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臨時工

“但說無妨,就知道你主意最多。”李承乾期待的說道。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想要增加鐵礦數量,唯有開始合作模式,需要的資金可以從商人哪裡先行借貸,然後以礦產來抵債,同時將突厥俘虜全都投入到開礦事業當中,經發部負責收購,這樣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可以加快開採進度。”元善說道。

閻立德一聽,這樣的話從朝廷方面考慮倒是可以節省國庫開支,可是問題真是如此,如果照這樣下去最終開採的鐵礦會都被經發部給收購過去,朝廷所得利益只是一小部分,這樣的話實屬不妥。

以後朝廷需要大量鐵礦就需要從市場上購買,這算是這個合作方式的最大問題。

不過閻立德看出太子殿下並不在乎,反正產量增加都是用在大唐的項目上,有什麼不妥。

“就按你說的辦。”太子一口答應下來。

“太子殿下此事甚大,還是先奏請陛下爲好。”元善道。

“此事本太子會向父皇說的。”李承乾答應下來。

有了定論十臺蒸汽履帶運輸設備就談妥先行運往工部,開採的礦點在經過一番商議之後,選了幾個大的。

當天下午元善就召集了長安的商人,說了事情的始末,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總之只要按照規矩開採,每天所賺取的工費都是很高的。

有這樣的好事商人自然眼紅,於是一個個商人化身成爲包工頭,開始聚集人員準備開工,挖的多賺得多跟承包山頭還是很像的。

挖掘出的煤礦按照數量的提成是纔是他們的業績。

經過這麼一搞,開採加盟費按照區域大小劃分保證金就從五千貫起,基本上長安城的富商有一半人都加入到這個生意中來,甚至還有一些官員的勢力介入。

這都無所謂,他們又不是真的承包開礦,只是包工頭而已,收入完全是工錢與提成,挖得多賺的多隻是從產量而言,而不是礦產本身的價值。

事情很快被洛陽的商人知道了也紛紛想要加入進來,李承乾倒是來者不拒,只要有保證金和參與的資格都可以。

甚至長安幾個相鄰的州府商人也過來加入。

結果工部就將開礦弄成了一個全民性質的,一些百姓聽說僱工的月錢很高便紛紛應徵。

很快一個個小的利益羣體就出現了,經發部介入後對開礦作業進行了規範,算是做了一些防範。

瘋狂開礦作業持續了三個月,產量快速增長,鐵礦很快就補充到了滄州船廠與鐵路項目中。

馬周的鍊鐵廠一天二十四小時開工,軍器監正在加快補充設備的製造。

一個礦產就讓這些產業鏈連軸轉了。

在這期間包工頭的制服被調整了兩次,目前制度上算是穩定了下來。

經發部的錢可是如流水一般,好在鄭奇的自行車工坊產量需求大,解決了部分用鐵。

再有就是軍器監的鐵礦需求,全都是朝廷買單。

很大一本分被滄州船廠給消化了,爲此還付出可上百萬貫的銀錢。

不過也不是白付出,這些鐵都是用來製作設備的,軍器監接了很多訂單。

可是奈何人員不足,於是辛良疇再次向皇帝申請擴大軍器監規模,被允許然後軍器監就召集了大唐很多能工巧匠,這次都是從各地的匠籍直接調撥。

軍器監的規模就這次的需求發展到了新的高度,整個監的高級匠人規模達到了兩千人。

高新待遇,不知不覺這個職業就成了一個香餑餑。

緣來茶樓,元善正在給轉之後的新員工進行培訓,就聽到有人稟報說是軍器監的辛良疇來了。

培訓只能交給虞景明來繼續。

“辛正監今天怎麼有空,軍器監現在正是大發展的時候來這裡有什麼事情麼。”元善問道。

“元僕射,正是因爲此事,規模擴大後需要大量的工匠,可是現在即便是從各州府調派工匠也不夠啊。”辛良疇道。

“大唐人口衆多怎麼會缺工匠呢。”元善道。

“人口雖多客戶可是入匠級的可不算多,從各州府調集工匠,想要調派更多的工匠便會影響到州府鐵匠需求,所以本官爲此事犯難了。”辛良疇坦言道。

對此元善不想說什麼因爲在元吉工坊內,其實真正的工匠就那麼一些人,剩下的全都是幫工,從幫工開始然後逐漸有了手藝可是他們確並不是匠籍,在元家這些人工錢很高,但是都有打黑工的嫌疑。

“匠人都是需要慢慢培養的,或許可以讓工匠們多帶兩三人做徒弟,至少先將人手湊夠吧,至於別的事情本官也無能爲力。”元善道。

擴大後的軍器監就跟一個大工廠一樣,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將分包的業務現在變成了自家經營,統一管理的產量提高了一些,這是好事,大事很多問題也不是經發部和他元善能夠解決的。

不過讓工匠們帶徒弟這個事情倒是個不錯的主意,而且那些人可以先不入匠籍,考覈時間還不是由軍器監的人來定,所以從這方面變相吸收一些人來培養自然是不錯的方式,就是有些不按規矩。

“多謝元僕射指點。”辛良疇明白了過來便道。

“與我何干。”元善隨口道。

等辛良疇離開後沒幾天,軍器監的工匠們則是每個人至少都要帶三名徒弟工,人都是辛良疇去安排的,基本上都是屬於幫工的性質,但是既然有師徒名義一些必要的手藝還是要傳授的。

結果軍器監除了機密的核心區域之外,新擴大的鐵匠工坊簡直就能夠了一個鐵匠培訓基地。

而再普通的鐵匠鋪想要僱人則是按照幫工的關係進行僱傭,但是實際上確實有師徒關係,只是籍貫並沒有開動,但是這些玩幫工名義上都是臨時工。

但是情分上還是依照鐵匠的慣例,於是很多普通的百姓開始具備了一些技藝,勢頭還不小。

但是事情卻不是那麼的順利,就比如這個儒家治國的時代,孔穎達得知了此事之後便向朝廷反應,這是“倒行逆施”,極力想要制止。

可是從政令來說,“臨時工”這個“身份”完全就是和合理合法的。

希望讀者們能夠多多支持,求打賞,求收藏,推薦票,給幾張月票吧!

第二百九十五章 實地考察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脫我衣服幹什麼第五百零三章 茶話會第九百二十一章 回到元家莊園第三十三章 李秀寧的故事第四百零六章 蝗災爆發第七十六章 俱樂部的構想第一百三十九章 月事巾第二百九十九章 厚德載物第八百六十七章 晉王遇刺第七百七十七章 馮盎的氣色第二百四十六章 雙胞胎姐妹第三百九十七章 李世民的決定第七百二十八章 廣收門徒第三百五十章 百貨商城第九百二十五章 太子的夢想第二百零九章 軍器監任職第四章 大唐第一夜第二百零九章 軍器監任職第六百一十四章 回來了第九百七十五章 大唐軍事學院第六百三十三章 近視鏡第三百六十五章 李世民的思考第六百五十一章 公輸南拜訪第六百八十五章 蒸汽碎石機第一百九十一章 弘文館助教第四百零三章 茶葉生意第五百七十三章 張勇的商業計劃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到達王城第八十九章 王府中的李世民第六百三十六章 方便麪第四百四十四章 三招敗敵第六百三十五章 倒黴的文澤第六百三十二章 少府監正監何踱第九百四十三章 遇到張勇第五百二十五章 防曬霜第八十九章 王府中的李世民第九十三章 轟掣天地第六百四十章 靈南草出口第七百七十七章 馮盎的氣色第四百六十章 喊話第二百五十章 倉庫集中區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衙校場第四百九十三章 扶桑遣唐使第八百七十二章 百姓的態度第九百五十二章 太子出宮第五百二十一章 工部尚書閻立德第一百零四章 蒲州店鋪開業第六百一十二章 試車計劃第四百九十七章 開礦承包第八百二十章 幾成把握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鎮老中醫第八百五十七章 雖遠必誅第八百七十二章 百姓的態度第五百一十八章 購買人口第六百四十八章 十條大補湯第七百三十九章 蘇州發展提提速第五百零四章 均田制的利弊第二百四十四章 巨鐵第六百二十章 教育第一百三十三章 棉花項目申報會第五百五十六章 陛下的安排第三百九十二章 馮智戴的突然來訪第三百四十五章 販馬商隊第七百三十三章 鍋爐設計圖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成第九百三十一章 壟斷與監視第二百五十八章 外包加工第三百四十章 宣傳廣告第三百二十一章 研發基金第六百五十七章 達爾達出手第六十四章 獵人訓練班第三百二十八章 安裝玻璃大門第六十四章 獵人訓練班第九百一十九章 不夜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能回家了第七百二十三章 獅武社第四百七十三章 元善來了第八百七十三章 藍國公在天上飛第六百六十七章 魏侍中的好奇心第一百零五章 程大將軍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衙校場第三百八十二章 金秋十月第九百零七章 下金蛋產業第二百四十七章 肥皂批發價第二百九十章 黑膏藥第六百零三章 婉柔與玲瓏第八百三十八章 赴宴第八百八十九章 直懟魏徵第二百九十一章 唐朝第一人民醫學院第四百八十七章 京兆府探監第二百四十二章 有人送禮第九百七十三章 突然爆炸第七百一十六章 考生們的暫住問題第六百六十五章 機械動力學第五百二十三章 機械與人工第九百零五章 精品青稞第七十二章 陝西涼皮第五百九十一章 一羣二貨第九百五十章 逃出梁州
第二百九十五章 實地考察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脫我衣服幹什麼第五百零三章 茶話會第九百二十一章 回到元家莊園第三十三章 李秀寧的故事第四百零六章 蝗災爆發第七十六章 俱樂部的構想第一百三十九章 月事巾第二百九十九章 厚德載物第八百六十七章 晉王遇刺第七百七十七章 馮盎的氣色第二百四十六章 雙胞胎姐妹第三百九十七章 李世民的決定第七百二十八章 廣收門徒第三百五十章 百貨商城第九百二十五章 太子的夢想第二百零九章 軍器監任職第四章 大唐第一夜第二百零九章 軍器監任職第六百一十四章 回來了第九百七十五章 大唐軍事學院第六百三十三章 近視鏡第三百六十五章 李世民的思考第六百五十一章 公輸南拜訪第六百八十五章 蒸汽碎石機第一百九十一章 弘文館助教第四百零三章 茶葉生意第五百七十三章 張勇的商業計劃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到達王城第八十九章 王府中的李世民第六百三十六章 方便麪第四百四十四章 三招敗敵第六百三十五章 倒黴的文澤第六百三十二章 少府監正監何踱第九百四十三章 遇到張勇第五百二十五章 防曬霜第八十九章 王府中的李世民第九十三章 轟掣天地第六百四十章 靈南草出口第七百七十七章 馮盎的氣色第四百六十章 喊話第二百五十章 倉庫集中區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衙校場第四百九十三章 扶桑遣唐使第八百七十二章 百姓的態度第九百五十二章 太子出宮第五百二十一章 工部尚書閻立德第一百零四章 蒲州店鋪開業第六百一十二章 試車計劃第四百九十七章 開礦承包第八百二十章 幾成把握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鎮老中醫第八百五十七章 雖遠必誅第八百七十二章 百姓的態度第五百一十八章 購買人口第六百四十八章 十條大補湯第七百三十九章 蘇州發展提提速第五百零四章 均田制的利弊第二百四十四章 巨鐵第六百二十章 教育第一百三十三章 棉花項目申報會第五百五十六章 陛下的安排第三百九十二章 馮智戴的突然來訪第三百四十五章 販馬商隊第七百三十三章 鍋爐設計圖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成第九百三十一章 壟斷與監視第二百五十八章 外包加工第三百四十章 宣傳廣告第三百二十一章 研發基金第六百五十七章 達爾達出手第六十四章 獵人訓練班第三百二十八章 安裝玻璃大門第六十四章 獵人訓練班第九百一十九章 不夜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能回家了第七百二十三章 獅武社第四百七十三章 元善來了第八百七十三章 藍國公在天上飛第六百六十七章 魏侍中的好奇心第一百零五章 程大將軍第二百六十七章 北衙校場第三百八十二章 金秋十月第九百零七章 下金蛋產業第二百四十七章 肥皂批發價第二百九十章 黑膏藥第六百零三章 婉柔與玲瓏第八百三十八章 赴宴第八百八十九章 直懟魏徵第二百九十一章 唐朝第一人民醫學院第四百八十七章 京兆府探監第二百四十二章 有人送禮第九百七十三章 突然爆炸第七百一十六章 考生們的暫住問題第六百六十五章 機械動力學第五百二十三章 機械與人工第九百零五章 精品青稞第七十二章 陝西涼皮第五百九十一章 一羣二貨第九百五十章 逃出梁州