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九節

行轅中軍大帳內***通明,各部大將齊聚一堂。

麴義、玉石、顏良、趙雲、文丑、樊籬等人圍坐一起,閒聊攻打洛陽的事,幾個人就大軍攻擊方向小聲爭論着。顏良認爲先打滎陽、兵逼虎牢爲好。麴義卻認爲先打穎川,把洛陽南面的大谷、伊闕等四個關隘拿下爲好。

張郃、高覽、王當、張繡等幾個兵營統帥或坐或站,正在商量新卒訓練的事。王當認爲大軍下一步的攻擊目標主要是城池,所以軍隊的士卒要添加,軍隊訓練的內容也應該及時向攻堅方向轉化。他要求幾位將軍和他一起聯名向大將軍建議,立即在各軍中部署重型攻城器械。

臧霸、高順、張遼、徐晃等人坐在大帳一角,商討攻伐徐州之事。他們打算在開春後,從琅琊國、魯國、任城國三個方向聯手進攻徐州,以便給青、兗二州打下一抉緩衝之地,從而確保青、兗二州的安全。現在朝廷的主要攻擊目標是洛陽,徐州只是牽制戰場,要想打就要搶在大軍主力攻擊洛陽之前打,所以幾位統軍大將打算乘着這次軍議的機會,說服大將軍同意他們的進攻之策。

司馬懿、魏延、傅幹、王凌等一幫年輕大吏聚在大帳中央,有說有笑。剛剛被大將軍徵辟爲兩府從事中郎的孫行很羨慕可馬懿和魏延兩人,認爲他們這麼年輕就統率大軍坐鎮河內,太威風了。司馬懿苦笑,兄弟啊,你知道我倆現在過得什麼日子嗎?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兢兢,連睡覺都不踏實啊。你看看我們四周,哪一個不是追隨大將軍征戰十幾年,功勳顯赫的將軍?而我們倆年紀輕輕,仗沒打幾個,官就升到行中郎將之職,還統率一營大軍坐鎮一方,這怎能不讓北疆軍的將領們嫉恨在心?大將軍雖然格外垂青我們,破格提拔我們,甚至冒着很大的風險把一支俘虜大軍交給我們,讓我們坐鎮河內,但我們面臨的困難和危險是難以想象的。我們守住了河內,理所當然,我們如果丟掉了河內,那就不是掉腦袋的小問題,而是影響中興大業的大問題。同時也讓信任和青睞我們的大將軍顏面無存,威信盡失。我倆的日子苦啊。

“大將軍讓你們統領一支俘虜大軍,都是爲你們考慮。”傅幹說道,“北疆軍各級將領都是歷經戰火的老兵,以你們的資歷根本震懾不住,更不要說如臂指使地駕馭指揮他們了。把俘虜大軍給你們就不一樣了。首先你們不是大軍主力,不是大軍主力的意思就是打了敗仗,也不會受到嚴重的懲處。其次,假如你們把這樣一支大軍帶出強悍的戰鬥力,守住了河內,甚至率先打過黃河,你們的功勞就非常大了。這是大將軍的特意安排,目的是發揮你們的才能,給你們建立功勳的機會,你們可千萬不要錯過了。”

司馬懿和魏延臉露感激之色。

傅幹看看四周高談闊論的北疆將軍們,輕輕撇了撇嘴。“我很小時候就和他們在一起了,從西疆打到北疆,從北疆打到大漠,又從大漠殺回河北,十幾年下來,他們打了太多的仗,數不勝數,功勳累累。我們終其一生,也未必能建下和他們一樣的功勞,所以你們完全不必在意,更不要和他們去比什麼戰功。你們該做統軍大將的時候就要挺起胸膛來好好做。”接着他壓低嗓門說道,“你們注意到沒有,他們都老了,再過五年、十年,這軍中就是我們的天下。雖然平定天下之仗還要打多少年,我們不知道,但有一點毋庸置疑,我們到了他們這個年紀的時候,也會成爲大漢將軍的。”

司馬懿和魏延互相看看,不由自主地挺了挺胸膛。司馬懿笑道:“彥才說的不錯,最多十年,軍中的中堅力量就是我們了。”

“彥才,你過來……”麴義突然衝着傅幹招招手,“我有話問你。”

傅乾和司馬懿等人嚇了一跳,以爲他們說的話給麴義、玉石等將軍大人聽到了,一個個神情緊張。

傅乾笑嘻嘻地走了過去,“叔父大人有何差遣?”他從傅燮死後,就一直留在李弘軍中,學業大都是左彥、李瑋、謝明和筱嵐等人教授的,直到李弘率軍駐守晉陽後,才讓其拜王剪爲師就學於晉陽大學堂。他是麴義等人看着長大的,出於對傅燮大人的尊崇,北疆軍一些老資格的將領對傅幹都是極爲招撫和喜愛。

“下午大將軍和幾位巡案大使,還有一幫州郡大吏們都說了什麼?可提到何時攻擊洛陽的事?”麴義問道。

“南遷的事不順利。”傅幹四下看看,小聲說道,“子泰(田疇)大哥急速返回晉陽,就是爲了讓長公主解決南迂一事中的麻煩。開春攻打洛陽估計比較困難了。”

“早知道這些人都是一羣廢物。”麴義臉色一沉,十分不滿地罵道,“當年我們在北疆,幾百萬流民都解決了,現在讓他們南遷兩百五十萬人都出事,指望這些人能幹什麼?”

“雲天兄,大將軍有交待,不要我們過問政事,你好象……”玉石笑着勸阻道。

“事情做不好,難道我還不能罵嗎?”麴義兩眼一瞪,揮手打斷了玉石,“惹惱了我,我就上書彈劾這幫蠢貨。”

“好了,好了……”玉石搖搖手,轉臉望着傅幹問道,“夫人正在晉陽給你說親,都是高門大族,你中意哪一個?”

傅幹愣住了,“叔父大人,哪有啊?我怎麼不知道?”

“你不知道?”玉石驚訝地和衆人交換了一下眼色。文丑嘿嘿一笑,“看樣子大將軍沒有告訴你,哈哈……要不要我告訴你?”

傅幹頗爲尷尬地問道:“幾位叔父大人都知道?”

“是啊。”麴義說道,“昨天我們在大將軍那裡吃飯,大將軍還徵詢我們意見。”

“哪一家?”傅幹驚喜地問道。

麴義等人看到傅乾急切的樣子,無不大笑。

“這事由夫人給你做主,大將軍都不願意插手,我們更不好亂說了。”趙雲看到傅幹窘迫的樣子,笑着說道,“等洛陽大戰結束了,你就要成家了。”

帳簾掀起,一股冷風吹進。兩府門下督賊曹任意出現在門口,“大將軍到……”

衆將紛紛站起,躬身相迎。

李弘面帶倦色,緩緩走進了大帳,“都坐下吧,不要見禮了。晚飯都吃了嗎?”

衆人輕鬆笑起來。吳雄大聲說道:“大將軍,這都什麼時候了還吃晚飯?早吃過了。不過,大將軍,行轅裡的飯太難吃了,也沒有酒,和夫人招待我們的酒菜比起來,差得太遠了。”

“你想把我吃窮啊?”李弘一邊笑着,一邊坐到了案几後面,“等到了洛陽,我讓兩位夫人好好招待大家,吃個十天半月都行啊。”

“大將軍說話要算話,不能看到吃飯的人多,就找個藉口把我們趕出洛陽。”彭烈高興地說道。

“一言爲定,一言爲定。”李弘笑道,“拿下了洛陽,除非打仗,否則你們哪裡也不要去,就在洛陽待着,好好過點安穩日子。”

衆人說笑了一會兒,李弘漸漸轉到正題,“請你們連夜軍議,是有要事相商。”

“馬上打洛陽?”王當興奮地問道。

“不是。”李弘搖搖頭,看看衆將,然後和顏悅色地問道,“最近,你們是不是做了違律的事?”

衆將聽出李弘說話的語氣不對,個個笑容漸斂。帳內的氣氛慢慢嚴肅起來。

“怎麼沒人說話了?”李弘皺皺眉,伸手敲了敲案几,“黑子,你最近都幹了什麼?”

“我沒幹什麼啊?”王當一臉無辜地說道,“我就在陳留訓練軍隊,哪裡也沒去,沒幹什麼啊?”

“是嗎?”李弘笑道,“真的沒有?”

“真的沒有。”王當舉手發誓,“我王黑子如有違律之處,甘願受罰。”

“那好吧,我提醒你一下。”李弘臉上的笑意有些讓人心寒了,“我今天和荀攸大人,還有翼青兗三州刺史大人,太守大人議事的時候,聽到了很多讓我無地自容的事。”

王當臉色立時就變了,“大將軍,那事不能怪我。那個狗屁縣令帶人搶我的土地,我豈能任他胡作非爲?”

李弘狠狠瞪了他一眼,冰冷的目光從帳內諸將臉上一一掃過。猛然,他一拳砸到案几上,怒聲吼道:“我這張臉都給你們丟盡了。”

“你說,你爲什麼縱容手下毆打當地官吏?你是不是想讓朝廷殺了你啊?你昏了頭啊,竟敢如此飛揚跋扈,目無法紀。”

王當黑臉更黑,低頭不語,但臉上神情坦然,一副不以爲然的樣子,絲毫沒有認錯的意思。其他將領更是一笑置之。大將軍純粹是沒事找事,拿王當窮開心。吳雄、於毒、項澄幾個人更是囂張,咧個大嘴在一旁偷着樂。

“還有你。”李弘手指吳雄,“你的手下是不是也打人了?我看你腦袋不想要了?你的手下竟然揚言說大漢的社稷江山是他們打下來的,是不是?”

“沒有啊,冤枉啊。”吳雄扯着嗓子就叫上了,“這是哪個混蛋說的?這是造謠,是誣陷,我要去和他對質,我要宰了他。”

“你叫什麼?當真沒有嗎?”李弘冷笑,手又指向了正在幸災樂禍的於毒和項澄兩人,“還有你們,你們笑什麼?你們做的事以爲我不知道?”

“大將軍,我沒有打人啊?”項澄連連搖手。

“你比打人更惡劣。你的手下把縣衙大小官吏的衣服扒光了,然後把他們趕進了河裡,是不是?”李弘氣得連拍案几,“這麼冷的天,你想把人凍死啊?”

“哈哈……”麴義實在忍不住了,抱着肚子狂笑起來,“你小子竟然想得出來,竟然……你也太缺德了……”

玉石、顏良、文丑、樊籬、趙雲等人本來還強自忍着,給麴義這麼一笑,忍不住了,個個捧腹大笑。

大帳內笑聲四起。

李弘本來還冷着一張臉,但後來也忍不住了,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齜牙裂嘴的忍得好辛苦。

“好了,好了,不要笑了。”李弘打了任意一下,任意笑得腰都直不起來了。“把他們幾個給我拖下去,狠狠打,一直打到招供了爲止。”

“啊……”王當、吳雄、項澄幾個人看到一幫衛士衝了進來,嚇得急忙跳起來,衝着李弘連連告饒,“大將軍,不要打,不要打,我們招供,招供……”

“我立即把打人的手下抓起來,一人打一百軍棍。”王當大聲說道,“如果有時間,我親自去給那個縣令賠罪。”

“大將軍,你不要生氣,我回去後就把那幾個小混蛋剝光了塞進河裡,讓他們也嚐嚐冰凍的滋味。”項澄高聲叫道,“如有袒護,甘受大將軍責罰。”

衆將看到幾個人狼狽不堪,無不鬨堂大笑。

顏良走到吳雄身後,擡腿就給了他一腳,“還不跪下謝罪,讓大將軍打你幾下去去火。”

“把吳大疤子的褲子扒下來,打他屁股,打他屁股。”文丑唯恐天下不亂,雙手拍着案几狂呼大叫,“讓他屁股上再長几個疤。”

大帳內笑聲沖天,亂作一團。

李弘望着東倒西歪的北疆諸將,連連搖頭,哭笑不得。

衆人笑鬧了一番,漸漸停了下來。

“你們實在太不像話了。”李弘揮手讓王當幾個人坐回席上,正色說道,“你們功勞再大,也不能違律。違律了就要受到懲處,不但害了你們的部下,也害了你們自己。”

李弘把在政議上所聽到的事情大致說了一下,“你們把眼光放長遠一點,不要貪圖這麼點蠅頭小利。將來天下平定了,你們這些人都是封將拜侯的中興名臣,世代享受榮華富貴,哪裡還缺這麼幾百畝土地?你們看看彥雲、文舒……”李弘手指王凌、王昶說道,“他們家祖上是中興名臣王霸,至今已歷兩百餘年,代代興旺發達,什麼時候餓過肚子?哪代朝堂之上沒有王家子孫?現在他們王家在河北爲官的至少有十幾位,我這小小的行轅裡就有兩位俊傑。難道這麼活生生的例子你們都看不到?”

“你們不能只想到自己,要想到社稷江山,要想到自己的後代。社稷穩了,富強了,你們才能享有富貴。你們這一代享受了富貴,下一代呢?你們總要爲自己的後代想想吧?難道你們希望自己的後代孤苦無依?希望你們的後代去討飯行乞,甚至也靠吃人過日子?”

“這幾年,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勸你們,不打仗的時候就多看看書,多研習經文,要爲自己的後代留一口飯吃。將來天下平定了,四海昇平不打仗了,你們怎麼辦?你們的後代怎麼辦?你們總不至於脫下戰袍回家種地吧?你們的後代總不至於守着幾畝田地坐吃山空吧?不打仗了,你們就要去治國。將來,你們死了,你們的後代要繼承你們的爵位,他們也要去治國。拿什麼去治國?拿戰刀嗎?拿長矛嗎?”

“治國需要學問,需要懂得經文,需要成爲大儒名士。你們看看王家兄弟……”李弘又指指王凌和王昶,“王霸將軍過去也是一員武將,他和那一代的很多中興名臣一樣,天下平定後開始研習經文,爲自己也是爲自己的後代留一口飯吃。”

“今天我再說一遍,請你們大家牢牢記在心上。不管打不打仗,你們都要手不釋卷,都要拿一本書在手上。要用心去讀,要用心去研習,要不恥下問。這不僅僅是爲了你們自己,更是爲了你們的後代。”

“還有一件事。”李弘停了一下。又說道,“諸位大人中,許多人和我一樣,出身貧苦,都知道百姓的苦,百姓的淚。你們今天搶佔土地,搶的是誰的地,霸佔的又是誰的地?是百姓,是窮苦的百姓,是無依無靠的百姓,是命如草芥的百姓。”

“當年,你們爲什麼起事叛亂?爲什麼有幾百萬流民餓莩遍野?當年,太行山上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易子而食的事,難道你們都忘記了嗎?”

“今天,我們爲什麼打仗?何謂中興大業?我們打仗是爲了中興大漢,中興大漢是爲了社稷昌盛,社稷昌盛是爲了讓百姓吃飽穿暖。爲了能讓百姓吃飽穿暖,我們應該做什麼?”李弘看看衆將,語重心長地說道,“諸位大人跟我打了十幾年的仗,年紀都很大了,這點道理還不懂嗎?”

“十幾年前,我們在龍山大營的時候,曾一起學過王符大儒的《潛夫論》)。裡面提到振興社稷的重點是‘富民’,民富社稷才能富。但你們今天的所作所爲,不但忘記了自己的出身,把‘民’丟到了九霄雲外,更把‘富民興國’一事忘得一乾二淨。”

王當、吳雄等人坐在席上,羞愧不已。

“人不能忘本,這是做人的主旨。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本原都忘了,他還能忠誠社稷,還能體恤百姓嗎?”

“大將軍,我們沒有忘本。”於毒突然跪倒在地,一連磕了幾個頭,“大將軍,我們搶佔土地,也是迫不得已啊。”

李弘笑而不語,靜聽下文。

“有些事你不知道,說出來氣死人。”於毒氣呼呼地說道,“青、兗兩州的土地,在短短數月之內便被各地的郡縣府衙賣光了,如果我們再不搶,就要自己去挖山填溝墾荒了。朝廷的巡案大使和各州郡大吏們聯起手來欺上瞞下,他們只顧自己撈,眼裡哪有我們這些武人和百姓?大將軍,你不能只聽一面之辭啊。”

李弘點點頭:“我當然不會只聽一面之辭。我連夜召集你們,就是想仔細問問這事。你們把知道的情況都告訴我,越詳細越好。”

王當、吳雄、於毒、項澄等人隨即七嘴八舌,把各地發生的事大致說了一下。

河北對遷移安置一事有豐富的經驗,相關律法和實施規則也很完備,所以朝廷對南遷一事並沒有投入全部精力。另外考慮到大軍要迅速收復洛陽,時間上也很緊,於是便把一部分權力交給了各地州郡府衙,這直接導致了各級府衙大吏在南遷一事中徇私舞弊,貪贓枉法。

本來只有河北的門閥富豪纔有資格低價購買土地,現在青、兗兩州的門閥富豪也可以購買了,後來連各級府衙官吏的親朋好友、門生弟子也可以購買,而且購買的數量也失去了控制。只要你有錢,就可以隨意買,當然了,超過規定部分的土地就是高價了。尤其惡劣的是,很多河北官吏們先以低價購買和囤積土地,然後再以高價賣出去。於是在“圈地”大潮的同時,還有一股席捲青、兗兩州的“炒地”大潮。有些地方的土地價格在一日之間翻了好幾倍。

土地不夠賣了,官吏們就把眼睛盯上了朝廷賞賜給立功將士們的土地。他們用了各種辦法,哄騙、欺詐、威脅,以次充好,實在不行就搶,結果賞賜給大軍將士們的土地還沒有分配到個人手上,土地就已經所剩無幾了。

“大將軍你想想,他們連我們的土地都敢巧取豪奪,那些南遷的百姓還能分到多少田?”王當無奈地說道,“南遷的百姓大部分都是中原人,他們好不容易回到故土,當然不願意再離開,最後也只能租種這些門閥富豪們的土地,將來的日子可想而知。”

李弘氣得渾身顫抖,“宣高,青州的情況是否好一點?這次遷移到青州的人口較少,應該不會象兗州這樣嚴重吧?”

“青州的情況暫時還沒有這麼嚴重。”臧霸躬身說道,“青州的將士們已經拿到了朝廷賞賜的土地,南遷青州的百姓們也正在受田。估計他們到了四月,就可以下地開始春耕了。不過,由於這次圈地、炒地現象非常嚴重,青州受到了很大影響。目前臧洪大人已經無法壓制各郡縣府衙。估計圈地、炒地一事在青州馬上就要開始氾濫。如果不及時遏制,恐怕一兩個月後,青州的情況和兗州一樣,一發不可收拾。”

“豈有此理。”李弘一拳砸到案几上,睚眥欲裂,“有人想死,想摧毀中興大業,我就成全他。”

“傳令,給我封鎖行轅,關閉定陶城門,任何人不準出入。”

李弘一躍而起,手指任意,“拿着我的手令,急調一萬鐵騎,火速趕到行轅待命。”

任意答應一聲,飛奔而出。

麴義、玉石等數十員大將神情震駭,齊齊站了起來。

“大將軍,你想……”玉石猶豫了一下,小聲勸道,“大將軍,是不是先奏請天子和朝廷?”

“我是本朝的大司馬大將軍,隸尚書事,領尚書檯,主掌國政,我有權誅殺禍亂社稷的不法之徒。”李弘厲聲喝道,“對付我李弘,我可以退讓一步。但要摧毀大漢社稷,我絕不容他。過去在西涼,我曾一日之間誅殺三千條人命,今日我殺他五千條人命又待如何?”

諸將無不駭然變色。

“你們中間搶佔土地的,立即給我讓出來,向天子和朝廷上表請罪。”李弘怒視王當等人,一字一句地說道,“誰敢欺瞞不報,給我查出來,殺無赦。”

“各營副統帥立即返回各自大營傳達我的命令,限各級將領在三天內交出被佔土地,如有抗令者,殺無赦。”

吳雄、項澄等人躬身領命。

“各營統帥暫留行轅,等鐵騎到達定陶後,拿着我的手令,各領一千鐵騎奔赴兗州、青州各郡縣,清查土地,整肅綱紀。凡貪贓枉法、假公濟私、違法亂紀、徇私舞弊、中飽私囊者,不論他是誰,就算是皇親國戚,也給我把他抓起來。抗令者,就地格殺。罪大惡極者,就地格殺。秩俸六百石以下官吏知法犯法者,就地格殺。”

諸將轟然應諾。

“大將軍,此事關係重大,一旦大開殺戒,河北必定震盪,請大將軍務必三思。”司馬懿突然跪倒在地,大聲懇求道,“南遷不利,和朝廷政策失誤,用人不當有莫大關係,大將軍不能把所有罪責都推到當地府衙和官吏們的頭上。”

“放屁。”不待李弘說話,麴義已經高聲咆哮了,“朝廷要南遷人口迅速恢復青、兗兩州財賦有錯誤嗎?朝廷要償還河北門閥富豪的土地,讓他們按戶按量低價購買土地有錯誤嗎?朝廷讓荀攸、謝明、唐放、陳好四位大人到青、兗兩州主持南遷有錯誤嗎?這都是各州郡縣大吏私心作祟,貪圖錢財,貪贓枉法所致,他們無視社稷存亡,無視百姓死活,這種人留着幹什麼?讓他們傾覆社稷,摧毀大漢,塗炭生靈嗎?”

司馬懿頭一暈,嚇得臉都白了,一句話也不敢說。

“和百姓爲敵,就是和我李弘爲敵,和大漢爲敵,死有餘辜。”李弘一甩手,大步向帳外走去,“急召巡案使者和各州郡大吏,我要讓他們知道,不是我李弘要殺人,是有人逼着我李弘殺人。”

議事大帳內鴉雀無聲,氣氛肅殺,幾十員大吏膽戰心驚,心神俱寒。

“我不想幹涉南遷一事,但南遷的事現在危及到了河北安危,危及到了中興大業,危及到了社稷存亡,我就不得不出面干涉了。”李弘殺氣騰騰,揮手說道,“我不能讓南遷中原的兩百五十萬百姓變成無家可歸的流民,更不能讓數十萬戰死疆場的大漢將士們九泉哭號。”

“毀我大漢者,我必讓他死無葬身之地。”

望着李弘憤怒的背影消失在大帳外的黑暗裡,大臣們隱隱約約聞到了一股刺鼻的血腥,一時人人自危。驚惶和恐懼籠罩了整座行轅。

“我早就說過,不要這麼幹,不要這麼幹,你們就是不聽,結果惹出這麼大的禍事。”楊奇老臉漲紅,手指衆臣,嘶啞着聲音氣急敗壞地叫道,“我們這位大將軍肅貪是有傳統的,死在他手下的貪官成千上萬,你們難道忘記了?早年在西疆,後來在河內,北疆更是一輪又一輪,殺得血流成河。這次青、兗兩州算是遭劫了,你們自求多福吧。”

楊奇甩手走了。

荀攸看看神色驚懼的大臣們,輕輕嘆了一口氣,“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你們這些人,好了傷疤忘了痛,該有此禍啊。”他對謝明、唐放和陳好三人招招手,也要走了。

“荀大人……”東郡太守劉延急忙拽住了他,“荀大人,求你急告晉陽,向長公主稟奏原委。這件事朝廷也有責任,不能把過錯全部推到我們頭上。”

“公達,你在中原主持南遷,所有事你都清楚。”張超的面色極其難看,“如果不是晉陽的公卿大臣們在背後撐腰,河北三州門閥富豪們從中推波助瀾,南遷一事怎能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我們位卑權輕,哪敢得罪上面?大將軍只聽一面之辭,把所有的罪責都推到我們頭上,這太不公平了。”

“嘿嘿……死到臨頭了,才知道性命重要。”禰衡冷笑道,“晉陽的人叫你們吃屎,你們也吃嗎?”

“禰正平,你不要幸災樂禍,把我逼急了,我拉你一起陪葬。”張超大怒,指着禰衡高聲怒吼。

禰衡兩眼一瞪,張嘴就要罵。旁邊的臧洪眼明手快,衝上去就把他的嘴矇住了。張超是他的故主,他當然要幫張超了。謝明知道禰衡罵人太難聽,順勢把他拉出了大帳,“我們下棋去,下棋去。這裡沒我們的事了。”

“我要到大將軍那裡,我要去告發你們。”禰衡又蹦又跳,指着帳內大臣們破口大罵,“你們這幫無恥的奸侫,禍國殃民,死有餘辜,死有餘辜……”

荀攸擔心他胡說一氣,急忙對陳好做了個手勢。陳好走過去一把卡住了他的脖子。禰衡兩眼亂翻,罵聲嘎然而止。謝明和陳好一左一右把禰衡架走了。

“大將軍留下秩俸千石的官吏不殺,目的就是要找到證據,對付我們這些人。”臧洪皺着眉,十分不解地說道,“但他爲什麼把我們留在行轅,而沒有單獨監禁?”

“你胡扯什麼?”劉翊不滿地揮揮手,“現在大將軍沒有證據,當然不會監禁我們。這件事和冀州無關,青州那邊事情也不大,唯獨兗州這裡比較麻煩。我們趕快想個辦法,免得被大將軍一鍋端了。”

“冀州?”崔均冷笑了一聲,“冀州恐怕有不少人跑不掉吧?”

“崔大人這話是什麼意思?”魏郡太守丁立馬上反脣相譏,“你想拉個墊背的,也要看準對象,不要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你敢誣陷我們冀州的人,我就把你兗州的事全部抖出來。”甘陵國相許混湊近崔均,小聲威脅道,“我說到做到。”

崔均怒氣上涌,剛想說幾句狠話,唐放把他拉住了。唐放是崔烈的門生,而崔家在這次圈地炒地事件中“出了不少力”,所以唐放一直很擔心。現在事情鬧大了,唐放理所當然要給崔均留一條後路。“元平兄,老大人時日無多,我幫你在大將軍面前求求情,你馬上就可以回晉陽。不要和他們吵,我保你無事。”崔均大喜,衝着許混冷笑了幾下,隨唐放走到了一邊。

“公達,你不要不說話啊。”楊懿看到荀攸一直低頭不語,生氣地說道,“你不要象個沒事人一樣。這件事鬧大了,不僅晉陽翻天覆地,就連河北都要大亂。你立即想個辦法,否則中興大業岌岌可危。”

“你現在還知道中興大業?”趙戩嘲諷道,“當初叫你控制,控制,不要把事情搞得不可收拾,你就是不聽。現在好了,等着砍頭吧。”

“你小子有趙岐老大人罩着,出了天大的事,最多不過解職回家侍奉你老爹,但我不行,我沒人撐腰啊。”楊懿苦笑道,“我背後沒有靠山,晉陽來一封書信,我就要乖乖去辦。如果我大哥楊彪還在朝,我還控制不了局勢?”

“都是長公主害了我們。”張超聞言,忿忿不平地埋怨道,“如果南遷的事由大將軍主持,誰敢違律?我真是奇怪。她那麼喜歡大將軍,爲什麼還處處和大將軍作對?看樣子女人年紀大了,遲遲嫁不出去,這裡都有點問題。”他指了指自己的胸口。

“何止有問題,問題大了。”金尚有氣無力地說道,“這次害得我們都要魂歸地府了。”

大臣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怨天尤人,度日如年。

“辦法倒有一個……”荀攸忽然慢吞吞地說道。

大臣們如逢綸音,一窩蜂地圍了過來。

“現在你們被困在行轅,你們的手下被困在定陶城,消息送不出去。你們乾的事十有**會暴露。”荀攸環視衆人一眼,緩緩說道,“既然瞞不過去,那還不如不瞞,老老實實上表請罪。”

“公達,你是不是嫌我們死得不夠快啊。”楊懿沒好氣地罵道。

“大將軍對秩俸六百石以上的大吏沒有責罰權,最多也就是囚禁。所以你們無論罪責多大,最後都要由廷尉府定罪量刑,由天子下旨處置。”荀攸沒有理睬楊懿,繼續說道,“你們在請罪表中儘可能把責任推向朝廷,該牽出來的朝中大臣要牽出來,不要怕。牽扯得越多,事情就越麻煩,而長公主也就越無奈,當然了,你們的罪責也就越輕。”

“大將軍一怒之下,把我們殺了怎麼辦?”金尚有些害怕。

“大將軍不再是當年在西涼血腥肅貪的護羌校尉了,他現在的身份非常尊貴,一舉一動都牽涉到中興大業,事事都要遵從大漢律,遵從天子和朝廷,否則這中興大業如何成功?如果他還象過去一樣驕恣枉法,凌駕於大漢律之上,我們還能坐在這裡優哉遊哉地說話,坐在這裡商討如何脫逃罪責嗎?”

大臣們鬆了一口氣。的確,這麼多年了,如果沒有大將軍的仁義寬厚,這河北早就崩潰了,更不要說什麼中興社稷了。

“這能行嗎?”張超擔心地問道,“長公主那個人喜怒無常,手段毒辣,誰知道她會不會把我們關進廷尉府大牢。”張超心有餘悸地搖搖頭,“我覺得這辦法危險,極有可能自尋死路。”

“你們把這次所得的土地、錢財都上繳,把朝廷賞賜的土地也上繳,然後再向朝廷多捐財物以贖罪責。朝廷現在需要的就是錢財,天子和長公主看到你們認罪態度好,肯定會赦免你們。”

大臣們將信將疑,面面相覷。

“公達,我怎麼聽着不對勁,好像上當受騙了一樣。”崔均驀然冒出了一句話,打破了大帳內的寧靜,“這件事從頭至尾,好象都是一個陰謀。這是不是長公主給我們下的套?”

一句話驚醒了夢中人。

“我覺得也是。”張超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我一直覺得很奇怪,南遷一事關係河北穩定,而賞賜有功將士土地一事更關係大軍軍心,這件事除了大將軍,誰有能力主持?誰敢出面主持?青、兗兩州圈地炒地的事本來不嚴重,晉陽方面開始介入後,這事馬上就失控了,一發不可收拾。”隨即他指着荀攸恨恨地罵道,“公達,你老實說,你是不是和長公主串通好了,一起來騙我們?”

“你胡扯什麼?”荀攸大怒,“長公主又不是小孩,敢拿大漢的江山社稷開玩笑?”

“公達,你和長公主騙騙我們無所謂,但不能騙大將軍啊。”董訪也認定是上當了,“我們最多官不當了,坐幾年牢回家養老,但大將軍會殺人的。你們不要這樣草菅人命好不好?人命當真如草芥?”

“你們……”荀攸氣得面紅耳赤,咬牙切齒,恨不得一拳打死他們,“就你們那幾個破錢,值得騙嗎?拜託你們好好想想,現在不是十年前的大漢了,如今朝代變了,就象當年光武皇帝中興大漢一樣,所有的事情都變了。請你們動動腦子,不要再把過去那一套帶到這個朝廷裡來好不好?這次你們運氣好,大將軍果斷出手,沒有讓你們陷得更深。下一次如果你們還是繼續這樣爲官行事,遲早會身首異處,九族皆滅。”

荀攸怒氣沖天地走了。

一幫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個個沉思不語。

“上了當,我們肯定上當了。”張超突然大聲叫道。

三天後,北軍長水營、胡騎營的一萬鐵騎趕到了定陶。

趙雲和張郃、王當等九大營統帥各領一千鐵騎,冒着飛揚的大雪,向青、兗兩州的各個郡縣飛馳而去。

青、兗兩州的大吏們紛紛向朝廷上表請罪。

大將軍一邊向朝廷上書,詳細交待青、兗兩州官吏在南遷一事中的不法行爲,一邊繼續召集文武大吏商討軍政大事。

正月中,毛玠到達定陶,求見大將軍。

晉陽朝廷早在十月的時候,就書告大將軍李弘,請他負責派人到各地招撫。但大將軍事情太多,另外他對招撫沒有絲毫興趣。他覺得袁紹、曹操這些人頑固不化,和他們談招撫根本就是對牛彈琴,所以一直也沒把這事提到議程上來。

毛玠的突然來訪,讓他很意外,不過等他看完曹操的謝罪表後,他就嗤之以鼻了。什麼玩意,滿篇廢話,到底誰招撫誰?

“孟德兄最近在忙什麼?”

“我家大人正在率軍收復九江和廬江兩郡。”毛玠恭敬地說道,“江東的孫策,袁術的兒子袁耀現在正在廬江郡的舒縣一帶和我們廝殺。”毛玠知道這些事瞞不過李弘,倒不如直接說真話。

“孟德兄說他願意尊奉天子,不知這個天子是晉陽的天子,還是洛陽的天子?”

“當然是晉陽的天子。”毛玠說道,“去年中原大戰的時候,袁紹要殺我家大人,三番兩次意圖下手,我家大人危在旦夕……”

毛玠在那裡說得唾沫星子四濺,無非是爲曹操解釋歸順河北的原因。李弘聽得暈頭轉向,心裡很佩服毛玠的口才。這人嘴皮子厲害,死人都能給他說活。後來越聽越煩,乾脆打斷了他,“我有足夠的軍隊打洛陽,同時也有足夠的軍隊在相同時間內攻擊徐州。我不會因爲孟德兄歸順了朝廷,就認爲孟德兄不會攻擊兗州和青州,所以你不要指望在這件事上說服我無條件和你們議和。孟德兄沒有資格和我討價還價。”

“大將軍的條件是什麼?”

“叫孟德兄帶着家眷到晉陽去,把徐州交出來。”李弘冷聲說道,“我保他世代享受榮華富貴。”

毛玠微微一笑,“大將軍這個條件太苛刻了。我家大人膝下有一愛女叫曹悅……”

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八節中國古代軍隊的指揮與調遣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七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七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上)第18章 何如霍去病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六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四千古之謎傳國玉璽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上)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節第6章 三路平西策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四節岳飛墮落的天使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二節第5章 漫漫西行路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上)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三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一節第16章 神威天將軍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11章 捷報入京師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上)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簡明大漢軍制軍階一覽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中)漢簡中所見物價考釋
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八節中國古代軍隊的指揮與調遣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七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七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上)第18章 何如霍去病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六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四千古之謎傳國玉璽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上)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節第6章 三路平西策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七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四節岳飛墮落的天使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二節第5章 漫漫西行路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上)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三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一節第16章 神威天將軍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11章 捷報入京師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上)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簡明大漢軍制軍階一覽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中)漢簡中所見物價考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