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有人想搞事

話分兩頭,中原時局出現一統之勢,於葉昭而言,自然是好事,他的計劃從亂世開始便已經開始佈局,到如今,局勢基本已經成型,天下繼續亂下去,於他無益。

其實如果仔細看葉昭的發展路線,不說科技方面的話,其實跟兩百年前建立新朝的王莽沒什麼不同,當初王莽也曾妄圖從士族豪紳手中奪取土地,均田天下,平抑物價,興教育,打異族等等措施,跟葉昭這一路來推行的政策相仿。

但結果卻是天差地別,王莽的新政直接導致他在奪皇位之前,多年在民間建立下來的名聲毀於一旦,各處義軍四起,烽煙遍地,新朝只維持了短短數年,便被推翻。

相同的路數,到如今卻是不同的結果,這讓天下許多士人百思不得其解,同樣是與整個士人階層爲敵,爲何王莽慘敗,而葉昭卻是一步步將王莽當年未曾實現的理想一步步實現?

其實仔細研究一下王莽生平,再看看葉昭這半生就不難發現,看似相通的終點,實際上兩人走的路卻截然不同。

王莽出身於外戚之家,本身也算是士人的一員,所以他在用人方面不像葉昭這樣可以隨心所欲,唯才而用,本身王莽的性格,也無法做到一碗水端平,政策雖好,但執行政策的人卻往往抱有私心,再好的政策如果難以貫徹,那也是一紙空文。

而葉昭從一開始便是借力打力,藉助劉宏,打破了士人階層對文化的壟斷,而這反噬之力,卻是讓劉宏和那搖搖欲墜的大漢江山來承擔,蜀中私田歸國有,葉昭是在將世家豪族力量打的差不多了,纔開始推行的,而且葉昭對於麾下官員的執行力有着專門的監察人員,完全獨立於官員體系之外,只對葉昭負責的情報部門,治下官員有對葉昭法令陽奉陰違者,葉昭都能第一時間得知並迅速處決。

興農、興工以及興商,葉昭在經濟方面也是完全可以脫離世家的,加上藉助書籍流通的契機,大辦學院,讓士人唯一能夠節制葉昭的地方,也被葉昭抹平了,所以他有了蜀中這樣一個鐵桶一般的大後方。

其次就不得不感謝這個亂世了,關中軍閥相爭,世家或被滅或被屠,殘存下來的,也因爲李傕用葉昭之計不斷被削弱,所以當葉昭出兵關中的時候,關中世家的力量薄弱的不堪一擊。

而獲得關中,對於葉昭來說,有着很大的意義,氣候西涼、幷州都是世家勢力薄弱之處,到此時,葉昭已經有了直面整個士人階層的實力,更別說絲綢之路的開始加上糞肥在四州的大力推廣以及鮮卑、匈奴相繼被滅給葉昭帶來的政治資本,讓葉昭將這四州之地經營的肥沃無比。

相比於王莽高屋建瓴卻毫無章法而言,葉昭的每一步幾乎都是穩紮穩打步步爲營堆出來的,也因此,葉昭如今的根基可謂相當牢固。

但根基牢固,不代表所有人都願意生活在葉昭的陰影之下。

尤其是如今眼看着天下將有一統之勢,而葉昭聲勢更是如日中天,這次葉徵被葉昭打發回來之後,那態度更是頗有些咄咄逼人之感。

葉昭跟劉辯畢竟有一段情誼在,所以以往在朝堂上,多少會顧全劉辯的面子,然而葉徵呢?

說起來,葉徵作爲劉薇的兒子,劉辯還是他舅舅,應該跟劉辯親近纔對,但顯然,葉徵對自己這個舅舅並不是太看得上眼,在朝堂上,每每意見相左之時,葉徵的態度就會變得相當強硬,哪怕劉辯這個舅舅軟語相求,葉徵也絕不會妥協或者讓步。

比如葉徵剛回來的時候,有名士弘範觸法,按律,當施以肉刑。

何爲肉刑?簡單來說就是剁掉身體某個器官,比如手腳啦,鼻子啦,眼睛啦,或是直接拖出去宮刑,實際上在文帝時期,肉刑已經被廢除,這其中還有一段緹縈救父的故事,總之,自那以後,肉刑逐漸被打板子代替,但一些罪大惡極者,還是會以肉刑來懲罰。

而在葉昭設定的新律之中,肉刑被重新搬到刑罰之上,不過這一次,肉刑是專門針對貪贓枉法的官員,於民無關。

弘範是河間名士,並非葉昭佔據冀州之後纔來,而是在當初劉辯在長安正式稱帝之後,便投入朝廷,但卻不是向葉昭效忠,而是向劉辯效忠。

以往葉昭在長安,政治清明,這些士人投過來,也不敢跟葉昭直接硬頂,所以相當安分,但如今,葉昭揮師中原,短時間內無法回來,哪怕葉昭曾無數次跟百官說過,違法必究,但畢竟葉昭不在了,雖然葉昭的爪牙滿寵、夏侯蘭執行律令,但葉昭不在,有些人,滿寵和夏侯蘭有時候也難以動彈。

比如弘範,其乃河間名士,優勢劉辯近臣,跟皇甫家關係不錯,在朝中也頗有些人脈,這一次枉法被抓,依律當處劓刑,也就是割鼻之刑,事發之後便被滿寵直接逮捕,然而緊跟着,卻是朝中不少官員聯名向劉辯請命想要將其保下。

滿寵自然不可能執行,就有官員想要將這件事捅到葉昭那裡,將葉昭召回朝來處理此事,這讓滿寵有些犯難。

其實說白了,就是有人眼看天下出現一統之勢,不願此刻葉昭一統天下,所以想在背後使陰招,將葉昭召回朝中,從而將這一統之勢給打破。

也在這時,葉徵帶着高順、曹性回朝,得知此事之後笑道:不過些許小事,何勞丞相回朝?

而後,就在衆人以爲葉徵會在這件事上站在他的皇帝舅舅這邊的時候,葉徵直接讓滿寵行刑。

面對有些惱怒的劉辯,葉徵淡然道:“陛下,我父曾言,有法必依,陛下這半壁江山,能如今日一般穩固,便是因爲各地律法得以貫徹,朝廷能得百姓信任,若因一枉法小人而食言於天下,只會令百姓對我朝廷失望,如何還能如現在這般萬衆一心,繁華昌盛?請陛下以社稷爲重,莫要輕信小人讒言而誤了國家大事!”

誰是小人,葉徵沒說,但這個態度,卻讓劉辯十分惱火,卻又難以發作,只能眼看着夏侯蘭將弘範帶走。

在那之後,葉徵將葉昭的奏書奉上,將高順、曹性分別任命,短短几天的時間裡,長安軍權就落入葉徵手中。

而之後,葉徵秋後算賬,將葉昭不在朝中這些時日來幾名枉法大臣治罪,其中還有劉辯的老丈人,更是直接給斬了,這也讓百官看出來了,葉昭威震天下,葉徵這個二代也絕不是好糊弄的主,甚至很多方面,葉徵比葉昭做的還狠。

劉表病逝的消息傳遍天下,朝廷這邊自然也得到了消息,作爲如今諸侯之中,唯一一個劉姓諸侯,劉表之死對於劉辯來說,可是意義重大,這代表着如今這天下諸侯之中,除了兩個傀儡天子之外,已經沒劉家人什麼事了,而葉昭牧野一戰,大敗曹操,得了冀州、幽州二地,更是讓朝中這些還打着重奪權利的士人階層惶恐不已,而葉徵最近又頻頻對這些士人動手,也迫使這些士人不得不聯合起來,準備趁着葉昭主力調往中原之時,搞一場大事情。

第十一章 求援第十五章 收尾第三十七章 定冀州第七十七章 利益交換第三十章 賈詡誤入第三十六章 曹操來使第一百一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七十四章 光明正大的偷襲第三十五章 袁紹之求第七十章 反制第五十五章 閃襲第一百一十四章 涅凡第三十七章 看破第八十五章 混亂第八十一章 長安亂第二十二章 重歸於好第四十一章 血染徵袍第四十一章 選擇第十九章 鐵石心腸第九十五章 國祚衰竭第八章 定策第五十三章 背水一戰第五十九章 蜀中派系第三十三章 矛盾暗生第一百二十章 絕地反擊第九十四章 孟獲第三章 公堂之上第六章 大清洗第七十章 漢帝崩,大亂起 下第四十四章 亂起第四十五章 動手第四十一章 大勢不可逆第三十五章 貪功冒進第四十九章 夜襲第十五章 士氣低迷第十三章 難題第五十章 八校之議第八十七章 端倪第一百零六章 再議廢立第五章 情報先行第一章 誠意第八十七章 甘寧獻計第三十七章 蔓延第二十六章 猛將第二十章 秘會第六十九章 漢帝崩,大亂起 上第五十六章 天下大亂第五十一章 進兵中原第六十二章 重典第一百一十章 北宮混戰第九十三章 紛至第四十五章 孫策退兵第四十一章 大勢不可逆第四十八章 短暫的平靜第一百一十一章 牌刀獠兵第九十九章 公主第四十六章 突圍第二十三章 關羽的故人第二章 遇舊第二十五章 奇襲、遭遇和反殺第四十六章 平靜第五十一章 驅民第七十六章 四方來客第一百一十一章 敗事有餘第三十章 升官第八十七章 端倪第十章 脫身第六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五十六章 朝堂之爭第七十二章 遊說第十六章 再見第二十八章 新任樑國相第五十三章 背水一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合作第七十九章 呂布第八十一章 等待第八章 定策第七十一章 退觀虎鬥第四十一章 兵臨第七十章 漢帝崩,大亂起 下第八十一章 等待第八十二章 暗算第八章 鋒芒畢露第六十七章 盡得幷州第四十五章 孫策退兵第三十四章 攔路與反殺第六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一百二十二章 迴歸第二十三章 鄰居第五十一章 瑣事以及大婚第三十三章 驕兵悍將第三十章 錢驀第七十三章 長安來信第三十五章 端倪第三十二章 再立賭約第八十六章 磨礪第三十四章 轉折第八十一章 諸侯戰局第四十五章 照殺第一百章 一言不合就殺人
第十一章 求援第十五章 收尾第三十七章 定冀州第七十七章 利益交換第三十章 賈詡誤入第三十六章 曹操來使第一百一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七十四章 光明正大的偷襲第三十五章 袁紹之求第七十章 反制第五十五章 閃襲第一百一十四章 涅凡第三十七章 看破第八十五章 混亂第八十一章 長安亂第二十二章 重歸於好第四十一章 血染徵袍第四十一章 選擇第十九章 鐵石心腸第九十五章 國祚衰竭第八章 定策第五十三章 背水一戰第五十九章 蜀中派系第三十三章 矛盾暗生第一百二十章 絕地反擊第九十四章 孟獲第三章 公堂之上第六章 大清洗第七十章 漢帝崩,大亂起 下第四十四章 亂起第四十五章 動手第四十一章 大勢不可逆第三十五章 貪功冒進第四十九章 夜襲第十五章 士氣低迷第十三章 難題第五十章 八校之議第八十七章 端倪第一百零六章 再議廢立第五章 情報先行第一章 誠意第八十七章 甘寧獻計第三十七章 蔓延第二十六章 猛將第二十章 秘會第六十九章 漢帝崩,大亂起 上第五十六章 天下大亂第五十一章 進兵中原第六十二章 重典第一百一十章 北宮混戰第九十三章 紛至第四十五章 孫策退兵第四十一章 大勢不可逆第四十八章 短暫的平靜第一百一十一章 牌刀獠兵第九十九章 公主第四十六章 突圍第二十三章 關羽的故人第二章 遇舊第二十五章 奇襲、遭遇和反殺第四十六章 平靜第五十一章 驅民第七十六章 四方來客第一百一十一章 敗事有餘第三十章 升官第八十七章 端倪第十章 脫身第六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五十六章 朝堂之爭第七十二章 遊說第十六章 再見第二十八章 新任樑國相第五十三章 背水一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合作第七十九章 呂布第八十一章 等待第八章 定策第七十一章 退觀虎鬥第四十一章 兵臨第七十章 漢帝崩,大亂起 下第八十一章 等待第八十二章 暗算第八章 鋒芒畢露第六十七章 盡得幷州第四十五章 孫策退兵第三十四章 攔路與反殺第六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一百二十二章 迴歸第二十三章 鄰居第五十一章 瑣事以及大婚第三十三章 驕兵悍將第三十章 錢驀第七十三章 長安來信第三十五章 端倪第三十二章 再立賭約第八十六章 磨礪第三十四章 轉折第八十一章 諸侯戰局第四十五章 照殺第一百章 一言不合就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