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

李瑋的幾個太學朋友站在館驛的大門外,大聲叫喊着和李瑋說了幾句話之後,被旅賁令魏斷好言好語勸走了。

李瑋心情沮喪,失魂落魄地走回屋子,臉上的表情顯得既無奈又痛苦。

李弘詫異地看了他一眼,問道:“仲淵,怎麼了,出了什麼事嗎?”

李瑋搖搖頭,嘆了一口氣,憂傷地說道:“一個朋友,她要出嫁了。”

姜舞很同情地拍拍李瑋的肩膀,對李弘說道:“大人,仲淵要出嫁的朋友大概和仲淵關係很好,你看仲淵的樣子,聽到這個消息馬上就無精打采了。”

弧鼎摸摸自己的虯鬚,打趣道:“是不是李大人也想娶她?”

李瑋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旋即神態落寞,連連搖頭,一副傷心欲絕的樣子。

棄沉笑了起來:“李大人如果真有這個想法,我們兄弟幫你,把她搶回來。”

趙雲失聲笑了起來,他指着棄沉說道:“棄沉,你不要亂說話。這是洛陽,不是大草原。大漢人娶親有大漢人的風俗。”

弧鼎不服氣地說道:“管他什麼風俗,只要李大人喜歡她,我們兄弟就幫你去搶。洛陽有什麼了不起,我們不照樣大搖大擺地走了進來,大人不也大搖大擺地走出了皇宮。現在大人已經向皇帝陛下宣誓效忠了,皇帝陛下今後就是我們的靠山,我們有這麼硬的靠山,難道還不能大搖大擺地走出洛陽?我就不信了。”

棄沉鼓動道:“仲淵,說說你朋友是誰?過幾天陛下給我們解禁了,我們就可以自由進出,兄弟們就可以着手準備,到時候我們搶了她就跑,直接回西涼。這事過去在大草原,我們一年要幹好多次,好玩。”

李瑋象看白癡一樣地望着他們,哭笑不得。

姜舞衝他們拱拱手,佯裝着一臉的崇拜,笑道:“兩位大哥真是搶親高手,竟然到了洛陽都敢搶,服了,服了。”

龐德輕輕打了一下弧鼎的髡頭,笑道:“兩位兄長豪氣沖天啊。這洛陽城裡藏龍臥虎,高人無數,你隨便在街上抓一個人問問,他可能就是個六百石的官兒,也有可能就是哪家王公貴族,門閥世族的門生子弟。你們不要把這裡當作荒無人煙的大漠和西涼,這裡人多啊。”

姜舞笑着指着兩人道:“過幾天如果解禁了,我們分批出去,尤其是兩位,一定要和我們一起,免得在街上看見漂亮姑娘就去搶,你們就是有一百個腦袋也不夠砍啊。”

屋內鬨堂大笑,氣氛頓時輕鬆起來。

李瑋雖然心中苦悶,但也忍俊不禁搖頭苦笑。李弘早就趴在案几上笑得直不起腰了。

笑聲沖淡了大家身心的疲憊,也悄悄撫平了李弘心中的茫然和惶恐,他突然在迷惘中發現,自己本來就忠於大漢,忠於陛下,要不自己千里迢迢地殺回大漢幹什麼?自己不知不覺中已經陷入了大漢的權勢紛爭,他被這股爭權奪利的狂暴颶風突然間席捲而去,他分不清東南西北,恐懼即將襲來的死亡,一時間他渾然忘記了生命,忘記了自我,更忘記了心中的信念。

我回到大漢,回到故土幹什麼?我是爲了尋找自己回來的,是爲了保護自己從未見過面的家人,自己心中的故土回來的,我不忠於大漢,我不忠於代表大漢王朝的陛下,我忠於誰呢?我在懵然無知中向陛下宣誓效忠,那不正是支撐我回到大漢的信念吧?我所做的這一切是爲了誰?我帶着無數兄弟征戰沙場,我爲誰而戰?兄弟們爲誰而死?唯大漢,唯陛下而已,其他的,都是根本不存在的。

李弘霎時間看到了自己奮鬥的路,他突然信心百倍,渾身上下好象涌出了無窮的力量,他猛地站起來,揮手喊道:“我們去搶。”

李瑋和衆人看着殺氣凜冽,神采飛揚的李弘,目瞪口呆。

“拿酒來,開飯了。”

==================

豫州是中原腹地,自古人才輩出,英雄馳騁,尤其以汝南和穎川兩郡人氏最多。自本朝光武皇帝到順帝年間,汝南和潁川就曾涌現出一批經學大師,汝南有戴憑、鍾興、許慎、周舉、蔡玄,潁川有張興、丁鴻,無不蜚聲海內,這些大師有的享有“五經無雙”、“五經縱橫”的美譽,有的招收門徒弟子成千上萬,爲一代宗師。這裡的著名黨人更多,有“三君”中的汝南陳蕃,“八俊”中的潁川李膺、杜密,“八顧”中的汝南範滂、蔡衍,“八及”中的汝南陳翔,汝潁名士之多是其他地區所無法比擬的。汝南和穎川兩地的門閥更是赫赫有名,僅僅汝南就有四世三公的袁氏門閥、三世三公的許氏門閥,代代均出大儒的應氏門閥。

許氏門閥因爲歷代都出易學大師,做學問的多,加上這幾年聞名天下的汝南“月旦評”就是由許氏門閥的子弟主持,所以許氏門閥的聲望之高,已經隱隱約約高居天下第一。

許氏門閥出自汝南平輿,其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水利專家許揚。還有一位叫許峻,以占卜之術名聞天下,其孫許曼,是歷史上的一代易學大師。他們家還有一位著名人物叫許慎,他著有《說文解字》。

本朝中晚期,許氏家族的後代許甫及其子孫六代,都是高官,百年不衰。許甫自己官至公府椽。他的兒子許敬官至司徒。許敬的兒子叫許訓,官至太尉,爲三公之首。許訓的兒子就是本朝的司徒許相。從許敬到許相,汝南平輿許氏三世三公,和許相同輩的許家名士有許虔、許劭、許靖,無一不是當代超絕人士,由此可以看出汝南許氏已成爲聲聞遐爾的大漢第一門閥土族。

司空許相的兒子正月十六要娶親,所以最近一段時間上門送賀禮的人絡繹不絕。

不知是有意還是巧合,中常侍趙忠,張讓和段珪,少府樊陵,大鴻臚曹嵩都在同一天的下午,親自上門給司空大人送賀禮。

許相雖然有五十多歲了,但保養的非常好,他容貌俊雅,面色紅潤,三綹長鬚,頗有一點仙風道骨。許相眉開眼笑,一路寒暄着,把幾位大人讓進了書房。

“那頭豹子早上已經到了洛陽。”曹嵩說道,“陛下爲了見他,竟然連早朝都免了,諸位大人怎麼看?陛下這麼看重豹子,難道他真想立即動手?”

曹嵩五十多歲,個子不高,很胖。老頭精神很好,面色和善,花白的長鬍子,一說話就笑。曹嵩是九卿之一的大鴻臚,分管邊區少數民族事務和諸王列侯朝聘事務。

趙忠也是個胖子,他挺着個肥大的肚子坐在曹嵩身邊,笑道:“巨高啊,陛下是我們看着長大的,他那點膽子,能做什麼事?放心吧,他下不了決心,他心腸軟着呢。”

樊陵長相富態,沒有曹嵩和趙忠那麼胖,他眯着一雙小眼睛,笑道:“現在看起來,陛下對豹子很看重,他擔心豹子被人殺了,把他安排在漳月臺暫住,由南軍的旅賁令魏斷親自領隊,率騎兩百嚴加保護。夏惲夏侯爺也被陛下突然趕回了長安。陛下這麼做,是不是認爲洛陽一定有人要殺豹子?而且還就是幾個侯爺要殺他?”

“殺是一定要殺的。”段珪冷笑道,“這個豹子太兇殘,現在不殺,將來一旦羽翼豐滿,他就要殺我們。爲了防患於未然,還是殺了他好。”

張讓皺皺眉,那張乾瘦的老臉更難看了。他嘆了一口氣,說道:“大將軍要對付我們,你們知道嗎?”

“我早就說過,這個大將軍的位置不能設,你們不聽。何進兄妹當初無權無勢,當然要盡力巴結我們,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將來翅膀長硬了,就不反咬我們一口。”趙忠沒有感到絲毫的驚訝,他手指屋內衆人,憤憤不平地說道,“還有你們,當時都不聽我的。當年北宮事變,那麼驚險,我們差一點就死了,現在你們都忘記了吧?”

“他現在殺的了我們嗎?”段珪不屑地撇撇嘴,懶洋洋地說道,“皇后沒有我們的支持,天子立即就會廢了她。沒有我們,何進那個殺豬的就是想回鄉下吃豬屎都吃不到,他神氣什麼?”

許相擺擺手,反駁道:“侯爺太輕視大將軍了。這幾年大將軍韜光隱晦,禮賢下士,招攬了不少人才。他爲了防止將來皇統有變,禍及族人,暗中蓄積了很多力量。我看這個人很有遠見,也很有頭腦,手段也不錯,我們輕視不得。你們看他的大將軍府,表面上看都是賢人名士,其實暗地裡有好幾套人馬,我看他的野心不小啊。”

趙忠無所謂地笑笑,問張讓道:“自乘,你有什麼高見啊?”

“我看陛下十萬火急地召回豹子,純粹就是沒事找事。他唯恐天下不亂,要逼我們和殺豬的決一死戰。”張讓咬牙切齒地說道,“我們都死了,陛下的計謀就得逞了,他就可以爲所欲爲地幹他想幹的事了。”

趙忠和段珪眼前一亮,恍然大悟地連連點頭。許相,曹嵩和樊陵略顯吃驚,隨即眼露敬佩之色。

“豹子是什麼?他就是陛下手裡一塊血淋淋的肉,陛下現在正拿在手裡,考慮往哪裡丟。丟得好,我們和殺豬的就死得塊,丟的不好,我們和殺豬的也是兩敗俱傷,任他隨意宰殺了。”

衆人聽着心裡一涼,都沒有說話。

曹嵩喝了一口水,緩緩說道:“自乘和大將軍是親家,皇后又很倚仗諸位侯爺,我們可以……”

“你想都不要想。”張讓用力一揮手,打斷了曹嵩地話,“這事情很明顯,我們是衆矢之敵,除了陛下不想殺我們,誰都想殺我們。我們和殺豬的談交情,就如同如虎謀皮,死得更快。”

“那現在……”段珪遲疑着,問道,“我們還殺不殺豹子,這塊肉我們還吃不吃?”

“不能殺。”張讓堅決地說道,“陛下一旦離開洛陽,我們和殺豬的就要展開一場生死戰。陛下不在洛陽,我們還有什麼倚仗,我們連僞造聖旨都沒有印璽可蓋。殺豬的有北軍,還有他自己的私軍,他的私軍就在滎陽,這麼多軍隊,我們除了等死,還能幹什麼?”

“那侯爺的意思,是想讓陛下帶走大皇子,趁機要挾大將軍?”許相問道。

張讓點點頭,眼睛內露出絲絲殺氣。

“但是以陛下的心思,他肯定不會帶走大皇子。”許相捋須說道,“何況大皇子不在洛陽,也並不能保證大將軍不對我們下手?除非大將軍想……”許相驀然一震,臉顯驚駭之色。

趙忠和曹嵩幾人同時想到了“弒君”兩個字,屋內頓時陷入一片寂靜,氣氛令人窒息。

段珪不由自主地脫口驚呼道:“陛下好深的心計,怪不得他一連下了五道聖旨催逼豹子返京,原來他早就看出來了。那他爲什麼不直接殺了何進……”隨即他想到自己這話說得真蠢,殺何進?現在殺得了何進嗎?一旦惹急了何進,他先誅殺中官,再趁機嫁禍中官殺死天子,然後挾誅奸閹的美名聯合門閥世族,共同扶持大皇子繼承皇統,那一切就都遂了何進的心願了。這麼簡單的事難道自己都看不出來?段珪覺得這個殺豬的果然羽翼已成,如今不但尾大不掉,而且還威脅到自己的生存了。

“陛下召回豹子,以豹子的強悍,保護他和小董侯自然不成問題。”張讓說道,“大將軍要誅殺我們,自然會得到門閥士族的支持。只剩下我們,一羣手無縛雞之力的老人。怎麼辦?”張讓說到最後,大吼了一嗓子。

“讓董胖子立即回到關西,帶着軍隊趕到河東駐軍,他是我們手上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了。”趙忠已經恢復平靜,他輕輕地拍着自己的大肚子,慢條斯理地說道,“不是說,最近河東有蟻賊叛亂嘛,就以這個理由稟報陛下吧。”

“陛下回冀州,中黃門,虎賁軍,羽林軍,南軍大部都要隨行,關鍵還是北軍。”樊陵說道,“北軍在西涼平叛過程中損失較大,目前尚有三萬人左右,大將軍如今正在募兵擴軍。如果我們勸說陛下,能讓豹子先行帶走兩萬北軍到冀州平定黑山蟻賊,那麼大將軍的實力就要削弱許多,我們的勝算就大了。”

“只要陛下安然無恙,大將軍敢在洛陽對我們下手,就是舉兵作亂,罪不容赦。”段珪冷笑道,“就算兩敗俱傷我們也不怕。殺豬的傷了就是死,我們傷了,還能立功受賞。”他看看曹嵩,說道,“巨高兄,孟德什麼時候回來?快點催他回來,讓他到北軍當個校尉,我看殺豬的還能幹什麼?”

“對,巨高,阿瞞什麼回來?我已經派人催你幾次了。如果京中出事,我們還要靠他領軍作戰。”張讓指着曹嵩說道,“過年前能趕回來嗎?”

曹嵩說道:“差不多吧。阿瞞那個臭脾氣,你們又不是不知道,我管得住嗎?估計差不多。”

“那就這麼辦吧。”張讓對許相,樊陵說道,“公輔,德雲,你們和巨高聯名上個書,給董卓說說情,他被太尉張溫,五官中郎將袁滂,還有諫議大夫陶謙,議郎孫堅幾人連續上奏彈劾,至今沒有得到處理。我看,讓他功過相抵,還是做破虜將軍,立即回關西吧。”

許相微微頷首,笑道:“我們幾位難得聚一次,走,喝酒去,邊喝邊聊。”

“好,好,我們先去喝一點……”幾人說笑着,紛紛起身,

趙忠忽然說道:“對了,公輔,我看你寫封信給許劭許先生,讓他來一趟京城,給我們看看兇吉,你看如何?”

“我請不動。”許相無奈地點點頭,苦笑道,“幾位弟弟都清高,不願意和我來往,沒有辦法。”

“你寫一封信,語氣懇切一點,不要擺什麼大哥的架子。子侄娶得是當今大儒、光祿大夫朱儁朱公偉的女兒,你家是大漢世族,名士衆多,不能說幾個出名人物一個都不來,那也太失禮了。許劭不給你面子,但總要給朱大人面子。你寫一封信,我保準他來。”

許相連連點頭,說道:“有道理,有道理。”

www✿ ttκΛ n✿ c o =======================

曹嵩回到家,急忙寫了一封信,命令家人快馬去催曹操回京。

曹嵩是沛國譙郡人氏,原姓夏侯氏,乃是夏侯氏次子。曹嵩幼時家境貧寒,他的父親眼看養不活兩個兒子,就把長子夏侯巍(夏侯敦之父)留了下來,把小兒子夏侯嵩送給了中官曹騰,改名曹嵩。

曹嵩的養父曹騰雖說位極人臣,但絕非權傾朝野之徒。相反,曹騰很器重四方名士,頗得各地名士讚羨,以至於曹嵩幼年也算的上讀聖賢,知禮儀,也沒有沾染什麼官宦世家子弟的嬌縱氣質。少年學成之後,曹嵩被敦煌太守趙諮舉爲孝廉,任滎陽令。真正體現曹嵩仁孝清廉的,正是曹嵩與趙諮的這一段故事。

趙諮爲官清廉簡樸爲世人稱道,後官拜東海相,赴任期間途徑滎陽,怎麼說趙諮也算對曹嵩有知遇之恩,曹嵩自然夾道相迎,哪料到趙東海竟然視而不見,一行人馬揚長而去,曹嵩追至十里長亭,還是沒有追到。面對恩公的冷遇,曹嵩並不羞惱,反而說:“趙諮大人海內人望,今過我界卻避而不見,外面的人知道了,一定會恥笑我待恩人輕慢!”於是盡棄印綬沿途追趙諮直至東海地界,拜見完畢後告辭返鄉,而那滎陽令自然也沒得做了,他直接回家了。曹騰死後,曹嵩世襲費亭侯。先後做了司隸校尉,大司農,直到現在的大鴻臚。曹嵩以此位列九卿之職,可以說位高權重,自然也就富甲一方了。

曹操小時候很調皮,幾經曹嵩調教而不得,沒有功名卻愛舞槍弄棒。虧得曹嵩的老友呂伯奢山東爲官時給曹操也舉了一個孝廉,於是曹操在老爹的招撫下,步入仕途。

曹操送走陳逸後,安排妻丁氏留在譙縣,自己帶上妾卞氏,立即起程進京。

他在陳留又一次接到了父親的書信。

=====================

許劭在汝南平輿的家中收到了許相邀他上京的書信,他思慮良久,決定過完年後,到洛陽走一趟。

他命令家人把信送給自己的堂弟許靖,許相也邀請了他。

許劭字子將,少時好講倫理,評論人物。許靖字文休,少時即有人倫臧否的美譽。因許劭與許靖俱有高名,汝南人稱平輿淵有二龍焉。兩人之所以名震天下,皆因爲“月旦評”。月旦評被稱爲天下“第一評”,因獲月旦之高評而飛黃騰達者很多。

本朝以察舉、徵辟爲主的選官制度存在着重“德”輕“才”的巨大缺陷。本朝取士以“德”爲第一要務。但是道德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所以不免沾染上厚重的“人治”色彩。“德”的名聲主要靠社會輿論的製造,在重視人物觀察、舉薦,而非考試的察舉制度下,先期獲得社會重要人物的肯定、讚譽,對於求仕之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當時要入仕就必須先要靠“人事”而成名,先要超凡脫俗,獲得巨大聲名。本朝後期,門閥士族豪強們相互吹捧,自我標榜,風謠題目,盛行一時,什麼“鄉里之號”、“時人之語”、“天下之稱”等等,形成了一種社會公論,公論的好壞決定了被品評者的前途。於是主持公論的豪門世族擁有極大的權威,能夠識才舉士者更享有盛名。他們不僅在輿論界有重大影響,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朝廷的用人。

例如誰被李膺看中,立即就會鯉魚跳龍門,身價百倍。李膺的同鄉聶季寶,是個小家子弟,同僚杜周甫向李膺推薦之後,李膺把他叫到家裡。聶季寶坐在石階下的牛衣上,和李膺略一交談,李膺便說:“此人當作國士。”後來果如其言,但如不經李膺品題,聶季寶終免不了要老死窗下的,真可謂一言九鼎。不做官的一些著名士子,當代大儒,因爲善於發現和品評人物,同樣也可以左右輿論。如終身未仕的郭泰,身爲布衣的陳也,隱居鄉里的名士範滂都是極有權威的人才鑑定者,而“月旦評”的領袖許劭更是震動朝野的泰斗級人物。

許劭、許靖二人利用自己的名望,竭力向朝廷舉薦賢人,尤其是舉薦那些有賢德卻家居清貧的人。其中,由許劭推薦的“六賢”最爲著名。他們是樊子昭、虞承賢、李淑才、郭子瑜、楊孝祖、和洽。這六人都出身微賤之人。樊子昭是個賣頭巾的,虞承賢爲牧監(牧牛趕車),李淑纔是鄉間的農夫,郭子瑜爲鞍馬之吏,即爲送信的郵差。這些人經許劭點評之後,隨即都被當地郡守舉孝廉。六人爲官之後,皆能以才德治理鄉郡,贏得百姓稱讚。

可惜的是,這種辯人流品、私情不協的行爲,不久便因黨錮事件的發生而被廢止了,品評清議被朝廷明令禁止。

時任汝南太守的徐璆,仰慕許劭的大名,主動找到許劭徵辟他爲功曹從事。許劭生性耿直,不善與人交際,和同僚關係也緊張,他最終棄官回家了。此後,公府再徵召他爲公府緣,朝廷也想授他爲鄢陵縣令,都被他一一拒絕了。

許靖比許劭小一歲,兩人因爲政見不和,鬧翻了,許劭不再理睬許靖。生活陷入困頓的許靖只能靠套馬磨面艱難度日。前幾年,穎川人劉翊繼徐璆出任汝南郡太守,許靖這才謀到一個郡中掾史的小職務,但生活依舊很拮据。

許靖看到許相的信,大喜,立即決定上京。

=====================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由來已久。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這是李弘到達洛陽的第二天。

小黃門蹇碩早早來到漳月臺,他陪着李弘吃了點點心,然後就催着李弘進宮。

“是上朝嗎?”李弘問道。

“不是。”蹇碩笑道,“陛下今天不上朝,他要帶你到永樂宮去。”

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五節漢簡中所見物價考釋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下)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五節第24章 猛將的傳承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四節(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二節第5章 漫漫西行路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五節漢代的一些官制名詞解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八節(上)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四節正視歷史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七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四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節第6章 三路平西策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九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四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二作者錢穆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四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中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節西漢的官職表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六節
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五節漢簡中所見物價考釋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下)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五節第24章 猛將的傳承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四節(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二節第5章 漫漫西行路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五節漢代的一些官制名詞解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八節(上)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四節正視歷史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七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四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節第6章 三路平西策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九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四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二作者錢穆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四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中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節西漢的官職表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六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六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