軍參謀長、海軍參謀長,再過來則是近衛軍司令部下屬的近衛軍參謀長。

怎麼說呢,武將系統裡在參務院裡的人,就是軍方軍令系統的四個大佬,而軍令系統在大恆帝國軍界裡非常重要,屬於具體負責調動、指揮部隊作戰的系統。

不過軍方將領一般不參與參務院的日常會議,一般有啥重大軍務,最高統帥部裡自己開會,內部無法解決就直接呈報御前了,可是不會和一羣文官們商量怎麼發展軍隊的。

所以更嚴格上來說,參務院裡的日常組成人員都是文官爲主,武將只是掛名,以體現文武一體,一視同仁而已。

文官系統裡有七人,這七人裡統籌負責了帝國所有民政事務,其中丁權坤是比較特殊的。

丁權坤之前長期擔任工商部部長,並以工商部部長的身份入值參務院,分管經濟、民生工作,不過後來林子然調整了參務院和政務院之間的關係,明確了參務大臣不再直接兼任某一部大臣,丁權坤升任參務院副院長,分管經濟民生工作。

和軍方系統職權比較明確不一樣,文官系統的事情非常多,僅僅是政務院的直屬部、司局等機構就有二十多個,而七個文官參務大臣裡。

有一個是負責司法體系的負責人,這個一般都是由獨立機構裡的都察院或者大法院裡輪換產生。

還有一個則是非常特殊,負責秘書室、武官侍從室、宮務廳、皇室資產科等衆多皇室直屬機構的宮務大臣。

也就是說,參務院裡一共十一名參務大臣,留給政務院的名額只有五個。

但是政務院乃是負責全國諸多政務的龐大機構,內設直屬機構就有二十多個,這意味着五個人裡的每一個人都要分管多個部門,工作強度非常大,如果還要具體負責某一部門的工作,那麼就更忙了。

林子然看着這手底下的先後多任參務大臣,一個個都是未老先衰,尤其是丁權坤,自從成爲參務大臣後,這人是越來越瘦,黑眼圈就沒消過。

前年的時候他大着膽子找到林子然,說是想要告老還鄉!

這個丁權坤才四十歲出頭的,沒病沒災的就要告老還鄉……

再加上其他幾個大臣一個個也是病懨懨的樣子,林子然覺得也不能太爲難他們,而且把手底下的大臣活生生累死這名聲也不太好聽。

所以陸續把他們升爲了政務院副院長,同時撤銷了他們的各部部長的職務,算是減輕了他們的工作壓力,同時也能更好的分管各部門。

至於院長嘛,繼續空置。

林子然可不想弄出來一個什麼政務院院長,首相之類的架空自己,弄五個副院長這已經是他所能夠接受的極限了。

這個時候,大恆帝國的核心權力機構纔是慢慢形成了今天的構架!

分管各類政務的政務院五名副院長、獨立的都察院和大法院輪流產生一名司法大臣、一名負責皇室事務、宗務、貴族等事務的宮務大臣、負責軍務的四名將領。

上述十一人乃是帝國的核心權力重臣。

丁權坤作爲政務院副院長,同時又因爲他乃是分管經濟民生工作的參務大臣,重要程度比其他幾名參務大臣更甚。

和丁權坤比起來,蔣萬業這個外交大臣也只是配角而已。

而大恆帝國派遣丁權坤到克魯爾王國,參與兩國商貿會議,足以看出大恆帝國對這一次商貿會議的重視。

丁權坤親自前往,倒不是說爲了恢復從克魯爾王國繼續進口頂級工業設備,這事別指望了,只要是大恆帝國不能從其他國家獲得,也無法自產的高端機械設備,他們都會限制性出口,如果是能夠從可凱爾、瓦利亞兩國搞到手的高端設備之類的,他們本來也沒禁制出口……

人家克魯爾王國也精明着呢,既要限制大恆的高端工業發展,但是也沒放棄大恆帝國的工業市場!

實際上,哪怕是克魯爾王國以擡高關稅、廠商提高價格的方式限制高端設備出口,但是大恆帝國從他們進口的商品數額依舊非常大。

同時大恆帝國每年也會繼續向他們出口大量的農畜產品、初級礦產品以及民用消費品等大量的商品。

兩國可是互爲第一貿易大國。

只要現在沒有爆發戰爭,那麼就不可能放棄對方的市場,不然的話,損失實在太大!

對於克魯爾王國如此,對於大恆帝國而言同樣如此。

這也是在雙方外交關係出現了裂痕,克魯爾王國對大恆帝國限制性出口高端設備的時候,兩國舉行高級別商貿會議的緣故。

現在對於兩國而言,其實雙方都無法放棄對方的市場,再出現裂痕之後,雙方都必須修復這種裂痕,哪怕只是表面上修復。

作爲打前站的蔣萬業,他在乾聖十年七月二十六日抵達了克魯爾王國尼達姆港。

尼達姆雖然並不是克魯爾王國的首都,但是他們的首都之前只距離尼達姆不過數十公里而已,在尼達姆的城區面積逐漸擴大後,實際上他們的首都也被包括進去,成爲了尼達姆城市羣的一部分。

因此某種意義上來說,尼達姆也算是克魯爾王國的首都了。

他們的諸多核心官方機構,很多都是設置在尼達姆的。

這一次雙方的會談也將會在尼達姆舉行!

蔣萬業並不是第一次來尼達姆了,以前他在工商部擔任副部長,負責國際貿易期間就是多次來到尼達姆,所以他對尼達姆還是比較熟悉了。

不過再一次過來,依舊對尼達姆的發展而深有感觸,這可是由一個核心城區再加上十幾個附屬城區組成的超級城市羣,總人口數百萬之多。

如此龐大的城市羣,如此高的人口密度,在藍星上是獨一份,哪怕是大恆帝國裡也沒有人口這麼密集的城市。

這倒不是大恆帝國經濟差,人口少,而是因爲大恆帝國的地理氣候優越,加上國土面積大,而且大恆帝國有着獨特的鄉村經濟,因此傳統上大恆人的城市分部就比較廣泛,圍繞着鄉村地區有着大量的幾千人、幾萬人規模的小城市。

在一些核心經濟區域則是會有一些幾十萬人口規模的城市,如崇克城、德慶城、安蘇城,但是數量並不多,一般都是州城或者其他重要商貿城市。

而超大型城市的話,整個大恆帝國也就兩個,一個是京師,一個是羅海!

但是作爲兩羅平原、羅河流域、沙洋灣、帝國南部文化、經濟中心的羅海城,統一之前人口也不過八十多萬,統一後人口有所增長,但是現在也就百萬人口規模。

而作爲帝國的政治中心,同時也是鏡河流域的經濟、文化中心的帝國首都京師,其城區人口以及郊區人口加起來,也就一百三十多萬。

看似這兩個城市面積也不算小,但是對比大恆帝國的龐大人口而言,那麼就算是小了。

而且大恆帝國的城市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特點,那就是城市面積普遍偏大,城市人口密度相對於與其他國家的城市來說,屬於偏低的水準。

帝國京師的城區面積可不小,基本上和尼達姆城市羣的面積相當,不過人口只有他們的三分之一左右。

這也是導致了,大恆帝國的城市裡,普遍沒啥高樓!

但是尼達姆這邊,人口密度高,城市面積雖然也不小,但是人口更多,爲了容納更多的人口,同時因爲技術的發展,他們的樓房是越修越高。

尤其是核心城區裡的一片街區,全都是數十米以上的高樓!

蔣萬業下榻尼達姆商業酒店,就是最近這些年來尼達姆城最爲著名,同時也是享譽全世界的大樓。

該酒店的建築高度達到了四十六米,一共有十一層之多,並且是安裝了液壓電梯,創造了衆多歷史第一的名頭。

蔣萬業乘坐電梯入住頂樓的頂級套房的時候,居高臨下可以看見酒店外的尼達姆河,向外遠眺的話還能看見港口和海面,風景絕佳。

而這樣的大樓,尼達姆這邊有着很多,甚至還有更高的大樓呢。

不過蔣萬業並沒有羨慕他們的高樓!

這麼多人擁擠在一片小城區裡,還能有啥生活質量啊。

第七百二十六章 工業強國的強悍底蘊第五十三章 北上廣安第五百零六章 四州交通線第四百一十章 失去指揮的河臺軍第六百九十四章 低物價的大恆第二百六十四章 各有各的想法第九百五十三章 千機轟炸第九百三十六章 烏龜坦克第七百零八章 和大恆人開戰,瘋了吧你!第一百一十九章 彈藥爆炸第七百八十九章 統一火控的威力第一百七十五章 送到嘴邊的肉必須吃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們有錢了不起第五百六十二章 奔襲京師第九百四十三章 潛艇第二百六十九章 好歹是個炮啊第二百四十三章 純粹的藩鎮第六百七十二章 貴國是要向帝國宣戰嗎第三十八章 我不是好人第二百零七章 難以選擇的各部主官第五百一十八章 南返羅海城第六百八十七章 你們又不買不起第二百四十八章 反面教材:羅海郡守邵秉第九百三十六章 烏龜坦克第九百五十一章 一夜春風起第二百八十章 詭異的羅安局勢第四十九章 突如起來的命令第七百九十一章 龐大的內部需求第八十八章 吳冠林你可以的第三百二十四章 讓人陌生的戰爭第七百二十二章 悄然緊張的恆克關係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了大恆統一衝啊第八百八十五章 悲壯的攔截第八百六十九章 兩大法寶第三百一十五章 衝上去一鼓作氣幹掉他們第一百五十二章 三洋鎮衛隊第六十八章 大人物震怒第五百三十三章 全世界都討厭大恆人第八百三十七章 引流潮流的大恆第六百零八章 決戰時刻第三百五十章 進攻,進攻第九百二十章 全面開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韓浩川的尊敬第四十五章 傻子纔回青山鎮第八百九十九章 大恆級戰列艦開建第二百六十四章 各有各的想法第四百四十章 北線反擊開始第一百五十七章 掌控五鎮第二百零八章 人心變化第七百九十一章 龐大的內部需求第六章 閉嘴,把槍給我第二十章 交易第五百零七章 打雞血不如加餐第三百零四章 林子然真的能統一羅安郡?第四十一章 那感覺,爽!第三百三十一章 簡良志的迷茫第七百九十九章 沒有底氣的迦菲亞人第八百四十六章 貨車第二百七十七章 民心爲何物第四百三十八章 就買這麼貴咋了?第八十四章 要講道理但是也不能認死理第二百一十章 低調發育不要浪第二百六十七章 職部願爲大人效死第四十八章 你以爲我們是玩過家家?第九百四十五章 超級戰艦的覆滅第十七章 青山鎮可是個好地方第八百二十一章 換國籍和民間志願兵第一百六十章 炮是好炮,就是貴了點第四百五十六章 西進北上東進爭論第七百八十三章 克奧同盟條約事件(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定江第四百一十七章 兩萬是打,五萬也是打!第一百二十四章 傷亡巨大第九百一十八章 航母服役第四百三十八章 就買這麼貴咋了?第七百七十六章 克魯爾海軍之殤(再賀“壺中日月袖裡乾坤”白銀萌)第七百三十三章 混亂的藍星局勢第五百四十七章 藍星曆史上火力最強大的戰役第三百八十四章 踊躍投誠第三百九十六章 出乎意料的戰鬥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切都完了第五百五十四章 灘頭陣地第一百一十三章 戰略性武器:醃肉第九百三十六章 烏龜坦克第一百六十二章 我們別的沒有就是炮多第一百六十九章 讓人看不懂的馮浩忠第八百零六章 油價一致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勝可期第五百六十五章 騎兵最後的輝煌第八百八十八章 坦克第六十二章 永昌初年的大恆第三百四十一章 羅安郡守林子然第六百四十章 讓那個人頭皮發麻的千萬大軍第七百四十七章 渡海登陸第三百五十二章 不對勁的敵艦隊第六百四十四章 堅持多大長路線不動搖!第七百三十五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七百五十一章 接戰第五百零三章 極限補給
第七百二十六章 工業強國的強悍底蘊第五十三章 北上廣安第五百零六章 四州交通線第四百一十章 失去指揮的河臺軍第六百九十四章 低物價的大恆第二百六十四章 各有各的想法第九百五十三章 千機轟炸第九百三十六章 烏龜坦克第七百零八章 和大恆人開戰,瘋了吧你!第一百一十九章 彈藥爆炸第七百八十九章 統一火控的威力第一百七十五章 送到嘴邊的肉必須吃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們有錢了不起第五百六十二章 奔襲京師第九百四十三章 潛艇第二百六十九章 好歹是個炮啊第二百四十三章 純粹的藩鎮第六百七十二章 貴國是要向帝國宣戰嗎第三十八章 我不是好人第二百零七章 難以選擇的各部主官第五百一十八章 南返羅海城第六百八十七章 你們又不買不起第二百四十八章 反面教材:羅海郡守邵秉第九百三十六章 烏龜坦克第九百五十一章 一夜春風起第二百八十章 詭異的羅安局勢第四十九章 突如起來的命令第七百九十一章 龐大的內部需求第八十八章 吳冠林你可以的第三百二十四章 讓人陌生的戰爭第七百二十二章 悄然緊張的恆克關係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了大恆統一衝啊第八百八十五章 悲壯的攔截第八百六十九章 兩大法寶第三百一十五章 衝上去一鼓作氣幹掉他們第一百五十二章 三洋鎮衛隊第六十八章 大人物震怒第五百三十三章 全世界都討厭大恆人第八百三十七章 引流潮流的大恆第六百零八章 決戰時刻第三百五十章 進攻,進攻第九百二十章 全面開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韓浩川的尊敬第四十五章 傻子纔回青山鎮第八百九十九章 大恆級戰列艦開建第二百六十四章 各有各的想法第四百四十章 北線反擊開始第一百五十七章 掌控五鎮第二百零八章 人心變化第七百九十一章 龐大的內部需求第六章 閉嘴,把槍給我第二十章 交易第五百零七章 打雞血不如加餐第三百零四章 林子然真的能統一羅安郡?第四十一章 那感覺,爽!第三百三十一章 簡良志的迷茫第七百九十九章 沒有底氣的迦菲亞人第八百四十六章 貨車第二百七十七章 民心爲何物第四百三十八章 就買這麼貴咋了?第八十四章 要講道理但是也不能認死理第二百一十章 低調發育不要浪第二百六十七章 職部願爲大人效死第四十八章 你以爲我們是玩過家家?第九百四十五章 超級戰艦的覆滅第十七章 青山鎮可是個好地方第八百二十一章 換國籍和民間志願兵第一百六十章 炮是好炮,就是貴了點第四百五十六章 西進北上東進爭論第七百八十三章 克奧同盟條約事件(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定江第四百一十七章 兩萬是打,五萬也是打!第一百二十四章 傷亡巨大第九百一十八章 航母服役第四百三十八章 就買這麼貴咋了?第七百七十六章 克魯爾海軍之殤(再賀“壺中日月袖裡乾坤”白銀萌)第七百三十三章 混亂的藍星局勢第五百四十七章 藍星曆史上火力最強大的戰役第三百八十四章 踊躍投誠第三百九十六章 出乎意料的戰鬥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切都完了第五百五十四章 灘頭陣地第一百一十三章 戰略性武器:醃肉第九百三十六章 烏龜坦克第一百六十二章 我們別的沒有就是炮多第一百六十九章 讓人看不懂的馮浩忠第八百零六章 油價一致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勝可期第五百六十五章 騎兵最後的輝煌第八百八十八章 坦克第六十二章 永昌初年的大恆第三百四十一章 羅安郡守林子然第六百四十章 讓那個人頭皮發麻的千萬大軍第七百四十七章 渡海登陸第三百五十二章 不對勁的敵艦隊第六百四十四章 堅持多大長路線不動搖!第七百三十五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七百五十一章 接戰第五百零三章 極限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