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換一種聚變方式!

辦公室中,徐川和樑曲閒聊了一會,聽了一下後續的工作安排。

仿星器的實驗他已經沒有插手了,幾乎都放給了能源研究所這邊安排,華星聚變裝置的第一次運行,數據還是相當的漂亮的。

不過他還是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擔憂。

當然,他並不是擔心仿星器無法實現真正的點火運行,這個點他不擔心。

由綜合型託卡馬克裝置改變成先進型仿星器裝置,路線更換的過程中需要調整的東西雖然有不少,但核心仍然是建立在磁約束理論的基礎上的。

而磁約束的核心,摸過等離子體湍流的數控模型、第一壁材料和約束磁場這三大塊了。

這三塊核心,在破曉聚變裝置上他們早就搞定了。

徐川擔心的,原本有兩塊,第一塊是小型化的可行性,另一個則是仿星器的功率可能不足,即實現點火後,引導出來的能量,可能遠遠不夠。

第一個問題從如今的實驗數據來看已經沒什麼太大的問題了。

但第二個問題,還不知道是什麼情況。

仿星器的優點在於等離子體湍流的控制比託卡馬克裝置要強很多,但它的功率,也是公認的比託卡馬克裝置要低。

它的輸出很難,或者說幾乎無法和託卡馬克裝置相比了。

這是因爲仿星器的結構而註定的事情,也是徐川最爲擔心的一塊地方。

尤其是的小型化後,功率可能會更低,低到產生的能量完全不夠的地步。

畢竟體積小了,反應堆腔室中能容納的等離子體數量也會更少,而氘氚等離子體的數量少的話,其碰撞形成聚變的概率也就更小。

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並不是說實現了點火,穩定了等離子體湍流的運行,完成了氘氚聚變並能將能量引導出來就行了。

這些只是聚變的基礎,而在基礎上,還有個東西叫做Q值。

這裡其實涉及到怎樣才能算是“實現了可控核聚變”這一個概念。

可能會有很多人認爲,只要是維持了反應堆腔室中等離子體運行,讓其聚變並且能引導出來能量就是實現了可控核聚變。

但實際上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

核聚變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點燃的,我們需要先向反應爐輸入能量纔有可能從中得到輸出的能量(這指的是通過ICRF加熱天線提升等氘氚離子體的溫度,讓其碰撞聚變,產生更多的溫度)。

如果將輸入的能量看做‘輸入X’,那麼在維持等離子體運行的基礎上,從反應堆中引導出來的能量,就是‘輸出Y’。

而Y-X的差值,就是所謂的Q值。

只有當Q值等於一的時候,反應堆才能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輸入,依靠自身的聚變反應來維持穩定。

而Q值超過1,則代表值反應堆可以向外面輸出能量,Q值越高,輸出的能量也就越高。

但由於目前的科技,發電站並不能對核聚變產生的能量進行 100%的轉化,理論上來講能達到40%至50%就非常了不起了,破曉聚變堆使用了磁流體機組+傳統熱機也就達到了73%而已。

再加上其他的各種損耗,粗略的進行估算,Q值等於2.5的時候,可控核聚變就可以“保本”,即投入的‘錢’和發電產出的‘錢’平衡了。

只是顯而易見的是,光是“保本”是不行的,考慮到龐大的基礎設施以及後續的維護成本,科學家普遍認爲,可控核聚變的“Q值”至少要大於50,才能算是真正實現了可控核聚變技術。

而破曉聚變裝置的Q值,超過三位數。

這也是徐川當初選擇託卡馬克裝置作爲目標的原因,託卡馬克裝置的內部溫度更高,反應堆腔室規整,能容納的氘氚等離子體更多,產生的Q值會更大。

聽着徐川提出的這個問題,樑曲思索了一下,回道:“提升聚變的溫度或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徐川點了點頭,道:“這的確是一個辦法,可以考慮。不過提升溫度,對於仿星器來說,一方面難度較大,另一方面可能有點治標不治本。”

“環形磁場中的帶電粒子一般需要沿環運動多圈才能連接底部和頂部,從而進行有效地中和電荷積累。但這一點對仿星器很不利,仿星器的各種形態的線圈數目非常多且極不規則,會形成大量局部磁鏡。”

“而磁鏡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約束帶電粒子的,這將導致一些粒子被“捕獲”在局部磁鏡中,無法完整地完成環向運動,也就不能消除磁場曲率和磁場梯度帶來的漂移,進而導致粒子損失。”

“特別是用於加熱其它粒子的高能離子,由於碰撞頻率很低,一旦被局域磁鏡捕獲就幾乎逃不出來,損失很快。這對於聚變堆的自持加熱(聚變反應產生的3.5 MeV氦原子核加熱氘和氚)是極爲重要的。”

樑曲提出的建議的確可行,因爲溫度越高,粒子的活躍性就越高,越是活躍,產生的碰撞機率就越大。

但他更多思索的,是如何從根源上去解決這個問題。

這些天他一直都在思索如何重構仿星器的外場線圈和磁鐵繞組,並不是單純的因爲三維結構的改進型超導體線圈的生產太難,還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聞言,樑曲也有些頭大,皺眉思索了一番後開口說道:“但是仿星器的結構,要改變的話難度實在太大了。”

“它本身就是通過極高的工程難度來降低磁約束的難度的,如果重新構設的話,難度先不說,改變了它的結構,是否還能繼續小型化也是個很麻煩的事情。”

徐川搖搖頭道:“不,仿星器的整體結構和形狀不能進行大幅度的調整和修改,調整了的話我們需要面對等離子體磁島、磁面撕裂、扭曲摸效應等問題。”

“而這些問題在小型化的過程中我們暫時根本就沒有手段解決,所以只能依賴仿星器特殊的結構來避開。”

聞言,樑曲皺着眉道:“那這樣的話就難了,目前來看,仿星器是小型化最有希望的一個,如果仿星器都行不通的話,我真不知道還有什麼能行得通,球牀?還是慣性約束?”

徐川思考了一下,道:“球牀也需要面對等離子體磁面撕裂的問題,解決的辦法幾乎沒有,慣性約束這條路線我都不知道它能否走通聚變,暫時先放棄。” “那你的想法呢?”

樑曲皺着眉頭看向徐川詢問道,在可控核聚變領域,他纔是被譽爲‘可控核聚變之父’的第一人。

思索了一下,徐川開口道:“我在考慮兩方面的東西。”

“哪兩方面?”

“第一方面是改造仿星器的磁鐵繞組和外場線圈。”

說着,徐川將辦公桌上的稿紙整理了一下,遞給了樑曲:“你看看這個,之前西部超導集團那邊反饋三維結構的外場線圈和磁鐵繞組生產極其困難,針對這個問題,我結合了一下剛剛說的仿星器能效過低的問題進行重構了一下外場線圈和磁鐵繞組的結構。”

看着推過來的稿紙,樑曲眼神閃爍了一些,帶着些許的好奇接了過來。

“永磁體仿星器?”

看着稿紙上的標題,樑曲唸叨了一句,認真的翻閱了起來。

徐川點了點頭,抿了一口茶水後開口說道:“仿星器的問題在於兩方面,一是傳統仿星器磁場的波紋度比託卡馬克大,導致其新經典輸運水平和高能粒子損失水平高於託卡馬克裝置。”

“二是它需要三維結構的線圈,結構複雜、製造難度大、成本相當高。”

“所以如何降低仿星器的新經典輸運水平和高能粒子損失水平,以及用工程簡單的永磁體塊產生所需的三維磁場是研究難點”

聽到這話,正在翻閱稿紙的樑曲插了一句:“你這是準備用永磁體來代替原先磁鐵繞組?”

徐川點了點頭,道:“從理論計算來看,通過仿星器磁場位形優化,可以實現精確準對稱,進而證明仿星器在理論上是可以實現和託卡馬克相當的新經典輸運水平和高能粒子損失水平的。”

“而這方面的設計可以通過優化外場線圈和磁鐵繞組來進行。”

“如果先對磁鐵繞組進行修改,將永磁體塊大小、形狀,剩磁強度完全相同且磁化方向爲有限個指定方向之一,可以在螺旋石-7X原有的基礎上,將永磁體和準對稱位形結合起來,重構成新的永磁仿星器,或許能解決這兩個問題。”

翻閱着手中的稿紙,聽着徐川的講解,樑曲的眼神也明亮了幾分。

他順着徐川的話繼續道:“相比於目前的仿星器採用的極爲複雜的三維扭曲線圈,可批量製造的標準化磁體塊以及簡單線圈的低生產成本和低工程難度對仿星器的設計、建造、維護都極大程度的削弱了工程難度。”

“而且統一的大小、形狀使得永磁體塊可以拼裝起來,有利於裝配精度控制。”

“妙啊!”

“這思路,絕了!”

說到最後,樑曲都忍不住豎起了大拇指,不愧是可控核聚變之父,在這一領域上的理解,超出了常人最少十幾年的時間。

徐川笑了笑,輕輕的搖了搖頭,開口說道:“即便是它可行,這也只是解決工程難度的辦法。而高能粒子損失問題,亦或者說聚變能量不夠的問題,恐怕還得另想辦法。”

樑曲點了點頭,開口問道:“還有一個方面呢?想來應該就是伱所考慮的解決高能粒子損失問題,或者說聚變能量不夠的問題的辦法了吧?”

既然這位提出了問題,那麼他肯定考慮過解決辦法。

而他剛剛也說了,在工程難度和高能粒子損失問題上,他都有考慮,這會他更好奇這位是通過一種怎樣的方式來解決高能粒子損失問題的。

永磁體仿星器的設計,在他看來真的是驚豔無比。

不算很大幅度的改動,既保留了原有仿星器無磁面撕裂效應的優勢,又極大程度的削弱了工程難度,這構思,絕妙無比。

聽到樑曲詢問第二個方面,徐川笑着開口道:“第二個方面便是換一種聚變原料。”

“換一種聚變原料?”樑曲疑惑的看了過來,眼神中帶着一些不解。

徐川點了點頭,開口道:“沒錯,更換一種聚變原料。”

頓了頓,他接着道:“我們選擇可控核聚變原料的時候,一般都會選擇氫的同位素來進行,因爲質量輕的原子核之間的靜電斥力最小,也最容易發生聚變反應。”

“所以要實現核聚變的物質一般是首先選擇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破曉聚變裝置使用就是這個。”

“而氘氚核聚變的優點是反應條件最寬鬆,反應溫度要求最低,但缺點是中子帶來的材料劣化,以及高能中子帶走了大部分的能量無法利用等問題。”

“雖然對中子的重新利用可以用於完成氚自持,但高能中子帶走的能量,絕大部分都浪費了。”

“所以實際上它雖然釋放出來的能量很多,但我們能利用的部分卻很少。”

“而且氘氚聚變裝置還需要使用第一壁材料和外圍防護材料來應對高能中子的衝擊,進一步的增加了的聚變堆的體積。”

“所以在氘氚聚變的基礎上,我準備更換聚變的原料。”

聞言,樑曲認同的點了點頭,開口說道:“這些的確都是氘氚聚變的缺點,不過更換一種聚變原料的話.”

頓了頓,他接着道:“在之前,可控核聚變研究的主流領域除了氘氚聚變外,還有氘·氦三聚變、氦三·氦三聚變、氘氘聚變、氫硼聚變等幾種方式。”

“相對比氘氚聚變來說,這些聚變方式的難度都更高,各有各的優勢和缺點,不知道你考慮的是哪一種?”

第817章 月球採礦!第1019章 初顯異常第481章 我更建議你們去看精神病科!第1082章 全球性災難!第905章 震驚全世界的消息第520章 不知道我是總負責人麼?第254章 輻射電能轉換第1106章 讓人期待的未來!第444章 我不懂超導,但我懂南韓第812章 早已不在同一個起點華米兩國第172章 華國的申請第363章 我哥沒有女朋友!第317章 NS方程那一抹靈感的光第892章 空天戰機編隊第331章 院士名單公佈第650章 深空中的遙望第405章 沒問題,國家將全力配合您的工作第678章 比收縮臨界帶更有意思的方法!第773章 磁極化子電磁護盾的突破!第153章 前往LHC第400章 無形裝逼,最爲致命第120章 參宿四的科研項目第948章 阿米莉亞:還是導師好用!第498章 CERN那不切實際的想法第63章 750+20+20第24章 頒獎典禮第772章 第一位‘中庸’的學生第494章 論文中致命的缺陷第1068章 停止開發月球?第262章 米國的調查第713章 如同恆星般閃耀於文明的長河!第344章 時代的侷限性第58章 拔除諜報人員第509章 這話說的還真是怪好聽的第422章 最後的準備!第293章 聯合起來壓價的電池廠商第1080章 霍普金斯微生物研究院的火災第539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1145章 無極之芯!第1056章 構建於黑洞之上的時空蟲洞第229章 多線開工第759章 葵花小課堂之我們中出了個大佬!第51章 發現規律第467章 二氧化碳合成澱粉第462章 最重要是,我就在這裡!第596章 空天發動機完成!第1130章 被撬動的世界第591章 時代的侷限與發展第1157章 大規模開發月球的前奏第959章 我們的宇宙,遠不止標準模型!第990章 百萬億級的超級工程第1087章 米國代表:這不可能!第171章 重啓對撞實驗第1164章 震撼人心的‘撞擊’實驗!第778章 100Tev的對撞實驗!第323章 煽動數學物理界的風暴第39章 超高強度的國集訓練第703章 噁心人誰不會啊?第633章 未來的路線第728章 研究‘黎曼猜想’的熱潮第962章 比肩牛頓,愛因斯坦第267章 改變物理大廈的發現!第539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894章 成也徐院士,敗也徐院士第842章 多孔液態DAC二氧化碳捕集系統第627章 首航第155章 全新的質子半徑數據第554章 《外太空空天母艦戰略規劃計劃》第810章 AI學術智能助手第632章 NASA的分析第800章 我們的物理,遠不止標準模型!第609章 小型堆的完成!第101章 如何解決範德華力造成的坍縮卷疊(第553章 神秘的會議第430章 比可控核聚變更宏偉的計劃第120章 參宿四的科研項目第33章 CMO唯一的滿分第331章 院士名單公佈第53章 自負的第一區第473章 最後的答案第195章 從今天開始當教授第563章 我感覺應該也不難吧?第875章 碳基生命的另一種形式第932章 你看出來了嗎?第579章 弗拉基米爾大帝第371章 畢竟,他本身就是個善於創造奇蹟的第707章 新的研究方向:量子化學!第1章 回國第1044章 徐氏枯石菌?第167章 就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第1050章 帶着導師拿諾獎!第618章 徐川:不難的,也就和你師兄那個差第258章 生日第490章 爲量子芯片提供理論基礎第716章 NASA的求救和火熱的太空旅行第399章 能用數學解決的問題,都不是麻煩第1091章 治療肺癌?第157章 CERN的發佈會第1047章 外星文明的威脅?第785章 ‘破限’運行
第817章 月球採礦!第1019章 初顯異常第481章 我更建議你們去看精神病科!第1082章 全球性災難!第905章 震驚全世界的消息第520章 不知道我是總負責人麼?第254章 輻射電能轉換第1106章 讓人期待的未來!第444章 我不懂超導,但我懂南韓第812章 早已不在同一個起點華米兩國第172章 華國的申請第363章 我哥沒有女朋友!第317章 NS方程那一抹靈感的光第892章 空天戰機編隊第331章 院士名單公佈第650章 深空中的遙望第405章 沒問題,國家將全力配合您的工作第678章 比收縮臨界帶更有意思的方法!第773章 磁極化子電磁護盾的突破!第153章 前往LHC第400章 無形裝逼,最爲致命第120章 參宿四的科研項目第948章 阿米莉亞:還是導師好用!第498章 CERN那不切實際的想法第63章 750+20+20第24章 頒獎典禮第772章 第一位‘中庸’的學生第494章 論文中致命的缺陷第1068章 停止開發月球?第262章 米國的調查第713章 如同恆星般閃耀於文明的長河!第344章 時代的侷限性第58章 拔除諜報人員第509章 這話說的還真是怪好聽的第422章 最後的準備!第293章 聯合起來壓價的電池廠商第1080章 霍普金斯微生物研究院的火災第539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1145章 無極之芯!第1056章 構建於黑洞之上的時空蟲洞第229章 多線開工第759章 葵花小課堂之我們中出了個大佬!第51章 發現規律第467章 二氧化碳合成澱粉第462章 最重要是,我就在這裡!第596章 空天發動機完成!第1130章 被撬動的世界第591章 時代的侷限與發展第1157章 大規模開發月球的前奏第959章 我們的宇宙,遠不止標準模型!第990章 百萬億級的超級工程第1087章 米國代表:這不可能!第171章 重啓對撞實驗第1164章 震撼人心的‘撞擊’實驗!第778章 100Tev的對撞實驗!第323章 煽動數學物理界的風暴第39章 超高強度的國集訓練第703章 噁心人誰不會啊?第633章 未來的路線第728章 研究‘黎曼猜想’的熱潮第962章 比肩牛頓,愛因斯坦第267章 改變物理大廈的發現!第539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894章 成也徐院士,敗也徐院士第842章 多孔液態DAC二氧化碳捕集系統第627章 首航第155章 全新的質子半徑數據第554章 《外太空空天母艦戰略規劃計劃》第810章 AI學術智能助手第632章 NASA的分析第800章 我們的物理,遠不止標準模型!第609章 小型堆的完成!第101章 如何解決範德華力造成的坍縮卷疊(第553章 神秘的會議第430章 比可控核聚變更宏偉的計劃第120章 參宿四的科研項目第33章 CMO唯一的滿分第331章 院士名單公佈第53章 自負的第一區第473章 最後的答案第195章 從今天開始當教授第563章 我感覺應該也不難吧?第875章 碳基生命的另一種形式第932章 你看出來了嗎?第579章 弗拉基米爾大帝第371章 畢竟,他本身就是個善於創造奇蹟的第707章 新的研究方向:量子化學!第1章 回國第1044章 徐氏枯石菌?第167章 就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第1050章 帶着導師拿諾獎!第618章 徐川:不難的,也就和你師兄那個差第258章 生日第490章 爲量子芯片提供理論基礎第716章 NASA的求救和火熱的太空旅行第399章 能用數學解決的問題,都不是麻煩第1091章 治療肺癌?第157章 CERN的發佈會第1047章 外星文明的威脅?第785章 ‘破限’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