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天子啓駕

初平元年十一月。

劉備清理了陳留的關東叛軍餘黨,併發出通緝令,通緝參與關東聯軍的各路名士。

這通緝令當然不會有太大的實際作用,但表態肯定是要有的。

通緝令發出後,整個兗州暫時就沒了明面上的反抗部隊。

張邈、張超、鮑信、曹操、孔融……等等,所有人都暫時銷聲匿跡了。

很多殘軍也被留在了陳留和東郡。

關東聯軍散去後,沒人會獨自對抗劉備……或者說,沒人會以一己之力對抗朝廷,誰都不是傻子。

舉兵造反的是袁紹,聯絡人是張邈,聚義盟誓的領頭人是臧洪——其它人都可以自稱是“被裹挾”的……

劉備收編了將近兩千殘軍後,爲各部增補了兵力,並讓徐晃、徐榮分別留駐於陳留和濮陽。

關羽一路向東清剿,以免有叛軍突然生事。

張飛則快速前往濟北,打通前往濟南的道路。

張飛在濟北倒是得知了曹操的下落,曹操和鮑信已經帶殘部進了泰山郡向東南方向去了,不出意外的話,張超等人多半也是與其同路,可能是要回廣陵。

(注:濟北和泰山都屬兗州。濟北和濟南以濟水南北爲名,但這是上下游不同河段的南北,濟水是自南向北再向東的。濟北國核心區域在濟水上游以北;濟南國核心區域在濟水中下游的南部。實際上濟南的位置更靠北,濟北更靠南。) 此時,黃河南馳道的水患也已經全部退去,沿途各郡也沒有了叛軍,通往青州的馳道(黃河南道)已經暢通無阻。

……

就在劉備尚在東郡的時候,楊彪請示了董太后,提前擇了吉日爲劉宏辦了封陵的奠禮。

理由是原定的封陵時間是臘月,方士觀天后認爲可能會有大雪封凍,最好提前在冬雪來臨之前閉陵。

這理由其實是合情合理的,但由於重新選日子也必須是適合閉陵的吉日,因此只能提前整整一個月,就只留了五天時間準備。

封陵閉墓是天子喪禮最重要的部分,天子下葬與普通人不同,週期比較長。

棺木入土前的追悼儀式在劉協登基的時候就已經辦了,而送靈柩入土前要完成陵墓的所有修繕和封閉工作,會間隔很久,封閉陵墓的那天,纔算是最終告別劉宏的日子。

按遺詔,劉備纔是劉協的監護人,劉協和劉備應該在封陵時作爲主祭和陪祭,劉協要爲劉宏靈柩引路,劉備要焚香落碑領着百官拜別。

給劉宏送終的最後一步,當然應該等劉備回來。

但董太后和楊彪改了日子,故意把時間提前,這其實就是不想讓劉備趕回來,要弱化劉備的影響力。

如果劉備連先帝最終的告別儀式都不回來參與,那當然是會落人話柄的。

牽招是個精細的人,得到封陵儀式提前的消息後,立刻派了人快馬給劉備傳訊。

牽招沒有浪費絲毫時間,但這畢竟得一去一回,信使去東郡找到劉備,劉備回雒陽,得趕在五天之內……

待劉備收到消息快馬趕回時,已經有些晚了。

貂蟬得了賈詡交代,帶着一羣宮人在偃師路口等着劉備,這就是劉備最初遇到吳匡的地方,也是回京的必經之路。

見劉備趕回,貂蟬讓劉備直接去北邙,不要停留,說是劉協定會等劉備趕到。

人曾經做過的所有事,都是有因果的。

早上,百官從雒陽出北門後,楊彪作爲儀式主理人,本打算直接領着劉協封陵。

但劉協不肯,說:“此事需得少師陪同。”

劉備還沒回來,太后又不在場,楊彪和王允等人說話劉協根本不聽。

董太后是劉宏的母親,是太皇太后,其政治身份代表的是孝道至尊,是不能出宮去北邙參與閉陵禮的,她會在宮內接受百官慰問。

王允自稱與劉協生母王貴人有親屬關係,提議追封王貴人爲皇太后,試圖哄着劉協把典禮趕緊辦完。

王貴人出自邯鄲,和太原王家當然沒有親屬關係,這只是王允在效仿董卓……董太后的河間董氏和董卓的隴西董氏也八竿子打不着。

不過,劉協完全沒給王允面子,也沒搭理楊彪,就只問:“少師在何處?”

劉協年紀雖小,但卻分得清好歹,劉備一直以對待師弟的方式對他,當然比陌生的楊彪和王允親近百倍。

或許是因爲習慣了把天子當成一個政治標識,或許是習慣了未成年天子的傀儡屬性,楊彪和王允大概下意識的把劉協當作了一個可以隨意擺佈的木偶。

但卻沒想過,劉協也是個人啊……

人是有感情的……

劉備是唯一一個帶劉協出門爬山看水的人,對劉協而言,劉備帶他去北邙看陵地那天,可比今天的典禮重要多了。

而且,劉備和劉協既沒有理念上的衝突,也沒有利益上的衝突,就連說話的方式都比這些官員靠譜——劉備是把劉協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的,而不是個代表名分的物件。

趙雲和牽招一同擔任劉協的近衛,倒是講道理,勸劉協先上了牛車,出了門慢慢往北邙去,到陵前去等。

到了陵前,劉協一直坐在劉宏的陵臺處,一坐就是三個時辰……

劉協和劉宏在墓前敘舊,這也是送別先帝的父子流程,誰都沒法催。

因爲這是孝道,坐得越久,就越是孝……

一直等到了下午。

劉備終於飛奔趕到。

看見劉備風塵僕僕的趕到陵前,劉協才起身,走向劉備:“少師,我餓了。”

劉備轉頭,看了看旁邊已經等得腰腿都不利索的百官,從兜裡掏出一塊米糕遞給劉協:“這本是微臣給先帝帶的祭禮,不過,兒子吃父親的點心,想必先帝也不會有意見。”

王允見劉協從劉備手裡接過米糕就啃,眼裡露出了明顯的嫉妒之色。

……

這場儀式終究還是以劉備爲先帝落碑蓋土告終。

但劉備並沒有再把劉協送回雒陽。

在領着百官拜別先帝完成儀式之後,劉備低聲問劉協:“想不想去看看青州的通濟渠和稷下學宮?”

通濟渠就是賈詡連通黃河與濟水的分流渠。

劉協點頭:“想,但不知哪年才能去……”

“現在就去……”

劉備牽起劉協,走到陵前直接宣佈:“如今關東逆賊已四散而逃,關東道路已靖,但首惡未除,附逆未捕,當大索天下,逐個誅滅逆賊。”

“此事我責無旁貸……但眼下董將軍出兵西州,我又要追討關東逆賊,雒陽剛逢大亂,恐仍有袁賊死士藏匿,京中反倒難保安全。”

“爲免陛下被賊人所害,我欲護送陛下東巡泰山,追拜歷代先祖足跡,行大孝以固陛下名位。”

“這也是陛下親自追討不臣叛逆,以武功定朝綱,免得叛賊謠言惑衆敗壞陛下名望。”

百官一聽盡皆譁然,但在劉宏陵前卻又不敢大聲爭辯,全都慌得像是無頭蒼蠅一般。

王允倒是反應快,立刻反對:“陛下年幼,若要東巡,當妥善準備纔是,如今倉促提及,不合法度啊……”

“我等本就時刻準備着護衛鑾駕,只要陛下願意,隨時都可以動身。”

賈詡站出來道:“若是多準備些時日,使得天下皆知,恐有逆賊趁機興風作浪。”

“雒陽不可一日無君,陛下剛登大位,怎能輕易離開京城……”

楊彪也上前阻撓。

“你們這是要做什麼?陛下要去哪,難道不該讓陛下自己決定嗎?你們一個個的都想替陛下做決定……是欺陛下年少嗎?”

劉備一手一個將楊彪和王允推回百官隊列,將劉協帶到身前:“請陛下親自示諭。”

“既然關東道路已靖,那便即日東巡,朕親討不臣!”

劉協當然巴不得立刻就去青州……他可不想在雒陽被人當木偶。

他能在陵前一坐就是三個時辰,就是因爲在宮裡已經坐習慣了,一般的孩子可真沒這能耐。

“臣領詔。”

賈詡動作極快,摸了個錦帛卷軸展開,掏出尚書印直接‘啪’的一戳——東巡的詔令賈詡早就寫好了,一直隨身帶着的……

隨後詔令直接拿給了牽招,牽招也是當場掏出皇帝信璽,連同詔書捧到劉協面前。

劉協拿着信璽往上面一蓋。

牽招直接轉身,把詔令遞到了正在伸手發愣的楊彪手裡:“楊大夫請拿好,帶百官領詔還京……”

全套流程一共只用了幾息時間……這肯定是史上頒發詔書效率最高的一次,而且還真就全部流程一個不缺。

同時,趙雲帶着衛隊在邙山腳下整了軍,還特意齊呼了一聲:“啓——駕!”

這既是送別先帝的起駕,也是示意劉協出巡的啓駕。

“諸公,若有欲隨駕東巡者,請找賈文和籤令接傳。”

劉備召來坐騎,抱着劉協上了馬,回頭看了百官一眼:“天子行蹤不可與外人道,諸公若要隨駕,請與賈文和同行,大張旗鼓打出鑾駕,作爲誘敵之用……望諸公有此膽色!”

說罷,劉備驅馬而出,帶着趙雲和衛隊直接向東而去。

賈詡揮了揮手,牽招的部下打出了天子儀仗,牽引鑾駕出現在了之前趙雲衛隊所在的位置——這是今天劉協出雒陽的儀仗,啥都有,確實是不用重新準備的。

就連宮人都已經被貂蟬帶着等在偃師了……

“諸公,可有自願隨駕東巡之士?且來報名入冊……我等需送駕東去,用此鑾駕爲陛下引誘賊寇。”

賈詡說着路上可能存在的危險:“若是留在京師,也可以爲太皇太后分憂,皆是爲大漢盡忠……”

百官面面相覷,看起來似乎有人想爭論叫罵,卻又不敢在先帝陵前高聲說話,一個個憋得青筋直冒。

第203章 啓戰第121章 救贖第287章 部曲之功何來第215章 自己審自己第269章 節哀第206章 彌天之謊第250章 哪裡安全第262章 弒君?第80章 天下熙熙第167章 詭詐就詭詐吧第3章 曹賊的心思第188章 中郎將與騎都尉第237章 海寇第5章 得讓你來抓賊第106章 善存己身第213章 妙才之困第300章 見義勇爲?第19章 馬商張世平第275章 這才叫憋屈第66章 收復失土第55章 鄉土之情第6章 要用當官的方式當賊第44章 義氣之用第91章 女劍士的小心思第300章 見義勇爲?第277章 立場第163章 進退兩難的董卓第149章 成熟的小孩第237章 海寇第262章 弒君?第93章 以德服人第205章 涼州軍閥第108章 以詐斷詐第249章 來戰!第6章 要用當官的方式當賊第30章 小鬼難纏第69章 所謀甚大第176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79章 道不同第109章 如何打點第76章 賣官的官第125章 就是脅迫你第140章 見龍在田第17章 也算背水一戰第29章 別部司馬公孫瓚第157章 忠臣檄文第224章 效仁仿義昭其德第271章 海內之望豈是等閒第69章 所謀甚大第226章 效法第150章 驅虎吞狼第283章 哪邊是賊第225章 不仁而仁第47章 棲身之地第13章 匪患與謠言第269章 節哀第88章 好兄弟簡雍(求首訂)第244章 難兄難弟第148章 謀敗第156章 這就是藥第31章 酷吏陽方正第140章 見龍在田第137章 黃巾之亂第273章 布願拜爲義父第158章 何大將軍第138章 矛盾的詔令第34章 獄霸的坑爹指導第22章 陣斬七個百夫長?第3章 曹賊的心思第46章 暴亂?亂報。第248章 順便保你一命第54章 剿匪?剿匪。第69章 所謀甚大第298章 劫駕雙謀第280章 真正的少師第116章 再差的秩序也是秩序第247章 驚變第161章 何爲名門第36章 名將段紀明第228章 青州平定?第294章 新的黨爭第192章 蟄伏之章第237章 海寇第43章 何爲忠臣第78章 死士謀刺第112章 同命相憐第67章 我這兒全是亡命第278章 大漢忠臣第130章 有妻如此第207章 忌憚第92章 榜一大哥來訪第282章 關東聯軍第89章 忙碌大意曹孟德(求首訂)第152章 彌天與黃天(5K合章)第258章 貂蟬代後第54章 剿匪?剿匪。第163章 進退兩難的董卓第184章 背盟之亂第16章 丈八與九尺第268章 天子師
第203章 啓戰第121章 救贖第287章 部曲之功何來第215章 自己審自己第269章 節哀第206章 彌天之謊第250章 哪裡安全第262章 弒君?第80章 天下熙熙第167章 詭詐就詭詐吧第3章 曹賊的心思第188章 中郎將與騎都尉第237章 海寇第5章 得讓你來抓賊第106章 善存己身第213章 妙才之困第300章 見義勇爲?第19章 馬商張世平第275章 這才叫憋屈第66章 收復失土第55章 鄉土之情第6章 要用當官的方式當賊第44章 義氣之用第91章 女劍士的小心思第300章 見義勇爲?第277章 立場第163章 進退兩難的董卓第149章 成熟的小孩第237章 海寇第262章 弒君?第93章 以德服人第205章 涼州軍閥第108章 以詐斷詐第249章 來戰!第6章 要用當官的方式當賊第30章 小鬼難纏第69章 所謀甚大第176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79章 道不同第109章 如何打點第76章 賣官的官第125章 就是脅迫你第140章 見龍在田第17章 也算背水一戰第29章 別部司馬公孫瓚第157章 忠臣檄文第224章 效仁仿義昭其德第271章 海內之望豈是等閒第69章 所謀甚大第226章 效法第150章 驅虎吞狼第283章 哪邊是賊第225章 不仁而仁第47章 棲身之地第13章 匪患與謠言第269章 節哀第88章 好兄弟簡雍(求首訂)第244章 難兄難弟第148章 謀敗第156章 這就是藥第31章 酷吏陽方正第140章 見龍在田第137章 黃巾之亂第273章 布願拜爲義父第158章 何大將軍第138章 矛盾的詔令第34章 獄霸的坑爹指導第22章 陣斬七個百夫長?第3章 曹賊的心思第46章 暴亂?亂報。第248章 順便保你一命第54章 剿匪?剿匪。第69章 所謀甚大第298章 劫駕雙謀第280章 真正的少師第116章 再差的秩序也是秩序第247章 驚變第161章 何爲名門第36章 名將段紀明第228章 青州平定?第294章 新的黨爭第192章 蟄伏之章第237章 海寇第43章 何爲忠臣第78章 死士謀刺第112章 同命相憐第67章 我這兒全是亡命第278章 大漢忠臣第130章 有妻如此第207章 忌憚第92章 榜一大哥來訪第282章 關東聯軍第89章 忙碌大意曹孟德(求首訂)第152章 彌天與黃天(5K合章)第258章 貂蟬代後第54章 剿匪?剿匪。第163章 進退兩難的董卓第184章 背盟之亂第16章 丈八與九尺第268章 天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