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九節

棄沉大吼一聲,用盡全身力氣撲向了李弘。

長箭射進了棄沉的身體。

李弘一把抱住棄沉,縱聲狂吼:“殺,給我殺……”

趙雲和弧鼎迅速擋住另外兩個刺客。黑豹侍從們就象炸了鍋一樣,狂呼亂吼,縱馬飛躍。他們突然散開,一路殺向遠處偷施冷箭的刺客,一路衝向城門,一路迅速圍住了李弘。

城門附近頓時大亂。

趙雲面如寒冰,手中戰刀咆哮着,接連劈出三刀,刀刀見血,第四刀將對方連人帶劍劈成了兩半。旋即他飛身而起,掄圓戰刀,狠狠地砍向了那名和弧鼎纏鬥的刺客。那執矛大漢非常冷靜的稍退半部,讓過弧鼎的攻擊,陡然一矛刺向了空中的趙雲。

“棄沉……”李弘抱着棄沉,心中的恐懼達到了極點,他大聲叫喊着,用力搖晃着棄沉的肩膀,好象生怕懷中的棄沉突然死去。

棄沉緊閉着雙眼,昏厥不醒。

“殺了他,給我殺了他……”李弘回過頭來,望着那名尚在負隅頑抗的刺客,憤怒的連聲狂吼,“殺了他……”

趙雲和弧鼎本意是想活擒此人,問問情況,給李弘這麼一喊,兩人以爲棄沉死了,心中再也遏制不住滿腔的悲憤,戰刀頓時寒光四溢,象*一般席捲而上,那刺客手忙腳亂,立時中刀,身形稍滯之間,頭顱已經離體而去。

“棄沉……棄沉怎麼樣……”弧鼎撲到李弘身邊,悲痛欲絕。

“情況不好。先要把箭頭取出來,否則流血過多,他就要死了。快點,快點,快點……”

張溫看着董卓,心裡十分不高興。

董卓率部回到小槐裡大營後,張溫數次派人請他到槐裡城議事,董卓理都不理。這次張溫派人請他到槐裡城商量調撥軍資的事,董卓才勉爲其難地帶着幾個人晃悠來了。

張溫知道董卓生氣的原因。

這次擊敗西涼叛軍,三個統軍主將都立了大功。董卓立了首功。其後李弘和周慎的兩場勝仗都得益於董卓的那場襲擊。如果沒有董卓的伏擊,叛軍就不會撤退,叛軍不撤退,李弘和周慎就沒有戰勝敵人的機會。

如今,李弘得到皇帝的青睞,被授予西涼肅貪的重任,這可是個肥的不能再肥的美差了。周慎因爲重傷,被皇上特許回京療傷。回到洛陽,周慎就是平叛的英雄,他可以名利雙收。

但董卓卻一樣都沒有得到。他在望垣被羌胡大軍包圍,雖然毫髮無損的率部突圍,但也算是敗仗,將來論功行賞,最多也就是功過相抵,不賞不罰了。這樣想起來,也不怪董卓生氣。西涼自從叛亂以來,他帶着部隊一直堅守在前線打了將近兩年的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然而最後他卻什麼封賞都沒有撈到,的確令人憤恨,沮喪。

董卓最痛恨的還是張溫見死不救的事。如果不是董卓及時突圍而走,董卓的部隊十有八九要被六月驚雷殲滅。在救援董卓這件事情上,張溫做爲西征大帥,明明知道董卓的部隊非常危險,卻遲遲沒有下令周慎的部隊馳援,這明顯就是指揮不利,要不就是張溫別有用心。在董卓看來,張溫絕對是別有用心想害他,趁機打擊京中奸閹的勢力。

但張溫的確沒有加害董卓的意思。他被李弘的肅貪和西征大軍缺錢斷糧的事情纏住了,加上西涼叛軍大勢已去,他知道六月驚雷遲早都要撤軍,所以忽視了這件事。他沒有想到董卓在撤退過程中會把所有的糧草都扔掉,以至於很快陷入絕境。

現在張溫要利用董卓。假如李弘西上金城,被叛軍或者其他什麼人殺了,西涼戰火必定重燃,部隊還要繼續西進和叛軍交戰。現在周慎回京了,李弘假如也死了,那麼西涼戰場上就剩下董卓一個統軍主將。但董卓是奸閹一黨的人,未必會賣西征大帥張溫的帳,所以張溫數次邀請董卓到槐裡商談,意圖拉攏拉攏。西涼的叛亂不能徹底平定,張溫就無法回京,他的下場遲早都要和皇甫嵩一樣。

陶謙和孫堅對太尉大人的這個想法很不以爲然。他們認爲太尉大人率十萬大軍過黃河,剿滅幾萬叛軍餘孽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爲什麼一定要指望董卓?

孫堅認爲董卓該殺。董卓有三大該殺之罪。第一,太尉大人數次派人去請他,他都不來。不來就不來,他還口出狂言,辱罵太尉和太尉府衆人,輕上無禮。其次,董卓手上有幾萬大軍,兩年了,他不但平定不了西涼,還到處散播同情叛軍,渙散軍心的流言。第三,董卓率部從望垣敗逃之後,按軍律應該將他罷職羈押。太尉大人體諒他的難處,沒有這麼做。但董卓不但不心存感激,反而怨恨太尉。孫堅希望太尉大人想個辦法把董卓誘到槐裡城,然後以軍法治罪,將他殺了,以震軍威。

張溫當然不願意。在他看來,董卓打了十幾年的仗,無論是經驗還是威望,西涼其他將領和孫堅等人都是無法望其項背的。殺了董卓,將來誰領軍西進擊敗叛軍?目前西涼戰場上的這些將領,張溫一個都不信任。

張溫有心要用董卓,加上他也理解董卓心中的委屈和失落,所以對他的無禮舉動一直都很寬容,沒有怪罪他。但現在他生氣了。董卓太無禮了,無論張溫對他說什麼,董卓都不理睬,而且還閉上了眼睛,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倨傲狂妄到了極致。

張溫語調不善,緩緩說道:“仲穎,我已經給你解釋了,李中郎的事我無權插手過問,他受陛下的親自指派,主持西涼肅貪,連我太尉府都要支持他,何況西征大軍的各部將領?你擅自率部趕到略陽和李中郎大軍對峙,有什麼理由?”

董卓冷冷的“哼”了一聲。

“仲穎,你不給我理由,我就如實稟告陛下了。”

“太尉大人,今天不是商量調撥軍資的事嗎?你喊我來,難道就是爲了指責我,準備彈劾我嗎?”董卓歪着頭,微微眯着眼,瞅着張溫,嘲諷道,“我在邊疆打了幾十年的仗,什麼陣仗沒見過,我怕你彈劾我?”

董卓連連冷笑,手撫長髯,突然加大了說話的聲音,“那個北疆的蠻子是個什麼東西,一個鮮卑人的奴隸,殺了幾個人,打了幾場勝仗,就是中郎將了,簡直丟盡了我大漢朝的臉。”說到最後他幾乎是吼了。

屋內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張溫嚴厲地盯着董卓。董卓毫不示弱地回望着張溫,眼睛越睜越大,殺氣騰騰。

張溫的面孔輕輕地抽搐了幾下,突然擠出了一絲難看的笑容。

“將軍,你這樣辱罵一個朝廷大員……”

“太尉大人可以把這條罪狀一起寫到彈劾奏章裡。”董卓打斷張溫的話,怒氣沖天地說道,“我董卓爲大漢國出了多少力,灑了多少血,太尉大人想必也清楚。就是這兩年在西涼平叛,我也是出生入死,浴血奮戰,但我得到了什麼?難道我還不如一個剛剛從軍兩年的鮮卑奴隸嗎?”

董卓猛地站了起來,厲聲說道:“我的過錯,太尉大人可以任意處置。我董卓這條老命不值錢。告辭!”

說完他掉頭就走。

張溫沒有想到他說走就走,愣了一下,隨即氣得七竅生煙。

桑羊站了起來,大聲喊道:“將軍,將軍請留步……”

孫堅長身而起,緊走兩步,立於大堂正中,手握刀柄,縱聲狂呼:“拿下董卓……”

列於堂外的衛兵頓時發出一聲喊,大家蜂擁而上,立時堵住了大堂正門,其後一排弓箭手張弓引箭,嚴陣以待。

董卓猛然止步。

他嘴角上挑,不屑地看了一眼堵在門口的士兵,緩緩轉身。

“大人莫非現在就殺了我?”

孫堅大吼一聲:“將軍面對上官,傲慢無禮,出言不遜,咆哮公堂,按軍律,斬!”

董卓臉帶譏諷之色,上上下下打量了孫堅一眼,然後皮笑肉不笑地問道:“你是誰?哪冒出來的?年輕人,一個比一個狂妄。你拿刀幹什麼?要殺我?”

董卓兩眼突然暴射出一團凜冽殺氣,他怒視堂上高坐的張溫,咬牙切齒,一字一句地說道:“大人要殺我?”

張溫極力壓制着怒火,面無表情地望着他。

董卓突然連邁三步,手指孫堅,大聲吼道:“你敢殺我……”

他那張因爲憤怒而極度扭曲的臉異常難看,眼睛瞪得象銅鈴一樣,殺氣從他那座象小山一般高大壯碩的身軀裡噴涌而出。

他咬着牙,縱聲狂呼:“你殺啊……”

董卓聲若驚雷,震撼大堂。

孫堅面對董卓地威逼,毫不畏懼。他昂首挺胸,舌綻春雷,再吼一聲:“將軍藐視上官,驕橫跋扈,按軍律,斬!”

這時大堂之外,吼聲如潮,董卓的侍從得到消息,從外面殺進了大堂之外的院落。

更多守護太尉府的衛兵隨後衝了將來,將董卓的侍從團團圍住。雙方劍拔弩張,一觸即發。

陶謙左看看,右看看,搖頭苦笑,喃喃自語道:“這個孫文臺,太蠻撞了。”

孫堅右手緊握刀把,怒瞪着董卓,恨不得一口把他吞了。

桑羊驚惶失措,跑到張溫身邊,湊到他耳旁,小聲說道:“大人,大人,快制止他們,快叫董將軍離開。我們還要用他,不能鬧僵了。現在殺了董卓,誰去對付李中郎?大人,大人……”

但是現在任由董卓離去,張溫這個太尉大人的顏面怎麼辦?

董卓怒火中燒,髮指眥裂,舉手環視,厲聲狂吼:“誰敢殺我……”

“誰敢殺我……”

孫堅看到董卓站在大堂之上,頤指氣使,氣焰囂張,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憤怒,他“咻……”一聲拔刀在手,回首怒叫:“大人,按軍律,斬……”

董卓的手放到了戰刀的刀把上。

張溫面如止水,默然不語。

孫堅雙手握刀,緩緩地高舉胸前,只待太尉大人一聲令下,即刻發起凌厲一擊。

皇甫酈低頭猛跑。全然不顧大堂內外的緊張氣氛,他飛一般地衝進了大堂,不待跪下,張口大呼:“大人,羌人正在老街口圍殺李中郎……”

張溫駭然色變,猛地站了起來。現在人人都想殺李弘,但張溫不想讓李弘死在槐裡城。李弘死在槐裡城,自己這個太尉立馬就要被天子免職。

“快,快去救援……”

陶謙不待張溫說話,已經拔劍在手,起身向大堂外衝去。張溫剛剛說完,他已經衝出大堂了。

陶謙一邊飛奔,一邊舉劍高呼:“親衛屯士兵隨我走,隨我走,羌人殺來了,快,快……”

院內的衛兵茫然失措。因爲陶謙是太尉府負責兵事的司馬,是個大官,所以許多士兵下意識地放棄了對董卓侍從的圍截,跟在陶謙後面飛跑起來。一部分士兵向站在大堂外的親衛屯首領看去。

孫堅恨恨地望了一眼董卓,拔腿向堂外飛奔而去。

在孫堅和親衛屯首領聲嘶力竭地叫聲中,太尉府的衛兵飛速向府衙之外衝去。

院內院外一片混亂。

李弘絕對沒有想到有人敢在距離府衙一百步的街口殺他。

這個街口是個四叉路口,人流較多,地方也比較寬敞,尤其重要的是,這地方距離城門太遠,守城的士兵根本來不及救援。剛纔城門外的襲擊,已經把城內的守軍全部吸引到了城門處。

李弘緊急處理了棄沉的傷口之後,向城門附近的人家借了一塊門板,擡着昏迷不醒的棄沉急匆匆趕往府衙。城中守將擔心出事,準備派一百人沿途護送,被李弘拒絕了。槐裡城是扶風郡的郡治所在,人多,城大,守兵也多,他認爲刺客的膽子再大,也不會在光天化日之下對他們發動第二次襲擊。而且城內行刺,刺客們很難逃脫,必死無疑,刺客們無論如何不會做這種賠本買賣。

城外襲擊他們的都是羌人,那個在遠處突襲射箭的刺客雖然抓住了,但那人趁他們不注意的時候自殺了,結果什麼都沒有問出來。除了棄沉受傷,自己被淺淺地刺了一劍,其他人都安然無恙,這讓李弘很高興。大家牽着馬,一路說說笑笑,穿過幾條街之後,就到了老街口。

李弘牽着黑豹走在最前面,弧鼎和趙雲跟在他後面,黑豹義從們擡着棄沉走出街巷。

李弘看到了一個乞丐,一個跛腿的乞丐,但李弘一眼看出來那條跛腿是假的。

爲什麼自己會知道那個跛子是假的,李弘不清楚,但他一直以來都相信自己的直覺,這是他記憶消失後唯一存留的本能,從來沒有失誤過。隨即李弘感到了危機,喧鬧的街口好象突然之間充滿了血腥。

李弘警覺地拿起了腰間的牛角號。那是棄沉的,棄沉受傷後,李弘把他的刀和牛角號都背到了自己身上。

李弘掃了一眼街口。

前面街道上的人不多,三三兩兩的閒逛着,遠處還有幾部馬車,接着李弘看到其中一部馬車上一個胡族女子拿着一張長弓站了起來。除了士兵,沒有人可以擁有射程超過一百步的強弓。

李弘毫不猶豫地吹響了號角。

長箭離弦。

李弘隨即就看到了更多的長箭,長箭破空的厲嘯之聲充斥了雙耳。

趙雲和弧鼎不假思索地撲向李弘的身邊。

走在最前面的黑豹侍從們連打唿哨,紛紛向街巷內退去,以避開滿天長箭的偷襲。

李弘憤怒了,怒火在心中劇烈地燃燒着。到底是誰要如此不擇手段地擊殺自己?一次不夠,還要兩次,好,咱們拼個魚死網破。

李弘用盡全身力氣吹響了號角,他要把心中的憤怒和仇恨隨着這激昂而蒼涼的號角聲一起拋向天空。

李弘右手拿着號角,身形閃動之間,左手已經從黑豹身上拿下了皮盾。

長箭轉瞬及至。幾十條身影同時從另外三條街巷內衝了過來。

李弘右手鬆開號角,迅速從背後拽出了戰刀。接着他左手舉盾,右手舉刀,仰首狂呼:“兄弟們,殺……”

隨着沖天吼聲,他絲毫不顧滿天的如蝗長箭,迎着敵人飛奔而去。

“殺……”

弧鼎和趙雲沒有想到左右兩側的街巷裡會殺出這麼多人。他們就象從地上冒出來的一樣,舉着刀劍,拿着長矛,突然就站在了自己的眼前。

“殺……”

兩人毫不猶豫,衝向敵人。

李弘披頭散髮,渾身浴血,狀若厲鬼。刺客們瘋狂了,他們完全不顧自身的性命,頑強而堅決地殺向李弘。

戰刀遞出,猶如黑夜裡劃過一道閃電。頭顱飛起,濺起滿天鮮血。

“殺……”李弘一刀剁進敵人的胸腔,左手盾順勢砸在一個大漢的頭顱上。頭裂,盾碎。三支長矛凌空飛來,矛尖吞吐之間,發出絲絲寒光。李弘招式用老,只能退,再退。

棄刀。拔刀。李弘一氣呵成,探身再進。“殺……”戰刀捲起滿天風雷,霎時將右側執矛大漢兩人帶矛劈成兩截。中間執矛大漢躲閃不及,被鮮血濺了滿頭滿臉,錯愣間,李弘左手抓住他的長矛,右手戰刀再起,呼嘯間,再殺一人。

趙雲的長槍在人羣間呼號奪命,弧鼎的戰刀風捲殘雲,黑豹義從們從街巷內蜂擁而出。戰鬥頓時慘烈起來。

李弘又看見了那個女子,年輕而有活力。她距離李弘三十步開外,再次舉起了長弓。

李弘已經被她連射三箭,一次躲開,一次舉起敵人的屍體擋了一箭,一次用敵人的長矛擊飛一箭,這一次他被五個人纏住,根本無力抵擋。李弘再不猶豫,奮力將左手長矛戳進敵人身體,隨即棄矛,伸手入懷掏出了小斧。

敵人的戰刀呼嘯而至。李弘躲無可躲,大吼一聲,突然踢出了一腳。那人眼見自己的戰刀砍上了李弘的肩膀,卻發現自己的身軀已經不聽使喚的凌空飛了起來,接着他就聽到了自己胸骨碎裂的聲音。戰刀在李弘的肩膀上劃過,頓時鮮血四濺。

黑色的小斧在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就象黑色的鬼魅,一路發出厲嘯,張牙舞爪地撲了過去。那個胡族女子一直在瞄準,完全沒有想到一個黑色的幽靈會突然出現在她的視線內。她稍稍愣了一下,歪了一下頭,想看清楚一點。小斧狂笑起來,挾帶着驚心動魄的吼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咬上了她的脖頸。

她感覺自己被那個可怕的小東西叮了一下,就象被蚊子叮了一下,又酥又癢,還有一點痛,接着她就看到褐紅色的鮮血象泉水一樣從自己的頸項之間噴了出來。她的頭突然失去支撐,垂了下去。

她最後一眼看到的是李弘的刀,在陽光下血淋淋的戰刀。

“殺……”

陶謙畢竟老了,等他跑出府衙大門時,他覺得自己的心臟都要跳出來了,他大口大口地吸着空氣,一口等不及一口,但他還在頑強地飛奔着。

他不願意李弘死,他想看到生龍活虎的李弘。陶謙總是覺得李弘和自己很親近,這是一種無法解釋的情懷,他不知道自己爲什麼喜歡他,因爲他是幽州人?因爲自己曾經是幽州刺史?他不知道,但他就是喜歡他,不願意看到他躺在血泊裡毫無意義地死去。

孫堅帶着幾十名太尉府的衛兵在街道上狂奔。

陶謙突然站住了。他拄着長劍,劇烈地喘息着,臉上露出了笑意。

街口上,李弘手執雙刀,傲然屹立,周圍再沒有一個敵人。

張溫心痛地摸着李弘的頭,小聲問道:“痛嗎?”

李弘搖搖頭,笑笑。

他想起了遠在幽州的劉政。去年,當他帶着隊伍離開盧龍塞拜辭劉政的時候,劉政順手給他理了理亂髮,那種慈愛之情,讓李弘永遠都不能忘卻。現在,他從張溫的眼睛裡再次讀到了這種關愛。李弘心裡一陣激動。

“我想讓你去金城。”張溫沉吟了一下,望着他,緩緩說道,“如果你不願意,我也理解,也同意,我可以讓桑大人和皇甫校尉一起……”

“我去。”李弘大聲說道,“我願意去。”

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上)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八節第13章 成敗轉頭空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四節(上)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21章 求索復國路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上)起點浪子書友整理的大漢大事記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三節東漢末年軍職制度演變轉載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八節-第二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中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五節岳飛墮落的天使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二十九節岳飛墮落的天使二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五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一作者錢穆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三節漢朝沒有馬鞍馬鐙嗎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六節
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上)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八節第13章 成敗轉頭空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四節(上)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21章 求索復國路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上)起點浪子書友整理的大漢大事記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三節東漢末年軍職制度演變轉載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八節-第二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中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五節岳飛墮落的天使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二十九節岳飛墮落的天使二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五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一作者錢穆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三節漢朝沒有馬鞍馬鐙嗎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六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